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清  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9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嘉兴知府杨继宗与御史孔儒之间,矛盾渐渐激化起来。
  
  时在明代成化初年。

  其时,杨继宗已在嘉兴任知府三年多了。这年春天,朝廷派御史孔儒为钦差,到嘉兴清理军籍——就是按照明初制定的有关法律,看看这一府之内有没有应该从军但仍然还是普通百姓的。

  孔儒这人,虽然与先圣孔子多少也续上家谱了,但却没有一点儒者的仁慈与大度。他到嘉兴之后,听说现任知府杨继宗的两件胜事后,半信半疑。并且,那半分的信,亦让他的心中像是被虫子嘶咬似的难受。

  孔儒的耳中听进手下人的絮语:杨继宗接到让他到嘉兴来当知府的任命后,带着一个仆人,几件破衣,几卷旧书,来到嘉兴。到了府署门前,却站住,如一根木桩。任属官们怎么劝说,就是不进去。一杯茶的工夫,才向手下人说,去让人挑一百桶水来,把知府大厅好好地清洗清洗,要把以前的污垢全部洗刷干净。以后,这府署里就只有我杨继宗的两袖清风一清如水了。属官们得令,不敢怠慢,立即找来五六个民夫,用了一个时辰,把大厅洒扫得一尘不染。这样,杨继宗才双手背在身后,派头十足地走进府署大厅。

  孔儒听到这里,鼻子里轻轻地发出一点声音:哼。

  还有呢,大人。手下人像是报告一件于他的主子十分有利的事情似的,继续往下说。杨继宗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当天便传遍整个嘉兴。有信的,有不信的。不信的便说这是杨继宗在做样子给人看,实际上清不清,还要看一看才能知道。

  就在他当知府刚刚半年的时候,太监张庆从嘉兴路过,与杨继宗发生了一点磨擦,使得杨继宗大名远扬。对于张庆,杨继宗只是礼节性地招待了一下:简简单单地吃了点饭;饭后,送给张庆十斤菱角,一部历书。张庆让随从收下。然后问杨继宗,杨大人,就这么?杨继宗问那你还要什么?张庆说,多少得给点金子啊。杨继宗说,金子有,给你也行,但你得留下手续。张庆听他这样说,胸中立即堵得满满的,像是塞了一把干草。没有办法,看着杨继宗那黑铁一样的大脸,只好自己找台阶下,说你看你杨大人,我这一句玩笑话,你还当真了。你的菱角很好,还有历书,让我知道初一十五。哈哈哈。杨继宗听了,脸上没有一点缓和的神情表现出来。最后,张庆灰溜溜地离去。到了北京之后,第二天便跑到皇帝那里去说了杨继宗的坏话。

  这时的孔儒,说了一句,那是杨继宗看着张庆在宫里势力不大,才敢这样做。要是汪直来了,你看杨继宗还敢这样吗?

  2

  在对杨继宗半是忌恨半是不解的心理状态中,孔儒开始了他的公务,大刀阔斧的,血光冲天的。

  按常规,钦差大臣在地方上办理公务,应该照会地方官,让地方官给予配合。但是,孔儒却不把杨继宗放在眼里。他用他那一班人马,雷厉风行地干起来了。第一天,就打死了五个六十多岁的乡绅。理由是:他们的儿子本该从军的,却用钱买通官府,用家奴代替。

  杨继宗闻知后,立即坐上官轿,赶到孔儒的临时行辕。不料,他被挡了驾。守门军士说得很不客气,说我们大人奉旨办案,不方便与地方官接触。

  第二天,打死三个。

  第三天一早,嘉兴城主要街道的墙壁上、四个城门洞里,贴满了知府的布告,上面写着:凡是被御史用棍子打死的,家人请到府署大厅报名登记。

  立即,下属们把布告的事告诉了孔儒。孔儒气得大口喘着粗气,说,你杨继宗能管得着我独立办案吗?岂有此理,气死我了。

  正在气头上呢,忽听门外由远渐近传来属官的脚步声,近前,禀报说,大人,杨继宗闯进来了。

  孔儒一愣,刚想对属官发脾气呢,杨继宗已到了跟前。

  大人在上,嘉兴知府杨继宗拜见孔大人。说完,深深一揖。

  孔儒勉强还了一礼,然后,斜着眼睛问,你就是杨继宗?

  正是。

  孔儒也不让杨继宗坐下。两个人都站着。气氛很不友好。

  杨大人,你管事管得也太多了吧?我离开京城时,皇帝可没有说让我与地方官配合清理军籍。

  是么,杨继宗听了,微微一笑,说,皇帝没有说,皇帝是看着一些事根本就不用说,自有成例、故事摆在那里,能让我们这些为官的参考着办,所以才没有说。

  愿闻其详。孔儒的口气很冲。

  就说你孔大人清理军籍这件事吧,你如果能够把奸弊之事全部找出来,我没有一点异议。但是,你一家一户地稽核,还胡乱行刑,致死人命。这,就越出了你的权力范围。

  是吗?孔儒心中不服。

  明摆着的事情。

  我不与你理论,我要到皇帝那里去告你阻挠清理军籍。

  随便。告辞。杨继宗拂袖而去。

  3

  孔儒虽然粗鄙,但也不是一点脑子也没有。他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动辄致人死命的做法是过分了。这样,在以后的公务中,就没有再出现乱棍打死人命的事情。

  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孔儒完成了任务。

  临离开嘉兴之前,他想做一件事情,试图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

  这件事情就是:硬闯杨府,看看他是否真的像传说的那样清廉。从内心深处,孔儒是不相信杨继宗的清正自守的。他知道,地方官的月俸不高,而花销却是很多。这样,为了弥补亏空,地方官们便收取“常例钱”。这“常例钱”就是在夏秋两季征收赋税时,每收一石粮食,多收那么一斗半斗的。这多收的,便归地方官支配了。来往官员的接待,往京城官员那里送礼,都从这常例当中支出。我就不信,你杨继宗就一点常例不收。你就是不去送礼,人情来往总不会一点也没有吧。来了客人,你就不管他们饭吃?你招待张庆,再简单,也是在饭馆里吃的吧。你就不花钱。不信,不信,打死我我也不信。

  4

  不好了!不好了!大人,孔御史带着兵士闯到家里去了。

  正在大厅里办理公务的嘉兴知府杨继宗,被前来报信的仆人吓了一跳。抬起头,断然喝问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孔御史在查抄我们的家。

  啊?杨继宗先是一惊,后便哈哈大笑了。他说,这回,我倒要看看你孔儒如何收场?

  大人,要不要派府兵前去阻止。

  不用,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他孔儒会来这里找我的。

  说话之间,府里的属官们聚集了七、八个。大家都劝知府调集兵马,教训教训孔儒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御史。奉了皇帝的旨意怎么着,也不能无法无天呀。

  杨继宗面对属官们的劝说,微微笑着,摆了摆手。

  之后,也就是有半个时辰吧,孔儒带着两个随从,低着头走进了府署大厅。

  一直走到离杨继宗的公案很近了,他双膝触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说,杨大人大人大量,请恕我私闯官员宅第之罪。

  噢,私闯官宅,你私闯谁的官宅了?杨继宗明知故问。

  闯了您的宅园。孔儒伏地不起。

  噢,是这样。那,孔大人快快请起,有话慢慢说,慢慢说。说完,杨继宗离开公案,把孔儒搀扶起来。

  孔儒站起身来,腰却还是弯着,没有了平时的趾高气扬。一脸的羞愧,使得他的白脸红红的,像喝了酒一样。

  杨继宗回到公案后,无语,但目光冷峻,看得孔儒浑身发软,伤风感冒了似的。

  半天,杨继宗冒出一句,孔大人,你到我的府上,做什么去了?

  孔儒嗫嚅移时,最后蚊子似地说,看看你的宦襄多少?

  多么?有多少银子,金子?有吗?

  没有看见,只找出几件破衣。

  听到这里,整个大厅里的大小官员们,没有不失声大笑的。什么官场规距,官场礼仪,人们全都不顾了。

  笑声,把孔儒窘迫得恨不能变成一只小鸟,从这大厅里一下飞出。



  杨继宗毕竟是一方官员,不是一个书呆子。他谴散属官,把孔儒带到一家小酒馆里。

  他要给孔御史饯行了。

  大人,请问您点什么菜?堂馆跑来,弯腰低头恭敬地问。

  还问什么,又不是不知道规距。杨继宗不满地说。

  是,是,一会就好,一会就好。

  一刻钟的时间不到,堂馆端来了酒菜。

  菜,一共四个:香椿牙伴凉豆腐,白菜炖豆腐,油焖豆腐皮,葱拌豆腐皮。酒,是当地最为便宜的米酒。

  堂馆把米酒倒入两只大碗里。

  来吧,孔大人,为你饯行。祝你一路顺风。

  谢谢,谢谢。孔儒端起酒来,先看看杨继宗喝下去多少,随后也喝了一口。

  来,吃吧。吃吃本知府的豆腐宴。

  好的,好的。

  孔儒吃了两口,别说,还真有点滋味哩。香椿牙伴凉豆腐,凉凉的,香香的。油焖豆腐皮,嚼起来很有劲道,味道是香醇的。于是,他又操起筷子,把另外两个菜逐一吃了两口。

  怎么样,还合胃口吧?杨继宗笑着说。

  很好,很好。孔儒的话,倒是发自内心的。

  孔儒想起自己在嘉兴三个多月,遇请便去,大盘大碗的山珍海味,吃得他脑满肠肥,一天大便四五次。一天,要喝一两上好的龙井,还不能把营养减下来。三个月,他长了足足二十斤肉。他下意识地摸摸自己那肥厚的下巴,再看看杨继宗那消瘦的脸颊,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

  真对不起你杨大人,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别往心里去。

  我想看看你当了三年知府,到底真清还是假清。没有想到,你竟然没有存下一两银子。

  杨继宗听了,微微一笑。

  几件衣裳,也破得没法再破了。孔儒继续往下说,刚刚看到那几件衣裳时,我打了自己两个耳光子。我说你孔儒枉为圣人之后,怎么能私自闯到人家堂堂知府的家里去呢。人家要告你个私闯官宅,有你好受的。

  你怕我告你?杨继宗说。

  能不怕吗?说了这话,孔儒脸上的红,又加重了一层,只是因为有酒的遮掩,不大容易被杨继宗看到罢了。

  放心吧,我不告你。

  谢大人。孔儒离坐,又给杨继宗磕了一个头。

  使不得,使不得,再这样,咱们马上分手!杨继宗有点生气了。

  在杨继宗的拉扯下,孔儒重新落坐。随后,他端起酒来,说,杨大人,我孔儒身在官场二十年,也算见多识广了。还没有见过像你这样清廉的。我是打心眼里佩服你了。大人若不计较我的过错,请喝下我敬你的这半碗酒。

  好吧。杨继宗把酒喝下了。

  有了点酒下肚后,两人说话口气就亲近了许多。孔儒问,杨大人,您这三年来,都是这样招待来往官员的吗?

  没有例外,无论官大官小,在我这里都是四盘豆腐。

  了不起,了不起,您是伟大的清官。

  杨继宗还是微微地笑。

  那……

  尽管说,尽管问。杨继宗鼓励孔儒。

  常例,常例您收吗?

  一粒不收。

  噢,是这样。说到这里,孔儒一拍自己的脑袋,说,那么,您的官俸,全用来招待客人了?

  杨继宗听后,没有说话。

  这时,孔儒猛地站起,面对山东方向,那里是他的老家曲阜,深深地跪了下去。泪水,从他的脸上流下,滴成两道晶亮的线。他大声说,老祖宗在上,不孝子孙孔儒向您认罪。我在嘉兴清军三个月,天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还用刑过滥,草菅人命。今天有幸遇见大贤,使我见贤思齐,悔恨万分。我到京城之后,要立即上疏自劾。皇帝如果宥我,我就继续为大明做事。不宥,我就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别管是哪一种结果,我都会安然接受的。

  孔儒说完这一通话后,起来,坐下,端起半碗米酒,咕噜咕噜喝了下去。

  最后,两个人相互厮抱着,离开了酒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09:34 | 只看该作者
排版是费劲,因为小说有对话。
历史小说,短篇的,怎么写,史实与想象的关系如何处理,在我是在摸索。希望朋友们不吝赐教。
3#
发表于 2006-5-19 09:37 | 只看该作者
清官大多是清高的,呵呵。使人很解气的作品啊。学习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6: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浪花如雪 发表
清官大多是清高的,呵呵。使人很解气的作品啊。学习了。

谢谢,我只是把今天少有的东西弄来让大家看看。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6:2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tom2030 发表
孔儒看来也是个不错的钦差大人了。杨继宗的清廉让人赞叹,只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象杨继宗那样的官员在官场中都是很难混的,但这里估计杨继宗遇见孔儒,其后来的官运应该不错。楼主对史书颇有研究,写点历史小说到是一...

谢谢tom2030 先生。
只是在摸索。
6#
发表于 2006-5-20 22:44 | 只看该作者
武兄的语言形象生动,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通过对古代于官场人物之间的纷争,表现个人的清廉行为,让人动容。
   好文!
7#
发表于 2006-5-20 23:2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小说能这么写我以为是比较成功的。就人物性格而言我以为可以商榷的一点是:对孔儒的定位不要一开始就把他定的太坏,否则后面的转变就不可信。
8#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武兄的语言形象生动,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通过对古代于官场人物之间的纷争,表现个人的清廉行为,让人动容。
   好文!

谢谢房子老弟.
9#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09: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左显辉 发表
历史小说能这么写我以为是比较成功的。就人物性格而言我以为可以商榷的一点是:对孔儒的定位不要一开始就把他定的太坏,否则后面的转变就不可信。

谢谢左先生点评!
构思,大体清楚可以,完全清楚则写不成了。艺术真实与否,主要体现在写作中吧。
10#
发表于 2006-5-21 12:12 | 只看该作者
写历史小说贵在超越“记实”。武版的此篇有新意,刻画了两位性格鲜明的人物,有启迪意义。稍感不足的在一些细节传述上的描写有些生涩!问武版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楠 发表
写历史小说贵在超越“记实”。武版的此篇有新意,刻画了两位性格鲜明的人物,有启迪意义。稍感不足的在一些细节传述上的描写有些生涩!问武版好!:)

谢一楠版主点评!
又修改了一下,顺了顺。
历史短篇小说,全国范围内与其他体裁相比,也是弱项。
我这是瞎摸索,呵呵。
12#
发表于 2006-5-21 20:58 | 只看该作者
写历史小说除了需要对历史有较深的把握外,还需要非常高的想象力,武版的想象力十分到位、丰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那样遥远年代的人与事……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06-5-22 16: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武兄的语言形象生动,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通过对古代于官场人物之间的纷争,表现个人的清廉行为,让人动容。
   好文!

有同感.学习好文.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8:3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写历史小说除了需要对历史有较深的把握外,还需要非常高的想象力,武版的想象力十分到位、丰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那样遥远年代的人与事……学习了。

谢谢许兄阅读!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8: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小楼一夜听春雨 发表
有同感.学习好文.

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14:19 , Processed in 0.0581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