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38|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侃:满招损,谦受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5 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夜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81年版,繁体。开篇幅的是首警世之诗: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先说说这首七绝。它无外乎是在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我们本土渊源已久的一句老话。早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有了记载,以后被历代文人引用不辍。话说也不至于此,即使到今天,这警句甚至也还常常挂在咱贫民“老百姓”的嘴边。可见此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就是经过将近三千多年的检验,益见其真理的可靠性而勿容质疑。那么,以简单到教人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寥寥六字,确是言简意赅,道理深邃了。也有说用毛泽东的语录解释,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可是,现实中就是很多人看不明白这一点,总是以为自己小小的成绩就把尾巴翘的老高,甚至在成绩面前自己大有不认识自己的可悲。

      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道着以诗为引的形式我以为相当的出彩。接下来,就以“辩水、赋黄花”为例,看看荆公是怎么来难苏学士的,苏学士又是如何谦虚着接受荆公的“教育”的。

      到《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小说一篇。择其有“吹落黄花满地金”和“荆公巧辨巫峡水”的几则小故事。

      首先是简单说苏东坡去大相国寺内拜访荆公,看见荆公没有完成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实在说,这本是荆公的一首《咏菊》,东坡即以时令为空子,说西风只能意味在金秋,而菊花在深秋怕也耐得住霜寒,怎能被吹落满地?正巧这个时期他二人在互相排斥,各个得理不让的阶段。想来这个把柄东坡是不能错过的,之后,他就势把诗给改成:“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众所周知,此时的荆公可是皇上眼前的大红人,东坡就被派到了黄州。(我用‘派’字当然也是给东坡留点面子,而且,他也一直以为荆公是在公报私仇)。当时,东坡哪里知道啊,黄州的菊花果然是落瓣的。荆公这一手显得多么老道和高深!

  话说东坡入黄州出走之时,荆公很遗憾并委婉地道出是皇上的意旨,说明自己无能为力帮不上忙来保护得住他。送行的时候,咱这位太师王还请苏东坡帮忙,说要他再回来一定给带桶三峡的中段水回来疗他的老病。读到这里,咱才知道,此等便也是再次彰显了荆公的诡计。小说写道:

      荆公送下滴水檐前,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话说巧了,这次东坡正巧知道自己的错改黄花也有一机会回京当面扣罪荆公,说出自己之前的曾经自大的“黄花”之愧。黄州回京是要过三峡的,只是他不小心没有照荆公的吩咐去取中峡之水,而是听信人言,偷懒取了“下峡水”交账。荆公尝出来了。小说又写道:

      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

      这一段是可谓小说的眼,相当的精彩!这个故事到底还是老谋深算的荆公取得了大胜,而饱读诗书的东坡算是真真的受了教育。

      写到此,也谦虚着有了点心得: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为人不可不谦虚,也不可以投机取巧。做事是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并合乎自然修养的。是可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满腹经纶的苏大学士都几次被王太师教育得五体投地,你怎么可以当自己的小有点墨之才或所作就是真理呢?要么以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呢?

  我想,“满招损,谦受益”。这条古训应该是很好背诵并发挥牢记而贯穿每个公民的整体意识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5-5 16:30 | 只看该作者
微言大义,有这样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我们的阅读总充满快感。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16: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黑斑斑跟帖鼓励支持。这是才写得的字,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另:每发一帖都很很困难,格式总是不对而需要从新编辑,编辑的过程中有时还丢字~~~:)
4#
发表于 2007-5-5 16:40 | 只看该作者
  提倡这样的观点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16: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跃农跟帖支持,问好!
6#
发表于 2007-5-5 18:0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仔细拜读,学习并受教!
7#
发表于 2007-5-5 22:58 | 只看该作者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古训。文章用历史故事将此寓意演绎得更加精彩。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1: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宋鹏 发表
好文,仔细拜读,学习并受教!


谢谢朋友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1: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古训。文章用历史故事将此寓意演绎得更加精彩。


问好407斑斑.感谢海天这样静雅真实的交流平台,多提宝贵建议.
10#
发表于 2007-5-6 12:37 | 只看该作者
做事是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并合乎自然修养的。是可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满腹经纶的苏大学士都几次被王太师教育得五体投地,你怎么可以当自己的小有点墨之才或所作就是真理呢?要么以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呢?


有道理.
11#
发表于 2007-5-6 16:02 | 只看该作者
“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在当下到处弥漫着浮躁、虚伪的世风之下,一水这篇大作,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文中细腻的笔触,旁征博引的例子,读来更觉厚重。好问,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07-5-6 16:29 | 只看该作者
一水文章好处,我不重复以上各位了。只最后一句,就让我想到汉武之类人的膨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一水文章好处,我不重复以上各位了。只最后一句,就让我想到汉武之类人的膨胀。


谢谢武斑。那终究是一段很深刻的历史教训。后人能以史为鉴,经常提醒自己做好本职,在社会的转型和过度中,不再重蹈覆辙,哪怕是沧海一粟的遗憾也不要留下,真就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2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行 发表
[quote]
做事是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并合乎自然修养的。是可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满腹经纶的苏大学士都几次被王太师教育得五体投地,你怎么可以当自己的小有点墨之才或所作就是真理呢?要么以为自己的一点点?..


谢谢微风的支持,问候节日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2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在当下到处弥漫着浮躁、虚伪的世风之下,一水这篇大作,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文中细腻的笔触,旁征博引的例子,读来更觉厚重。好问,学习了!


谢谢学武的支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1:37 , Processed in 0.05196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