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之一《天堂电影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5 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今年奥斯卡的红地毯上竟意外看见托纳托雷,尔后典礼上最佳外语片角逐环节主持人也提到托纳托雷以及《天堂电影院》——之后不久,更是意外的从朋友处得来一张导演剪切版《天堂电影院》的DVD,一连串的巧合在如今回想之时,不免觉得奇妙,一个人傻笑不已——当初看完参展版的《天堂电影院》之后貌似也有过这样的喟叹:数十年的人生风雨历程、数十年的爱恨情仇被吉赛贝•托纳托雷就这样四两拨千斤的化于无形,浮生若梦?恍惚间,一切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卷胶卷仍在不知疲倦地演绎着万千风情,不免发笑,这就是电影吧:将时光备份,留待下一次的邂逅……再一次看见多多一个人坐在放映厅里观看艾佛特留给他的胶卷——亲历这种打破时间、空间的回归感使我终于有勇气肯定当时的多多除了感情因素方面的激动外,更多的应该是喟叹——对光与影的喟叹——这种令他痴迷若狂并为之倾注一生的艺术在此刻放射出了最耀眼、最迷人的光芒,那么明亮那么奇妙。

  《天堂电影院》,在国内一直被列为热爱电影的人必修之列,它的成功不仅在于使吉赛贝•托纳托雷将戛纳评委会、金球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欧洲电影奖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国际重要奖项悉数斩获,更在于它的问世意味着一种新的电影叙事手法的诞生:“不同于与安东尼奥尼的内敛含蓄,也不同于罗贝托•贝尼尼的机智风趣,更是区别于帕索里尼的诡异另类……”,托纳托雷为意大利电影在国际上立起了全新的标杆,他的直白、稳健以及平实无疑是对日趋花哨的电影表现手法的一次颠覆,而《天堂电影院》出乎意料的斐然成绩如一匹黑马般打破了电影的常规走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百废待举时代里这样的标新立异不能不说是勇气可嘉。

  ——在这一样一部电影面前我曾一度觉得我们应该沉默,不需要说任何一句赞美的话哪怕只是一个字,我们只需要沉默,沉默着用心感受;然而,在我即将开始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之时,我告诉自己,我要说些什么,我也应该说些什么;于是,带着一种窥探的心理和某种隐秘的不可为人知的目的性,我度过了将近三个小时的猎奇之旅,175分钟,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可以长到令你憎恨一个人也可以短到令你爱上一个人,但我却用这可长可短可平凡可非凡的一段时间观摩了众生万象,我感到疲累又觉得思维被充满,我看见蹉跎离别又看见希望在破土萌芽,在我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感到话语的苍白,然而却又更坚信表达的魅力——《天堂电影院》,倒叙的手法由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展开故事,蒙太奇手法穿插于时间的洪流,交换更迭出一个人的一生: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镇,虽然时代背景为二战之后不久,但炮火显然并没有特别“眷顾”这个小镇,干净的街道、淳朴的民风,人们对电影的追求是一种无邪的享受生活的方式,设置于教堂之中的“天堂电影院”承载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开篇之时电影就无形地于故事中奠定了它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迷恋着大银幕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为此他与小镇上的电影放映员艾佛特斗志斗勇想要接触放映机,其间诸多意外不断打击着这个小男孩对电影的追求——母亲的责骂、艾佛特的拒绝,影片前部分在轻松诙谐的基调下构建出略带戏谑性质的轻喜剧——故事的转折设置在一场火灾上,意外的大火不仅更改了牧师掌控影院播放权的格局也带走了艾佛特的双眼将其从放映室送回家中,大火更是将年幼的多多过早送到命运的胡同:成为电影放映员——这是多多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当爱好变成一种谋生的方式,过早的定型遏制了无数潜能的迸发——在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时,我也曾为多多实现梦想站到放映机前而感到欣慰,但第二次再看却觉得这场火着实残酷,他不仅夺走了艾佛特的双眼也险些埋葬了多多的一生,这么想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艾佛特执意要多多离开小镇,不惜拆散他的爱情,狠心地将他推到异地他乡。

  如果说是艾佛特掌控或者说篡改了多多的命运,那么艾琳娜则可以说是一份来自上天的意料之外的礼物,她美丽但并不是他能够享受的声色大餐,他爱她,但注定他们不能在一起;在多个第三方生拉硬拽之下这对恋人似乎根本不具备反抗的勇气,将一切交付给命运,尔后迅速妥协,各自开始各自的生活;没有多么浓烈不可化解的爱或恨,多情的人私自将这份情感拥入自己的生活却也无力去争取,当多多踏上远行的列车,这是艾佛特处心积虑的良苦用心还是命运捉弄人的小把戏?镜头一闪,一组特定的柠檬特写镜头推出中年时期的多多,此时他已是一位名声大噪的导演,阔别三十年之久的故乡,昔日亦师亦友、如父亲般的艾佛特已撒手人寰,而至今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早已身为人母,应该算是荣归故里吧,可是踏着说不上熟悉或陌生的街道,物是人非,苍苍白发无声地传递着岁月的声音,镜头前,一切怆冷而安详;多多觅寻着他的记忆而来,一路尘埃四起,然而,在托纳托雷执筒的镜头中一切却又那么静谧,没有哭天抢地的扼腕感叹也没有破镜重圆的欣喜若狂,一切发于情而止于理,成熟的人格始终左右着故事的走向,深入浅出的将故事抚平,没有半点突兀的褶皱。

  影片最后,一切又回归最初的状态,各个角色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们的生活,一切仿佛不曾发生过,然而,在多多的放映厅里,他独自观看了艾佛特留给他的礼物——直到这里,托纳托雷与已逝的艾佛特默契地发出他们的力量——一卷胶卷将一切回放,那是属于电影的时代与记忆,更是属于一个人的时代与记忆,美或不美、好或不好,一切如烟消散,这是死对生的祝福,更是生对死的悼念——告诉我们,多年后,也许物是人非、事过境迁,然而,透过薄薄两毫米的胶片我们还是能够轻易扑捉到当初的自己的心境,时光流转,一个眨眼便已恍若隔世,神奇而妙不可言的际遇……

  吉赛贝•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玛莲娜》(又译《真爱伴我行》),这个意大利导演总是以他别具一格的方式讲述着一些或许根本不算故事的故事,遁寻着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看出托纳托雷对于一些微小事物的探求,比如在《天堂电影院》(这本身就没有太强烈的戏剧效果)中,无可言说的友情与爱情,一个个都如肥皂泡般印上了阳光的色泽却又无可避免的破灭,来不及挽留或补救;“天堂电影院”做为重要的抒情、叙事工具也在时光的辗转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的成长、衰老都一一在镜头前展示出时间的决然——是的,一切都在改变,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托纳托雷将这些从影片叙事主体的身上分割开来,使得一切都变得客观而无谓,而主角在影片中的作用也仅仅只是将感情寄托与物,至于作为本体的人的思想或情感则都随着客观的物体在无谓的流失,这就是人生!以旁观者的身份书写自己的“自传”,吉赛贝•托纳托雷对于感性的梳理冷静得令人感到害怕。“改变”是潜在但通篇叙事都在为其服务的主题之一,另一个主题则是“不变”:广场上的疯子,从开篇之时贸然的一句:“广场是我的”,到最后结尾之时,仍在喊着:“广场是我的……”;以柠檬切换镜头语言的特写也总是如约而至般的出现时空转换的瞬间——这些是这部影片中不变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从未参与到故事之中更未与主角产生任何冲突,只是不断的被提起,他们承载的是导演对于事物的把握,他们鼎立于时间的洪流,见证了变化,但始终未被取代;另一种层面上他们甚至是这部电影的叙事主体。因此,我更加的叹服于托纳托雷的叙事能力,虚与实、动与静、变与不变在他面前都归于无形,温顺而又乖巧的淌向他的讲述之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4-5 01:27 | 只看该作者
质感而又厚实,好!
3#
发表于 2007-4-8 18:2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都是外国经典影片,大多地欣赏到,对国内的电影不妨也点评一二。
4#
发表于 2007-4-8 23:0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重,可惜流于表层,而且扩张的东西延伸不够。

问好1度兄。
5#
发表于 2007-4-8 23: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许久没来天籁了,1度版主的影评厚实了许多~~~~~~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00:4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南来之风 发表
写得都是外国经典影片,大多地欣赏到,对国内的电影不妨也点评一二。


确实外国居多,但国产之一、二还是有的,在天籁已发的就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13:17 , Processed in 0.4056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