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3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春夜听雨(一)(修改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0 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                                                                                          开门见山(一)
       开门见山,是件非常吉利的事,在准格尔盆地边缘生活久了,习惯早晨起来望一望南边的天山,望一望高耸的雪峰就感到自己似乎长高了。不过我深知,自己的身高根本不会随着视线的抬高而改变,改变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心境。家门前有一片苗圃地,树木没等长高,就会被移栽到别的地方,几十年间苗圃地里树木的品种换了不少,不过依旧是一副长不大的样子,就如我少年时的记事本,本子里的往事个个都焕发着稚嫩的气息,时不时带我回到少年的时光,唤醒我天真无邪的童心来。
       那年早春,天气冷飕飕的,苗圃地里的雪还没有化完,父亲和母亲就开始盘算着要选上一个好日子,把小树苗移栽到田地边上,让它们防风固沙。可是小树苗还很小,有些甚至还没有长出旁枝。寒风中,小树苗如同一根根干瘦的木棍,踉踉跄跄立在泥土地里,执意要为第一场春雨导航。我心里默默为它们祈福,但愿在春雨来临之际,小树苗还能够留在这片苗圃地里和我一起感受春雨。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阳光多彩起来,明媚的阳光把暖色撒在光秃秃的小树苗上,小树苗不再像以往那样平静了。一些小芽孢似乎闻到春天的气息,若一个个埋伏在树枝上的突击队员,勇敢地从树枝上挤出头来,把树皮顶得四分五裂。芽孢是何时埋伏在树枝上的呢?我问自己。
       三月底的北方,闲散的风儿褪去了冬天时的锐气,东边闻一下,再西边舔一下。而后饶有兴致地从阳光中拾得些暖意,在苗圃地里打着璇儿,如同一只调皮的猫,做着追逐自己尾巴的游戏。苗圃地里还有没有来得及融化雪,它们斜卧在一个个小坑里,就是因为这些雪的缘故,风儿说什么也不肯在苗圃地里落下脚,以为会冰了自己的脚。苗圃地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无法下脚的还有那些准备移栽小树苗的大人们,他们端着饭碗蹲在苗圃地边上,相互间议论着什么。我看着大人们干着急的样子,心里偷偷地乐着。希望苗圃地不要干得太快了,最好下上一场雨,地里湿了,大人们移栽小树苗的工作就会推迟些日子。还有就是,等天气暖和了,小树苗被人们连根拔起时,也不会被冻着。
       其实自打冬天的时候,就有几片干枯的红叶伴着小树苗,无风的时候,红叶斜歪在树苗的枝干上,耷拉着脑袋像睡着了一样。起风的时候,它们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又像是在揣摩着心事。这几天小树苗上的红叶旁长了几个小芽孢,并且还发出了青芽来。青芽不大,向上翘着,信心满满。大大方方骑在芽孢上,就跟缀在苏醒中枝干上的淡绿色钮扣,有了几分端庄和雅致。
       当阳光透过绿芽身体的时候,我可以看清楚绿芽酮体内部的全貌,绿色的光渐渐渗出,若隐若现,像一盏被春天点亮的小橘灯,甜润的感觉从我心里涌出来,让我措手不及。又过了几天,嫩芽上发出了两片叶子,就如一对招风耳,聆听春风弹奏的春曲。
       小树苗无忧无虑地成长着,我心里却越发纠结起来。天气一天天热了,这谁也挡不住。挡不住的还有那小树苗的迁移,小树苗将像它们的前辈一样,将被安置在一片盐碱地里,去改良那里的土壤,阻止通古特沙漠向良田推进。我只能盼着春雨快快来到,在小树苗告别苗圃地之前,让它们享受到春雨的洗礼。
       那些日子里,母亲看我时不时望着苗圃地发呆,大概是猜出了我的心思。有一天,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安慰我说,春天是移栽小树的好时机,这是节气所决定的,过了节气再移栽,成活率不高。我说,留上几颗到了秋天再移栽不好吗?秋天不是也可以移栽小树苗吗?每年春天时小树苗移栽之后,苗圃地都光秃秃的,一点生机都没有。再说了,多少年来,这苗圃地里的小树苗换了一茬又一茬,咱们家院子里也该种上几颗呀!让它们安安心心地成长。母亲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有说。
       苗圃地以南是一片荒地,白色盐碱覆盖在上面,除了一些红柳和几颗胡杨树之外,就没有其它植被了。由于没有人管理,梧桐树就任着性子自由发展,虽然只有那么几颗,春夏交接的时候,远远望去还是绿油油的一片。不过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梧桐树其貌不扬的枝干,也不是它们孤独无援的处境,只是忘不了在梧桐树上先后生活过三个家庭。
       那年春天的一天,我赶着羊经过梧桐树的时候,发现我家的羊上蹿下跳的,我很纳闷,到了树下,看到梧桐树上有一个碗口大小的蜂窝,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被几只蜜蜂围着,我拼命往回跑,谁知我越是跑得快,尾随我身后的蜜蜂就越多。后来眼角处被蜜蜂蜇了一下,一会儿就肿起包来,用唾液抹在包上,还是止不住疼痛。
       回到村里,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给了小伙伴们,大家七嘴八舌商议着要把蜜蜂窝钩下来,吃里面的蜜。通常钩屋檐下的蜜蜂窝,是在黑夜里等蜜蜂入睡之后,向蜂窝上泼上一盆开水,就可以将蜜蜂杀死,然后获取蜂窝里的糖稀。可是梧桐树上的蜂窝那么高,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说等到下雨天,蜜蜂飞不动的时候,人可以爬到树上把蜜蜂窝摘下来。这个方案看似可行,不过才刚刚进入春天,第一场春雨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再说了,春雨刚来的时候,小心小意的,根本就阻挡不了蜜蜂翅膀的煽动。更关键的是村里还有一个傻子,一天到晚在村里转悠,看见什么都好奇,三天两头往家里拿东西。这蜜蜂窝一旦被他发现,恐怕就保不住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这是我三年前首发在这里的系列文字,现在修改了一下,请老师们批改好吗?谢谢!

3#
发表于 2016-3-20 1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是一系列的其中一部份吧

4#
发表于 2016-3-20 1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描写得十分细致,看完全文,有意犹未尽之感。

5#
发表于 2016-3-20 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秋叶朋友的文笔可谓质感缜密而又富有景象感,这个印象我在天籁版读她的文章时就已经形成了,如今再度,不仅印象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深刻了。我相信沿循这样的行文方式继续精益求精,你的前途是无量的。我也说过,我们传媒的剧本写就之后,其中的系列之中的空缺部分,我需要你的文章来填充的。问好!

6#
发表于 2016-3-20 1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作者的文笔灵动优美,值得细细品味。问好!

7#
发表于 2016-3-20 1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作者的文笔灵动优美,值得细细品味。问好!

8#
发表于 2016-3-20 1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很有值得回味的生活好文,语言活泼俏皮,学习问好,期待下文。

9#
发表于 2016-3-20 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人和自然是相生相携的关系,人生活在世界上依赖自然而生存,所以人对自然的热爱,就是成全人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徐对小树苗的及相关事物的细致描述充满了热情,因为给人细致灵动温馨之感。

10#
发表于 2016-3-21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自己的身高根本不会随着视线的抬高而改变,改变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心境。
文字灵动。

11#
发表于 2016-3-21 1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32 编辑 <br /><br />观察细致入微 叙写温暖而灵动 好文笔 值得细读 值得品味!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0:56 | 只看该作者
艄夫… 发表于 2016-3-20 15:34
是一系列的其中一部份吧

嗯,是系列文字的一部分,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0:59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3-20 16:07
描写得十分细致,看完全文,有意犹未尽之感。

谢谢哦,还有下文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1:13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3-20 16:49
秋叶朋友的文笔可谓质感缜密而又富有景象感,这个印象我在天籁版读她的文章时就已经形成了,如今再度,不仅 ...

感谢老师这些年的栽培,秋叶认识到文字是一个慢工,必须如老师教导秋叶的那样,精益求精。

秋叶会逐渐完善文字。能为剧本做点事,是老师的提携,也是秋叶的荣幸。问好老师。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1:14 | 只看该作者
碧波荡漾 发表于 2016-3-20 18:59
作者的文笔灵动优美,值得细细品味。问好!

谢谢朋友来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7 09:11 , Processed in 0.1553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