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6-4-21 21:50 编辑
南京这座江南名城,有一种柔软纯熟的质地。
那种柔软,让人有特别想伸手触摸一下的欲望。这种欲望存了好多年,直到在今年春节大假时抽出时间才得以兑现。
而最早与南京有关的记忆,却并非是这种柔软,那简直,——是一种雄壮,我一直迷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背离感觉是如何都被南京恰如其分地传达给世人的。这个问题曾让我想了很久,我也终于得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
先不要着急问询这个答案,让我们就此走进南京去。
最早听到南京,是小时侯音乐课上学来的一首让人心生向往的歌谣: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长江大铁桥,
桥上火车呜呜跑,桥下轮船嘟嘟叫.....”
此行第一站,便是闻名暇迩,曾让我无比崇敬的南京长江大桥。乘电梯走上双层双线的大桥,站在正桥之上,听火车在脚下轰轰作响,俯看江面上的巨轮缓缓穿桥驶过,这天堑飞虹的壮阔,不由让人重新思忖桥头堡上三面红旗的深意,这凝聚着国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的伟大丰碑,并非只是一段历史的陈迹,更是中国人在艰难年代里让山河低头的冲霄壮志!相信许多人无法释怀的大桥情愫,就是这样油然而生的!当火车在桥上呼啸而过,桥身会有微微震颤,不必担心,步入引桥下的大桥公园,再仰望大桥,会惊叹于眼前这数不清编号的两列巨柱形桥墩,这每一个桥墩,论高都足有四层楼之高,大则同一个篮球场之大,正是这许多气势磅礴令人震撼的桥墩,将大桥稳稳擎举,使大桥如飞龙过江,也令后来建成的二桥,三桥,四桥等只可望大桥项背。
在南京看长江,当属不远处凌坐于狮子山巅的阅江楼。阅江楼号称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因长江水滋润,这里并无冬日里落木萧萧的惨淡。去时正值雨后薄暮,但见山间苍翠清幽,扑面是清新沁人的草木香,过往的小径也洁净无尘,更有串串长圆的红灯笼摇曳在碧瓦朱楹间,为阅江楼平添了许多喜庆的年味。步入阅江楼的彤扉彩栋中,会看到明代十六帝的巨幅肖像,郑和下西洋的艨艟瓷画,藻井凌顶的箔金蟠龙,与藻井金龙相对的的百狮雕案,楼内处处藏映着明代威仪雍华的帝王贵气。登上檐牙摩空的七层楼阁,临楼望江,因天气缘故,并未见虹贯而过的长江白涌碧翻,此时苍茫的江天在暮霭中早已浑成一色,凭楼对江,让人不由追思起前朝。就在此山上的藏兵洞,朱元璋曾以八万伏兵大破陈友谅四十万大军,而后平定天下。洪武七年,还在此山,君臣俱怀逸兴同赋了传世名章阅江楼记,然江水悠悠,多少年来,阅江楼竟是有记无楼。倒是清初偏安一隅的南明王欲光复祖业,在肇庆重建了与北土遥应的另一座同名的阅江楼。直到2001在狮山落成此楼,六百年来,南京阅江楼才真正名至楼归,也算了却了一桩千古心事。
金陵让人们容易想到南京的名陵。南京称金陵其实是因为市区内的钟山古称金陵山,钟山是汉代以来一直用的名字,东晋后又称紫金山,所以这三个名字指的其实是同一座山,只是人们沿用习惯不同而已。比如明孝陵与中山陵这两座名陵就位于紫金山的南麓。孝陵是朱元璋与孝慈马皇后的合墓,陵内最气派的是神道上的石像生。体型巨大的石兽或立或伏,与着盔甲蟒袍的石刻武将文臣一同守卫着明代开国之君的庄严宝顶。东邻的中山陵是令人敬仰的孙中山先生之墓。陵内一进为高大的白色花岗石牌坊,,上书“博爱”;二进为青蓝琉璃瓦顶的陵门,上书“天下为公”;三进为祭堂,上书“天地正气”,均为孙中山先生手迹。中山陵最壮观的是从牌坊到祭堂的392级石阶,代表的是当时中国的3.92亿同胞,8个大平台则象征三民五权,登阶敬拜站在任何一个平台上回头向下望去,却全不见台阶,只见行列特别整齐的济济民众,这般匠心,想来一定谙合孙先生之愿吧!
总统府是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方,这里最早是两江总督署,后南京被太平军攻克,天王在这里接见诸王,蒋介石任总统后也在这里常驻办公,总统办公室内开放的陈设与当年别无二致。一个南京总统府,缩影着整个中国近代变换的时局。上溯再远,南京更显积蕴深厚。战国时楚王以石头城筑金陵邑,秦始皇南巡时为消减这里的王气遂改金陵邑为秣陵,意为军马提供粮草补给之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此建都,名建业,东晋移都这里改称建康,至宋齐梁陈的南朝,呈现的四百八十寺,楼台烟雨中,则为当时盛景。隋唐二代北方崛起,南方衰微,随后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中,偏安江南淮河两岸的江宁,作为南唐国都,却成为领地富庶并文枢发达的奇葩。宋元时集庆仍商贾云集,当朱元璋建立大明,集庆改称应天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达到史上的鼎盛。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实行两京制,南京开始称为南京。
钟灵寓秀的南京,造化出一代代风骚俊彦的人物。荟集了众多风流倜傥贡生的国子监贡院,伴着秦淮两岸的秾艳的丝竹弦歌,多少年来才子佳人,风光旖旎无限。此地有多少雪月风花,就有多少生香活色。秦淮八绝对秦淮八艳,佳丽与佳肴让人沉醉其中,花迷人眼,竟不知究竟哪一方才好秀色可餐了,金陵十二钗名点的味道,清软柔绵,更让人受用无尽。夫子庙旁,小吃百味,桃叶渡口,情深意长,掬赏如烟似霞的云锦,展玩玲珑莹润的雨花石,咂口醇香美味的坊间臭豆腐,嚼粒津甜爽口的姜汁棕子糖,嘎嘣茴香豆,细品桂花鸭,南京的风物,难以一 一尽数。
这样的南京,繁华难以阅尽,可让人心中五味陈杂的是,这是从屡屡受外族侵犯的兵燹之灾中,从朝朝代代的瓦砾荒烟中重整出来的繁华。曾经被兵戈戗刃得千疮百孔,经过一次次的休养生息,一次次的蓄锐养精,历过千古沧桑的南京,如涅槃的凤凰,依旧容颜未老,气度非凡。曾经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这座大雅之城,在历史滚滚的车轮面前,能否芳姿珍重,繁华永续?
外相雄壮,灵魂柔软,后者因前者方得以更好地成全;这,也许就是南京给我的那个答案。
2016年4月21日改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