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看:婚姻之独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9 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是说我对婚姻之于男女双方的独立之精神感兴趣,是朋友谬为我“墨水”多一点。有一天,他问我迅翁的婚姻以及家庭状况,问到迅翁的发妻。我虽然很早就读过迅翁的《两地书》以及达夫写给映霞的书笺,甚至对一些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婚姻做过跟读了解,但我却是对“婚姻”文学并不十分关心和所知肤皮潦草的人。这样,我就有理由说,不只是我朋友,一般人是不会知道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这个名字的。过去读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时做过随笔,谈到了波伏娃的自由取向和她之于两性“精神”的独立,这里,归结出来的简单概念就是:一个女人对婚姻的依附问题。由此,我想到迅翁跟朱安,胡适跟江冬秀。五四新文化的崛起,冲击着那个时代的婚价走向,然而,我所提到的这两位名流,他们对婚内女性的幸福供给却令今人无从褒贬、无所项背。说他们同样是社会的牺牲品我可以赞同,但无如说他们对婚内女性的“无形”伤害来的更彻底更觉悟。

  我读罢朱安很痛苦!她提供给我的婚姻理论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陷入矛盾、困惑和痛苦的难题——即什么是理想的、合理的婚姻与家庭。西蒙·波伏娃作为西方女权的代言她也许不明白,东方人对婚姻的执着“不是任何不合理的婚姻都可以说散就散的”,特别是当女性的各种社会权利还没有得到确切保障的时候,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这种差别甚至波及到对子女的独立教育上。本土,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婚内女性,一方面承受配偶的寻花问柳,一方面还要有意识的保全他的社会面子。这里,作为女子确也有一种自私的根深蒂固的副加产品,那就是“她”要靠配偶的一切支撑余下的生活。也许女性的悲哀就在这里,在她争取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中,家,永远是她精神和物质上最靠得住的补给站、避风港和大本营。这一种观念纵使男子有所意识,但根基并不牢固。因而,客观上就铸成一个不平等的“越轨”模式:男子,我可以背叛婚姻花天酒地;女子,你必须遵守妇德相夫教子。

  大约很多年前,我即也谙熟胡适的新体情诗:“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而对于鲁迅,我即也知道他是在不惑左右才得到所谓的真爱。研究两位感情经历的学人都知道,如果仅仅从感情层面上作比较,鲁迅似乎并不如胡适一般丰富多彩,相反,可以说他在这方面是个比较淡漠的人。那个年代,注定的两人都是奉母命成婚,鲁迅从东瀛被骗回完婚,他不满,他始终没有视朱安为自己的爱人,造成朱安的一生不知爱为何物。然,就是这样一位忍辱的伟大女性,她因为古训的三从四德以及对大先生(迅翁)的依附,也说出“周先生对我不坏,彼此没有争吵”的话!想想看,一个守了一辈子活寡的女人,性格能够如此“完美”着说话,她所构建的女人这种生存状态又怎不叫人痛心!单从这一点看,鲁迅对朱安确是够狠心的。如果以道德的层面,既然大先生可以在思想观念上冲破封建包办婚姻接纳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就应该磊落着对不识丁的女人(朱安)有所交代——当然,朱安抑或是鲁迅的悲剧不排除社会和女人本身的因素。胡适则不然,他对江冬秀也曾经是充满柔情蜜意的,《尝试集》里那首有名的“天上风吹云破,月照我们两个”就是他对冬秀最好的表现。个人这种性格上的参差,注定后人对他们之于婚内女人的态度之褒贬不同。为尊者讳的传统使很多人谈到所敬佩的已经做古的两位先驱的婚姻话题时都点到为止,我也不例外。

  婚姻之独立是社会也是家庭命题,对“它”的尊重与否甚至可以导致婚姻的完美程度。在所有破裂的家庭里,被损害的绝大多数依然是妇女,她们在情感和物质上付出的损失很难进行量化的统计。法律社会似乎提倡婚姻之于男女“人格平等、起点相同”,但这本身就包含着对妇女的不公正,陈世美们依然层出不穷,而事实却让秦香莲们无能为力。可以肯定地说,几千年来,男人对女人积欠甚多,无论是配偶还是情人之间,“登徒子”并非宋玉自己的独出新彩,他有着时空的代表性,要清偿历史上男人对女人这份情感债务自然非如人们隔靴搔痒说的这番容易。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指导我们一个共同的人生理念:一切文学的历史的都应该是人文的。自由,爱情的契机----波伏娃的《第二性》可谓有始以来讨论女人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同样,她与存在主义萨特的爱恋关系也引人注目。他们一起生活了50年,是最终的伴侣。但是,他们并没有结婚,他们的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所表现出的挚爱、自由、信任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可以说是20世纪的爱情绝唱。很多妙龄女子都被这样一种婚姻状态所感动,当然,更多的支持是之于西方文化。波伏娃也有困惑的时候,那是萨特把情感转移到另外一个女人身上的时期。但是,波伏娃在这个时候把全部注意力用到了写作上,就是在这两年里她完成了《女宾客》的创作。在这部著作中,她企图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沟通的,她得出了萨特的结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三人即地狱”“人是无法拯救的”“人与人之间的嫉妒、怨恨、相互伤害、背叛的关系以死亡才可宣告结束”。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这本书的中心是阐述了作为一位独立自主的妇女所应有的思想意识,它的问世,甚至把波伏娃推上“法国的骄傲”之地位。

  谨以此篇中外婚姻“依附”与“独立”之事例,对照我文中提及的本土两位名流,甚至对照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看看我的《杂看》是不是可以提供给你一定的阅读兴趣?当然,最好是能够引起你对婚姻之独立的一些思考,并因此而尊重婚姻本身。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2:3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是两天前写就的,正常应该在周一就应该帖上。但网站才可以登陆上来,不知是地域还是大家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

问好江天各位。
3#
发表于 2007-9-19 14:33 | 只看该作者
所谈有意义.
男女其实不平等,这由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中的男女地位不同而造成.
4#
发表于 2007-9-19 15:2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一水美文。如武斑竹所说,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古往今来,婚姻对于男女的不平等待遇一直被社会学家所重视。得此一水对《婚姻之独立》之独特见解,确实构成我们读之痛快并因此而注重婚姻的实质!

学习并问好。
5#
发表于 2007-9-19 15:30 | 只看该作者
  婚因,本就是一阶级社会的产物,它的存在自然也会有一些阶级的影子在其中。
6#
发表于 2007-9-19 21: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水的文章.
7#
发表于 2007-9-19 22:37 | 只看该作者
婚姻独立的前提可能是经济的独立,不完全是意识问题。
欣赏一水的文章。
8#
发表于 2007-9-24 09:2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一水的文章。
9#
发表于 2007-9-24 09:38 | 只看该作者
一水博客真好看
10#
发表于 2007-9-27 11:2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欣赏。
11#
发表于 2007-9-27 15:40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在《读者》上读到一篇《鲁迅后院的蜗牛》,读后,觉得心好沉好痛。朱安,一代才子光环背后被人遗忘的默默无闻的女子(她甚至称不上是一个悲情的女子,因为她缺少了一份壮烈),在自己的婚姻中把自己定位为一只蜗牛,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凄凉!
我在想,女人在婚姻中之争取独立,并不是因为我们坚强到可以独自撑起整个天空,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的弱,所以我们想要自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尊重,被爱,被关怀,而不是一种婚姻的附属(或男人的附属)被忽略,甚至被遗忘。
12#
发表于 2007-9-29 12:11 | 只看该作者
嗯,直面社会伦理,笔触敏锐,富蕴深意,喜读!
握手!问候一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2 09:33 , Processed in 0.1370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