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黄健翔:以男人的名义去狭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5 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健翔:以男人的名义去狭隘
———从《像男人那样去战斗》一书说开去
   2006-07-03     中国青年报
        云也退
    前段时间看见黄健翔的那本《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像黄宏和宋丹丹在小品《回家》里说的“名人出书一塌糊涂”,文体名人圈里出书时乱子没少出。在看到黄健翔新书这个标题时我心里一动:为什么如今性别语言在话语中的分量这么重?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看起来很有气势,但问题是:为什么“战斗”就要突出“男人”?过去我有位女同事,一跟男性产生矛盾,不论大小,开口就是“你不是个男人”,她其实心里知道,这样骂人的方式最让对方无法还嘴,反过来也一样:“我是男人”似乎也是最安全的一种自我标榜,谁要是具体些,自称“我善良”、“我正直”、“我谦虚”,反而会遭到耻笑。“男人”是一个特殊的中性词,再怎样,也有50%的胜算概率。

    因为是“男人”,所以敢于标榜自己“性情”的一面,而被它突破的则都成了“禁忌”,成了一些很“不是男人”的自我约束。黄健翔身体力行,现在真的表现出自己“男人”的一面了。他多么男人,男人到毅然拉下自己昔日沉稳博学的面具,利用公共资源发表违反职业规则的言论;在平静了5分钟后,他仍能说出“我讨厌澳大利亚队”这样的言论,似乎已做好了为充当一名男人而战斗到底的全部准备,要抵抗来自网上网下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和狂轰滥炸。

    不必再用公允、客观这类事关职业道德的词汇来指出他的过失,我只想说,拿25年前的新西兰队来为今天的失态非常真诚地辩护,只能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狭隘男人。原来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这次对决中,场上的大部分澳大利亚球员在还没出生的时候就遭到了一个未来的中国解说员的仇恨———1994年巴蒂斯图塔诡异的零度角、2002年乌拉圭人的三球大胜都没有浇灭这种仇恨。原来新西兰取胜昔日中国队的一笔“债”,竟然需要由其邻国的失败来清偿。

    向来以含蓄、重礼节著称的国人中竟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大肆鼓励“个性张扬”,网络果然有点化顽石之功;“球迷”的身份也真是个获致“张扬”的捷径。习惯了失败的男人们开始努力移情,开始享受起别人的失败:把淘汰日本人的巴西人、赶走韩国人的瑞士人视为华夏英雄,胜利的喜悦他们只有一半,另一半匀给我们自己。

    于是大家都成了男人,一群以仇恨为习惯的男人,在各种与己无关的事件和现象中寻找“报仇”的快感。利物浦打败AC米兰的那一天,不计其数的人引用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网络时代名言,不计其数的人从这种富有所谓江湖气的语言中得到了“男人”的感觉;不管哪支球队遭遇失败,总会有人称之为“还债”,而取胜的球队则成了新的债务人,等待着下一次由另一支球队来“追债”。素来鄙视超女活动的崔永元,当着记者也只能说“女孩子无罪”、“爱唱歌是很正常的”,而把节目低俗的罪责归于评委;足球圈里里外外的声音这么多年来同样众口一词:“球迷是最可爱的”。

    我不相信迷狂者会真诚地忏悔。这种以“资深球迷”自诩的人,资历越深只会越顽固,固守一种没有经过任何反省的立场。我一向认为,再雄辩的语言也只能感召那些因立场而注定要被感召的人,正如再香甜的美食也会遭到一部分人的排斥。

    立场会把胆怯变成谨慎,把鲁莽变成勇敢,把慷慨激昂变成强词夺理,把骂街泼妇变成“性情中人”———违反职业道德的黄健翔,在另一个舞台上就成了匡扶正义之士,即使因此丢了饭碗,也会被一些人奉为耶稣式受难的人物。网络时代的世界杯,我们只能容忍这些畸形的战斗,并且慢慢地学会欣赏这种“男人”气概。
2#
发表于 2006-7-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世人把男人的概念泛滥了,俗化了,也狭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07:04 , Processed in 0.05985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