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企业信仰—心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4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过内蒙的人都知道,“敖包”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就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儿。更何况有那么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



  《美国最适合就业的100家大公司》中把IBM描述成“把自己的信念像教会一样制度化……结果形成了一家充满虔诚信徒的公司……有人把加入IBM比作参加教团或从军。”正是依靠具有虔诚信仰的员工,IBM成为行业的翘楚。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信仰似乎是个很遥远的事情,似乎和企业本身的盈利和发展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因为形成了共同的信仰,而受益良多。



  公司的信仰是沉淀下来的,还是可以通过外界来打造的?就像电视剧《亮剑》里面所说,一个企业如果是有灵魂的企业,往往是由于企业的第一任长官和他的个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里面老总至关重要。有人问韦尔奇是怎样管理这个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跨国大企业的,他说:“我只是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每月都不可少的给500位GE骨干上一次课,讲我的管理思想,通过提问讨论求得意志的统一。随后,他们根据我讲的,也每月向他们的下级讲自己部门的课,统一部门意志,这样直达基层。”这就是CE打造强势文化的过程,也是CE筑就信仰的过程。把企业理念信仰化,把企业领袖偶像化,从而不断推出新的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意志,统一的创新方向,实现统一的战略目标和愿景。



  这些,目的在于说明通过“心”教,形成制式新异的“心”文化,成为坚定不移的信仰。



  一个员工来到企业做工,别看他只做了一段时间,实际上是把生命最好的精华的部分贡献给企业了,所以企业要对员工负责任。所以稻盛和夫有一个务实的观点: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满足员工物和心两方面的幸福,只有我想到他们了以后,他们才能和我一起打天下。想到这点之后,自然就会苛责自己的承诺,取得别人的谅解。企业家为什么以心为本?利他经济学,要先满足周围的需求。不管是品牌、服务质量、硬件、软件,都要舒服,都要实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最高长官的哲学层面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信仰和文化。
2#
发表于 2007-11-6 16:00 | 只看该作者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
这个观点还是第一次听说,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7:5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柯英 发表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
这个观点还是第一次听说,学习


呵呵呵,谢谢您的阅读,问好
4#
发表于 2007-12-9 09:30 | 只看该作者
别致独特
5#
发表于 2007-12-10 13:3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上朋友,谢谢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20:51 , Processed in 0.0564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