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张广钧 [打印本页]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4 16:03
标题: 张广钧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张广钧
       面对这样一个名字,让我想起了1958.大跃进,南开大学全校师生集中海河劳动。晚上河北梆子剧团前来工地慰问演出,台上出现了杨排风,我流露出了不解(中国戏曲是我古今中外知识中的短板)的神情。坐在我身边的学兄张广钧,向我打开了话匣子。简述了《辕门斩子》《杨宗保招亲》《金沙滩》《四郎探母》《南北和》《十二寡妇征西》等杨家将一系列剧目内容。他如数家珍娓娓道出,其语气之连贯,其字音之圆润,其口齿之伶俐,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应当说明的是当时我已经落难,广钧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我这个”阶级敌人”热语连连,让我心存感激,以至于事隔六十年我依旧能清晰忆起,心中依旧要荡起涟漪。
       广钧兄是河北唐山昌黎人。他的脸堂黑而光,他的眼睛小而亮,他的嘴唇薄而红。说起话来语速极快,宛如机枪的连发,语语中的。他的思维敏捷,英姿勃发,才情四溢。他自小饱览群书。他习惯手卷一本刊物,或一本大书,右手用力往左手上击打。啪啪啪。打得越是山响,越表明他受益匪浅。他饱读诗书的方式,是进取,是占领,是攻无不克!他识知识为对手,一目十行地扫荡!他识文字为美食,香盈于腹烂熟于心。于他足下,总感觉有韩昌黎的地气在涌动;于他血管,总感觉有韩昌黎的血液在奔流。
      广钧兄穿戴清爽,动作潇洒,步履生风,很有诗人气质。他是校交响乐团成员,是拉手风琴的高手。上身的半截袖是黑色的,是丝质的,下身的长裤是浅绿色的,是软质料的。走起路来,总有微风吹拂,上能反光,下能135。其精神之抖擞,其气贯之脱俗,会让人想起他故里那座被大海之滨的碣石山。
      广钧兄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入学的中学生穿布鞋,调干生穿皮鞋。广钧兄是中学生,但也穿皮鞋。调干生穿皮鞋是有工资;广钧兄穿皮鞋是因为他的家境好。调干生的皮鞋,在周六晚舞会上发亮,广钧兄的皮鞋是坐了下去,拉手风琴裤腿往上提时发亮,时间也是在周六晚上。
      广钧兄谈吐不俗,话锋犀利。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知,不盲从他人。在那个凡事听话不允许思索的时代,实为难能可贵。然而他又通达事理,清晰人生;他既精明,又识时务。他有极好的家世,更有着极好的家教。
      面对入学后那场言者有罪的政治风暴中,比我还小两岁的广钧兄却不曾幼稚,表现出少有的成熟。他冷静,客观。父亲的教诲就在耳边:上帝给人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只给人一个嘴巴。家父的旨意是少说为佳,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但他是性情人,总要侃侃而谈,但该说的他要汪洋肆意,不该说的他守口如瓶。他中和了两种性格,他把父亲的内向与母亲的外向熔铸于一身。
       所以,在五年大学生涯中,右派分子坏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腐化分子,一顶顶帽子相继飞来,但却不曾有一顶戴到他头上。真可谓一身洁净,无一丝诟病。家庭也清白。毕业时理所应当遴选他留校,读研究生。
       更令人羡慕的是,广钧兄还有个清纯漂亮的女友,在北京师院读书。他们是在火车上相识的,他们彼此倾慕,很快坠入情网。鸿雁传书于京津两地,毕业之后不久就于南开喜结良缘。姣好的美娘子百般温柔,让人人称道,使人人歆羡。
        话说1974年初秋的一日,我从我所任职的学校带着后续的妻子与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来到德州火车站购票,准备回老家北京房山,于候车大厅候车,广钧兄突然从我的对面快步走来……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望着他那不减当年的英姿,看着他那眼角几道鱼尾纹,惊恐之余自然要问及他为何在此时此地与我邂逅。
        原来此时此刻的广钧兄已经不再是南开大学的研究生,已经不再是南开大学教师队列中的一员。他也和我一样,成了一名中学老师。所不同的是他在德州西北方方向,我在德州东北方向,都相距德州七十余华里。他要乘车北行回老家昌黎,我也乘车北去回故里北京。我是因为一场政治风暴成为阶下囚而发配到农村教书的,广钧兄是因为一场家庭风暴成为反动分子发配到农村教学的。
       广钧兄说他是在燕尔新婚后不久就向女方提出离婚的,且态度异常坚决。大众大惑不解,世人瞠目结舌。广钧兄说,离婚的理由只有他自己知道。女方执意不离,多次与广钧沟通,多方进行挽救,但都遭到他的断然拒绝。离!女方也愤然做出回应。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离婚的当日,女方走进南开大学党委,向党委陈述张广钧有七条反动言论,没向他人说过,止是私下与她一人言说。
       那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时代,是一个人出来作证就能把一条钢铁汉子证倒了的时代。停职检查,接受大批判。到农场劳动改造(就在南开大学西边,与南开毗连,很多右派在那里劳动过改造过),以观后效。
      学兄到底说了什么?!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因为那是隔墙有耳的时代,因为那是讳莫如深的时代。我不需要知道,知道就是大逆不道!不过我与广钧兄有一点共识,那是一个窒息人思维泯灭个性的时代!我与广钧兄必然要首当其冲地被毁灭!
       随后,文革烈火熊熊燃起,革命小将只是在南开大院造反,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不曾扫到他的身上,农场成了广钧兄的避风港。直到文革后期处理阶级敌人,落实政策,才想起了他这个漏网的魔鬼。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下放到河北故城一所中学任教。
       又成婚了吗? 成婚了,第二个妻子是我老家昌黎一名小学教师。
      你也两次成婚?!前妻上吊自杀,留下一男一女,大的三岁,小的三个月。如今都会走会跑了!我与广钧兄都不约而同地望了一眼在身边玩耍的孩子。
       广钧兄默然,学兄受苦了!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你第二个妻子也是农家人?我点了点头,做了首肯。自然也要看一眼身后的那妻子,广钧兄再一次与之做了不无情深的搭讪。
         庙小神仙大。故城中学领导把广钧兄视为神仙。也是为了照顾他两地分居,没有让他任课,委以校办工厂(那时的学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办工厂)的外跑。往哪里“跑”?天津跑。每外跑一次,他都要顺路回家一次。生活不能说充满阳光,但与我相比,还是有几许星光向他灿烂。
        我与广钧兄于泪花闪闪中四只手卧在一起再见!三年后我获得昭雪,与诸多同窗汇聚南开,唯广钧兄没有露面。原来那次与我分手后,回到老家昌黎房倒屋塌,于唐山大地震中遇难。如果活着必然要获得平反,必然要成为诗人,必然要著作等身……我漫步在南开校园,坐在马蹄湖长椅上,记起1956年入学第一个中秋节晚会,全班同学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广钧兄提起了一则文坛轶事。有人把鲁迅小说《药》里结尾处出现的乌鸦,视作革命的象征。此君是谁?!广钧兄自问自答道:我南开中文系系主任是也。说罢,他想笑却见他人不曾笑,也就收敛了笑。李先生是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是即将为我们开课的老师,讵能笑而置之!?……为人机敏的广钧兄后来成为李先生的得意门生!其后李先生成了“黑帮”,他成了“反革命”……如今受大家敬仰的李先生早已经作古,他的弟子也死于非难……有几只乌鸦在天边聒噪,莫非它们也在感叹当下的物是人非!莫非它们也在感喟人世的昨天与今天!
[/copyright]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5 05:3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l老伴住院 陪床40天搁笔40天 与朋友相隔40天 问好友人过大年!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6-2-5 16:2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有人反对再提这块伤痛,我以为不然。中国人的精神历经苦难的磨砺,那块伤痛当算其一。如果说“庚子之变”动摇了一个大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那么,“辛亥”年后,这个文化大统开始解体。文中提到的那个时代及其以后,这个大统散了,至今不复阳气。当下,拜金主义和尚权主义默许的消费与娱乐热潮表面上看好像把那个伤痛忘却了,实则不然,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自我麻醉或者深层恐怖所致的怯懦与回避。这件事不会就此结束,因为大凡严重的伤痛必有后遗症要发作的。
欣赏新作,即颂春祺!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6 09:2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有人反对再提这块伤痛,我以为不然。中国人的精神历经苦难的磨砺,那块伤痛当算其一。如果说“庚子之变”动 ...[/quote]
xx谢谢先生的解析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2-6 09:4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如是的人物叙述,因为拥有特定的时间环境和作者丰富而又切身的阅历体验,自然而然显得栩栩如生感性生动。一个人的经历,说白了就是历史把他的身体当成了过场的一种结果。作者对张广钧这个人物的刻画越是细腻深刻,我上面的那种感觉就越是强烈。过场有长有短,有快又慢,有深有浅,有曲有直,我的身边曾经也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感同身受自不在话下。总而言之,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像这类既有深刻内涵又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文章,才是好散文的基本前提和必备要素。欣赏并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6-2-6 09:4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老师好,欣赏佳作。春节即至,顺颂新年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16-2-7 06:4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l老伴住院 陪床40天搁笔40天 与朋友相隔40天 问好友人过大年![/quote]
原来如此,害我担心,竹子大吉大利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6-2-8 19:0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委婉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将张广钧的身世和品性都徐徐展现读者面前,一个时代的气息很浓。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2-8 21:3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l老伴住院 陪床40天搁笔40天 与朋友相隔40天 问好友人过大年![/quote]
朱老师安,祝新春快乐!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2-8 21:3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讲述人物,反映时代,个人的见解,客观的介入,文字抒发的要义,皆让人心生感慨。


作者: 虞城传奇    时间: 2016-2-9 09:4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58 编辑 <br /><br />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人物,具有时代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的独到理解与思考。拜读学习了。问年好。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0 09:23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2-6 09:44
老师好,欣赏佳作。春节即至,顺颂新年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阅读 新年好!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0 09:24
徽州雪 发表于 2016-2-7 06:45
原来如此,害我担心,竹子大吉大利

谢谢雪姑娘的关心!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0 09:26
薄暮 发表于 2016-2-8 19:03
委婉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将张广钧的身世和品性都徐徐展现读者面前,一个时代的气息很浓。

谢谢你精致到位的点评 新春好!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0 09:27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2-8 21:37
朱老师安,祝新春快乐!

谢谢木版主的关照 新春好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0 09:31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2-8 21:39
讲述人物,反映时代,个人的见解,客观的介入,文字抒发的要义,皆让人心生感慨。

谢谢版主的全方位的评析!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2 13:47
“位于大海之滨的碣石山”误成“被大海之滨的碣石山”!想改改不成了!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3 21:26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6-2-9 09:40
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人物,具有时代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的独到理解与思考。拜读学习了。问年好。

谢谢阅读谢谢你到位的评点!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3 21:26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6-2-9 09:40
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人物,具有时代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的独到理解与思考。拜读学习了。问年好。

谢谢阅读谢谢你到位的评点!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6-2-13 22:21
他习惯手卷一本刊物,或一本大书,右手用力往左手上击打。啪啪啪。打得越是山响,越表明他受益匪浅。他饱读诗书的方式,是进取,是占领,是攻无不克!他识知识为对手,一目十行地扫荡!他识文字为美食,香盈于腹烂熟于心。于他足下,总感觉有韩昌黎的地气在涌动;于他血管,总感觉有韩昌黎的血液在奔流。
特别欣赏老师的素描,人物之音容笑貌,焕然纸上。
另:第二段笔误一处,“他的脸堂黑而光,”脸膛。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6-2-13 22:21
他习惯手卷一本刊物,或一本大书,右手用力往左手上击打。啪啪啪。打得越是山响,越表明他受益匪浅。他饱读诗书的方式,是进取,是占领,是攻无不克!他识知识为对手,一目十行地扫荡!他识文字为美食,香盈于腹烂熟于心。于他足下,总感觉有韩昌黎的地气在涌动;于他血管,总感觉有韩昌黎的血液在奔流。
特别欣赏老师的素描,人物之音容笑貌,焕然纸上。
另:第二段笔误一处,“他的脸堂黑而光,”脸膛。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6-2-13 22:26
第十二短段尾,笔误一处,“没向他人说过,止是私下与她一人言说。”只是?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6-2-13 22:29
笔误一处末段,我与广钧兄于泪花闪闪中四只手卧在一起再见!握在?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6-2-13 22:31
细节刻画,情节还原,写活了一个人。
学习,受益。
作者: 阳光静静    时间: 2016-2-13 22:40
我们不赞美苦难,但我们绝对不能忘记那个年代所有的人和事。
从老师的作品中看出这位广钧兄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且家境好,为人谨慎,但还是遭遇了许多不平事,即使那位“让人人称道,使人人歆羡。”的妻子也在背后插上一刀,可见那个年代人的无知到了什么程度。
拜读老师佳作,阳光问候朱竹老师新春快乐。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2-14 10:01
小的着眼,大的背景,一个人的命运和社会息息相关。这样的个人经历,构成一种对时代的见证与反思,更令人省察时代的内在变迁根由。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4 21:18
芦汀宿雁 发表于 2016-2-13 22:29
笔误一处末段,我与广钧兄于泪花闪闪中四只手卧在一起再见!握在?

万谢先生如此这般精细阅读拙作!祝新年好!握手1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4 21:20
阳光静静 发表于 2016-2-13 22:40
我们不赞美苦难,但我们绝对不能忘记那个年代所有的人和事。
从老师的作品中看出这位广钧兄是个多才多艺的 ...

谢谢先生认真的阅读与评析!问好!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14 21:22
房子 发表于 2016-2-14 10:01
小的着眼,大的背景,一个人的命运和社会息息相关。这样的个人经历,构成一种对时代的见证与反思,更令人省 ...

感谢版主切入内里的评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