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家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5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到一些孩子,他们对歌星、影星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知道某某明星的生日、血型、星座,甚至知道明星们喜欢的颜色、食品。现代资讯的快捷,使得远在天边的明星们仿佛触手可及,孩子们即使身处偏僻地山村,也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掌握明星们刚刚发生的事情。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对身边的世界,却是那么的隔漠,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家乡诸如名、山川等最基本的概况,而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资源等更深入的了解,却往往是一片空白。

  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实也不能责怪孩子们。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很多学校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大量的作业、试题战胜了孩子们太多的课余时间,在应付完作业和考试之余,孩子们已经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孩子们肯定会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最能吸引他们的事物上。这样,孩子们关注到了自己所喜欢的明星,而忽视了对家乡的了解,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必然结果。

  然而,明星总归是会失去光环的,尤其是当前的消费时代,经过商业化包装的明星们,更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追星只不过是孩子们青春期冲动的记忆。很多追星的结果,并不能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人的一生当中,青少年时期却又是增长知识,积累精力源动力的黄金时代,培养具有全面的知识修养和思想素质的人才,需要他们具备丰厚扎实的知识面。而对家乡的认识与了解,目的就是通过认识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长大之后为家乡和国家作出贡献。

  问题是如果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关注上来?这就需要全社会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有关家乡的人文、自然方向的内容,比如编写乡土教材、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校外实践活动等,为学生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接触社会的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门讲授之外,各科教师也应该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把专业理论教学与身边的、家乡的实际情况穿插到讲授内容里来,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认识和了解家乡。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利用节假日,以郊游、走亲访友等形式,带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周围的环境,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有关家乡的常识,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又增长了知识。

  作为社会各部门,在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中,要把青少年也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群体,纳入到服务对象中去,加强与学校和青少年的沟通与联系,让孩子们掌握鲜活生动的各行各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孩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让他们适时地了解家乡,同时也就了解了全社会的一个缩影。青春期过后,孩子们的追星心理将会必然消失,而在这时候,把孩子们也将由一群追星族转化为社会的建设者,如果我们提前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也一定会成功地转成对社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爱孩子就是要从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始,如果把他们追星的热情转移到对家乡的热爱上来,那我们的社会发展,将会积累多么强大的动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5-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我老婆的文章,提起来鼓励一下。
3#
发表于 2007-5-15 11:31 | 只看该作者
啊,妇唱夫和呀……呵呵。欢迎来江天!
4#
发表于 2007-5-15 13:5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建议。
5#
发表于 2007-5-15 21:5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除了课本上的东西,学校根本不会教学生乡土之类的知识。楼主的建议很好,但不会有学校理会。
6#
发表于 2007-5-16 08:44 | 只看该作者
同志们多关照我老婆的文章。
7#
发表于 2007-5-16 15:4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意思很好.国是由乡土组成的.
8#
发表于 2007-5-16 17:5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很好,但现实中很难实现。悲哉!
9#
发表于 2007-5-16 18:0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我的女儿、侄女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大形势让我无可奈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1:33 , Processed in 0.0537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