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78|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惟将旧物表深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7 21: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16-10-8 06:35 编辑

                                            
                                  惟将旧物表深情
  
  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很多重要的经历,从来不缺少诗的参与,何况生死大事。
  
  悼亡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诗经》时代,《唐风•葛生》和《邶风•绿衣》即是这个题材的诗歌。
  
  《诗经•葛生》曰:“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两千多年前,一个凄楚的声音在坟墓前絮絮叨叨:葛藤缠绕着荆条,蔹蔓落满荒野。我的爱人葬在这里,谁能为ta驱赶寂寞?下葬的角枕、锦被还依旧新鲜,我的爱人葬在这里,谁能陪ta直到天明?夏昼冬夜,我的思念漫长,百年之后,我将与ta同棺合葬。
  
  其声也哀,其情也真!
  
  《诗经•绿衣》曰:“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个痴情的男子摩挲着妻子的遗物,追忆着过去的情意: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我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绿丝线是你亲手缝制的,我思念故去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你啊,最知我心。
  
  悲戚之至,心碎之美!
  
  对比两首诗,更喜欢后者。短短64个字,节制简约、素朴,但一点也不妨碍它用情至深。那种滤出杂质,浓缩精华的本质,着实让人怦然心动。诗歌通过睹物思人,把妻子对诗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规劝,描写得如诉如泣,家长里短中,藏着不可言说的悲痛,“至约其中,至博存焉”。
  
  关于《绿衣》的主旨,历来有争议。《毛诗序》、《毛诗笺》、《毛诗正义》都将作者归为庄姜,认为“卫庄姜伤嫡妾失位”而作,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作《绿衣》诗者,言卫庄姜伤己也。由贱妾为君所嬖而上僣,夫人失位而幽微,伤己不被宠遇,是故而作是诗也。”朱熹也理解为“庄姜闲而失位,故作此诗”。从近代开始,闻一多将“绿衣”理解为妇人所作之衣,在《风诗类钞》中说:“《绿衣》,感旧也”又说:“非其夫所愿”。在余冠英《诗经选译》中概括为“悼亡”,是“诗人睹物怀人,思念故妻”。
  
  在内心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首充满真情的悼亡诗,在古代的男权社会,视女人如衣服,可以随时丢弃,能有这样深情的男子痴情地怀念故人,不能不说为刚硬的专制社会,涂抹上了一脉温情,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呢?
  
  以物传情,以诗为媒介,爱,穿越生死,后世的悼亡诗,在艺术手法上,多多少少都受了这首诗的影响。
  
  晋朝的潘岳就有“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之句,轻抚衣领,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可见思念之痛。唐朝的元稹有诗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此时的“针线”就如同那件“绿衣”,让作者不忍打开翻看,那种欲哭无泪的悲凉,痛彻心扉。苏轼的《江城子》:“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在的自己与当年的自己做了对比,苦涩入骨,无言以对。
  
  贺铸悼亡词《半死桐》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句,更是细致入微地回忆妻子挑灯织补衣裳的场景,如在眼前,如在昨天。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着:“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平静的语气中,透着凛凛寒意,举案齐眉成了生离死别。纳兰性德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回忆与妻子赌书为乐,胜者饮茶的旧事,如同面对面交谈,那种无奈与凄凉尽在词中。
  
  喜欢这些诗人的诗,不代表他们对爱情专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只是一个美丽传说。
  
  如诗人元稹,他的初恋情人是崔莺莺,为了仕途,他无情地抛弃了崔莺莺,娶了韦夫人,“贫贱夫妻百事哀”,夫人去世后,又马上纳妾,与当时的名妓薛涛也有过一段浪漫的情事。
  
  苏东坡在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后,写出江城子。而这时,他已娶了王闰之,后又与妾王朝云相处甚好。
  
  在封建社会,三妻四妾并不为奇,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他们写诗时的真诚。毕竟他们爱过,当爱人死去后,那份悸动的爱,因为人不在,而更加清晰动人。也许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
  
  我们不必怀疑他们曾经动情,所以也就不必怀疑这份真情的纯度。这就注定让爱情在拥有时平凡,在失去时不再平淡。文字下的爱情,因为永远不会回来,因为无尽的怀念,而被修饰得更加感人,流传千古的除了他们的诗,还有那段不了情。
  
  曾经爱过,他们有权利让爱继续陪伴,那就让诗歌见证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岁月吧!
  
  年初,去绍兴沈园,就是为了看一首词,见证一段爱情。就像光阴毫不留情地在人脸上留下皱纹一样,爱情也会留下痕迹,沈园,就是陆游与唐婉的“绿衣”。正月,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满园的白梅静悄悄绽放,暗香悠然而来,淡淡的,不扑鼻,不浓烈,宛如那对恋人的灵魂依旧飞扬盘桓。
  
  一树梅花一放翁,半池碧水伴伊人。我站在那阙钗头凤面前,怀想前尘旧事,祭奠经典恋情。红酥手早已化成尘土,柳树也非那棵柳树,但被爱情燃烧的心依旧火热,一如陆放翁80岁时,依旧强烈如昔的思念:“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璧间尘”,在生与死之间,在亘古的浩瀚与人生的短暂之间,砸碎了死亡的阻隔,历经千年的爱情,经过岁月的淘洗愈发清晰。
  
  是的,爱情,来过,并长久驻扎,沈园成为爱情的祭坛。
  
  这让我想起一部小众化的法国电影《余生的第一天》,导演用平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就像我们现在的小家庭,有困惑,有挣扎,也有温馨和爱。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细节,爸爸去世后,妈妈回到爸爸开的出租车里,把他生前吹的垫腰部的充气垫子拿起来,放开里面的气,她闭着眼睛,闻着,那是爱人的味道,这味道就是她的“绿衣”。慢慢地,她微笑了,她知道,他的气息还在,他还在身边,他让她好好活着……
  
  看过一个亲情推介片,背景台词是:在这世上,我不过是不起眼的灵魂,等待被遗忘,仅此而已。其实,再不起眼,对于爱你的人来说,都是天,都永远不会被遗忘。
  
  前一段,微信圈被一首诗刷屏,那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独立时代》杂志举办的微情书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变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
  
  一个个场景历历在目,可我们却回不去了,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在近乎平庸的背景下,自然流露出的,却是千百年来不断被讴歌的母爱,细细碎碎,却芬芳迷人。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散落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不起眼,易忽略,存在时不觉得好,失去了却如同钟摆失衡,无法正常运转,时间霎时停滞。这些生活的小具象,就像涓涓细流,看似不经意,轻描淡写,却还原了生活的场景,真实朴素,一件衣服,一卷针线,一棵树,一个场景,一声轻叹,一点气息……都是爱的载体,“惟将旧物表深情”,让人平生出,衣如旧,暖不见,人何处的感叹。
  
  那个温婉可人,织布补衣的女子去了哪里?那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女子在何方?那个衣着简朴,“还在我身旁”的女子如何让人不思念?
  
  能寄托思念之情的有看得见的东西,也有看不见的无形之物,“细雨湿衣看不见”,一点也不减损那些深情的呼唤。对于我们而言,短短的是人生,长长的是思念,有情未必能终老,心心相惜恰好,只要记着,相处时彼此的微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copyright]
[/copyright]

  
  

2#
发表于 2016-10-7 22:50 | 只看该作者
先抢个沙发
3#
发表于 2016-10-7 23:00 | 只看该作者
有学问,长知识。
4#
发表于 2016-10-8 08:33 | 只看该作者
余生的第一天,找来看看。
5#
发表于 2016-10-8 09:31 | 只看该作者
爱在心里,或自语,那真诚哪怕很短,都值得赞美!好文章。
6#
发表于 2016-10-8 10:28 | 只看该作者
港大的那个段子,我看过之后,这么粗糙的人居然眼圈都红了,立红老师写得真虐心啊!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6-10-8 14:36 | 只看该作者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在古代,能穿黄衣的人也只皇家,平民百姓也只能是葛布衣衫。
如此理解,就能想像此诗的本来意味,大有失落之意唉。
8#
发表于 2016-10-8 15:43 | 只看该作者
真切之处的感动,细微之处的共鸣。
9#
发表于 2016-10-8 16:02 | 只看该作者
感悟文字,挺启发人。学习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6:36 | 只看该作者

每次都不这么晚发文,辛苦了,秋实!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6:36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6-10-7 23:00
有学问,长知识。

过奖了,谢谢光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6:37 | 只看该作者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6-10-8 08:33
余生的第一天,找来看看。

很平淡的影片,但刻画出了中年的不易,值得看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6:3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10-8 09:31
爱在心里,或自语,那真诚哪怕很短,都值得赞美!好文章。

谢谢生活!问秋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6:38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10-8 10:28
港大的那个段子,我看过之后,这么粗糙的人居然眼圈都红了,立红老师写得真虐心啊!学习了。

那个奖得的物有所值!平淡中的真情!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6:4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10-8 14:36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

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红色,到了秦又崇尚黑,,皇帝穿黑衣,不是黄色。汉灭秦后则崇尚黄,,汉文帝刘恒穿的龙袍第一次采用黄色。其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色,它象征中央,因此,这种风气一直延用下来,直到明清。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
《诗经》成书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应该尚红,而不是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0:26 , Processed in 0.05999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