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红岩岭:大地上坚韧的脊背(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14 23: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5 编辑 <br /><br />
                                     红岩岭:大地上坚韧的脊背(外一篇)
      阳光照耀,清风轻拂,行走也略显轻松。视野里,一条伛偻向上宛如脊背浑厚的长岭,横亘在眼前之时,朋友说,那就是名不见经传的慈利红岩岭了。

       远望,红岩岭的山形较之其他的丹霞山,形态显得高大。除了憨态可掬之外,还透露着几分锋芒。驽钝中带着狡黠,古朴中带着睿智,时时挑战着你的心理,视觉也被内蕴丰富的山体切割着。

      红岩岭那流体的线性结构,透着古朴的美感。光滑的岩面、淡黑色的岩石表面隐匿不住内心的炽热。那深度的红,就像火山喷薄时的颜色。隐藏的动感,只不过暂时凝固了起来,思想却静静流淌。

       不远处的纱帽寨与处女寨,竹木青葱,掩藏了旧时的沧桑。硝烟散尽之后,显得宁静而古朴。赤红与绿意,对比分明,绿色虽强悍,但红却从顽强中显现出来,阳光下的山岩,反射着金属般的光泽。

      顺着竹木铺就的小径前进,沿着右边红岩岭的侧面穿行,红岩岭的山体那红色夹着黑色的岩面,纹理如油画笔刷过,显得不纤细、失却工笔画的美感,但却有着写意画天马行空般的韵致。草本植物与低矮的木本植物顽强附着,打开生命极限的通途。

      左面的纱帽寨宛如一顶纱帽,扣在大地之上,扣在山民的心坎上。一条羊肠小径蜿蜒在山脊上,通往神秘的境地。不放弃任何一次体验的机会,我沿着宛如在脊背上凿成的石阶奋力攀爬,那狭窄二十厘米的小道,考验我这个带着草木气息的乡野之人。爬上纱帽寨,遥对对面红岩岭的强悍脊背,不少游人正以五体投地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我不断摁动相机,定格了虔诚的他们。当然,我也备受感染,之后,我就忙着下了纱帽寨,以具体行动向红岩岭这大地上坚韧的脊背致敬。

       穿过红岩岭与纱帽寨之间的山下小径,转弯,通向红岩岭的石阶显现在眼前。这是人工凿成的石阶,一步步通向红岩岭的脊背。尽管植物强悍,却无法装扮红岩岭的脊背。裸露的红色,淡红或深红。琐屑的山岩,是风吐出的诗意瓷片。低矮的植物,立根薄土,强悍得令人敬畏。同时植物与这大地的脊背也显得那样神形契阔。植物们不甘心失败,就像具有种子秉性的山民,凡是落脚的地方,就可以生长。望着那些稀少但青葱的植物,觉得生命现象再一次显现出博大。

      前行的人四脚并用,奋力攀爬。红色山岩上的石阶,延伸着向上。天空湛蓝,绿与红与蓝,各种色泽看似配合协调,而跋涉在宛如脊背的红岩岭上,各种色调中,红色却是主调,无法褫夺。

      红岩岭分为三段,上去的一段在我看来略微平坦,走来不费力气。行走到二段,山体弧度不断增加,光滑裸露的山岩,流淌着岁月的温度,这里有风,有雨,有大地之上人们的辛勤汗水。在剑戟一般的切面上行走,红色表面带着温和的感觉,而实质却是凌虚御风。山脊两面是透着红色的悬崖,直至山脚。一步不慎,后果不可挽回。山风汩汩,拂乱头发,牵动衣角。在大自然面前,人只不过是一只蚂蚁,人的尊严无以侈谈。满眼红色入侵眼帘,每一个人只好将这浸入生命里的红色,尽量与山体的色泽和精神内质保持一致。

       一张张红岩岭的相片成像于内存卡,而红岩岭那静默着坚韧的脊背,就像负重而上的山民光洁的脊背,反射着古铜色的光芒,又像澧水河上躬身拉纤的纤夫,每一步都滴下了无数汗水,我们来不及也无法细数,那些晶莹的汗水,只有红岩岭的山石以细节的方式保存。

      红岩岭的三段,更加陡峭,几近成九十度,朋友说有华山之险,言词并无不当。当地政府为了安全考虑,安上了防扶铁链,以供人们攀爬。此段险峻、森严的石阶通向山顶的距离,约为十米的进程。俯首、贴着石阶,自己的强悍丧失得无以复加。罡风肆意,撕扯着人这架风筝,若不是有铁链这根丝线,登顶就成了一个不可企及的神话。

      爬上山顶,气喘嘘嘘,腿脚战战。无限风景在顶峰。获得这种成功的征服感,在默念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诗句之后就变得异常清醒,自我也就再一次显得真实。纵目,身后的纱帽寨与处女寨,逶迤而来。红与绿竞相舞蹈,层次分明。大地的色泽,是那样真实而富有表现力。澧水河宛如一条绸带,东流而去。村庄富足,红瓦白墙的房子掩映在竹树之间,静美而安静。朋友说,纱帽寨的背后有一座山,三面悬崖,山上有将近十亩的面积,尚留存有房屋建筑的痕迹。相传这山原为大侠杜心武练武之所。少年杜心武在这里潜心修炼了五年功夫之后,便出山跟随孙中山打天下,从此名扬四海。英雄已矣,而英雄掌故却流传千年。

      清风吹拂,思绪悠悠。这红岩岭虽然险要,却给了山民们浸入骨髓的坚韧。如果我们不借助凿成的石阶,那么是无法成功抵达的。而这红岩岭,却有不少山民在上面采过药、打过猪草。苦难所形成的坚韧,俯仰之间,就一次次内化,成为无声的语言。

      山民们“活”的方式是上山下山开山挖山走山跑山睡山卧山,与山斗争。生存的每一方式都要付出超常的能量。大山遗赠给人们的是贫困与艰险,而人们战胜贫困与艰险的同时却也领收到了坚韧、坚强、坚毅、坚贞。毋庸讳言,这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山有多高多陡多险,人便有多强多壮多勇,这是大自然给山民的神秘耳语。

       行走于红岩岭上,除了慨叹,还是慨叹。这不,我们还依稀可见得土匪当年占据红岩岭构筑的工事,这些工事见证着生存的艰难。现在,自红岩岭走向公众的视野之后,它就成了户外探险的胜地、速降运动的乐园。在这还举行过七夕情人节户外活动。当一拨拨人前来的时候,红岩岭就丰富了另一种表情。这沉寂多年的红岩岭,也渐渐开始以宏大的声音发声和叙事,而隐藏在内心的蓄势在时间上却穿越了千年。

                                                      勤中丹霞:红色与生命的融合

       一进入慈利甘堰勤中村,就为散布在眼前的丹霞山所震撼,浑厚、赤红的山体,表面透着少许黧黑,一副沧桑已极的模样,似乎已经寂寞万年。一座座丹霞山,如龟似牛、如龙似虎,有的单一,有的却又绵亘,并不高大。赭石般的红,在满眼的绿中显得极为分明。那光洁如瀑的山体,大片裸露着,强悍的植物,却无法生长。习惯了砂岩峰林的奇观,而一抵达丹霞山,却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无处不在、表情丰富异常。

      这种敦厚、稚拙的丹霞山,各自逶迤、静默内守着。行走在简易的路上,放眼,这种熠熠生辉的赤红,有着金属的光泽,又有着生命的热烈,尽管这些山显得并不雄伟,散乱于草莽之间,蛰伏着、深思着,却与血液的红相契合,引人心潮澎湃。

      脚下是柔软的红色泥沙,行走在上面,轻柔、踏实。两面的山之间,横陈着稻田,是坚韧的人们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山静默地释放着生命的力量,也鼓舞着人们。光洁的山体表面,不时一级级阶梯,呈现于眼前,吸引眼球。那是人们上山的小径,完全人工凿成,只是凹槽并不深,也尽显砍斫难度之大。

      丹霞山是一个倒放的U型山。可以从岭上草场上去,也可以从红岩壁攀爬。我们选择从红岩壁攀爬。红岩壁的坡度接近80度,陡峭异常。尽管已凿出了不少石窝,但不少人选择放弃。好在长度不长,我们手脚并用,像一只向前向上游动的壁虎。贴身红岩壁,生命再次回归本真。

      一路向上,山岭上的浮土,供养着强悍的植物。虽然如此,但也不时见得血液一般的红色山岩。低矮的松竹,释放着生命里的坚强。朋友说,此山叫做牛头山,认真审视之后,发觉此山确实宛如一头负轭在肩的牛。站在牛背上眺望。对面的美女出浴洞,显得格外分明。红色的山岩,是美女羞红的脸,深黑的山岩上,分布着一条条长短不一的线段,汇集,如秀发一般。而那黄色的山岩,是美女散发着幽香的肌肤。最是那渴盼一般的眼神,引人心旌摇曳。马尾松掩映之下的那方圆形的千年石碾也若隐若现,链接着远去的时空,似乎古人还在忙碌,身影还在摇曳。

      天空湛蓝,空气没有一丝杂质,我们如脱笼之鹄,完全自由飞翔在这大自然之中。绿色浓酽,清风徐徐,野花幽香。我们浸入这种氛围里完全不能自拔。直到向导提醒大家,鲤鱼背到了,大家才恍惚惊醒。鲤鱼背,完全裸露着红鲤鱼一般的山的脊背,一点青苔也不附着。狭窄不过四十厘米,尽管有一条铁链可以帮扶,行走起来,依然胆颤心惊,生怕稍有差池就坠下悬崖。大伙谨慎异常,停止谈笑风生。我想,亿万年前,是否有一条巨大的鲤鱼在此搁浅,露出了庞大的脊背。又想起宋代词人吴永《贺新郎》中的句子:碧落仙人骑赤鲤,渺风烟、不上瞿塘去。只是,身在万丈红尘中的我们没有仙人那般潇洒,战战兢兢地从鲤鱼背上走过,一直想做到“风流犹拍古人肩”,事实上,我们逊色甚远,一直都是喜欢叶公好龙。

      在丹霞山上行走,我们只感觉血管里的血液迅速涌动,内心与这赤红的视觉印象所融合,与这厚重的丹霞山相比,我们表面寄身自然的形体,其实是无法挣脱世俗纠缠的,所以,我们选择简单地放牧自己。

      放眼,山下地里的玉米拔节,迎风舞动。坚守的人们也在田里躬身插秧,演绎属于生活本真的节奏。过了仙龟山,丹霞山又一壮丽景色------“天使的眼泪”到了。凝视,天使的眼睛瞳仁与眸子黑白分明,眼角下面那赤红的山岩,变为白色和黄色,眼圈红红。眼角旁边秀发长垂。于是禁不住想:天使是为什么事而流泪悲伤呢?恐怕是为大地贫瘠,苍生苦难而垂泪吧。大家纷纷摁动相机和手机,定格这天使之泪,好让天使继续在我们相册里呈现大地曾经的悲伤。

      被天使之泪感染,一路行走,我们一直陷入玄远的时空之中。而梯凳岩-----丹霞山上一幅真实的梯子,竖立在我们的眼前,等待我们征服。沿着坚韧的人们凿好的梯子向上,我们惊叹山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走在赤红色的阶梯上,我们就如同走在生命的征程中,生命的火焰再度燃烧,浑身充满了力量与勇气。山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这阶梯上,就在阶梯上历练着自己,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张力,一次次如风帆那样胀满,前进的力量不可阻挡。

       到达岭上草场,我的这份臆断,就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虽然岭上草场已长满茅草与荆棘,但曾经梯田的模样还清晰可辨。尽管丹霞山上沉积的泥土是浅薄的,但山民还是那样坚韧,扎根在石缝间,就像石缝里的生命那样坚强。据说这儿曾经有三十多亩梯田,现在已经荒废,但人们坚韧的一面仍然可以凝睇。岭上芳草萋萋,但还见得有几个田里,山民们种植的黄豆、花生。站在这一字长岭眺望,澧水河蜿蜒向东流去。将静默的丹霞山留在身后,把希望漂流到远方。行走在一字长岭上,还见得状如眼睛的石窠,积聚着雨水,觉得大自然的造化出神入化。下山也不轻松,大家口渴异常,恰好有妇人背着枇杷前来变卖。大伙欣然购买。老人很随和。她感谢我们和如我们的这些人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如果不近距离接触千年石碾,心里仍然有些不甘。于是,我折回前往。那个圆形的石碾,被挖掘出来,一身土红,有着远年的气息,与生命里的红色相得益彰。朋友还说,前面的美女出浴洞内,有鬼谷子遗留的无字天书。又一次被怔住,进入,果然洞内的岩壁上,有一方形类似古人的印鉴一般的石刻,只是字迹不可辨认。鬼谷子的仙踪犹在,我们前来造访,也着实沾了一把仙气。

      在一座座红色丹霞山之间,一丘丘的水田间或散布其中,不时可以见到白鹭在山涧中滑翔而过,整个画面,除了山体裸露的红色,就是覆盖的植被努力生长呈现出的绿色。环视,这赤红的丹霞山就像血管里奔涌的血液,无时不刻喷涌,时时荡涤着内心。山民的坚韧与乐观的生存之道,与周遭保持着高度的契合,生命现象也就表现出不一样的高贵。勤中村,单一个勤字,不就是丹霞山地的诗眼吗?山民们的古朴和睿智略见一般。   

      初夏,阳光炽烈,而勤中村的人们却在忙着修建通往丹霞山的公路,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天道酬勤。我想,丹霞山名声鹊起、大踏步走向公众视野的之时,也将是他们用生命抒写璀璨华章的时刻,也就是他们收获满满的时刻。虽然他们还在路上,但我相信,距离这个时间一定为时不远。

[copyright][/copyright]



image (1).jpg (96.2 KB, 下载次数: 662)

image (1).jpg
2#
发表于 2016-6-15 1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5 编辑 <br /><br />两篇游记都写得有个性色彩。
写游记最忌讳的是落入套路,作者的文本,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地理特点,以及人和环境的融汇,抓住了感性与理性交融的人文视角,有着对自然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观察、思考、认知。在贴近内心的感受里,文字形象、厚实,充满力量感。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6-6-15 1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5 编辑 <br /><br />两篇文字都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作者的精神地理,与他笔下所描写的山水地理的一种大层面上的交流。写 红岩岭从多个角度切入,体现出在行走中的一种探索,在探索中个体生命与沿途所见地貌的一种宏阔的对视、对视中的心领神会。第二篇写 勤中丹霞,以色彩为亮点,使人感到了生命回到大自然中的一种放达、自审、以及对山水精神深入内核之后,内心的超拔、与淡定。
学习寒儒老师厚实大作,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6-6-16 0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5 编辑 <br /><br />喜欢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仙游在美丽的山间,文笔优美,思想独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20:43 , Processed in 0.0548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