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6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世相淡品和弥足珍贵的乡村体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6 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相淡品和弥足珍贵的乡村体验
     ——读双溪小女散文《醉八珍》想到 
            文/冯顺志

  
  自始至终对“乡村文学”作品有着天然的偏爱。
 
  “悠悠一小溪/河水清且漪/鱼儿水中跃/甜梦草中栖。

  这就是家乡那条流经村庄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游鱼戏石,偶有蜻蜓或是蝴蝶飞过,引得鱼儿跳出水面,划出一道道水痕;水面上成群的鹅、鸭有序而悠闲地漂着,兴奋时便有一只拍起翅膀‘嘎、嘎’大叫,继而是整群受到感染,都兴奋地用翅膀拍打着水面唱和起来,水面上顿时‘哗哗’一片。”

  ……

  “小溪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美好的记忆,还有人生的启迪。小溪水不总是潺潺无碍地往前流的,有时会遇上大石头,得绕着走。有时会跌入弯道的泥潭,不但前进不了,还得迂回徘徊。这时,小溪水清幽幽、蓝莹莹,一派安详,索性稍做停留,欣赏岸边的风景。听蛙鸣和歌,赏蝉儿欢唱,看杨柳依依。让倒影的柳枝梳理心绪,让时间沉淀泥沙。吸取日月的精华,积蓄力量伺机待发。”

  ……

  “村庄的外围还有一条小溪,因此,村子得名双溪。我是双溪村的一名小女子,永远忘不了家乡,也永远走不出她的情怀。当有机会给自己取名时,毫不犹豫想到——双溪小女这个名,你喜欢吗?”——双溪小女《双溪村的小女子》

  读双溪小女的系列乡村散文,有这么一种感觉——让长期生活在生存空间逼仄的都市里的人们得以心灵上的释放,将都市化的精神泡沫,全然泯灭在她的弥足珍贵的乡村体验中。双溪小女的散文写作来自于中国悠久灿烂的散文传统,来自于单纯细腻的生命体验,来自于多彩丰饶的村庄和田野的视角。她的语言淳朴、素淡、明澈,格调清新靓丽,充满了对乡土迷恋的情怀和乡村新生活的喜悦感。如:《流泪的墙体》、《本家阿婆》、《乡村电影节》、《水天一色无纤尘》、《乡村宴席》、《泪湿的生日》等,都有着世相淡品和弥足珍贵的乡村体验特殊审美品质。

  很早就知道建州窑在建阳,前些年为了解读松溪北宋九龙窑,专门读了《中国古陶瓷标本·福建建窑》一书,时间久了,对建州窑在建阳分布的具体位置有些模糊了。前不久读了双溪小女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才恍然过了,原来这个闻名全国的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最著名的黑釉兔毫盏窑场遗址就在作者的家乡——水吉镇。

  建窑是古代建州窑的简称,为宋代烧造黑釉兔毫盏最著名的窑场,也是八大窑系之一的建窑系中心窑场,位于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分布于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庵尾山、营长乾、源头坑、七里岚、水尾岚等多处。这些村名和地名本生就能够折射出历史的悠远和诗意般缠绵的意味。关于建窑,有关历史文献都有记载,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苏轼、蔡襄、黄庭坚、杨万里及宋徽宗赵佶等均有诗文赞颂。我想作者的家乡老屋大院前那曲径通幽的路边,或大院前的那条碧波粼粼的清澈可见水底的溪水里,是否可以随处拾到无价的,一块块残缺的釉色青绿呈酱黑或酱黄兔毫盏瓷片?建州窑一直是我想去拜谒的地方,可如今还没有实现呢,甚憾。

  水吉即是闽北的历史名镇,又是红色苏区,有如此壮观的全国著名的古陶瓷窑保护遗址。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无华天宝、钟灵毓秀,还有不少古朴的好吃的土特产食物,最令我神往的是水吉光饼,大块又厚实(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且不用粮票),脆口香辣,回味无穷。

  “‘光饼!’水吉有种光饼放韭菜和虾米去做的,我特喜欢吃。” 读《醉八珍》的开头就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不由勾起我遥远的怀想。

  我插队的地方是个穷山僻壤的乡村,离政和县东平很近,东平离水吉也不过40公里,如果走羊肠小路,从我的知青点出发到水吉不过30公里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吃可是人人最为关心的事。都说水吉有很多小吃和便宜的产品可买,墟期也盛,每三天一次。那时我们知青点大多是福州来的,清一色红五类的干部子弟,家境比较好,大多家里每月都有寄钱给他们的子女们补贴生活,可又难得在村镇上买到食品。而我的革命自觉性比较高,吃苦耐劳的精神胜过他们一筹,出工日比他们多,挣的工分自然也多,基本上能自给,不需要向父母伸手,再说老布尔什维克的父亲,在我插队前夕给过我三个要求,一、每年出工在三百天以上;二、自食其力,不准向家伸手要钱;三、插队时间不得少于四年,其间不许招工升学。倒是大姐心疼我,怕我照顾不好自己,常寄来吃的给我,什么麦乳精、炒面粉啦,什么糟咸鸭蛋、罐头猪肉啦等等,全是好吃的食物。每次包裹一到,知青战友们个个像逢年过节一样高兴,有时不必通过我这个主人,就急猴地把大姐邮来的的宝贵的食品全给分了,甚至我连个边都没有沾着,倒也乐在其中。没有过惯苦日子的福州知青,把吃当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们裤兜里揣着父母的钱,整天逛荡在乡间里寻找可买的食品,即便有可光有钱还不成,要么缺少粮票或其他供应票(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里大多生活食品和日用品是按人口供应的),也只能咽咽舌头往回转。后来,他们不知道从哪儿听说水吉是个有吃的好地方,而且许多食品不需要这票那票的。于是,水吉在许多知青的心里,仿佛是个远离那个火红年代的世外桃源。为了能够买到吃的,知青们隔三差五轮换着跟当地农民伯伯走山路到水吉去赶墟。天不亮他们就出发了,到晚上夜幕降临才回来。每次他们买回什么物品我并不怎么关心,而关心的是否买到水吉光饼。知青战友们总是少不了带好多水吉光饼,和作者文中描写的一样香美。由于水吉光饼馅里搁了不少辣椒丁,可福州知青吃不了辣,吃不到半块,个个伸出长长的舌头,双手展开当扇子在唏嘘的舌头跟前不停地挥动,一个劲地喊辣。我却在一边窃喜,于是,他们很是慷慨地把自己那份让给我了。那时真没出息,有次我一口气竟吃了二十来块,吃得嘴唇都肿厚起来,吃得第二天那饱满的美丽青春豆在满脸上疯长。我嗜好光饼,全闽北各地的光饼我几乎都尝遍了,而只有水吉光饼最合我口味,那辣味出奇的好。还记得插队期间,每年都要乘两三回便车去武夷山看望我大姐,每次路过水吉都要买几块水吉光饼来解馋。后来知道大姐也馋这两口,有一次买了一桶包,记得是三分钱一块,花了一天半的劳动工分一元钱,买了三十三块还剩一分,到了武夷山光饼已经软不拉几了,不像刚出炉那样的脆口,很难啃,但还是很香——这都是三十余年前的事了,现在想了还很温馨。

  《醉八珍》通过香美的“糟醃”和“我的生病”细节场景,将奶奶的亲情与农村特有的质朴神韵描绘的活灵活现,处处弥漫着浓郁乡村生活气息。活泼生动的语言加厚了作者以往所保持的叙事风格。

  “不会是烫一碗水吉扁肉温在怀里带回来吧。”——充满生活情趣的语言。

  “奶奶边说边打开了封盖,并用筷子把糟醃搛了出来。一股醇香扑鼻而来,凑过去一看,哇,有水灵灵的萝卜条,脆生生的笋片,绿油油的蒜苗,滑溜溜的芋子,还有红褐褐的蕨菜哟!”——读到这里直叫人满嘴泛口水。这些香美的典型的农家菜,在作者的笔下特别的生辉。对闽北糟醃菜我是情有独钟的,长期以来我总要不间断地到农家(市场卖的或工厂加工过的原则上不吃,大多都有些甜味,这一习惯保持了大半生,迄今没有一点的腻味感)买几瓷罐地道的霉豆腐、黑咸笋、醃酸菜、大头萝卜咸、咸菜干等,每餐吃一小碟,慢慢的享用。

  “并用筷子把糟醃搛了出来。”——搛字用得非常的生动准确。生动的文学语言永远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

  “糟醃。连皇帝都爱吃的东西呢!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说是来福建体察民情,其实是想游武夷山。从浙江经仙霞岭南下途中,遇上雨天不说还迷了路,走了好久好久才见到田间的一座亭子内有几个农人在用饭,好客的农人邀客人一起吃。疲惫不堪的皇帝见有吃的,早已垂涎三尺 ,令他更加难忘的是,那种带着酒香的菜特好吃。问农人是什么菜,农人说叫糟醃。在皇帝每天的佳肴中,可没有听说过这菜名。回朝后仍对‘糟醃’想念不已,于是命知府查制朝贡进京。哈,我们做粗人吃的糟醃竟变成贡品了!”—— 引典皇帝爱吃糟醃的民间故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做粗人”——闽北方言,用得精当。既能让当地读者读来亲切,又能让外域读者读得懂。
  
  乡村题材有着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以为每位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首先应该立足自己足下的土地,选择自己最为适合的创作路子,深入体验严于思考,挖掘出新颖的题材,才能创作出上好的文学作品。综观双溪小女的散文创作风格与倾向,我觉得作者已具备了在乡村题材上做深入文章的潜质。

  读双溪小女的系列“乡村散文”,有如橘花散发出的幽香令人微薰沉醉。她总是能够以明亮活泼的语言营造出空灵飘逸的“乡村意境”,是如此奇妙,那种奇特意境让人莫名的感动与欣慰。其迥异的文字,恰到好处的叙述和轻盈敦厚的散文感觉,让人久久沉迷。为此,作者如能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到闽北这个大农村,开掘出更为广阔的“乡村意象”题材,将闽北的生产、生活、饮食、家庭、婚姻、民俗、历史文化、现代追求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综合起来,创作出更高品位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现代性、审美性、艺术性等特征的系列文学作品呢?这似乎是双溪小女一条比较可行的创作路子。

  当然双溪小女的散文作品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某些篇什中欠缺主题深化,深谧的内容旨意不够彰显,构思不够巧妙,语言略胜直白,就《醉八珍》来说,同样也存在着上述的一些疵点,还需不断的打磨锤炼。然而瑕不掩玉,愿双溪小女在“乡村文学”题材创作方面更上一层楼!

            06年5月6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5-6 16:21 | 只看该作者
文笔老练,点评深刻。提醒冯先生一下,二、三自然段的双引号好像没有处理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16:2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张会军先生的提醒,已改过。
还请张先生多指导多批评!
4#
 楼主| 发表于 2006-5-7 13:50 | 只看该作者
稍做了点修改。
5#
发表于 2006-5-7 18:52 | 只看该作者
哈,俺那罐名不经传的《醉八珍》,让文学功底深厚的冯老师联想了那么多,连同俺家乡的宝藏都被冯老师挖出来了。

    非常感谢冯老师对俺那些粗浅文字的评点,辛苦啦!!!

    “作者如能更加深入到闽北这个大农村,开掘出更为广阔的“乡村意象”题材,将闽北的生产、生活、饮食、家庭、婚姻、民俗、历史文化、现代追求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综合起来,创作出更高品位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现代性、审美性、艺术性等特征的系列文学作品呢?”——谢谢冯老师指点的方向,我将努力去学习他。
6#
发表于 2006-5-7 19:04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多好吃的,那么美的文字,看得我也谗了。问好冯老师。问好双溪小女。
7#
发表于 2006-5-7 19: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陌笛!假期快乐!!!
8#
发表于 2006-5-7 20:48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认真和进击精神可嘉。
9#
发表于 2006-5-7 23:4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那么好吃的就是馋哦!呵,冯老师评得好,还回忆了自己从前的乐事,呵。也祝福小女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10#
发表于 2006-5-8 08:1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全面而又具体,不错。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0: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双溪小女 发表
哈,俺那罐名不经传的《醉八珍》,让文学功底深厚的冯老师联想了那么多,连同俺家乡的宝藏都被冯老师挖出来了。

    非常感谢冯老师对俺那些粗浅文字的评点,辛苦啦!!!

    “作者如能更加深入到闽北这个大...

——————————————————------
小美总是这么的谦虚地对待自己的创作态度,从不张扬不矫情,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学习、写作——淳朴的相世和淡品人生之境界包涵强大的人文精神。值得老朽尽心的学习!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0: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陌笛 发表
那么多好吃的,那么美的文字,看得我也谗了。问好冯老师。问好双溪小女。

——————————————————-
问好笛子妹妹!美文和美粮也馋了,那就到闽北双溪妹妹这里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0: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你的认真和进击精神可嘉。

————
还是你认真和进击!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0:2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雨含烟 发表
看了那么好吃的就是馋哦!呵,冯老师评得好,还回忆了自己从前的乐事,呵。也祝福小女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
哈!小雨如能闽北包你写出篇篇精品来呢!你们都一样优秀!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0: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文章全面而又具体,不错。

————————————————————
问好!请多批评,还望斑竹多关注文学新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6:37 , Processed in 0.1186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