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52 编辑 <br /><br /> 在洛阳龙门石窟
风吹向哪里,我就到了哪里。
风跟着我,像一个从遥远处到来的影子,从一个小城出发,掠过开封,经登封,在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和亘古的阳光一起,陪伴我来到洛阳。
视野里漫过来平原、丘陵、城市。这些地形,像一幅幅剪影,在我到达山脚下时,安然退出内心的空间。——一群戴着花色帽子的人群,引领我,在风裹着植物芳香的气息里,接近目标。假如你和我一样,到达洛阳城南,沿一条不宽的平板路,向前走,左邻伊河,右邻那龙门山,你会觉得风的气息,来得悠远而古老。
那是因为,在龙门山壁涯上,那些穿越时间,与眼睛会晤的“龙门石窟”。
人们说,很久很久之前,围绕这片山水,人们放牧、打鱼。村里有个孩子,到山上牧羊,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他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再听到的话就说:“开!”结果,龙门山从中间裂开,湖水倾出,奔腾咆哮,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
这水滋养了山,山成就了水,山水相依,灵气通天。眼睛一接触凹进石壁里的石像,就觉到时光的力度如此之深,从石头变化而来的人,在一个个开凿的洞穴里,一个个距今过于久远的“人”,无声息地立在那儿。我惊诧制造出这些人像的人,隐没于洪荒时间之流。那是人无法具体回溯的时代。历史表明,它们从北魏孝文帝开始,到最后开凿结束,走过了四百年光阴,而到如今,几千年过去了。
深浅不一的石窟,大小不一的人像,或男,或女;或雄姿英发,或细腰长裙;或站立,或端坐;或丰满,或瘦削;或安详,或情态咄咄逼人。这些人物,与宗教有着密切关联。那个引进佛教的孝文帝,建立龙门石窟,让佛教中国化的举动,融汇了中国宗教文化的长河。
可以想见,战乱的中国,当局者以宗教来抚平创伤的意愿,伟大佛法传承下来,与中国本土儒家、道家结合,龙门石窟得以兴建、发展、兴盛,这自有历史必然。而洛阳作为从夏朝开始到后晋十三朝古都,背靠政治与经济繁荣,龙门石窟发端于此,也就顺理成章了。
找到龙门石窟的源头,仿佛找到时间暗线。沿边道行走,到中间地带,沿石梯而上,到达顶端,就是最大的龙门石窟了。阳光的热力,在身体上散发,冥冥中,时光裂开一个巨大的缝隙,我身心收容其中,站在现在和过去对接的模糊影像里,内心的隧道,指向一个个佛像的背后,无尽的历史空间。那些石像的人群,仿佛起身离开这里,回归各自朝代,演绎着一个属于时代也属于个人的生存图景。
一股来自河水的风,带着浓重的潮湿气息,扑到脸上,阳光从遥远处返回。我意识到,从这些石像身上,退后在一个巨大地理版图上。洛阳,中原之地,它是先民心中的“天下之中”。在一个时间支点上,我拥有与它们对视的空间,人世更迭,沧桑风云,在一个佛教文化安抚人心的文化背景里,抚慰着寻找归依人的灵魂。
眼前,这高高在上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叫奉先寺。一组摩崖型群雕,气势磅礴,神形毕现。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中间最大佛像叫卢舍那,据说是以武则天的相貌来雕刻成佛像的,意为“光明遍照”的卢舍那,面形丰肥、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一代女皇在这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象征。
宾阳中洞,这个开凿于北魏,历时二十四年,只建成中洞的石窟,因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中止南洞和北洞的开凿,而这个意味“迎接太阳初升”宾阳,没有完成迎接太阳的完整仪式,在巨大暖意中,也令人颇感缺憾;而那个南北两侧雕排有一万五千尊小佛的万佛洞,在主佛背后五十二朵莲花陪衬下,可见我佛庞大的队伍,以及无所畏惧的力量;那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的莲花洞,所蕴含的出污泥而不染的人体飞扬体态,美感十足;龙门山南段,还有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古阳洞……
驻足,观看,如此多的影像占据了心空,而身边的人声一点点弱下去。风从东面吹来,风穿过面前的人群,落到那些石像上,息止在上面。石像的色彩,敷着些许灰尘,许多石像人脸人头缺损不堪。这些石窟内部的石像是坚固的,几千年日月,滴水都可以穿石,它们也在风化。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为破坏,比如灭佛事件,民国时期的偷盗,以及文革时期的打砸。
心沉于幽暗之处,风声呼啸,放大着遥远的历史空间。听风,风声细微,却惊心动魄。风起于何处?但风和存在大地上的石头一样久远。风在我心里盘旋,风携带着制造石窟先人灵魂,万里迢迢而来……
一个流传的说法是:一千多年前,一位云游四方的和尚,长途跋涉,来到这伊河前。太阳快要沉没到龙门背后,山顶沐浴一道金光,和尚休息大半天,想找栖身度宿的岩洞,目光触及龙门石壁,他瞬时惊呆:怪石林立的龙门山上,金光夕照,千百尊佛,袒胸裸背,斜披袈裟,或盘腿而坐,垂脚而坐,或斜依岩石。猛兽驯服在他们脚边,他们或双手合十,或俯首微笑,背后闪着金光……和尚全身颤抖,葡伏在地,顶礼膜拜。他领会了佛祖启示,许下建造石窟寺誓言……
传说是时光的另一种语言,是一代代人在这里领悟生命的方式。我深知,沉默的石头暗藏历史的玄机。龙门石窟的真相,就在隐秘的风里,藏身于在壁画、人像,以及石刻碑文里。
我的意念,在无尽时空里流转。那是梦样的景象,在回溯,寻找时间的家园。在不同年代消失的人,一次次临现:从北魏孝文帝开始,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在我念出这些名字时,烟尘仿佛普天盖地,抖落着模糊的历史长卷,但它们,仿佛只能用传奇这个词语去接近,你无法触摸如此漫长的时间刻度。
孤立许久,天地之间,只剩下我的身影。我心里突然只剩下时间,一切是那么虚无。站在那里,我多么偶然。如同那片天空之中,你已无法计算多少云彩飘过,多少鸟飞过,多少人的身影和脚步在这里经过。从魏到宋,在这个山上开凿出石窟,雕塑人像碑文的人们,用头脑和双手,留下他们存在的痕迹。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和源源不绝的后人谋面、对话、交谈,传达出生命与社会的信息,以及他们见证过的时代影像。
人的祖先,因为时间,传承,血脉的转换与流淌,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承接着这样的信息延续。时间里的影像,刻在这里。后代的人,来这里看到先祖的生活与梦想。是那些看不见的人,从几千年前开始,面对那座山,面对那片石头,把世事与内心的意愿,雕刻在了这里。
山崖下那条小路上,风安静下来,日出上午的天地,像是有神灵的回归,附着于窃窃私语的人流,移动着向日葵般的头颅,在走出历史隧道。悬崖上,沉默的石头,在把巨大的山体拉长,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画面。铁青色,或灰白色的龙门石窟群像,形成隐形的时间的宽度与长度。一个个“石窟”界面,如变形的眼睛,陷入我的视觉内部,镶入风的记忆之中。
我低语:我在世间万物中发现了你。我被牢靠抓住。庞大的影子,让一个历史中的人,有一颗吟唱的灵魂,响彻山水、大地。 2016年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