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31|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庭院深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18 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熊荟蓉 于 2016-5-18 10:57 编辑

                                庭院深深
                                  文/冯红梅
  
  序言
  
  每天忙忙碌碌地往返于单位与家的两点一直线上,忘记了周围的风景,忘记了时光的稍纵即逝也忘记了自己每每独自一处时,心底偶尔涌上的对昔日老院子里深深的眷恋和那浓浓的思念,恍然中才明了原来在自己内心深处,渴望一份宁静,源自对家园的无限深情和轻轻呼唤。纵使繁芜的尘世俗事浮躁了疲于奔波的身心,总是在热闹繁华之后,静静地想起,念起,在那最柔软的心灵之处,有我那最美好的回忆……
  
  (一)
  
  记得小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单独的一个院落里,很是幽静。位置就在单位最深最里边的一处角落,有半亩地大小的样子。爸爸妈妈上班很忙,不在同一单位,住的还是集体宿舍,我们就跟随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这个院落里。
  
  爷爷是个离休老干部,从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就赋闲在家。爷爷是个时间性很强的人,每天早晨五点半就打开放在他耳边的收音机准备收听新闻联播。音量开得很大,硬是把我们一个个吵醒,一边看我们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穿衣服,一边自己坐起来开始床上的锻炼。等我们洗脸刷牙背起书包准备上学,爷爷也收拾了床铺穿戴整齐地出了房门。
  
  我们院子是个长方形,东西为长,南北为宽。南边是一字排开的四间砖木结构的平房,东南边三间相通,最边上的也就是西南边的一间是个单独房间。这个房间的对面距离有10米远的地方是一个不太大的正方形的房间,是用作春节期间的厨房,春节期间家里要在这里准备很多吃的东西。再就是最东北边也就是院子的最里边有个小小的狗舍,院子中央是个小长方形的花坛,里面种着几十种或普通或名贵的花卉,花期几乎每个季节都有,姹紫嫣红煞是热闹。除了房屋门前留有光洁的路面供我们行走,其余的空地都种着树木。院子里的东南墙边种着一棵榆树,至于什么时候栽上的我无从考证,因为在我们入住的时候它已经是棵大树了。我双手是环不住它了,但是我最喜欢它上面的榆钱。每到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我们总会看着大人们把它们用竹竿打下来,奶奶再把它们做成榆钱蒸饭,那个香啊,那个鲜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满嘴鲜香缭绕呢。这棵树是独立的,除了身后种植的粉红玫瑰花,象刺绣般地缠绕在整个墙面上,就只有已经上蔓了的葡萄藤。不过,葡萄藤蔓延地很快,不断地扩大着自己地盘,已经在东北方向拉起了庞大的网蔓。虽然占居几乎有院子空间的四分之一大,我们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每年一嘟噜一嘟噜那肥美甘甜的葡萄总是及时解决那个年代少有好东西吃的问题,我们很开心呢。那些年每到葡萄丰收的时候,就会有认识不认识的人们借口来家串门,为的是能够吃上难得的葡萄。而且会在他们嘴巴上念叨很久很久。榆树除了玫瑰与葡萄的相陪,总算少了些孤单。相反,花坛西边厨房东边的空地上就热闹多了,有一溜儿排开的五棵白杨树,笔直冲天。绕着花坛的北边种着石榴树桃树,再往东边点种着一棵杏树,曾经细小的杏树现在也枝叶繁多果实累累了。哦,还有厨房前面的两棵高大茂盛的法国梧桐树。这些树给院子带来了不少的清凉,送给我们不少的趣事呢。有院子的家就不会没有动物的存在,我们家也一样。在东北角上的那个小小狗舍里记不清第一只狗是什么品种,总之它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院子。在石榴树桃树的后边,有一字型的鸡舍,当然还有领地主要在房间里的波斯猫。至于笼中的鹦鹉什么的,也只有随着爷爷心情或者挂在晾衣服的铁丝上,或挂在树杈上,任由它在笼中欢跳。在住房与厨房之间的中央,有一对朝西开的大门,关了这扇门,里面就是我们的王国。
  
  (二)
  
  爷爷早早把我们四个孩子打发走了以后,就开始一天的劳作。说劳作也许有点好笑,爷爷已经离休了,单位的事情也不用操心了,也就谈不上什么劳作。但是,可别小看了赋闲在家的爷爷和这个大院子,里面竟有爷爷忙不完的事情。
  
  晨练是爷爷雷打不动的户外第一件事情,当然不算每天起床前30分钟的“床上操”。爷爷会站在大门外转着脑袋,搓着耳朵,还深呼吸着。爷爷下腰,扭腰,踢腿,活动胳膊,一套太极打完气也不喘。这种锻炼直到今天爷爷还是坚持着,这也算是个健身秘诀吧,要不今年已经快93岁的爷爷为什么总是那样神采奕奕呢。将近一个小时的锻炼后就开始真正的劳作了,那就是拾掇院落。
  
  爷爷通常要用一个很大的扫把打扫卫生。在打扫户外院内的卫生时,他总要先朝着树上喊几声,惊走栖息在上面的鸟儿再使劲摇摇树,这样会落下很多枯老的树叶,爷爷这才开始扫院子。那时候我们很纳闷,后来爷爷告诉我们这样打扫完卫生可以保持整洁的时间久一些。
  
  院子里的角角落落清扫完,爷爷开始扫门外了。那时候我们房子后面有一五米宽的过道,然后就是单位的外墙,也是我们家的后墙了。那个过道里也种有好几棵梧桐树,下面用来做鸡的活动场所。爷爷也要把那里清扫干净。在我们院子外面的西南边有一不小的正方形空地,四周砌着矮小的土墙。爷爷在那里面种上了诸如西红柿,黄瓜,茄子,豇豆,韭菜,青菜等等蔬菜,花椒树围着墙边零散地栽植着,爷爷说起着防护的作用。爷爷总在这时候会进入菜园子,拔弄一阵。拨拨草捡捡烂叶,直到他看着满意为止,才舒展着腰身出了园门继续扫地。
  
  爷爷总是扫着扫着就忘记了停止,我们常常戏说爷爷扫出了自己的地盘,扫进人家单位的领地。爷爷把单位与我们院子相接的一宽阔地带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那本来专门为我家修建的后来单位人看到很卫生就就常常光临的厕所,也是爷爷打扫的重点范围之一。爷爷打扫干净里面的卫生,还要撒上石灰粉,这样就不会有苍蝇和虫子。这是个很麻烦的工作,后来,这个工作被我们孩子争取到手了。毕竟我们要分担一些家务的,我们可不希望让我们家权威人士来做这个工作。那时候,在我们心里爷爷是高大的,威武的,令我们敬畏的。当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奶奶也起来了,做好了早饭,这时候爷爷花去了近二个小时的时间。
  
  爷爷奶奶的早饭那时候是一人各一碗开水冲的鸡蛋汤,外加半个馒头泡着吃,后来在很短时间内妈妈就想办法让爷爷奶奶喝上了新鲜的牛奶。70年代里人们的生活还不是很好,我们家孩子又多,爸爸妈妈总是想办法让我们吃好点,对于爷爷奶奶的生活妈妈总是放在第一位。自己生活再艰难,也要让爷爷奶奶每天吃上鸡蛋,喝上牛奶。好在爷爷本身工资不是很低,养活我们还是可以的。爷爷那时候享受着很多补贴,经常有领导来家里看望,也经常可以收到生活用品,吃上别人家一年难得几回的鸡鸭鱼肉。所以在周围人的眼里我们和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人。就连学校的学友们都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说话的口音和他们不一样呢?虽然我们尽量把自己溶进这里的风俗习惯,也不认为自己和他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但是,这种认知他们一直坚持,虽然我们从出生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那时候我们一天上三趟学,早上上二节,中午三节,下午三节。早上我们一般是不吃饭的,因为太早了,到了学校天还没亮呢。中午奶奶为我我们做米饭或者面条,我们喜欢吃米饭,奶奶最爱给我们炒土豆丝和烩菜吃。爷爷奶奶爱吃面食,喜欢吃手擀面,还要用刀犁得细细的。这个做法开始是奶奶的专利,后来我们大一点了,上了高小了,就成了大我一岁的二姐姐的工作了。姐姐做得很到位,所以在她小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妈妈就分派她主管我们一大家人假期的生活。当然,我是老小,要给二姐姐打下手,也就是洗碗刷锅跑跑腿。
  
  最令我痛苦地是每天早上电视刚刚开始演《西游记》的时候姐姐就会带我去街上买馒头。哈哈,那个假期还有更悲惨的事情呢,那就是爸妈给二姐分派的生活费用是有一定数额的,米面油都是称过的。二姐姐每次做饭的时候也都要称称需要用的米或者面,特别是炒菜的时候,油特别的少,全然不顾我们其他几个对此抗议,还笑称这是考验我们吃苦的精神。哼,只能祈求快点结束这个难挨的假日生活。很不幸的是那好象还是个暑假,有60多天,好漫长啊,第一次感觉假期是这样地不好玩,也是第一次希望快点结束早点开学。爷爷看着我们这个表情却还笑话我们:哦,希望早点开学倒是个不错的愿望,看来你们大家还是蛮喜欢学习地嘛。很好很好,明年的假期我决定让你们在老师身边过个愉快的假期。我们只好一边在心里喊着冤枉,一边耐心等待解放的时刻。这一刻终于等着了!收假的那一天,爸妈回来看我们了,买回来好多排骨和肉,爸爸是烹饪高手,终于我们大吃特吃饱餐了一顿。爸妈询问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表扬了二姐姐,因为她还节省了一斤油三斤米二斤半的面。我们大呼黑夜过去了,黎明到来了。
  
  (三)
  
  记忆中的儿时总是快乐的,没有忧郁的。七十年代里的生活毕竟要比妈妈说的没吃少喝的六十年代要好得多一些。我学龄前的生活是在另一个地方度过的,到了上学的时候才回到家里。本来是和爸妈在一起,但繁忙工作让他们无暇顾及我。感谢老天,我和姐姐哥哥们在一起了。虽然刚开始还有点生疏,但是很快就和他们融为一体。于是我的学生时期的生活也充满了无限的欢快。
  
  那时候我们和爷爷奶奶同住一间大房子,它和其他两间是相通的,里面有个很大的炕,占居房间的二分之一多,是我们和爷爷奶奶秋冬季节居住的寝室。靠着西南方向的一个单人床大小的地方是爷爷的睡铺,靠着东南方向的也是一个单人床大小的地方是奶奶的睡铺,我们四个孩子就睡在他们的中间。每个人也是一个单人床大小的地方,每个孩子一套单人睡铺。每天起床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睡铺叠得整整齐齐,码在墙边。然后奶奶会用一个大大的褥子铺在炕上,以备白天上炕的时候不至于是冰凉的。当然,在冬天的时候爷爷每天还要用妈妈从木器厂里拉回来的锯末点火烧炕。锯末就是好,既干净又耐烧,而且爷爷很会烧炕,我们空闲的时候总是喜欢在热热炕上围坐在一起海阔天空的侃大山。不过,偶尔我们也有烧炕的机会,但是,那很难保证大家有热被窝来享受了。
  
  三间相通的中间这一间就是我们的会客厅,靠着朝北开的正门门边有一个大正方形的八仙桌,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一间东墙和西墙各有一扇门,连接着左右两间。在西边门的旁边有一矮柜和一三扇门的大立柜。大立柜紧挨着南墙,里面有三个档位,一个放置爷爷奶奶的衣物,一个放置我们四个孩子的衣物,一个放置各种水酒和甜点。这个档位也是最令我们着迷的的地方,经常我们放学回来,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偷偷打开酒柜,随便什么竹叶青酒还是西凤酒或者汾酒等,爽爽地抿一口,才会心满意足地喊着我回来了。在大衣柜的对面是二把太师椅,中间是一小茶几。爷爷每天要在太师椅上坐好几个小时用来看书,养神,吸水烟。在南墙边下有一大的长方形玻璃缸,那是爸爸做的鱼缸。里面有很多热带鱼和一些本地鱼,他们在各自的水域里畅快的游来游去。里面水草也很丰富,哥哥做的制氧机,现在看来哥哥那时候可以算得上发明家了。
  
  最里面的这一间也就是和客厅相通的最后一间房屋是我们和爷爷奶奶春夏季居住的寝室,这间屋子里面有三张单人床是我二姐和哥哥三个人住,一张比双人床略小些的大床是奶奶和爷爷住。那时候大姐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住西南边的那间单独房间。虽然有时候我们几个也羡慕大姐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也想进去享受一下宽松的感觉,可是看到空荡荡的那么大的屋子,心里到底有些害怕,觉得我们住在一起还是比较安全,于是早早的放弃了那个念头。小孩子的心情变化的就是很快,我们不再为此而烦恼,而是很快的就喜欢上了这样的安排。每到夏夜奶奶就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讲我爸爸小时候的故事,讲百听不厌的牛郎和织女,讲广寒宫里的嫦娥和玉兔,讲..….总之我们常常是在奶奶的故事中睡着的。
  
  (四)
  
  那时候我们上学放学要走好长的一段路,学校在我们家的正北方向,距离也有6里路吧。现在看来也不是很远,但是在儿时的感觉是很远的。我们早上天不亮就往学校走,要经过一条两边是菜地的弯弯小路,它的前方就是西宝线公路与陇海线铁路。马路倒是好过,只要没车就可以快速冲过去。最令我头疼地是过铁路,经常有客车或者货运车停在那里挡住我们前行。经验丰富的哥哥姐姐们只要看一眼信号灯就知道火车是要走还是不走,而我就很惨了,吓得不知所措,根本不管是什么信号灯,死活不过去。看着他们几个快速的从火车下钻过去,听着他们焦急地催促着我,没办法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往过钻。因为天太黑,我可不敢掉队,我是四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胆小的一个。经常我们刚刚从火车下面钻过去就听见哐嘡一声火车轮子动了,那刺耳的声音到现在也是很难忘的。
  
  爷爷很爱我们几个孩子,在我们刚刚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他总是和我们一起出门,送我们过了铁路,又送过另一条横穿街道的大马路,直到看得见我们学校爷爷才转身往回走。我们学校在一个很高的大坡上,从学校门口放眼正南方可以清晰地看见我们单位里面的那个高高的水塔,我们的家就在那水塔的旁边。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可以看见我们家后面遥远的延绵不断的秦岭山脉呢。
  
  爷爷每天送我们上学的情景被单位看大门的老爷爷知道了,他是个瘦小的老头,总是佝偻着身子做这做那。他是个喜欢玩笑的老头,人们称呼他为“九爷”。那时候我刚上二年级,大约七岁吧。我爷爷已经71岁了,他没我爷爷年龄大,看上去却比我爷爷年老的多,我们也跟着喊他“九爷”。我们经常偷偷跟在他的身后,模仿他弓背弯腰走路地姿态。他没发现我们,倒是我们惹得周围人哈哈哈大笑。九爷也不生气,呵呵地跟着我们一起笑。有时候,他还会学戏子里的丑角,表演给我们看,乐得我们直拍巴掌。九爷只要见爷爷送我们出大门,就会心疼地说:“书记又送娃娃上学啊,你走路小心些哦。”于是不久的一天,九爷敲开了我们家的门,他的身后是一只很高大健壮的狗。我们吓得直往房子里躲,九爷却笑呵呵地说:“不要紧,它很听话,是我用来看护果园的。”九爷一边摸着狗的脑袋,一边爱怜地说着。它象听懂九爷的话一样,舔着九爷的鞋子,尾巴一个劲地摇晃着。九爷爷抚摩了一会它的皮毛,对爷爷说:“我看你每天这样送娃娃们怕你累着,就把它带了过来。”
  
  让它天天接送娃娃们吧,它不会咬孩子的,这只狗跟随我已经快八年了,很懂事的。”爷爷疑惑地伸手摸了摸狗的脑袋,它真的很乖,也伸出舌头舔了舔爷爷的手,尾巴摇了起来。九爷说:“你看,它听得懂吧,它同意与你交往了。我就把它交给你了,只要让它一日有饭吃有水喝就行。”九爷又拍拍狗的脑袋,告诉爷爷在家里他们叫它虎子,要是爷爷愿意它叫这个就不用再起名字了。爷爷高兴地连声说:“不用换名字了,就叫虎子好,多么威武的名字,还换什么。”九爷搓着手,脸上红红地,小声地说:“能为书记做点事情我这心里才觉得塌实,你是好人啊。”
  
  九爷总是忘不了爷爷对他的照顾啊,爷爷很感慨。那时候,爷爷还是单位上的领导,九爷来到了这里。九爷身体不好,其他领导一致认为接受了九爷就是给单位增添了负担。爷爷发了脾气,说九爷来到我们单位是我们大家和他有缘!谁没个穷亲戚?难到你们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他又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啊,他可以打扫卫生,他可以看大门,是不是?我看他一定做得会比我们好。九爷于是看起了大门,还义务打扫着单位的卫生。爷爷笑了,九爷笑了,爷爷不会让九爷义务打扫卫生,九爷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九爷总记在心里,单位人也记在心里。可他们就是不明白:你同情着素不相识的人,却为什么不用手中的权利解决自己儿子的工作?
  
  爷爷是跟随部队留下建设这里的人员之一。我们这里,据爷爷他们讲刚来的时候就只见废墟一片。什么都没有,到处是尸骨坟墓,一派荒凉。在他们的辛苦努力下才慢慢地建设起来,各个单位也有了自己的地方,不再是什么行业都挤在一起办公。爷爷有时候回忆自己的过去总忘不了重复一句话:那时候,为了化工厂改造和规划,我不知道看了多少架子车的图纸。我们最初不明白:爷爷毕竟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看图纸呢?爷爷就会大手一挥:我身后就是技术员啊。我们听了笑得人仰马翻。爷爷走过了很多的单位,领导当了一辈子,但是就没把爸爸的工作给解决了。爸爸心灵手巧,学习很好,部队招收去做通讯兵,奶奶却舍不得。孝顺的爸爸依了奶奶没有去成,爷爷却不管爸爸的出路在哪里。好在爸爸聪慧好学,就这样,爸爸走进了粮食系统,后来成了省级出色的粮油检验者。
  
  最让我为爸爸自豪地是任何粮食只要爸爸用手一触摸,就知道它的级别与质量。人家验粮用仪器才可以得出结果,而我爸爸用手摸摸,嘴巴品品就知道了。爸爸技术好,人更好,为工作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事业,手把手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对同志们关心有加,每次检查已经放置药物的粮仓总是自己先搭上梯子爬进仓里,每次检查完毕都会被强烈的农药和其他药物呛得喘不上气来,得休息好一会儿才行。随行人员只好笑着骗爸爸说:好象其他的仓没放药,我们去检查,一定查出个问题来做材料。爸爸却故意绷着脸摇头,哼,就知道骗我这个老头子,没放药?那就不用查,直接报个材料送省局!“四无”时候竟敢做手脚。于是又带头去检查,基层的人是又心疼爸爸,又恨这农药,赶快给爸爸带上防毒面罩,一起陪同进仓检查。爸爸严重的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等就是这样得来的,每次发病都要在医院住上好几个月。但是爸爸就是放心不下他的工作,在医院里也不安闲,看着书上各种昆虫的标本,给前来看望他的小伙子们讲。爸爸也是单位上的元老,他的徒弟们现在好多都也成了系统里的中层领导了。基层的同志只要看到爸爸来检查工作都倍觉亲切。
  
  爸爸在职的时候负责着系统里用于粮食运输的车皮的调配工作,那时候,这份工作可以得到不少的实惠。但是,爸爸做了多少年,严格把关,自己从不沾染丝毫贿赂。就连销售员为感谢爸爸对他们的公平投标,过年的时候,大老远从连云港冒着纷飞的雪花送他几斤土特产,都被爸爸拒之门外。任凭销售员怎么样解释都不行,最后那个销售员只好又背着土特产坐上火车回去了。最令人难忘得是1995年,为了一批贸易粮食,与外商的洽谈中屡屡不能顺利签合同。如果合同签不了,我们省就会损失一笔很大的资金。万般无奈,爸爸被远派深圳,香港与外商做最后一次地洽谈,那是爸爸第一次坐飞机外出。谈判桌上气氛紧张压抑,各种棘手的问题有待于迅速解决,因各种心肺疾病已经强迫戒烟的爸爸,又开始一根一根地燃起了烟。思维在飞快地运转,经过多个回合,在烟雾缭绕的半圆形会议厅终于使外商拿起笔签下了那份合同。爸爸兴高采烈地选择乘坐飞机返回,那也是爸爸最后一次坐飞机。以后的日子,爸爸比以前更加忙碌,因为爸爸身体也不好,兼顾没时间照顾家,以至于妈妈经常会因此而大发脾气。当然领导也不忘记爸爸的功劳,一次次的调任任命书发下了,都被爸爸挡了回去。爸爸无意于当领导,于是做了一辈子的垫脚石,当了一辈子路基,爸爸退休的时候六十岁。
  
  爷爷没有为自己家人解决工作问题,却为了一个九爷还动了肝火,当然很难让人们理解了。可是又何止一个九爷呢?经过爷爷的批示不知道安排了多少个人员上岗工作,扶持了多少个新领导上任,爷爷自有一套说法,根本不去理会他人的议论。爷爷不喜欢九爷老记得这件事情,但是却很喜欢这只叫虎子的狗。
  
  (五)
  
  虎子长得很威武,一身棕色的长毛,两只耳朵总是警觉地竖着。眼睛机灵有神,四条腿健壮有力。那条尾巴最喜欢在我们身边摇来摇去,喜欢围着我们转着圈子逮自己的尾巴。虎子的确是个很懂事的一只狗,每天早早地在房门外等着和我们一起上学去。院子的大门刚一打开,它就撒欢儿往前跑个来回,不时地嗅嗅这里,闻闻那里。确定没有什么可疑的东西,才冲我们汪汪两声,示意我们可以前行。我们经常被它的认真劲儿逗得哈哈大笑,再也不觉得害怕了。特别是在钻火车的时刻,虎子很聪明,每次它都要先钻过去试一下,然后趴在轨道旁边冲我们叫,于是我们也跟着飞快地钻过去和它往学校跑去。一路上撒下的是我们笑声和虎子的叫声。很多时候虎子送到可以看见学校的地方就不送了,仰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进了学校才会返回。但是虎子也有调皮的时候,它一直把我们送到学校门口,围着学生跑,吓得学生直乱叫。我们让它回家,它就是不听,还在和学生玩,我们是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它玩够了才心满意足地往家跑。
  
  九爷只要见虎子不按时回家,就知道它又在学校门口贪玩了,九爷总会训斥一番。因为爷爷说虎子要是兴高采烈地冲进院子就是没在外面贪玩,要是没精打采地溜进院子就一定是九爷训它了。每当九爷训它回来,爷爷都会喊着虎子的名字宽慰一下它,还拿出一些虎子爱吃的甜点给它安慰。九爷于是说虎子是到我们家享福来了。
  
  虎子是什么品种,我们不知道,但是它成了我们家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我们家的院子大,而且处在单位最深处,周围没一个人家。白天没特别情况一般也很少有人来我们这里,晚上就更别提有多安静。爷爷说喜欢这里的宁静,但是,却苦了我们几个孩子。以前我们晚上天黑之前不敢出门,可是自从有了虎子,我们再不也不怕天黑了。哥哥领着我和二姐姐还带着它专门等天黑了在大门外面玩,我们一边跑一边大喊大叫,虎子也一会儿跑到我们跟前,一会儿和我们捉迷藏,喊声笑声和着虎子的汪汪声,抹去了很多孤独的心绪。毕竟,我们周围的玩伴太少了。在学校,我们还可以与同学们玩在一起,但是一回到家,只有我们自己玩。妈妈为此给我们买了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象棋,扑克牌等等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爸爸妈妈每次回来都会和我们打球,下棋,玩扑克,骑自行车带我们出去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但是那都是不经常的事情。而虎子的到来,却带给了我们莫大的快乐。
  
  虎子精力充沛,是个闲不住的孩子。这是爷爷对虎子的评价,口吻听起来好象在说哪个孩子。我们经常抗议爷爷把虎子当我们看待,看得出,爷爷真的很喜欢虎子。而我们,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呢。
  
  虎子每天晚上按规定要睡在它的小窝里,这是爷爷在它来我们家的那一天就告诉它了。入睡时爷爷都要检查一下它是否在窝里呆着,然后还要叮咛一句:好好睡觉,不许乱跑。那时候,我们家人还没有意识到虎子晚上应该警觉巡查院子里的安全。而虎子也很听话地嗷嗷两声算是对爷爷的回答。可是顽皮的虎子等到爷爷和我们大家都睡了,灯也灭了的时候,它才精神起来了。那时候我们还以为虎子就如九爷说的那样是个很乖很听话的狗。可能是刚刚开始吧,还收敛一些,因为我们没有听到它在院子有什么大的动静。直到有一天早上我们起来,花坛旁边空地上的一幕让我们大吃了一惊,不由得对虎子又有些刮目相看了。那是七八条被摆得整整齐齐已经死了的老鼠!我们惊叹了,虎子却神情怡然地趴在地上舔着自己的前爪,没有丝毫得意。好象在说这种事情它常做,没什么惊讶的。怪不得有句说:狗逮耗子多管闲事,虽然多管了闲事,却也证明狗的确喜欢逮耗子。而且也不能说是管闲事,耗子本身就是人人喊打的东西,虎子逮了它,就是除了害啊。倒是它那种心态让我们感慨了很久了呢。
  
  虎子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它会很忧郁地静静地望着某个地方。没有表情,没有声音,有的只是眼角涌上的湿润。通常这种情况在没事情做的时候,或者没人在身边的时候,或者是懒得和进入它领地的猫计较的时候。每当发现它这般神情,我们总在想虎子是不是想它的主人家了?
  
  这种现象持续了不少的日子,但是,虎子在自己工作的时候还是那样一如既往负责地照顾着我们。可是,有一天,虎子突然躁动不安,嗷嗷直叫。它满院子地来回跑,终于忍不住跑出了大门,向单位出口冲去。我们刚好那天休假在家,赶紧跟了出去,只见虎子在九爷的怀里一个劲地哼唧。九爷明白了,虎子预感家里出事了。我们随着九爷往他们住的村子跑去,到了家一看真的出事了!地上躺着已经奄奄一息的一只大狗,九爷说它就是虎子的妈妈。虎子舔着它妈妈流血的脖项,哀叫着。原来,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看管果园的任务就交给了年迈的老狗,这只狗在九爷家已经十几年了。
  
  听九爷说,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早上,九爷出门捡柴火时,在一堆麦草下面发现的,当时它很小,好象刚刚出月,在那里冻得直哆嗦。九爷还以为是谁不小心丢了的小狗,就把它揣进棉衣里暖和着,在原地等人来领。结果等了好半天,没见一个人来问,就乐滋滋地把它抱回了家。九爷给它喂热热的米汤,还到好远的亲戚家打回羊奶给它喝,在九爷的精心照料下,它很快就被喂得肥肥壮壮的了。从此,它成了九爷的跟班,成了九爷家一名成员。并且,很忠实地为九爷看护家门,那个常有偷盗的村子,九爷家却一直安然无恙。令九爷开心的是它和邻村一只大狼狗呆了几个晚上,很快就给他们家生下了三个小狗崽。虎子是它妈妈最疼爱的一只,因为虎子妈妈有吃的总第一个先让虎子享用。于是,九爷留下虎子,把其他二只送人了,九爷的家境养活不了那么多能吃的嘴。虎子很聪明,它妈妈把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了它,终于,看护果园的任务交给了虎子。果园是九爷全家人好不容易在荒坡上整出来的一片土地,为了改变家境,九爷栽上了果苗,虽然土质恶劣,每年结不出多少果子,但是这已经让九爷和家人很高兴了。虎子很负责地守护着园子,多少年来就自家的果园没被偷盗过。可是,虎子的妈妈,在一个夜晚被前来偷盗的人用枪打死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辛苦耕耘,果树已经很粗壮,枝繁叶茂,丰收的季节果实累累,很是诱人。虎子的妈妈到底年老体弱了,再也不能和从前一样威风凛凛地与偷盗者决战了。
  
  虎子悲哀地趴在母亲的身边,眼睛流露着无奈与愤怒,痛苦与绝望的神情。多少年过去以后,虎子的眼神总是让我难已忘却。
  
  九爷伤心极了,抽噎着,和家人孩子一起到果园的一角掩埋了虎子妈妈的尸体。虎子在往回走的路上,一步三回头,让人心痛。到了九爷的家,我们很矛盾,想留下虎子陪伴果园和它的妈妈,又舍不得虎子离开我们,心情很是复杂。九爷看出我们的心思,叹了口气,摸着虎子的脑袋说:“虎子,你妈妈老了,走不动了。你还年轻,就好好陪着他们几个,等你走不动了,我接你回来,咱俩一起看园子啊。”虎子围着九爷的家人转着,哼唧着,终于仰天嚎叫了几声,飞也似地向我家跑去。我们和九爷慢慢地走在后面,那一刻,我忽然发现九爷又矮小了一截。
  
  虎子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陪伴我们走出了小学时代。它就象我们的朋友,把真诚与笑声送到我们的身边,让欢乐充盈着我们的童年。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和爷爷把虎子送回了九爷的家里。从此以后,我们家就开始一只接着一只地养狗,我们喜欢狗,喜欢狗带给我们的那份人间少有的友谊,狗成了我们的朋友,成了我们的知己。
  
  (六)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在爷爷精心地侍弄下越来越繁华似锦。春天,柔韧的葡萄藤上悄悄地探出它绿色的触角,给院子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夏天到了,小如珍珠的葡萄晶莹透亮挂在蔓上,有风的时候就会顽皮地晃荡着,互相碰撞着游戏;墙角下的玫瑰花顺着墙壁铺展开来,粉红色的玫瑰花或含苞未放,或开一二瓣,或完全开放,它们在绿叶衬托下显得娇娆妩媚,在微风中枝叶摇曳,更显一番楚楚动人;每当这时候,妈妈总会采摘下玫瑰花瓣,一层白糖一层花瓣地储存在玻璃罐里。等到八月中秋,拿出来做糕点,那个香味会缭绕院内好久呢,这就是妈妈发明的香气沁人的玫瑰糌。花坛里的花儿也是争先恐后地舒展枝条,月季花早早地争相绽放了,指甲花,鸡冠花,吊兰,夜来香,令箭荷花,水仙,山茶,虞美人.金盏菊,栀子花,玉兰花等等都报到了,特别是牡丹花,那份雍容华贵的气质在未待开放却已经表露了出来。
  
  李白“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对牡丹花开的喜悦之情挥洒的淋漓尽致,牡丹花开也是我们家要为之庆贺的必定要做的举措。每当牡丹开全的时候,爷爷会做上一桌好吃的,摆桌在门口,我们和爷爷奶奶,喝着酒,吃着菜,谈论着牡丹,欣赏着牡丹。哥哥一首王维的《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让大家不由得开始了饭桌上的诗酒令。奶奶是主判官:谁说不出有关牡丹的诗句,就罚谁喝酒一杯。我们都拍手叫好,个个搜肠刮肚地想开了,才上四年级的我不甘示弱,转身回屋抓过一本《古诗全集》手忙脚乱地翻起来。不一会儿就像炸了锅一样地你一句我一句喊了起来“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爷爷乐得示意暂停,让我们边吃边说,不要只顾赏花忘了喝酒。我们却异口同声地嚷嚷:谁怕谁啊!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也在院子里回荡起来。
  
  花儿娇嫩,浇水施肥撬枝剪叶杀虫喷药样样都得精心,花儿宝贝在爷爷的百般侍弄下个个都那么地招人喜爱。蜜蜂,蝴蝶,都来了,翩翩的舞姿在花朵上跳跃,花坛热闹非凡。
  
  院子里的树木虽然没有花儿那样让爷爷费心照料,但是也少不了经常地浇水施肥,树木真的很争气。白杨树从一个个细小的苗苗很快就长得有碗口那么粗大了,很是笔直。法国梧桐树也不甘示弱,使劲地生长,梧桐树真的生长很快,它不像白杨树笔直,它是豪放伟岸的那种,树叶也是宽大肥厚,枝杈粗壮,向四周伸展。至于杏树,桃树,石榴树,还要有耐心地等待,它们还是小苗苗,想吃它们的果肉,不知道后来等了多少年。无论等了多少年以后的我们,在搬离了院子住进新宅的某一年,我们还真的吃了上几经嫁接,后来终于果实累累的甜杏。石榴虽然也让我们品到了什么叫碜人的酸和涩,但毕竟也吃上了。同时也知道了为什么不要吃异地栽种的石榴,那根本就变了味,汁多味甜的滋味也就荡然无存了。只是可怜那桃树,在我们还没有告别中学时代,就被哥哥异想天开地在刚刚挂满小桃子的桃树的树干上注射了大量的氨基酸,美名其曰是“营养催生剂”,结果可怜的小桃子在一夜之间落了一地,一个也没剩下。早晨爷爷提着一筐落果,倒进了垃圾堆。哥哥吓得伸伸舌头宣告实验失败,从此桃树只开花不结果了。仔细看看,还是院子里那棵老态龙钟的榆树,稳如泰山似地静看过眼云烟。
  
  榆树很粗很高很大,枝叶茂密繁多,成了鸟儿们的天堂。麻雀,喜鹊,猫头鹰,斑鸠,布谷鸟,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长得却很漂亮的鸟儿都在上面安了家。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地和平相处着,每天都会在树上欢叫。我们有的时候实在没什么玩的了,就用小皮筋绷着用纸做的子弹,弹射树上的麻雀。我们也只能打麻雀,因为它太多了,还经常往下拉屎很令我们讨厌。我和二姐姐与哥哥,仰着脑袋朝树上的麻雀射击,但总是只能吓唬一下,根本打不着它们。于是我们之间开始了战争,我和二姐姐一组,哥哥和虎子一组,我们互相朝对方射击。树成了我们最好的遮挡物,我们都躲在树后面,寻找着对方,战争往往很激烈,但是最终的结果总是哥哥赢了,我和二姐都是以投降告终,虎子则兴奋地围着我们跑。就是这样,我们也会津津乐道地总结经验,以等待下次的决斗。当然,嘈热的夏季,我们是不会如此折腾自己。这种战斗,我们喜欢在有雨的天气,会有种硝烟弥漫的感觉。我们喜欢在雨地里奔跑,躲藏,喊叫着。很快的,我和姐姐的队伍中庞大起来,那就是我们家的波丝猫和它的孩子们。它们的加入,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它们的顽皮与诙谐让我们常常是哈哈大笑。
  
  (七)
  
  波丝猫是只雌性猫,是大表哥从边疆带回来送给我们家的。它全身金黄,毛很长,一直垂在脚下。圆圆地脑袋,两只眼睛看起来一只是宝石蓝色的一只是玛瑙红色,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眼睛,冷漠且深不可测。两只耳朵尖尖的机警地竖着,只要有微小的声音耳朵马上会动一下确定声音的来源。长长的尾巴灵巧地摆动,四只爪子藏在长毛里,行动轻盈敏捷,没有一丝响声。身子很长,刚来时,我们好害怕,哪见过这么大的一只猫啊。在我们记忆里,猫是微小的动物,小巧
  
  可爱,它的到来让我们见识了猫的另一种类型。
  
  新来的这只猫,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阿莎”。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个名字,就是一瞬间的觉得就这个名字了。“阿”是一声,“莎”是一声,就这样我们朝着它呼唤着“阿莎”。阿莎却不理会我们,钻在床底下,警觉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用舍不得花的零用钱买回鱼片和火腿,老远地伸长胳膊,弓着身体颤抖地拿着想接近它,可是不得如愿。我们不敢再上前些,因为它从喉咙里给我们发出了警告。它浑身的毛也在准备着随时竖立,那是准备攻击来者的预备动作。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既怕它伤了我们自己,又怕时间久了会饿坏它,束手无策的我们焦急万分。我们把鱼片和火腿放在离它不远的地方,等待它的出现。
  
  一天一天过去了,我们忙着上学放学,没有时间顾及阿莎了。一个礼拜之后,我们好不容易到了礼拜天。呼呼大睡了一夜的我们大清早就被不断在我们身边走动的家伙惊醒了,睁开眼睛吓得差点没叫出声来,原来阿莎在我们身边过来过去。它轻轻地走动,本来倒没有一点声音。可是,当它凑到我们脸上的时候,它那喉咙里发出的呼噜声让我们吓了一跳。阿莎没有被惊跑,只是温文尔雅地依着奶奶的枕头,慢条斯理地梳理起自己的毛发来。我们好高兴,顾不得瞌睡虫还没走,就翻身起来,感觉这是个多么美好的清晨啊。
  
  爷爷奶奶喝着牛奶,蛋花在碗上似一朵黄菊在绽放。由于妈妈三天二夜地配合医生救护着一位农村老大爷,硬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位老大爷是养鸡场的喂料员,在以后的每个月都会如数地卖给我妈妈鸡蛋,鸡场当时是不允许私自买卖的。妈妈舍不得自己和爸爸吃,全部送回家,以保证爷爷奶奶每天的食用。只见阿莎蹭地跳了下床,乖巧的卧在爷爷的脚下。“吧唧吧唧”一阵轻微声音,再一看哈哈,怪不得阿莎这么快地和我们大家熟识了,原来是爷爷精心调养啊。爷爷一边看阿莎喝着牛奶,一边用小勺舀出一块蛋花说:“慢慢喝啊,还有鸡蛋吃呢,小心烫着嘴啊”和哄孩子一般地对阿莎说着。
  
  阿莎不再和我们陌生了,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了一片。它不像我们见过的其他猫那样总在喵喵娇叫,它很少出声叫唤,多是听见它喉咙里发出的声音。阿莎会主动找我们玩耍了,它会趁你做作业的时候跳上桌子,或卧在本子上,或抓着你正写字的笔用牙齿咬,要不就是把你的橡皮故意拨拉到地板上,或自己在桌子上表演滚雪球,就是打扰得我们写不成作业。这时候的阿莎很活波,我们也被它顽皮的样子搞的开心大笑
  
  阿莎很快地就熟悉了我们的家,熟悉了周围的一切环境。每天白天阿莎就在屋里呼呼大睡,偶尔和我们玩笑戏耍,或是到院子里踱踱步,散散心,但是决不会走到狗舍的附近。那时候,我们又领回了一只小狗“比比”长得胖呼呼,憨态可拘。阿莎对它不屑一顾,因为它还没阿莎大,那么一点点,有时候还冲在院子散步的阿莎“汪汪”直叫,阿莎理都不理。阿莎抬着高傲地头在院子转转,很快就回到屋子里吃点东西,接着呼呼又睡。阿莎的活动在晚上!爷爷专门在窗户上开了一巴掌大的小门,是阿莎进出房间的另一个主要交通要道。晚上阿莎就是从这里出去,在园子里,房屋上,扑食老鼠。我们这里的老鼠一定是美味可佳,要不阿莎怎么会吃得那么津津有味?我们在家里都可以听见它咀嚼老鼠的声音。
  
  阿莎不但是扑捉老鼠的好手,还是个称职的好妈妈,好老师呢。经过好几家人的介绍,阿莎终于和一位浑身白如雪的翩翩公子结识了,很快就住坠入爱河。那几天阿莎老不沾家,总是去人家找帅哥。不过,几天后,阿莎就安静了,照旧以前的生活。但是几个月后,爷爷让奶奶给阿莎准备下了松软的小窝,我们好奇地等待小猫崽降落的那一刻。那一刻我们等到了,很遗憾没有亲眼看见小猫出生的过程,因为那个时间我们正在上课。
  
  回到家里就听奶奶说阿莎生下了五只小猫崽,我们急忙奔过去看他们一家。阿莎在窝里安详地舔着小猫咪,看起来有些疲惫。它们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闭着眼睛,小脑袋直往妈妈肚子下面钻。奶奶轻轻地把小猫分开一些,怕互相挤压。就这个小小的动作,阿莎又抖起了浑身的长毛。但是很快地就放松了下来,阿莎知道奶奶为她孩子好,不会伤害她的孩子。小猫咪在阿莎充足乳汁喂养下,一天一天长大了,一个个好好似小毛线团一样圆滚可爱。
  
  阿莎是个认真负责的妈妈,她不娇惯自己的宝贝孩子。在小猫咪长到一个月大的时候,阿莎就开始有步骤地训练起他们来。阿莎教小猫崽练习跳跃,她把自己的前爪高高举起,让小猫崽一个一个的跳跃触摸,哪个摸不着,就继续跳着摸。我们好奇地看着这个教练,不时被小猫崽因跳的太高,不会掌握平衡被摔个屁股蹲而哈哈大笑。阿莎严肃认真地指教着孩子们跳跃,奔跑,躲藏,逮东西。小猫崽很聪明,十几天工夫,就把妈妈教的要领全掌握了。房间里经常成了它们练习的场所,更让我们吃惊地是阿莎开始教它们逮老鼠了。而且让我们哭笑不得的是阿莎捉回了一只老鼠在客厅教习小猫崽练习扑捉,老鼠惊慌乱窜,吓得我们也是惊慌乱跳地想躲开,又是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阿莎把老鼠放开,小猫崽争先恐后地扑上前去作势捉它。但是面对和它们一样大小的老鼠,小猫崽互相挤在一起,弓着腰,身上的毛高高地竖着,就是不敢真正地冲上去。看着它们那滑稽又可爱的模样,令我们是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可能我们的笑声刺激了小猫崽,老大“斑点”全身的毛都高高竖起来了,聚精会神地趴在地上,尾巴也竖着微微地颤动。忽然,它一个前扑,一下子咬住了还在来回逃窜的老鼠的脖子,得意地仰着头,把老鼠放到妈妈阿莎的面前。阿莎舔舔斑点的前额,表示了赞扬。然后叼起浑身还在哆嗦的老鼠又丢到了一边,示意其他几个快点练习。另外四个受了斑点的影响,全都冲了上去,有的扯住老鼠耳朵,有的咬着老鼠的脖子,那个最小的花花还叼住老鼠的尾巴不放,一个劲地往回扯。可怜老鼠连叫的力气都没有了,四只小猫崽把老鼠压在了身下,撕扯着。阿莎静静地看着孩子们扑捉老鼠,直到觉察老鼠已经被折磨地快要死了,才轻轻地喵喵两声让孩子们停止训练。阿莎把老鼠叼起来走到爷爷给它们做的餐桌上,那是一块1米见方的三合板,爷爷告诉阿莎只能在上面吃东西。阿莎把老鼠咬死后,几下就分离好了,然后让小猫崽们美餐一顿。从这以后,他们个个都成了逮老鼠的高手。
  
  (八)
  
  小猫崽们的出现,使我们院子里渐渐地热闹起来了。小猫崽们可没有妈妈阿莎那么地安分,它们在院子里上窜下跳,互相追逐打闹。树荫下,花坛里,都是它们的天堂。它们看见奶奶把小鸡们放出来活动觅食,就会左一下右一下挡在小鸡前面不让道,惹得小鸡直叫,等到鸡妈妈出现,才会一溜烟地不见影了。它们还喜欢和爷爷刚刚抱回来的另一只小狗“菲菲”逗乐,菲菲很胖,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子,尾巴也只有一点点,看起来整个一毛球球。菲菲还很小,也只有一个月大小,是九爷在铁路边发现的。铁路边有几户人家,可能是它自己跑出来的,但是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吧。反正也没人出来找它,九爷把它抱回来给了我们家。由于爷爷喂养的好,使得它精神饱满活蹦乱跳。它一点儿也不喜欢这群没有礼貌的小猫崽,总是在自己窝边远远地冷眼瞧着它们。小猫崽们却不生气,时不时地跑到菲菲面前嗅嗅,还友好地摇摇尾巴,以示问候。菲菲抬抬眼皮,算是打了招呼。小猫崽们还想继续深入地接近菲菲,菲菲却恼了,“汪汪”地叫了几声,告诉它们快点滚开。冷不丁地吓了一跳的小猫崽生气了,围着菲菲“喵呜”直叫,身上的毛又竖了起来。菲菲有些胆怯,转身回窝了。小猫崽们这才四下散去,寻找另一个开心。
  
  它们跳上花坛,玩藏猫猫游戏了。在花坛里它们蹑手蹑脚地互相寻找着对方,只要一发现目标,就会扑上去滚到一块,开心地喵喵叫着。但是花儿可遭殃了,枝头上的花瓣在它们剧烈地撞击下纷纷落下。挂在院子那根铁丝上的鸟笼里的鹦鹉不答应了,“坏了坏了,坏了坏了”地直叫。奶奶颠着脚从屋子里出来了,手拿拐棍敲着水泥做的花坛边沿,故做要打它们的样子“你们几个不听话的家伙,还不快点回屋喝奶去。”没等奶奶话音落地,小猫崽们早就顺在花坛边边溜回了家。奶奶又一颠一颠地走向鸡舍,看看有没有鸡下蛋。每次有鸡下蛋,奶奶就会怜惜地抚摩一下那只母鸡,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一小把或大米或玉米粒或小米之类以作奖励之用。奶奶认为母鸡下蛋也很辛苦,一定要在下过蛋之后给它们喂点吃的。那时候,我家养的鸡每天都有下蛋的,我想那一定的奶奶的嘉奖在起作用。
  
  奶奶颠着小脚喂小鸡们吃小米,小鸡儿扑棱着还没长出来翅膀挣着抢着,奶奶脸上铺满笑容,慈祥地望着她心爱的小家伙们。那时候,就包括现在,爷爷最大的嗜好就是看书,每天要看近四个小时的书。奶奶就很寂寞,这些小家伙就成了奶奶的开心果,奶奶和爷爷那样,精心喂养着它们。
  
  奶奶因为身体原因,基本就只在院子里活动。奶奶在我们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因为脑溢血而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幸亏当时妈妈及时地把奶奶送到医院,连日抢救,妈妈守护在身边寸步不离。生命保住了,就是这个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却没办法医治。于是妈妈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背着奶奶到针灸高明的老中医那里进行诊治,针灸,拔火罐,按摩。不知道妈妈风里来雨里去了多少个日子?不知道妈妈流了多少汗?更不晓得妈妈为此而累倒了多少回?总之,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妈妈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慢慢地奶奶没有知觉的那半边身体有了感应,手,胳膊,腿能动了!慢慢地奶奶可以下床活动了,奶奶可以出房门了,奶奶可以出院门了,奶奶可以扫地了,奶奶给我们做饭了……偶尔,为了等我们放学,奶奶也会拄着拐棍慢慢地走到单位的大门口,坐在单位花园旁边,一边和九爷说说话,一边焦急地望着外面的小路,等待我们的回来。直到现在奶奶那种焦急的神情始终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结尾)
  
  离开院子的那一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年终的时候我们家除了不识字的奶奶,我们全部都捧回了“先进个人”证书,妈妈很自豪,看着长大成人的我们,她的脸上缀满了笑容。特别是爷爷,给亚运会捐资,支持举办。九十多岁了的爷爷还不忘交党费,年底被评为“优秀党员”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离开院子的那一年是我们第一次搬进家属楼的那一年,我们在小方块的房子里感到了困惑,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入住,我们也只有习惯了。可是心里忘不了四季分明的院落,花香鸟语的院落,空气畅通的院落,笑声环绕的院落……直到现在,儿时的欢声笑语还回荡在耳畔。
  
  离开院子的那一年,爷爷把它交付给一位邮电局退休老大爷看护打理。从那以后,我们很少再回首相看,很怕惊醒了定格中的记忆。好在老大爷的尽心看护,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庭院依旧,幽静安逸。
  
  如今的我们,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份天空,在哥哥姐姐们的努力下,他们也终于住进了舒适的都市别墅,也习惯了在都市花园式的别墅里安享晚年。在妈妈的眼里我们真的长大了。可是,儿时的家园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与甜蜜,这让回忆中平添了许多思念。常常魂牵梦绕,不自觉得带我走回曾经的深深庭院......。
  
                                                                       

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冯红梅 于 2016-5-18 10:48 编辑

请版主老师帮我编辑,最后一步,就是版权那个
3#
发表于 2016-5-18 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熊荟蓉 于 2016-5-18 11:02 编辑

小说很生活,细节描写逼真,人物形象鲜明,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没想到冯老师的短篇小说也写得这么好!问好冯老师!
4#
发表于 2016-5-18 11:2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好细腻的文笔!深深庭院里,上演了一个个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读来很亲切。
5#
发表于 2016-5-18 12:46 | 只看该作者
中午时间短,俺先占个位子,晚上来品读!
6#
发表于 2016-5-18 13:25 | 只看该作者
学着元老,先占位子,闲时再来品读!
7#
发表于 2016-5-18 14:55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的文章,尽量不要周三发啊,因为这样能看到文章并深入阅读的不会太多啊。您说呢?
8#
发表于 2016-5-18 14:59 | 只看该作者
温情脉脉的一篇文字,记忆中的童年,生活中的过往,过程中的感悟都在字里行间化为一串串音符。
短篇小说,加油!为老师点赞!
9#
发表于 2016-5-18 15:5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美文。
既然是大散文时代,冯老师的美文放散文栏目里岂不更好。
建议冯老师的佳作可以往纸质刊物投一下,让喜欢更多的读书人看到。
严重支持!
10#
发表于 2016-5-18 16:30 | 只看该作者
当今世界小说流向,一是先锋,新手法的运用,使叙事魔幻化,一是生活化,散文化,贴近现实,挖掘内心.舍弃老旧的小说模式,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此类小说,我就很喜欢.冯老师此篇接近后者,欣赏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16-5-18 16:30 | 只看该作者
当今世界小说流向,一是先锋,新手法的运用,使叙事魔幻化,一是生活化,散文化,贴近现实,挖掘内心.舍弃老旧的小说模式,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此类小说,我就很喜欢.冯老师此篇接近后者,欣赏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6-5-18 17:0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这应该是真实的人和事,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然怎么可以写的如此细腻具体,情真意切?问候冯老师!紫微星来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10 | 只看该作者
半两金 发表于 2016-5-18 15:55
支持美文。
既然是大散文时代,冯老师的美文放散文栏目里岂不更好。
建议冯老师的佳作可以往纸质刊物投一 ...

我也是一时兴起,觉得中财论坛办的真的好,读着各位老师的作品,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发了一篇上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11 | 只看该作者
孙憨憨 发表于 2016-5-18 16:30
当今世界小说流向,一是先锋,新手法的运用,使叙事魔幻化,一是生活化,散文化,贴近现实,挖掘内心.舍弃老旧的小 ...

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15#
发表于 2016-5-18 17:38 | 只看该作者
加精理由:文笔细腻,细节逼真,人物形象鲜明,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很不错的一个短篇小说。该作者本周期共发了三个主贴,且积极与文友互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4:15 , Processed in 0.1422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