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6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谈:念“歪经”的和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8 1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说苏曼殊是个庸死的人?不!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文学家!

  翻开民国文学家的履历,有这样两位名僧一直被我敬仰。一位是写“长亭外,古道边”的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另一个位是自诩“行云流水一孤僧”的苏曼殊,即博经和尚。我读弘一,多是青灯伴影,因为我知道他太需要安静;我读博经,多有小茶添肆,因为我知道他太需要浪漫。较之于弘一的厚重理性,博经显得风神潇洒,真性卓异。我个性使然,因此而读弘一多一点,而对于博经应该是个欠缺。当我现在有暇对民国文学史再做回顾的时候,博经即也自然来到了我的心里。

  读过曼殊,知他的成长经历之特别,是维护他一生最关键的性格所在,他的几度袈裟几度俗;他的浪迹天涯之行脚;他的被父母遗弃的人生;他的三十五岁之飘然而去等等都引起了我的无限好奇,甚至匪夷。我阅读着他流溢花香、淌着泪滴的诗文,心楚楚然。于文学的领域,我甚至于只在曼殊的身上才懂得了人间怎一个“真”“情”二字了得。

  曼殊的“真”和“情”几乎表现在他所有的文学创作之中。

  很多文学人都认可下面的这个评价。说曼殊的“真”于诗文而言首先是对革命说话、对时局进行控诉!在清朝后期的大环境中,以陈三立、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体”旧体诗派写了不少突兀卓立、表现个人为社会环境压迫的感受诗文。这些诗文具有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敏锐性,是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我们的僧人恰好在这个时候把自己掌握的西洋诗歌的自由与浪漫精神写入传统的诗歌形式中,用自己越洋的特别经历为本土的新诗之崛起注入了新鲜的成分,这不能不说是对文学史的一大贡献。此时,他一袭袈裟,信仰佛礼,芒鞋破钵,不辞辛苦地奔走于东瀛、新加坡、南洋之间,为革命呐喊。他先后与冯自由、柳亚子、孙中山、章太炎、陶成章、蔡元培等名流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在由新加坡去往瓜哇的船上,甚至相识了国际友人:西班牙女诗人罗弼雪鸿。并在罗弼雪鸿那里得到了英国诗人拜伦的英文诗集。从某种角度上说,罗弼雪鸿也是曼殊在诗歌创作领域中予以帮助的一位特别友人。

  在读了曼殊的很多诗作后,你不难发现,拜伦的天才浪漫和为自由与恋爱的奋斗不息精神对曼殊是为真正的影响。他将西洋人的浪漫情怀真正的融到自己的诗文创作中,在翻译拜伦的爱国诗篇时,也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民族情怀。我们怀念他的真,感动他甚至在翻译拜伦的诗《哀希腊》时,因与自己的爱国感情共鸣,以致于在泛舟湖中朗诵《哀希腊》篇时的歌而哭,哭而歌的人格表现。值得骄傲的是,以当时民国革命的混乱,先前的革命党人一时为形式所迫,很多人腰金拖紫,追求权贵,偏离大道。而我们的诗人曼殊却保持个人的“闲情”,孤云野鹤,退隐江湖,用自己的文学抱负愤笔写下了:“衲等虽托身世外,然宗国兴亡,岂无责耶?”的《讨袁宣言》,揭露了袁氏于民国时的血洗党人、卖国求荣、践踏民主的种种罪恶。实现着自己“谋人家国,功成不居”的诺言。也因此世人把他列为民国革命阵营的诗人,这是他不应该被后人忘却的并值得歌泣的傲骨精神!

  他的“真”还表现在反对佛教徒的趋炎附势,攀援显贵的种种事实中。他认为佛教的流传,关键在乎士民的信仰,而不先遣王者的提倡。对曼殊的这等个性,以当时的历史名人,章太炎说曼殊若:“天假以年,俾得行其志,而实现其主张,则曼殊也能成佛教中之马丁·路德”;陈独秀也说:“至于人情世故上面,曼殊实在是十分透彻。不过他不肯随时俯仰,只装做癫癫疯疯样儿,以佯狂免祸罢了……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了!”

  曼殊的“情”于自由而言首先是对自然说话、对真理进行歌颂!他的大量诗歌都融于所擅长丹青之中、淋漓在所信仰的佛教领域。他沉浸在诗画的特有境界,诗,清新自然、缱绻缠绵;画,格调雅致、笔漫三章。再加上他兰心蕙质,事事动情,随口一曲,妙绝天成;随手一画,气象万千。其著名的《本事诗》等系列亦如我读义山之柳枝系列让我做笔记感慨。“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题索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剔时。”“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曼殊将自己对爱的感受作诗作画相赠与自己有过感情纠葛的女子,其真情之自然流露,即使于大唐李白和义山小杜的诗中比较也毫不逊色。

  我最早知道的曼殊,就是从他的这些个诗中体会的,他淡淡的清愁哀怨和空灵悠远的意境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这种诗歌风格,正与我读诗的秉性和审美自由的情趣恰切,自此,我对他念念不忘。我感动他的“真”,感动他的“情”,今天再读他,怕也是永远也不能忘怀这“行云流水一孤僧”了。文学人以论曼殊的诗学与诗功不深,我以为相当的不妥。其实,我们都说清水芙蓉,自然去雕饰是诗之根本,那我想说:就宽宏着给曼殊这个评价吧。他的诗风之追求严格意义上讲并非肉欲之爱,他所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精神恋爱,是一种近乎柏拉图式的灵魂对话。也因此,后人更多的则是以为他多情如水,一往情深是曼殊的性格根本,再加上他的坎坷身世与伤心国事,注定他以泪写诗,以诗祭国的颠簸一生。

  他的身世和英年断鸿,实在令我感伤。其实,我今天再读起他用真待国用情待人的诸多诗文,又怎能不去缅怀和歌颂埋骨于西子湖畔的这位民国诗僧呢?我每天早上都要读点禅诗悟点禅语,今又怎能不去回顾下面的两首呢?

  一:
      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二: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18:46 | 只看该作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明天,就是我们本土的七夕了。情人们在这天夜里用真情慰问天上的牛郎织女。我遂想起叨念我一直景仰的这位念“歪经”的和尚,聊做一“时令”杂侃,以慰己心。

一水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3#
发表于 2007-8-19 16:14 | 只看该作者
真,情二字,写尽苏曼殊.
无端狂笑无端哭,歌哭无端,是一种自由性情的流露.
4#
发表于 2007-8-19 17:54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苏曼殊

喜欢“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
5#
发表于 2007-8-19 19:51 | 只看该作者
对这二位所知甚少,谢一水介绍。
今日七夕,先祝快乐了!
6#
发表于 2007-8-19 21:07 | 只看该作者
很欣赏文中引用的几首诗。
我对苏的作品读得不多。惭愧!
7#
发表于 2007-8-19 22:20 | 只看该作者
一水一直在研究这些东东,高!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真,情二字,写尽苏曼殊.
无端狂笑无端哭,歌哭无端,是一种自由性情的流露.


读透一个人很不容易,特别是读透一个悲悯的、对社会有所真正贡献的、并在人们眼里有争议的人就更不容易。

我喜欢在历史的沉勾中挖掘人性的美。

谢谢武斑斑阅读。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0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喜欢苏曼殊

最初由 莫明 发表
喜欢“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


问好莫明。谢谢你能如我样喜欢这首诗。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09: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对这二位所知甚少,谢一水介绍。
今日七夕,先祝快乐了!


问好如空。你也快乐!如空总是这样谦虚,让我如何是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09:5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很欣赏文中引用的几首诗。
我对苏的作品读得不对。惭愧!


问好407斑斑。由一首小诗的牵引,去读一个人的历史,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人物的历史。

我读斑斑的诗词,就很大气。虽然自己也喜欢涂描些诗歌小词,但登不上大雅,到是很在意各界历史人物的诗词作品,其中,也包括这位博经和尚。是他真情的一生让我感动。

谢谢斑斑。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0:0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心静如水 发表
一水一直在研究这些东东,高!



问候如水,谢谢你的谬赞。

“博经”做为和尚,他给人们以应有的良知启示;“曼殊”作为民国的一代文人,他的忧国忧民的丹青诗作应该让我们站在积极角度给予理论上的认可,也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我欣赏这样有血有肉的、对社会、对个人有教育意义的诗僧,而不去盲目地苟同那些遁世避俗的化缘者。象之前我写的魏晋丑和尚支遁,他给我人生的积极态度就是:化丑为美!

远握!
13#
发表于 2007-8-20 11:06 | 只看该作者
从真、情两个方面,对曼殊的人格及文学成就进行了分析解读,很深刻的一篇文章,春山问好一水,学习了,希望这样念“歪经”的和尚越来越多。
14#
发表于 2007-8-20 15:52 | 只看该作者
  深情的文章。
15#
发表于 2007-8-21 11:1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品读美文!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3-31 12:02 , Processed in 0.2843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