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知识分子的谔谔与诺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8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分子的谔谔与诺诺
                      
                                                                  lqm407

  年轻的时候喜欢诗歌,喜欢政治抒情诗,特别喜欢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尤其喜欢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中流砥柱》。这诗我都背得下来。

  因为喜欢这首诗,所以我一直跃跃欲试,想到陕西和河南交界处的那个三门峡去看看。可是,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不要去了,三门峡工程压根儿是个灾难工程。这个工程不仅没有诗中写的那么好,而且给老百姓,特别是陕西渭河流域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开始我不信,我收集了一些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资料来看。看了资料,我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啊,原来贺敬之诗写的全是假相,全是诗人的矫情做作。假相后面的真相令人惊心,令人失望。

  知道了三门峡水库的真相,痛心和遗憾之余,我对政治抒情诗不那么喜爱了,对诗歌也不那么喜爱了,甚至对诗人也反感起来。总认为诗人是矫情十足、言过其实、说癫话大话废话的人,甚至是为虎作伥的人。

  在阅读三门峡工程资料和反感贺敬之等诗人的同时,我忽然对一些人肃然起敬起来。比如说,对一个知识分子--黄万里十分钦佩。

  渭河是中国一条非常著名的河流。渭河从我的家乡流过,流到下游的时候,它造就了十分富饶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中国最富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秦皇汉武唐帝曾在这里创建基业,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辉煌。老百姓在这里辛勤劳作,安居乐业,万世不斩。

  然而,自从修建了三门峡水库之后,美丽的关中平原却水患连连,小水大灾,大片农田常常被淹,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较远的水灾不说,就是在2003年秋天,关中遭遇了一场3到5年才一遇的洪水,却造成了巨大的灾害,陕西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绝收,受灾人口515万人。今年,陕西又遭受的严重的水灾。陕西出了一本书叫《黄河大移民》,说灾民从富庶的关中迁到土地贫瘠的甘肃,过不下去又回来,回来之后得不到安置又迁回去,有的来来去去有4次之多,有的人两边生活都没着落。

  洪水造成了灾害,造成洪水的祸根是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就是贺敬之纵情歌唱的那个工程。这个工程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门峡大坝工程于1957年决策建设。当时,中国干什么事都得听苏联这个洋爸爸的话。苏联专家说三门峡大坝能修,毛泽东就说:修!毛泽东虽然没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知识,但他有着诗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气魄。“圣人出,黄河清”,毛泽东要干出超过大禹的丰功伟绩,要成为比圣人还“圣人”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要建,苏联专家说能修。毛泽东还要显示一下“民主”,将方案交给全国人大通过。当然,人大代表尽是些打天下不怕死不怕苦特别能“战斗”的将军们,还有那些根本不懂天文地理河流水文的工农兵人民代表。他们根本读不懂大坝工程报告书。听了贺敬之政治抒情诗一样的报告书,又知道是伟大领袖的意图,他们怎能不热血沸腾,恨不得连脚都举起来表示赞同?(当然,在当时中国的“人大”会上,是没有通不过的决议的。不允许反对派存在,这是中国固有的特色。)

  工程报告书中的错误,并不是水利专家们看不出来。当时,有些水利专家就看出了以下几大错误:1、三门峡水库库容计算错误,夸大了防洪作用;2、三门峡移民可以在本地安置的结论是错误的;3、认为泥沙淤积问题可以解决的结论是错误的;4、低估了三峡门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认为三门峡水库水面基本是平的,用水平的移民红线来确定淹没范围和移民人数是错误的。这五个大错中的任何一个错误,都将导致三门峡工程的失败。

  在七十多名水利学泰斗参加的三门峡工程会议上,鲜明反对这个工程的只有一个人,这人就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黄万里以他丰富的水利知识诚恳地说:由于黄河多泥沙,大坝建成后,潼关以上流域会被淤积,并会不断向上游发展,到时不但发电目的达不到,还要淹掉大片土地,人民受灾。“今日下游的洪水他年必将在上游出现。”

  然而,科学是敌不过强权的。黄万里以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再三劝告,但正确建议不仅没有被采纳,而且遭到了整治和打击。在“反右”运动中,毛泽东亲自过问,在黄的一篇小文章中加上“按语”,供全国批判。黄万里顺理成章地成了全国第一批“大右派”。此后,毛泽东老是记着反对他“蓝图”的黄万里。1959年毛泽东批判彭德怀时还说:“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

  为此,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的位子坐不成了,他经历了遭批斗、做清扫工、下放务农……黄万里的右派帽子是毛泽东“加封”的,谁也不敢“摘帽”。这个帽子竟然戴了二十三年。

  现在,三门峡工程成这个样子了,谁该为此负责呢?叫苏联负责吗?苏联如今消失得连影儿都没有了;叫“伟大领袖”负责吧?应该“伟大领袖”直接负责的大错误都多如牛毛,这点小事犯不着去麻烦他“老人家”;应该工程直接的决策人周恩来负责吧?“敬爱的周总理”深得全国人民的尊敬,让他负责“全国人民不答应”;让当时的水利部长负责吧?水利部长会说:工程是七十多位水利科学家论证的;让七十多位水利科学家负责吧?这些科学家会说:这是中央的意图,是“全国人大代表”一致同意的;让那些“人大代表”负责吧?那些代表都是些陈永贵式的工人农民,你说上半天他还辨不过世事哩,再说,谁不知道人大是橡皮图章?……所以,到头来谁也不会对此事负责。高额冤枉钱和巨大损失只能以“缴学费”的形式在国库按“坏账”处理了事。而千百万勤劳勇敢的三秦儿女,还得高唱着他们自己创作的《东方红》,每年继续与洪水不息奋斗,或者每年继续过那没有休止的逃灾要饭的生活……

  黄万里被批判的文章《花丛小语》中有一句“文人多无骨”的话。别人质问他是什么骨?“骨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如今依我来看,黄万里骨子里装的就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和良知。

  古语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士,指的应该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是人群中最聪明、最优秀的人,应该是人群中最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五十年代,三位清华学人在三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发出了与“上意”很不一致但后来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声音。马寅初提倡控制人口,梁思成呼吁保护古城,还有黄万里反对三门峡上马。结果,马寅初被罢官,梁思成被批判,黄万里被戴帽。马寅初“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梁思成痛心表白:“拆掉北京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拆掉北京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黄万里面对着灾民无声饮泣:“遥望秦川空洒泪,及身难报圣农恩”……

  但从整体上来说,解放后几十年来,因为在高压政策下深受批判和整治,中国知识界基本上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象黄万里一起的水利科学的同仁们,面对着明显的决策失误竟然没有谁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据说,水利专家张光斗和钱正英当时就在心里反对着,但他们不敢说出来。当然,当时如果敢于说出己见,张光斗就不会成为毛泽东钦封的红色教授,也许也不会成为两院院士;钱正英也就不能成为副部长、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诗人贺敬之也是一样的。这些人唯有尊崇上意,尊崇党意。上有意图,他们就跟着鼓噪,唯唯诺诺,也不管正确与否。贺敬之他们从来也没有发表过批判上头错误政策的诗文,连一点点讽喻之类的东西都不敢写,始终大唱颂歌,始终与上面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保持着“舆论一律”。当然,贺敬之如果保持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也就不会有以后的大红大紫,不会有文化部长的职位了。

  但是,若干年后,当盖棺论定的时候,人们往往怀念的是那些敢于“谔谔”的人。只有像黄万里这样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才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虽然他们的正确意见没有被当权者采纳,虽然他们与无知而又充满自信的强大政治集团之间的较量注定是要失败的,但历史将始终记着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谔谔的呼喊声。

  再说一句多余的话:知识分子谔谔与诺诺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问题。高压的专制时代当然会出现谔谔与诺诺的情况。如果将来社会开明了,民主了,知识分子有充分发表思想观点的权利和自由了,有独立思考的社会环境了,谁还会昧着良心说话干事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4:17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诸位!
最近因事没上论坛,现贴出一篇请大家狠批。
3#
发表于 2005-12-8 14:32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手够快的啊~~~~
好文,学习!
4#
发表于 2005-12-8 14:51 | 只看该作者
在当时的高压政策下,敢于说真话的人无疑是“傻子”,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啊!虽然“若干年后,当盖棺论定的时候,人们往往怀念的是那些敢于“谔谔”的人”,可谁来为他们几十年的苦难“买单”呢?!
5#
发表于 2005-12-8 15: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回头再细读。
6#
发表于 2005-12-8 17:14 | 只看该作者
很有个性,思考深刻,好文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7:3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康坤 发表
你的手够快的啊~~~~
好文,学习!


康坤好!
谢谢阅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在当时的高压政策下,敢于说真话的人无疑是“傻子”,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啊!虽然“若干年后,当盖棺论定的时候,人们往往怀念的是那些敢于“谔谔”的人”,可谁来为他们几十年的苦难“买单”呢?!


过去的事了。说出来是盼望将来再不要有这类事情了。
谢谢冷斑竹。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10868739 发表
  支持一下,回头再细读。


谢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7:3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冰河 发表
很有个性,思考深刻,好文章!


冰河好!
你的杂文写得才叫好哩。
11#
发表于 2005-12-9 00:43 | 只看该作者
回顾历史,用典型的事例来分析,谔谔与诺诺之间有人格的分野。好文。
12#
发表于 2005-12-9 06:58 | 只看该作者
人格的分裂常常是知识分子的软肋。
13#
发表于 2005-12-9 08:40 | 只看该作者
看现在身居京华的大名头文人的那种乡愿样,便知407文章的好处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0 09: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回顾历史,用典型的事例来分析,谔谔与诺诺之间有人格的分野。好文。


谢谢许斑竹的评说。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0 09: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但是 发表
人格的分裂常常是知识分子的软肋。


当然,中国还是有着很多真正的、充满正气的知识分子。只是他们生不逢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5 02:20 , Processed in 0.0551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