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之三——编制 有许多外市县的大学毕业生考入我县教育系统,成为特岗教师。与其闲聊,问及为什么会背井离乡跑到这里,答案中没有一个诸如“支援偏远农村教育事业”之类“高大上”的内容,原因大抵只有一个:因为网上查看后发现,我县特岗招收的名额最多,所以觉得机会最大,于是便报了名,结果真就考上了。 关于什么是“特岗教师”,有必要再普及一下。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特岗教师政策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话说得很绕嘴,对类似语言风格不熟悉者,或智商在平均线以下者恐怕不大弄得懂其中含义。那么不妨略作说明。为什么国家会出台政策,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来当老师,除去基于大学生就业难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奇缺。可以想像,如果老师很多,多得像卖不掉的白菜堆在路边烂掉,再怎么愚蠢的菜民也不会计划现扩大种植规模。所以,如此大规模地招聘特岗教师,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人。 那么究竟缺到什么程度呢?这个谁也弄不清楚,官方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所以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大抵都只能属于“不明真相群众”。但纵使“真相”藏在一个不许任何人查看的抽屉里,对其内情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却并不妨碍我们可以根据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加以推测。比如说,我们并不知道本县中小学共缺少多少编制,但根据各县市每年招收的特岗教师数额,大致也可以做一个估量。以本省为例,仅2010年一年,全省共计40个县(市、区)实施“特岗计划”,便招聘特岗教师3003人。而这还仅仅是一省一年的招收名额。如将这一数字扩大到全国,再将各年累计,相信会得出一个叫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结果。 招收这么多特岗教师,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一线至少缺少这么多编制(如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民办教师”问题已解决多年,代课教师却仍大量存在的原因了)。在师资力量如此匮乏的前提下,要把农村教育搞好,或者是仅仅搞得“基本均衡”,无疑是痴人说梦,或者说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弥天大谎。 那么是否所有的中小学情况都差不多,如此缺编严重呢?当然不是的。比如城市的“名校”或“重点学校”,就不会缺编,而且甚至人满为患。原因很简单,之前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有三分本事,再加上三分门路,就总可以托门子挖关系,挤进城来。而一时没有门路留在农村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旦找到了门路,也会千方百计地调进城里。所以,城里的学校,尤其是那些“名校”和“重点学校”,就人才济济、遍地英豪了。而本事差一些的,尤其是门路差一些的,实在挤不进去城里学校,只好退而求其次,挤进城效学校,而把家安在城里,每日坐公交车上下班,也算过得很舒坦。可怜的只有那些实在没本事的,尤其是实在没门路的,就只能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做一个“无上光荣”的乡村教师了。而这些学校,正是缺编的重灾区。 也许有人会说,问题总是存在的,可是我们不是已经实施了“特岗计划”,在逐渐解决这一问题,在逐渐改变这一现状吗?确实是的。“特岗计划”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和其他教师一样,这部分分配下来的特岗教师中,有三分本事和三分门路的,在结束三年特岗身份,定编之后仍然会调进城里。而稍次一些有二分本事和二分门路的,一时编调不走,也会被各部门“借调”出去,空占学校一个编制,人却在城里上班。最后能够留下的仍然只有那些实在没本事的,尤其是没有门路的,只好屈居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做一个“无上光荣”的乡村教师了。 结果便是,缺编的问题依然如故,而且看起来似乎永远也没有得到解决的希望。 不过无论超编,或是不超编,教育还是要搞的。换句话说,课还是要上的。大不了只是每个人多上几节,大不了只是把诸如美术音乐科学社会等一些“小科”砍掉。当然,这并不影响最后督导检查的合格,因为无论课上不上,课程表里总是要排出来的。而只要课程表排得合格,检查基本也就合格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日子,要坚持下去也是步履维艰的。这一点不仅乡村学校是如此,城镇学校也概莫能外。因为当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按相关政策轰轰烈烈地招收来的特岗教师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据我县的数字估计,不足四分之一)留在教学一线的同时,那些已经在岗的老师们却要面临着集体老龄化的问题了。对于农村,大多数中小学校自上世纪末定向招生分配结束后便很少再进编制,直至十年后招收第一批特岗教师为止,其中出现了至少十年的年龄断层。而对于城镇,由于本来就超编,直至如今已有十六七年没有进编,所以对于一些学校来来说,四十岁的教师已经是最年轻的了。结果便是,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都面临着青春期的学生们对抗更年期老师的困境。 更可悲的是,这些更年期的老师们在教学一线辛苦了大半辈子,早已看破红尘、心如止水,身为在编教师的他们知道,如今这情形,再怎么勤劳苦干也干不不出个子午卯酉,怎么消极怠工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所以什么轻松就干点什么,什么安全就干点什么。于是就有许多本来很优秀的班主任主动要求当科任,有许多本来的主科教师主动要求教副科,有许多本来课讲得很棒的教师主动要求到后勤……除了一些准备晋极和为了招几个长托生增加点收入,或是当班主任收些礼金者……很少再有人愿意在一线拼搏。毕竟这年头,什么都不干绝不会犯错误,而和学生们打交道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弄出点失误,轻则赔偿降职,重则开除公职,甚至身陷囹圄者有之,命被残害者也有之……干了大半辈子,犯得上还担着这风险吗?再何况干了大半辈子,“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所以这些正处于更年期或已过了更年期的老师们,大都在心里打着这样的小九九:晋级之后就是他们的休息之时。 问题还在于,面对这样的现状,那些校长们根本就无能为力。如果说前几年某些校长还敢于对治下的员工们颐指气使、呼三喝四的话,如今反腐力度这么大,他们的态度也都变得和缓了许多——谁的屁股都不干净,这年头真的得罪不起人啊! 所以在一些学校就又面临着这样的怪事:明明老师们还超编,可是课就是开不齐,活就是没人干。而那些在一线教着课、干着活的,也只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只盼着快点儿晋了级,好去同样享受当老太爷的幸福时光。 倒是那些缺编学校分配来并且留得住的特岗教师们,既年轻,又有活力,并且和学生们走得近、处得好。只是不知道工作在如此待遇不公、任务不均的环境下,他们的这份热情还能持续多久。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条文中,年龄搭配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不知道这个“均衡”还要多久才能实现,难不成要等着这一批老龄化教师全都退休或死尽,把编制都倒出来才行吗?然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谁又能保证他们不是也抱着如今那些“更年期老师”们同样的心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