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云逸斋日志,2011年,在武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1 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21日  星期二  晴
刚才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笑话:“文革”时,有一个人教育自己的三个儿子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给他们起名爱国、爱民、爱党。没想到,他竟然被造反派抓起来了。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别人就对他说:“爱国、爱民、爱党,原来你爱国民党。”
什么叫文字狱?这就叫文字狱。这完全是胡乱联想,生造联系。从古代一直到“文革”,它使得无数无辜的人蒙冤被害。每当回忆起这些历史,我们都不寒而栗。
“文革”离我们已经远去,但我们并没有从文字狱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毕竟,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到来,人民的言论自由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到达。
622日  星期三  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农民的菜园挨得很近,张三的鸡常常到李四家的菜园吃菜,李四的鸡也常常跑到张三的菜园吃菜。有一天,张三去请一个泥瓦匠砌一堵墙,把两家的菜园隔开,免得李四的鸡再来吃他的菜。他对泥瓦匠说:“在墙上留几个洞吧!我不想他的鸡吃我的菜,但我想让我的鸡吃他的菜。”
请问,这样的洞可能存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的鸡能过去,别人的鸡自然也能过来。害人必将害己,自作聪明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想损害别人的利益,最终都没有好结果。
在公司里,有的老板总想着克扣工人工资,削减工人待遇,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他们不知道,工人也可以消极怠工或跳槽,最终使公司的产值下降。
有的商人靠坑蒙拐骗,搞一次性交易。他们不知道,这样等于自寻绝路。要知道,生意是别人给的,一旦别人断绝和你的来往,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别人一旦将你的所作所为宣扬出去,谁还会再和你做生意呢?
623日  星期四  雨
在中国,很多人都爱引用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
其实,这是对黑格尔原话的误译。正确的译文是“凡是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事物都是现实存在的”。这里的“合乎理性”指合乎规律,并不是“合理”。一种事物会存在,是因为它符合规律,事物不会无缘无故地存在。但我们绝不能说,一种事物只要存在,它就是对的。
翻译家不小心犯的错误竟被一群坏人无耻地利用。很多人就是靠“存在即合理”这种歪理为所欲为,毫无顾忌。也正因为这种歪理,我们纵容了很多不该纵容的事物。我不禁想问:贪污腐化也合理吗?地沟油也合理吗?高房价也合理吗?
624日  星期五  雨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四册的《重排校改后记》中提到了一个日本学者豊福健二。
最初,我不明白“豊”读什么音。有人告诉我,“礼”的繁体字是“禮”,右半边就是“豊”,所以这个字读“lǐ”。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对是错,但始终觉得这个解释太牵强。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字可以读“lǐ”,同“礼”。然而,用作姓名时要读“fēng”。“丰”的繁体字是“豐”,上部很像“曲”。古人写字不注意规范,就容易写成“豊”。也就是说,“豊”也可以作为“豐”的异体字。我查简体中文网,确实有“丰福健二”。
625日  星期六  晴
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写字课教学。我们在上写字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写规范字还是写书法字。
例如,“快”的最后一笔的规范写法是一捺,不是一点。然而,有些书法家却说,写成一点好看一些。
汉字的书写是有规范的,有些字如果不按规范写就很容易混淆,如“朵”和“杂”。有些所谓的书法家总是拿一些似是而非的审美标准误导人,给汉字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混乱。我曾看到一套小学的同步字帖,“生”字起笔成了捺而且没有出头。小学生练这种字不如不练,这叫什么字?
不要迷信书法家,他们的字也有不规范字,甚至有错字。学生首先应写规范字,没有规范何谈美观?

626日  星期天  晴
今天看了加拿大作家斯蒂芬·里柯克的一篇散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文中提到,为了让母亲过好这个节,家里的成员都请了假。本来是准备带母亲出去放松一下,可事实上怎样呢?大家的穿戴要母亲料理;大家出去玩,母亲却留在家里做饭;吃饭时,母亲忙着上菜、收盘,大部分菜被大家吃了;吃完饭,母亲又去洗碗。这一天,母亲比平时更忙了,却说这是她最幸福的一天。
我们中国没有母亲节,但我们有妇女节,我们的母亲也有自己的生日。这样的日子到了,她们也不会想起。即使她们过节,过生日,也是把乐趣留给家人,把辛劳留给自己。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却有着相同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多是朴实的,勤劳的,善良的。我们都应该孝敬自己的母亲。
62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收到武汉九州诗词社寄来的《九州诗词》第67期。这本书收了黄昆阳先生的《日本大地震杂吟》:
震掀海啸连核漏,忍看友邦遭祸淫。
尽弃前嫌施救助,中华人道感天神。
岂忘宿仇作恶多,一衣带水又如何。
早知为害遭天谴,神社原该拜佛陀。
华夏劣根休再提,灾来素质见高低。
吾乡争抢盐巴日,岛国全民赴难时!
第一首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大度。日本做了很多对不起中国的事,这是不容否认的。她们将中国的商品贴上日本的标签又卖给中国,他们否认侵华史实,还挑起钓鱼岛争端。然而,日本面临灾难时,中国人民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积极援助,表现了一种无私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首以近乎调侃的与其批判了日本的罪恶。坏事干多了必然要受到惩罚,奉劝日本早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三首比较理性地揭露了中国的国民劣根性。面对大灾大难,日本人民非常镇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而与此同时,中国掀起了抢盐风。中国国民的浮躁、愚昧暴露无遗。
这三首诗有褒有贬地对中日两国进行了评判,值得我们深思。
629日  星期三  雨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今天读来仍觉得很亲切。
鲁迅先生说应该痛打落水狗,不要给它爬起来的机会。倒台的人物往往并不是真的落水,狡兔三窟,他们早就将自己的出路想好了。对倒台的人物,同样应该痛打,不能有丝毫的同情。只有具备这种彻底的革命精神,社会才会进步。
可惜,今天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这一番教导不理不睬,实在不应该。该判死刑的官员判了死缓,捡了条狗命又继续作威作福。被免职的官员在风平浪静后重新上任,甚至官越做越大。我们对这些落水狗网开一面,结果腐败越来越严重。这些狗官根本就不值得同情,他们下水时早已将亲人的后路留好了,关系也打通了。他们越是装可怜,越是该打。可是,我们在执法时却总想心慈手软,这是何苦呢?
鲁迅先生若知道今天的情形,一定死不瞑目。
630日  星期四  晴
初中时,有一次做英语阅读理解。这篇文章讲的是福特商人的故事。他父母是农民,小时候家里穷。他不想当农民,于是立志经商。有一题问他为什么经商,一个答案是家里穷,另一个答案是他不想当农民。我选他不想当农民,老实说参考答案是他家里穷。高中时,又遇到同样的文章和题目。我选他家里穷,老师却说参考答案是他不想当农民。
显然这两个答案都是有道理的,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然而,我们的英语题目只有单项选择。这也正好暴露了我们中国教育的荒谬之处。我们学英语就是为了做这样无聊的题目吗?遇到有争议的时候选哪个答案呢?抓阄还是乱猜呢?
73日  星期天  晴
今天在网上得知,某些地方教育局克扣支教生奖金。这些消息令人义愤填膺。
某些人总是指责我们年轻人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倒想问问,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又干了什么?你们拖欠奖金就是没有良心,没有人性。你们有什么资格数落年轻人的不是?
这些事情严重伤害了年轻人的心,打击了年轻人报效国家的激情。人心一旦凉了,再暖回来就很难。恳请某些人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要脸的行为。
74日  星期一  晴
昨天晚上看中国达人秀,最后一轮只剩下功夫派和一个老太太。最终,评委们将胜利判给了功夫派。
对于这个结果,我比较满意。不是我们不尊重老年人,而是因为我们必须明确:一个社会归根到底是年轻人的。我们承认老年人可以人老心不老,但你必须关爱年轻人,而不是和他们争夺社会资源。功夫是中国的国粹,这群小伙子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刚强、活跃,当然应该把胜利判给他们。那个老太太形象不太好,还没有成功就手舞足蹈,哪有一点老年人的稳重、谦虚?还没有成功就这么张狂,那要是成功了岂不是更加目空一切?如果我是评委,我也不会判她赢。
76日  星期三  晴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闲聊。我讲大学时,有的同学的作品在一次征文中获奖了。后来,又有征文,他们又拿前一次获奖的作品投稿。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他们的作品再一次入选。他说:“这算什么?我们大学的一个教授参与编写教材,他把自己二十年前写的博士论文抄了一遍。这样过时的东西拿来教学生,你想会是什么后果?”
我们有时候不是促使人进步,而是鼓励人落后。自我剽窃和剽窃他人一样是可耻的,放纵了自己的惰性,打击了别人的激情。

2#
发表于 2016-7-21 21:20 | 只看该作者
抓取生活的点滴连缀成篇,有心人。
3#
发表于 2016-7-21 21:59 | 只看该作者
日记体的文字,看似琐碎,平常,但字里行间都是叙事的真挚,这种编年体的写法,很有特色
4#
发表于 2016-7-22 20:1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自己在回读时,想来也认为很有味吧。
欣赏并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8:18 | 只看该作者
冉令香 发表于 2016-7-21 21:20
抓取生活的点滴连缀成篇,有心人。

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上也有很大的学问,谢谢阁下点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8:18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7-22 20:11
很有意思,自己在回读时,想来也认为很有味吧。
欣赏并问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恰恰发现原来有的认识是错误的,人就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进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3 03:59 , Processed in 0.1027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