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人的幽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4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人的幽默
                                                                                 
            一
  
  这是清人袁枚《随园诗话》里记载的一则故事:
  
  “余戏刻一私印,用 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尚书大加诃责。余初犹逊谢,既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
  
  不知这位自视甚高、喋喋不休的尚书姓甚名谁。作为一名正部级干部,自然是不会把苏小小这名妓女放在眼里的。袁枚也真是的,总该在文中把某尚书的大名记上一笔,不该用“某”来代替,使我们这些后人无法对他顶礼膜拜。
            
            二
    
  “温太真位未高时,屡与扬州、淮中估客摴 蒱,与辄不兢。尝一过大输物,戏屈,无因得返。与庾亮善,于舫中大唤亮曰:‘卿可赎我!’庾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世说新语   任诞》)
  
  这位温太真温峤“生不逢时”,放在官商勾结屡禁不止的今天,不管你官位怎么低,只要手中握有那么一点实权,那些商人们总会绞尽脑汁找上门来贿赂你,玩牌时故意大把大把的输钱给你,让你赢得不亦乐乎,还用得着你大呼小呼要朋友来赎你吗?温峤真可谓生不逢时了!
            
            三
  
  同样是《世说新语》里记录的一则故事:“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禈于中庭。人或怪之,笑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这位阮咸阮仲容真是玩黑色幽默的大师!街坊邻居们在好日子里翻出家中的绫罗绸缎来晒,他竟也来凑热闹,家里穷,拿不出像样衣服,就用竹竿挑起一个粗布围裙来,挂在庭院中高高飘扬。更有趣的是,当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还要“幽”上一“默”,装模作样的“自责”道:“未能免俗”。如今的人都喜欢摆富比富 ,那些人看看阮咸的所作所为,还有心思去炫耀吗?
                                                         

            四
    
  这些天正饶有兴致的读着一本叫《浮生六记》的书。
    
  之所以兴致勃勃,首先是因为书的作者沈复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卒年不详。据书上介绍,年轻时候的他是一个习幕经商的人,按中国“士农工商”的传统排序,商在最后;白居易那句“商人重利轻离别”的诗,留给国人根深蒂固的印象是,商人都是些只求商业利润,不懂风月感情的人。可本文作者沈复却不得不让人们改变看法。因为是商人,写出来的文字才不存什么“名山之业”、“寿世之文”;才没有假道学,抒发真性情;才让它不胫而走,引起国人广泛的阅读兴趣。
    
  《浮生六记》第一记“闺房记乐”记的是作者与一个叫“芸”的女子之间的生活小事。毫无疑问,芸是沈复的妻子,是沈复伉俪情深的妻子,她13岁与沈复订婚,15岁上完婚,小两口一直恩爱有加。书中记载,尚未完婚时,有一次因事在亲戚家相聚(芸与沈本是表亲),“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这时就知道对自己的“准丈夫”“体己”了,该是一个多么贤惠的妻子!就在沈复正要“欣然举箸”时,忽然听到芸的一个堂兄在喊芸,芸急忙关上门,撒谎说就要睡了。堂兄可不上你的当,挤进来看见沈复在吃粥,笑芸道:“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弄得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这样的文字,在看惯了“四书”“五经”的文人眼里,能不耳目一新,争相传阅吗?与芸完婚后,在沈复的记忆中,这样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比比皆是。一日,沈复去参加了朋友的一个盛会回来,向妻子描述了会上的盛况,引得芸羡慕不已,于是在沈复的撺掇下,芸女扮男装,夜里由沈复陪着去逛庙会。或许是“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芸有些得意忘形了,按了一下一个小官家的少妇的肩膀,引来了一场误会。“芸见势恶,即脱帽翘足示之曰:‘我亦女子耳。’相与愕然,转怒为欢……”看,差点儿就闹出一出新版的“粱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了吧——沈复笔下的芸就是这样一名天真活泼的集“美”与“真”于一身的中国封建时代的女人。而这样的女人因犯礼而被公公驱出家庭相信大家也就不足为怪了。难得的是,丈夫始终理解支持她,甚至不惜违背封建纲常与父亲决裂、偕同爱妻离家别居。
  
  在今天这个“全民皆商”的商品经济时代,沈复的故事应该带给人们一些启示。在增强商品意识的同时,是不是也不要忘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每个当代中国人身上,尽可能的少几分 铜臭气,多几分儒雅气,如是,则世人幸矣,中国幸矣!
             
            五
  
  这是唐人李垕编的《南北史   续世说》里记载的一则故事 :  
  “苏琼为清河,郡人乐陵太守赵颖年八十余,五月中,得新瓜一双,自来奉,固请,乃留致厅事梁上,竟不食。人闻受瓜,欲贡新果,至门,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
     
  从媒体得知,当代有些巨贪一开始还是很清廉的,甚至在老百姓口中还有很好的口碑。后来之所以沦为贪污犯,绝非他们自己的初衷。犯贪之始,不过是接受了下属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到后来,他们却一次性的贪受上十万、上百万的价值,变得贪得无厌。他们前后变化怎会这么悬殊呢?在他们犯事后的交待材料里都说得很清楚 。那些人应该好好读一读《苏琼留瓜》这个故事。假如苏琼不是有着十分清醒的头脑,虽然碍于情面接受了赵颖的一对新瓜——赵颖也曾是官场中人且年过八旬,却留在厅事梁上不去吃,如果苏琼稍微松弛一步,吃了这2个新瓜,马上就会有人送来更多的瓜果,慢慢的就会有人送来更值钱的东西,慢慢的就会有人送金送银,而你却再也无法拒绝,于是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了。警惕啊,官场中的人们!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3-5 13:32 | 只看该作者
  从古人故事中读新意,且与时事相联系,文章不错。
  一水前篇文章也写到了沈复,可与此篇相媲美。
  欢迎新朋友常来江天!
  
3#
发表于 2008-3-5 16:4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清新、简约,论道旁征博引,读后颇受教益!欣赏朋友美文!
欢迎多赐佳作!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7: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从古人故事中读新意,且与时事相联系,文章不错。
  一水前篇文章也写到了沈复,可与此篇相媲美。
  欢迎新朋友常来江天!
  

谢版主赞许。不知一水的文章从哪里找,一定要找来好好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8:0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文字清新、简约,论道旁征博引,读后颇受教益!欣赏朋友美文!
欢迎多赐佳作!

十分感谢程兄的点评。从评语里可以看出程兄水平非同一般。我也是由朋友荐引初次加盟中财的,迫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使自己提高。
6#
发表于 2008-3-5 18:4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只是个人爱好的原因,我比较喜欢看这类文章。497斑斑和学武点评的很到位,跟在后面学习了。

欢迎楼方来江天,多跟帖子交流。主帖发的时候行段之间留一行,这样看着就比较舒服了。
7#
发表于 2008-3-5 21:11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别样文章,学习了!
问候志刚!
8#
发表于 2008-3-6 09:5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聂志刚 发表
谢版主赞许。不知一...


一水的文章就在前几周的江天上。
9#
发表于 2008-3-6 10:03 | 只看该作者
我替你排版了,下回自己排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0:0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呵呵,只是个人爱好的原因,我比较喜欢看这类文章。497斑斑和学武点评的很到位,跟在后面学习了。

欢迎楼方来江天,多跟帖子交流。主帖发的时候行段之间留一行,这样看着就比较舒服了。

谢一水兄的点评和指点。有了407版主的指导,一定会找到你的大作拜读的
11#
发表于 2008-3-6 10:07 | 只看该作者

需要仔细品读

待回头细读之下再评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0: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左中美 发表
一篇别样文章,学习了!
问候志刚!

谢点评。
幸会中美!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我替你排版了,下回自己排好。

衷心感谢,有劳版主,果然美观多了。我找一水的文章去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1:05 | 只看该作者
找到并仔细阅读了,果然是好文,比我的小文丰富且深刻多了,受益多多。
哇塞,你是个异性?错了错了,更增加几分敬佩。
——《金刚经》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此观。愚亦烂记于心,阿弥陀佛!
——原想跟在一水的文后,却不知何故发不上去,只好复制在此处了。希望一水能看到它
15#
发表于 2008-3-6 16:5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解读准确并有联想.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11:21 , Processed in 0.0556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