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左顾右盼》(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8 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左顾右盼》(组诗)

阿卓务林(彝族)

《向上》

向上  聚集的海水满而寥廓
层层巨浪吞没了帆墙  吞没了尖叫
进或者退  你举棋不定。再向上
蚂蚁丈量风声  稻田漫过平原
在丢失手足的叉路口  你发现了经书
那人匍匐而行  从不转弯。再向上
比人类队伍庞大的草兄草弟
揭竿起义  它们淹没了众神的霸气
你一声长叹  从未有过的静
再向上  废弃的城堡风化严重
唐朝的丝巾碎成了尘灰  散在路边
饥饿的蝎子挥舞砍刀向你劈来
呈一时之能还是退让三分  你
六神无主。再向上  群山盘腿而坐
仿佛在听神布道  麻雀收敛翅膀
落在神的肩臂  雄鹰拍响胸脯
即将起飞  它们的自由  你无法控制
再向上  你摸到了天  摸到了虚空
2007.4.8

《向下》

向下  星星是一盏紧跟一盏的灯
它们由一亿个家庭组成了村庄
最亮的那盏挂在人群以东的山头
那是你父亲点燃的心脏  你与他  
隔着一个世纪的距离。再向下
云彩是一滴容纳一滴的泪水
它们由一亿个故事交错成传说
其中最后的那节  是你母亲
想象出来的  她容易冲动  你
多愁善感  再向下  蝴蝶的翅膀
得到了神的旨意  把青蛙抛在脑后
你闻到了一阵花香  闻到了鸟语
再向下  树叶开始变换颜色
但经脉分明  雨水开始抚摩血管
遇到尖刺折西向东  你开始怀疑
那些宛如天意的法则。再向下
掉队的炊烟迎面走来  你无路可逃
再向下  你落到了大地  落到了人间
2007.4.8

《向左》

向左  载运钢筋水泥的汽车迎面遭遇
一次七级地震  最后合力把整架立交桥
压弯了静脉  而翅膀被风声折断
一场流感蔓延天空  人们拉响警报
防护网布满大地  你奔走相告。再向左
开锁的低音伴着开枪的高音  疯狂的
战争掠过众神高贵的头颅  一个女人
等待的眼神  你不敢逼视。再向左
绵羊在平坡埋头吃草  一条饿狼弓着身子
向它们靠近再靠近  耳朵甚至竖了起来
你鞭长莫及。再向左  西山顶上飘荡着
一个人影  周围晃动的灵魂摇摇欲试
但犹豫不前  那人手中的匕首指向了自己
谁在拯救谁将被俘  你无法辨认。再向左
一头老牛卸掉了身上的枷档  但呼吸
仍然困难  脚步比身后更老的那人还缓慢
它能不能走到天明  你满腹疑虑
再向左  你望见了夕阳  望见了死神
2007.4.8

《向右》

向右  松子的翅膀硬了  回到出生地
不足百米  但它们也要飞翔一段
降落是迟早的事  而自由转瞬即逝
再不飞远一点  你将悔之已晚。再向右
好奇的树苗探头探脑  首先是一朵、两朵
再后来  漫山遍野全被占领  你的鼻孔
有了更大的空间。再向右  雨水充沛
空气凉爽  一个婴儿通体透明没有杂质
他刚出生不久  鼾声微颤  他的父母
手忙脚乱  盘算着如何布置  他与世界
见面的仪式  你想出了一千个名字
但不到最后绝不喊出  怕影子抢先应答
再向右  一对藏羚羊母子拼命地向远山
疾飞而去  分不清谁先谁后谁引领谁
它们敏感、小心  你不受欢迎。再向右
雪山掀开面纱  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
就要从垭口翻了上来  你无言以对
再向右  你迎来了太阳  迎来了神
2007.4.8

《向后》

向后  鞭子的回音夸大其词  无限扩散
头羊掉转方向  放野的牧童一路狂奔
而树肩有家  鸟语惊魂未定  幸好有人挑水
时局稳固了片刻  你回想有味。再向后
初为人父的旧时代老人  铭记家训
不敢跨出门槛半步  他的奶奶头破血流
他被土匪拐进废弃的城堡  你无力回天
再向后  一个曾经强大而勇敢的家族
把自己两个同样孝顺的分支  遗失在荒野
家谱变得支离破碎  队伍显得萎靡不振
你暗自惋惜。再向后  一个民族强忍心伤
离开了祖地  他们举着火把  越过沙漠
跑过草原  游过江河  一直向南迁移
最后露宿群山  与雪为伍  对他们的耐力
你惊叹不已。再向后  魑魅魍魉出没人间
神鬼难分  一部众说纷纭的经书下落不明
传说中心诚则灵的术语  你不敢诵念  
再向后  你找到了源头  找到了水
2007.4.9

《向前》

向前  山路通向江河  弯曲有度
识途老马长嘶一声  颈鬣猎猎有风
黄河之水汹涌而至  老马疲惫不堪
你胸襟辽阔  视野渺茫。再向前
群山遮挡群山  平原连接平原
而鹰看见了一切  包括阴森的密道
它从天空学会了飞翔  你两手空空
一副抓住了自由的模样。再向前  稻谷
玉米、麦子、青稞、苦荞和土豆堆积如山
它们学会了美容  给整片坝子染上了
时髦的色彩  你双手叉腰  一脸饥黄
再向前  一些草叶就要枯萎  一些果实
就要坠落  一些人唱歌  一些人跳舞
没有一个人出来指手画脚  你心存侥幸
挥了挥手。再向前  万刃山挡住了去路
山下围满了慕名赶来的信徒  如果飞下去
神灵将再次转世成为传说  你将信将疑
再向前  你回到了原地  回到了梦里
2007.4.9

《回头》

回头  村口早已开放  屋后的山头
英雄结攒动  罗锅帽飘扬  父亲母亲
叔叔阿姨  兄弟姐妹  叫法各不相同
但情谊相当  有人哭出了声  有人甚至
喊了出来  你无法抑制悲伤。再回头
木床已经腐烂  青春的相片已经发黄
称兄道弟的时代已经过去  记忆永远属于
记忆  再也不会苏醒  你怆然一笑
再回头  新鲜的心脏新鲜的跳  从早到晚
一天跳个不停  脚也不会累  唱个不休
嘴也不会酸  只要心甘  只要情愿
你心血来潮。再回头  海还是那片大海
山还是那座大山  海誓山盟却变换角色
早已改成柴米油盐  儿子的哭声不断
母亲的唠叨依旧  你体味了焦头烂额的甜
再回头  阳光明媚  大地回春  一家三口
紧紧地抱在一起  天伦有乐  你无暇幻想
再回头  你摸到了家  摸到了床
2007.4.9

阿卓务林,彝族,1976年生于云南宁蒗。作品散见《诗选刊》《边疆文学》《诗歌月刊》《绿风》《诗刊》《新华文摘》《大家》《民族文学》《云南日报》等报刊,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散文文集》等选本,获“云南日报文学奖”“丽江市文学艺术创作奖一等奖”等奖项。创作业绩入编《宁蒗彝族自治县志》。出版有诗集《耳朵里的天堂》。

地址:云南丽江市宁蒗县纪委
邮编:674300
邮箱:azhuowulin@126.com
QQ:546285518
电话:13578363886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zhuo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21:45 | 只看该作者

《他神游大地》

《他神游大地》
——读阿卓务林的组诗《左顾右盼》

网名:罗逢春

        读阿卓的新作《左顾右盼》,就像经历一次奇妙的空间和时间之旅。而我即将写下的一切,就是我在这次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它或许没有深度,但它真实,它不披上理论的外衣来吓人。在我叙述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符号系统生成之后,就有不依赖于人的力量,所以,要允许我的误读和过度诠释存在,而且这些其实也是难免的。
        组诗形式整饬,共七节:《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后》,《向前》,《回头》。每节为X+5再X,十八句,结句都由一个动词统领两个结果,以此收束。另外,对于节奏的控制,特别是对重与轻的处理,颇见功力。
        《左顾右盼》从标题就可以发现,空间是这组诗歌的显在的线索,而其中又交织了时间,由此而经纬全篇。此诗有宏阔的空间感和绵延的时间感。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中,诗人成功建构了一个充满隐喻和象征的符号系统。
        诗歌是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开始的。开篇就写到对意义的追寻。追寻意义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意志,人正是通过对精神的建构——想象性的建构——来超越给定的现实,修正无目的的世界,确立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的意义。这一节中主体通过追寻这一动作而得以确立,这也是诗歌能够继续下去的必要元素。
        《向上》诗风雄阔,有吞吐风云之势。由海平面——平原——草原——沙漠——群山——天空,一路探询,而最后获得的是虚空,天空就是一面虚无的镜子,一个给人力量的幻象。《向上》赓续了中国诗人自屈原以来的求索的传统。向上就是追求理想的过程,追求理想的过程是意气风发的,是一种“可上九天揽月”的气概。然而理想之所以成为理想,以及理想之诱惑力就在于其似乎可得又终不可得的状态,一旦得到了,追求满足了,理想也就死亡了。况且,理想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而不是幻想呢?按叔本华的意思,理想也不过是一种表象罢了。所以向上的结果,除了虚无别无他途。
        《古兰经》说:“向上的路就是向下的路”,那么向下又有怎样的一番景致呢?《向下》,以天空为起点,你得依次穿过这些事物:星辰——云朵——飞鸟的翅膀——大地的衣服(植被)——以及人间烟火,最后,你回到地上,回到脚踏实地的生活。如果说上一节是关于上升,关于灵魂,关于理想,关于浪漫,关于轻的话,这一节就是关于下降,关于粮食,关于生活,关于现实,关于重。所以结果也与上一节相反,你回到踏实的大地,你被生活接纳。也许每一个人降生的时候就是这个状态,它意味着你从天庭跌落到人间,意味着一场深重的灾难的开始。这灾难就是生活,以及人的自我意识和时间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后者,当一个人意识自己终将死去的时候,那种旷古的孤独,那种迷茫的无助,是何等苍茫和悲哀?
        “左”在汉语里有“背离”的意思(如意见相左)。当生命向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黑暗就铺天盖地的来了,关于死亡的场景就粉墨登场了。天灾(地震、禽流感),人祸( 战争,残杀,自杀),老化,最后死和代表生命迟暮的夕阳统一在一起。在这一节诗人向我们展示了邪恶的力量,展示了我们出生之后即将面临的世界。这是我们在大地上的必然的命运,同时,也因为灾难的存在,使得人的存在富有意义,充满挑战。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我要说的是,一个不懂得死的人又怎么能够知道生的意义呢?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他不但深刻理解自己从生到死的必然命运,更在于他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卡夫卡说:“受苦是这个世界上的积极因素,是的,它是这个世界和积极因素之间的唯一联系。” 因此诗人对恶的展示,对受难的揭示,体现的恰恰是诗人的悲悯情怀与拯救情怀。
        一个好的诗人对于恶的展示那只是表层的,他必须挖掘出恶里的花朵。在饱飨死亡和衰朽的大餐之后,必然是新生和繁华的盛宴。“向右  松子的翅膀硬了  回到出生地/不足百米  但它们也要飞翔一段/降落是迟早的事”。《向右》一开头就体现出了不可遏止的生命力。种子终于是要发芽的,然后长成树苗。一个初生的婴儿,纯净,等待命名。藏羚羊体内疯狂的速度,其实也就是对生之希冀的呐喊。最后,从圣洁的雪山的殿堂里,金色的阿波罗神走出来了。作为群体中之一员,生命诞生在历史和传统的襁褓里,生命代表着责任,责任就是传承。这种传承本质上是充满焦虑感的,不自由的。因为你只是茫茫历史链条中的随意的毫不起眼的一环,而降生更不是你所能够左右的事情,因此,为婴儿命名的那个细节是值得回味的。命名就是出生的代价,意味着你被强制接受了一种和你出生之前毫无关系的社会法则,而且必将影响你一生。命名之前你是混沌,命名之后你被凿了七窍,凿七窍之后混沌死。庄子的隐喻适合每一个新生命。而“你”终于没有喊出来,就是为了保持生命鲜活的原生态状态,那混元的状态,才是生命的本原形态。
        《向后》是一个溯源的过程。溯源的追求来源于一种求知的渴望。当一个生命出生之后,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于是他有一种冲动,他想要知道,他想要解释,所以他溯源而上。直到这一节,时间的线索才显现出来。因为溯源是历时性的,它是一个过程。溯源意味着回到历史。一个人的历史经验更多地储存在童年中,而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就存在于历史中,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童年。在这里,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融为一体,水乳相濡,不可分割。同时,向后,必然是中审视,一次反省,深刻的反省。向后,在另一方面,也包含有力图解释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持着我的、我们的生命?答案是具体而抽象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水是让血液保持流动的元素。而我们身体里的水来自哪里呢?来自祖先。《向后》是无名状态下的个体对于共名的挖掘。“观史可知兴替”,向后也是为了清理,为了更好地向前而并非沉迷于过去虚幻的辉煌中。
        《向前》打开了另一个向度的视角,一个乌托邦的视角。那里,“山路通向江河”,道路宽广,人们获得了精神自由,如鹰击长空;物质完足,诗人也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了;每一个个体都会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这些都被一个词给虚化了:传说。传说是虚的,“将再次成为转世的传说”,则更加深这种虚化,这个句子是一种推测,或者说一种美好的愿望,它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回事。对未来的这种心理诉求来源于一种缺失性体验,就像安徒生给买火柴的小女孩的梦中燃起的温暖之火。所以,“你将信将疑”,“你”“回到梦里”。诚如吉皮乌斯所说:“诗歌是一个人的祈祷”,“我确信,对韵律,对说话的音乐,对内心颤栗转化成准确的语言的抑扬变幻——永远和祈祷的,宗教的,彼岸世界的,和人的灵魂最神秘的,最深刻的核心相联系,所有本真的诗人的所有本真的诗歌——都是祈祷”。在这一节诗中,阿卓务林把诗歌的祈祷的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前面的六节诗中,我们随诗人神游八极之表。而现在我们将作一次回头。《向后》也是有回头的意思的,但不同于这里的回头。在《向后》里,回头是一种朝圣,是一种介入,而在这里,回头只是为了梳理出一个头绪,为和日常生活拉开距离(虽然最后还是回到日常生活中),为了能更清楚地审视自己的生活。

回头  村口早已开放  屋后的山头
英雄结攒动  罗锅帽飘扬  父亲母亲
叔叔阿姨  兄弟姐妹  叫法各不相同
但情谊相当  有人哭出了声  有人甚至
喊了出来  你无法抑制悲伤。

        这个开头就为《回头》定下了哀歌的调子。强烈的时间意识的声音在这里回响。也正因为生命的觉醒,使得诗歌近乎悲怆。你读到的是这些句子:

再回头
木床已经腐烂  青春的相片已经发黄
称兄道弟的时代已经过去  记忆永远属于
记忆  再也不会苏醒 。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日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卢照龄千年以前在长安发现的,阿卓在冥想中得到了。
        接着,诗歌由一种声音转入了另一种。由悲怆转入了狂欢,日常生活中的狂欢。狂欢来自于麻醉的需要,是对悲怆的掩盖。心跳,歌唱,柴米油盐,儿子的哭喊,母亲的唠叨。一番神游之后,我们的终点就在这里:家。或许正应了圣经上那句大家熟知的话:“我们来自尘土,并将归于尘土。”这个结尾可以看作诗人对自己探讨的问题的巧妙回避。也许是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这就是那些永远困扰着人类的问题,也是困扰着哈姆雷特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在这组诗中,诗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深入历史,翘首未来,探讨生死,结果是回到旅行的起点——家中,床上,回到安乐窝。这个安乐窝无疑代表了尘世中的幸福,它是否可靠?回到这里意味着什么?一种担当?一种生的信念和勇气?还是一种逃避?我无法肯定“你”“摸到了家”“摸到了床”之后是幸福还是不幸,唯愿“你”在“摸”中获得安宁和自由。

作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国立华侨大学莲园1#楼402   罗逢春
邮政编码:362021
3#
发表于 2007-4-19 07:02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
发表于 2007-4-19 07:05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4-19 08:04 | 只看该作者
再向右 你迎来了太阳 迎来了神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邱天 发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邱天 发表
非首发——

http://tw.netsh.com/bbs/710610/html/tree_20382731.html

哈哈,还非首发不可?又没有发表。郁闷。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赵造 发表
再向右 你迎来了太阳 迎来了神

问好。
9#
发表于 2007-4-19 09:5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诗很有特色,发帖请阅读本坛规定!
建议:排版用全角,看起来也许比较舒服!
10#
发表于 2007-4-19 10: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评论的也很精彩
拜读!~~收藏
11#
发表于 2007-4-19 11:0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朋友,请按要求发帖。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阿卓务林 发表
问好。

好,刚来,在熟悉。握。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周香军 发表
学习!欣赏~~
评论的也很精彩
拜读!~~收藏

握。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问好朋友,请按要求发帖。

好的。握。
15#
发表于 2007-4-19 16:38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生活气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19:17 , Processed in 0.1863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