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笔记 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17 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七

  我在2010年到2011年的时候,做过教辅编辑,那个时候看过很多地方的中考题。里面的散文阅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坦白地说很多文章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这让我很震惊。

  2009年湖州的中考题选了《炊烟》。作者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没有提到炊烟,因此他怀疑陶渊明没有真正体验过乡村生活。《桃花源记》是没有提到炊烟,而《归园田居》中不是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吗?更何况,表现乡村生活的意象并非只能是炊烟。如此以偏概全、信口开河的文章怎么能拿来作中考阅读文段呢?2010年苏州的中考题选了《寂寞的月亮》,文中说“月亮上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连作者都承认月亮上没有水,也没有降雨,又怎么会“冰天雪地”呢?2010年大庆的中考题选了一篇写初春的文章。里面居然引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写春天的诗句吗?文章写初春,却用了“春意阑珊”,作者居然连“阑珊”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考这样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出题竟然如此不严谨,这实在是不像话。我们的教育乱到这种程度,不可悲吗?

  十八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现当代文学中也有一种散文诗,也是边缘性文体。于是,有人说,赋就是古代的散文诗。可是,我想说,这样的说法是很欠缺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赋在形式上就同时有诗歌和散文的特征,而散文诗是散文的形式、诗的内涵。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是不同的体系,强行放到一起比较就是削足适履,只会闹笑话。

  十九

  我们读初中时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其实,鲁迅逝世后,藤野先生也写了一篇《谨忆周树人君》,也写得很感人。

  读了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藤野先生这种超越民族的博爱。鲁迅回国后,藤野先生一直很想念鲁迅,可是他后来一直住在乡下,消息不通。藤野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前两年,鲁迅写的那篇《藤野先生》被翻译成日文,藤野先生的儿子在课堂上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教汉文的老师告诉他儿子的。儿子回家后给父亲讲这件事。藤野先生这时才知道,鲁迅回国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没有想到,转眼之间,鲁迅竟然不在世了。藤野先生当然很悲痛,鲁迅生前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为鲁迅做过什么,鲁迅却在文章中把他写得那么好。如今,鲁迅死了,藤野先生就想,鲁迅的家人生活得怎么样?鲁迅有没有孩子?最后他只能默默地祝愿鲁迅的家人过得好。当时日本正大举侵华,藤野先生能够顶着巨大压力,怀念一个中国的学生,这样的勇气值得敬佩。

  二十

  几年前,我曾过在武汉的图书城买过一本书,是曹聚仁先生的《鲁迅评传》。读了这本书,我们对鲁迅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这本书的序言就是一篇感人的散文。作者回想年轻的时候,鲁迅在他家里吃晚饭。饭后,两个人谈了很多。鲁迅看到曹聚仁的书桌上有很多自己的资料,就问:“曹先生,你准备写我的传记吗?”曹聚仁说:“与其把你写成一个神,不如写成一个人好。”这就是曹聚仁对自己研究鲁迅的定调。可惜的是,鲁迅很快就过世了,这当然出乎曹聚仁的意料,也让他很惋惜。这部分文字的确催人泪下。紧接着,抗战爆发,他只好暂时放弃了对鲁迅的研究。到了晚年,曹聚仁移居香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不受政治的束缚,可以大胆地言他人所不敢言。例如,我们都说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曹聚仁却说,其实这些劣根性有的鲁迅自己也有。曹聚仁这么说,并不会损害鲁迅的光辉形象。因为名人也是人,不是神,一味地高大全就有失真的味道。

2#
发表于 2016-10-17 23:00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恳切,直击本质,既揭露了当下部分散文的粗制滥造,又分析了文体的知识,同时再次呼告把鲁迅还原成人,值得肯定。为你的坚持感佩。拜读,问好!
3#
发表于 2016-10-18 14:5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非常有意义,这样的不严谨非常多,但有时只是作者个人的问题,传播面也不广,列入了试题,就很欠考虑了。往往会误导孩子们。这样的文章应该广而周之。
欣赏朋友如此认真、细致,问好!
4#
发表于 2016-10-18 15:47 | 只看该作者
我一般对中考高考选如的文章不感冒,看到那些作者满世界炫耀,我就想笑。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20:25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10-18 14:56
第十七非常有意义,这样的不严谨非常多,但有时只是作者个人的问题,传播面也不广,列入了试题,就很欠考虑 ...

的确是这样,考试题目本身就有问题,这样的成绩还有说服力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20:25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6-10-18 15:47
我一般对中考高考选如的文章不感冒,看到那些作者满世界炫耀,我就想笑。

的确是这样,有的文章确实写得不像话。
7#
发表于 2016-10-25 20:29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的文章总能让人获得新知识。中考题中出现的那些漏洞与谬误,足见我们的教育不仅在制度上有问题,而且在教材编排也是不够合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个人观点,与你共勉!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8:30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6-10-25 20:29
读老师的文章总能让人获得新知识。中考题中出现的那些漏洞与谬误,足见我们的教育不仅在制度上有问题,而且 ...

同意前辈的说法。中国教育的问题非常大,乱到无法想象。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9:00 | 只看该作者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6-10-17 23:00
文字恳切,直击本质,既揭露了当下部分散文的粗制滥造,又分析了文体的知识,同时再次呼告把鲁迅还原成人, ...

只有把鲁迅还原成人,才能真正读懂鲁迅。
10#
发表于 2016-10-27 09:43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文友的一些感悟与散佚,尤其对于鲁迅的观点很赞同……问好!佩服这种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3 22:58 , Processed in 0.0590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