欢迎领导莅临指导
李凤宝
昨日路过一所小学,校园门口很是热闹。当时正值放学,门外的家长伸长脖子朝里看,校内的孩子驮着书包往外挤。这时过来一干人等逆潮而动往里进,只见大人们下意识地靠边让道,小学生怯生生缩到一旁。校门上方赫然扯挂条幅“热烈欢迎区教育局领导莅临指导”。看着领导莅临孩子躲身,我想起了小时候欢迎贵宾参观领导访问。大家都是白衬衣,蓝裤子,长得匀称周整的女生手捧塑料花,在前排载歌载舞,我们合在后面噼里啪啦鼓掌,使足了吃奶的劲整齐的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那时搞不清外国贵宾还是本国领导,反正都让我们仰着脸张望。偶尔有人过来拍拍前排同学的脸蛋,能让我们羡慕好半天。幼小的心灵从那时就种下了“当个大官真好”。多年来小学生迎宾,展现“形象花瓶”,实际成了权力膜拜的祭品。这几年,因为社会呼吁、家长反对,让孩子烘托节会气氛、充当迎宾仪仗已经不多,但是学校灌输传染给孩子的崇权媚官依然不少。就说眼前,区教育局就在不远,隔条马路过来竟然扯出标语欢迎。还赶在高峰期,孩子往外出,你要向里挤。标语悬挂、众人恭迎,一向威严的校长一下子在来人面前哈腰倒屐、卑躬屈膝,给予孩子的无疑是生动有力的“官本位”洗礼,培养他们崇拜特权的意识。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上官下访,前呼后拥,恭启车门、倒屐接驾,雨则撑伞,风则披衣,媚官恶俗便在幼小心灵镌刻下等级和官阶的深深烙印。
学而优则仕、官本位,在中国教育中根深蒂固。前年本地一所高校完成“专升本”,有次与几位老师闲聊,他们自豪处不在“专科”升“本科”,而是对“副厅”变“正厅”津津乐道。实际也是,崇官、拜官、媚官的心理,眼下充斥校园,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污染着这方净土。政治功利、权势光环,使得几十名教授去竞争一个处长;骨干教师改行去做行政事务。功利情结、实用至上的社会恶劣风气正折射反馈于教育领域,影响左右着教育思维。官尊民贱的世风劲吹教书育人的土壤,官位权势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核心尺度。有识之士一针见血指出:现今校园“官僚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差,“书卷气”越来越少。毋庸讳言,中国教育的弊端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官本位、官场化。学校领导、教师本身对于官位、权力趋之若鹜;对于官阶、级别谈兴大发,显现的正是对官本位的崇尚追逐,一旦追逐到手,教书先生立马就能摆出一副官员派头,而且千方百计能让手上的权力发挥最大效益。于是,现代教育先驱蔡元培倡导的“研究学问之机关”、“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的学府逐渐官场化,成了有着一定行政级别的准政府组织。官气弥漫,唯上是从,致使世间这块最后一方净土也就被这位先驱斥之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隔条马路过来,还搞欢迎标语;对个区教育局,也要恭迎如仪。生动形象地对孩子们进行着崇权媚官的教育。迎接的、莅临的,当你们眼见孩子看到官员四处躲让,想没想到正在对他们灌输等级、官僚、奴性?平时想没想过要让孩子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捍卫独立、自主、尊严;接受公正、公平、民主待遇? digest.icxo.com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