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8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要再宣传"死"典型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0 1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不久,清华大学两位年仅36岁和46岁的青年教师在短短四天之内先后去世,此二人正是出成果,展才华的时候,他们的英年早逝令学界嘘唏叹惋,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社会精英英年早逝历来并不罕见,从早年的邓稼先、蒋筑英,到张广厚、陈景润,还有被认为我国最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不仅仅科学家,还有牛玉儒、赵为民等优秀干部,施光楠、郭超人、王晓波、邹国等文艺、新闻界人才,都在生命正值创造力最强的巅峰时猝然离世,可谓警钟长鸣啊!
  
  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的“短命”现象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他们经年累月的超负荷劳动,积劳成疾,以致“英雄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造成令人痛惜的损失。有数据表明:北京市人均寿命为75.85岁,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是58岁,而中关村的知识分子仅为53.34岁;广东省人均寿命76.5岁,深圳的知识分子人均寿命只有51.2岁!看来,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实在堪忧。
  
  在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智能化程度要求愈来愈高的今天,英年早逝现象再也不能成为国人饭后的谈资和事后“喟叹”目标,而应该将劳动者的健康纳入管理的视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时候了,进而尽可能地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著名医疗健康专家王德传曾提出人才管理新观念:健康管理,即对人的健康,从数据采集分析评判、对症治疗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其侧重并不是少数已诊断的病人,而是为数众多具有潜在疾病征兆或机体出现异常变化的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提出,在我国目前总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对于预防“小疾变大病”现象,是十分现实的,如果真正实现了“健康管理”,大量人才英年早逝的现象不仅可以得到遏制,政府和个人的医疗费也可大大减少。
  
  英年早逝现象为何屦屡发生,还有一个原因总是被人忽略了,那就是全社会的健康意识与“工作观”出了问题,说具体点就是长期以来强调“奉献”,而忽略了健康要求的舆论环境,无形中造成了许多人“不把健康当回事”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诸多媒体总是热衷于宣传一些因公殉职的先进典型,甚至有的媒体尤其热衷于宣传“死典型”,某人一旦死在岗位上,就去刻意挖掘他生前的一言一行,竭力塑造“忘我工作”的现象。当然笔者言此,决无抵毁奉献之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当然需要亿万劳动者的无私奉献,但是伟大的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伟业,不是一朝一夕的“猛干”,过份强调不科学的“忘我”劳动,使许多单位和个人以“忘我”为标范,不断加压,不适当的工作任务不合理的作息制度,不规范的作业程序,难免就会出现,其结果是以“忘我”为荣的劳动者损伤了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身体的健康,于是造成一大批人的健康状况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了工作,降低了效率,尤其是高智能人才健康状况一旦恶化甚至一病不起,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得不偿失,这是一笔不得不算的痛心帐啊!
  
  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日前应邀为南方某单位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报告时说:“共产党员应该争取做到轻伤就下火线,保证身体健康”,他呼吁:党员要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多么清醒的忠告啊。这位“非典”期间舍生忘死,以身试“疾”的抗非头号功臣并不缺少奉献精神,他道出的却是一个让人常常忽略的真理期间可见一个科学工作者与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清醒。我们应该鼓励奉献,但是也要倡导科学的“工作观”,科学的“工作观”应该是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只有努力保持健康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我们的社会才能最大程度地迸发出发展的内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1-20 17:02 | 只看该作者
就作家而言,英年早逝的真的很多。可能与从事脑力劳动,缺少活动有关吧,不完全是劳累过度。灵魂与身体是一组矛盾。许多时候,灵魂可能成为身体的“人质”,灵魂要飘也飘不高。灵魂应该回过来为身体效劳,正如上层建筑应该回过头来为经济基础服务一样。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22:29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许也 发表
就作家而言,英年早逝的真的很多。可能与从事脑力劳动,缺少活动有关吧,不完全是劳累过度。
脑力劳动致人人于死地就是劳累致死啊!
4#
发表于 2005-11-21 09:1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我们就要凡事悠着点.万事看开为好.
5#
发表于 2005-11-21 10:03 | 只看该作者
宣传典型已经习惯死人无语.见怪不怪了,倒是这几位典型却值得思量!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12:5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舆论就是愚弄,我们不要上舆论的当啊!!
7#
发表于 2005-11-21 13:10 | 只看该作者
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日前应邀为南方某单位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报告时说:“共产党员应该争取做到轻伤就下火线,保证身体健康”,他呼吁:党员要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现在,我看许多党员就是这样做的,正做到轻伤就下火线,而且身体很健康,
因为太多这样的党员,所以,死去的才显得弥足珍贵!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20:3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看许多党员就是这样做的,正做到轻伤就下火线,而且身体很健康,
因为太多这样的党员,所以,死去的才显得弥足珍贵!

哈哈,你说的好
9#
发表于 2005-11-22 19:14 | 只看该作者
推翻虚伪,尊重科学、卫生。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19:48 | 只看该作者
是,因为宣扬奉献的人躲起来享受,老实人送了性命,但我们还得干,只有自己保重自己.

许版主的图片真是后现代,看一次,笑一次,哈哈哈哈,好.好
11#
发表于 2005-11-22 21:18 | 只看该作者
老生常谈!
12#
发表于 2005-11-23 09:21 | 只看该作者
做为我个人而言,喜欢这样的由细微而求至理之文。
13#
发表于 2005-11-23 10:49 | 只看该作者
 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的“短命”现象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他们经年累月的超负荷劳动,积劳成疾,以致“英雄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造成令人痛惜的损失。有数据表明:北京市人均寿命为75.85岁,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是58岁,而中关村的知识分子仅为53.34岁;广东省人均寿命76.5岁,深圳的知识分子人均寿命只有51.2岁!看来,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实在堪忧。
  
调查的细致!“英雄、作家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习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写什么?散文版没有去,可有佳作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9:5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说的好,宣传死人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争议,没有人和死人争功,对死人的缺点也容易原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22:41 , Processed in 0.0840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