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8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说文学的时代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3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样的文学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是的,因为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生活在具体的时代中,我们所创作的这些表达自我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很自然的表现出了时间的痕迹,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文学创作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尽然。文学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反映人性,反映生命的种种活动。说到底,人,是文学最初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是文学最永恒的主题。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唯一主体,而不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本质总是一致的,生命的意义总是相通的。自古及今,多少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其主题都是反映人性,反映生命真实的历程的。时间总要流逝,时代总要向前,那些仅仅依附于时代潮流的作品,最终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了。

  文学总要反映出时代,问题是文学如何反映时代。应该说,文学反映了人,反映了人性,描写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本身就已经带出了时代特征。若说文学具有反映时代的使命,那么,文学是以实践其反映人性、解读生命、关注社会这一主题的方式完成了这一使命,或者说,反映时代特征,是文学实践其主题的结果,而不是文学本身的目的。仅为顺应潮流而顺应潮流,仅为跟随时代而跟随时代,这样的文学作品,必定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必定要为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只有那些反映人性本质、解读生命真相的文学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流逝的考验,才能历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引起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

  愿我们有更多能慰藉生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

  注:就我所写的这篇短文,我与一位朋友曾有过一番争论,现将我们争论的情况一并贴在这里,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探讨。

  我那位朋友是一位省报的编辑,他的的观点是:  
  
  我想文学有时代性这是对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实际上都是反映时代的,你说的反映人性,当然也是,但人性人只有通过时代才能反映出来。因为人性是在人身上的,离开了人,人性就不存在;而人又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中的,离开了时代和社会,人就无法存在,人性也就没有了载体,也就无从反映。所以反映人性不能说是文学创作的目的,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还是记录、剖析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映时代、映社会中反映人性。这是我的观点。当然这个观点与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相同,但我觉得确实应当是这样。还有你说的流传千古的作品都是描写人性,这也不尽然,比如《红楼梦》,《水浒》,其实都是在反映一个时代,浓缩了一个时代,描写了一个时代的人性。〈三国演义〉就更不用说。还有〈西游记〉,虽然好像是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天宫里的事、取经路上遇到的事,一点也没有脱离中国封建社会这个大时代,中国社会和封建时代的特点呼之欲出。还有你说的人性的本质总是一致的这一观点,也有问题。当年梁实秋就在上海讲学中提出过,文学应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长久,许多没有描写人性的作品便被消灭。鲁迅听到后即写了〈文学与出汗〉一文给予批驳,批驳得非常到位、有力。鲁迅的观点就是说,人性是不可能永久不变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觉得鲁迅的分析极有道理。比如文化大革命中,很多人讲的是“政治”,搞“政治挂帅”,饿着肚子也要讲革命,说“人民公社好”,整天只以批判别人为快乐。而现在,很多人则又不问政治,只以赚钱享受为快乐。这两个时代的“人性”的差别都是那么大。当然我知道你说的“人性”是指生命、爱情等这些不大容易变化的主题,但这些主题也不是永久不变。比如对爱情,各个时代的理解就不一样,人的爱情观也随着时代不断在变化。因为爱情的产生也有条件,正如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情,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爱上一个人。人们文革当中与现在的爱情观都大有区别,农民的爱情观与纨绔子弟的爱情观更常是别如云泥。总之,我的观点是,时代好了,外因好了,会把兽变成人,时代不好,外因不好,也会把人变成兽。因为人身上毕竟也存在兽性,一个人是表现出人性或兽性,就看是外因和内因的条件如何。在不同的外因下,两者是可能发生转换的。

  以下是我的观点:       
  
  在这里,我要说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你说得对,人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中,离开了社会,离开了时代,人就无法存在.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从人类总体来说,不管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背景,人都是唯一不变的永恒主体,离开了人这一主体,时代和社会就是空壳,是没有意义的.基于人生活在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这一客观事实,我认为文学作品是在反映人的实践中带出了反映社会反映时代的作用,而你认为文学因为反映社会反映时代而带出了反映人的具体内容.这有点像是一种哲学的辩论,说到底,是一个人与社会,谁为主体的论争.说到<红楼梦>等四大传世名著,我也正有话要说.我认为四大名著之所以能传世,首先不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而是因为故事中的人,是这些人物的存在成就了作品的魅力.离开了故事中那许许多多活灵活现、个性鲜明的人物,故事就绝对失去了魅力。《红楼梦》的故事具有它具体的时代背景,但是作品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而保持了其不朽魅力的恰恰是在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我认为这就是具体的人性).<三国><水浒>也无不如此.若仅从反映时代、反映人们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来说,这样的作品在每个时代都会有很多,而其中许多作品就在时代前进的过程中被时代本身所淘汰了.我对"人性的本质总是一致的,生命的意义总是相通的"观点的解释是,一有古语"人之初,性本善"之传,具体来说,人性总是向真向善向美,孔子有许多言论谈到人的德、信、忠、义,说到底也是对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具体阐释,我们不能否认,孔子言论中有很多东西时至今日我们仍要奉为真理.你所说的人性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我以为这是人性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的具体表象,而不是人性本质的变化.说到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人饿着肚子讲革命,批判别人为快乐,在我们今天看来确实是非常荒唐,可是就当时的时代环境来说,人们认为革命就是真理,批判就是真理,特定环境下的社会观念让他形成的认识是:这样做就是对的.他的错误只在于个体的眼光无法超越社会的整体性荒唐.说到现在很多人不问政治,只以赚钱享受为乐,说真的,我认为,一个和平社会,不需要人人都来关心政治、过问政治,我甚至以为,当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家庭过好了稳定安宁的生活,就是整个社会最大的政治,而这也正是政治家们、执政者们最大的政治目标。当然,作为社会个体,不过问政治,不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同类没有爱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有很多事实说明,从来不过问政治只顾赚钱的人,关键时候也能相助同胞的困难,相助同类的灾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4-13 19:56 | 只看该作者
详细看了。支持你的观点。有时间时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12:0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详细看了。支持你的观点。有时间时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问好。

问好407版主!期待更多的交流。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13:3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明 发表
这篇文章考试用得上

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07-4-14 13:4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中美朴实的文风.
6#
发表于 2007-4-14 20:42 | 只看该作者
  “只有那些反映人性本质、解读生命真相的文学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流逝的考验,才能历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引起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说得非常好!

  从别人的跟贴中,验证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尽管如此,一旦确认了中美是少数民族还是有些吃惊,印象中,原以为少数民族同胞很难写出这样一些精彩的文字。看来错了。陆续读到的中美几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很犀利。

  去年到云南,清晨的火车上看到那些山寨,就想抽时间去看看,最终还是没有去成。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22:5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支持中美朴实的文风.

问好一水!希望多交流。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23: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只有那些反映人性本质、解读生命真相的文学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流逝的考验,才能历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引起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说得非常好!

  从别人的跟贴中,验证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尽管如此,一...

  谢谢马克老师对我每篇小作的点读和鼓励!说到精彩的文字,那是马克老师抬爱了,与你的作品相比,我的文字还非常粗糙。
  马克老师说的没错,我是彝族。我这两天想要写一写我的家乡,今天上午开了个头,因为要写成几个部分,所以文章开头写了一段题记,现在把它贴在这里向马克老师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的家乡在云南大理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的鸡街乡,那里的住民绝大多数是世居彝族,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民族语言,以及许多古老的民族传统。那是一个被歌舞浸润的民族,歌舞中传承着历史和文化;那是一个特别爱美的民族,彝族女子手中的丝线,绣出七彩的大地和生活;那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豪放的大碗酒敬给尊贵的客人;那是一个有着久远的火崇拜的民族,不灭的火塘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繁衍;那里有着满山满坡的核桃,秋来核桃挂满枝头;那里到处生长着攀枝花,火红的攀枝花点燃春天;那里的江水流向远方,那片土地上长满了希望。”
  在平时的生活中,许多人认识的我是“这人话少”。应该说,除了很谈得来的朋友,绝大多数时候我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另一方面,正如马克老师说的那样,我有时也会言词犀利地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就算我并不能肯定我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个时候,我无法把自己的那点想法憋在心里。我对自己这一点是含有担忧的,说到底,若是因话语或文字惹了祸,我想我或许是缺少足够的承受力的,然而,把那点想法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同样需要承受力。
  云南山多水多。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热爱的这方山水:山高水长。希望马克老师能再到云南来,到大理来,到我的家乡来,彝家的大碗酒等你来!
  
9#
发表于 2007-4-16 08:2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认同作者的观点。
时代,不同的时代,自然在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有独特的印记。在作品中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时代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一些人认为的时代性,好像是跟着政治跑,这就不行了。文革时跟着跑,写出的是什么,以后只跟着跑,也不会写出好的东西。
10#
发表于 2007-4-16 08: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4: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我也认同作者的观点。
时代,不同的时代,自然在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有独特的印记。在作品中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时代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一些人认为的时代性,好像是跟着政治跑,这就不行了。文革时跟着跑,写出...

谢谢武版主的支持。向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衣人 发表
学习了,问好。

问好朋友!还请多多指点。
13#
发表于 2007-4-16 18:42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些作家“教导”业余作者动不动就说要深入生活呀,要有生活积累呀,要反映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呀,要为工农兵服务呀等等。
  这些论调是似是而非的。
  请问:那些年代可以说作家都是“为工农兵服务”的,都是“深入生活”的,都是有“生活积累”的,可是他们的那些作品真的是反映了“生活”么?就是象被评价很高的《创业史》、《艳阳天》、《李双双》、《欧阳海之歌》、《西沙儿女》……都是“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么?人民公社果真那么好么?食堂制果真那么动人么?贫下中农的干劲果真那么足么?地富反坏右分子果真那么坏么?阶级斗争果真那么激烈么?
  不只这些,那些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的作品也都是一个样子。       
  在那些大喊大叫“真实反映生活”和年月里,真正“真实”的作品几乎没有。
  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反映时代精神”一类的话。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9: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在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些作家“教导”业余作者动不动就说要深入生活呀,要有生活积累呀,要反映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呀,要为工农兵服务呀等等。
  这些论调是似是而非的。
  请问:那些年代可...

非常赞同407版主的观点。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的愿望是:只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向你问好!
15#
发表于 2007-4-16 19:31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中美是位少数民族女作家,感到惊奇与高兴。文章真的不错。继续努力吧,争取能出类拔萃,做出更大、更令人惊奇的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3:26 , Processed in 0.0744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