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6-11-23 16:13 编辑
应该是前两周的某天,在网上弹出一篇文章,叫做《有贫困户被好政策养得不舒服》,署名是是湖北省巴东县的县委书记陈某某。据说此文是他深夜秉笔写就,一气呵成,原因大约就是书记的这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或许是县委书记的身份,也或许是深夜写文的励志, 又或许是关于脱贫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较高。此文一出,转载不少,反响热烈,而且这次讨论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半被这个书记所感染,一片赞扬。在脸谱化的描述当中,这个书记应该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快言快语,有话直说,不为教条绑架,敢于置身风尖浪口,同时呵护下属,理解下属。
所谓不为教条绑架就是,大家都清楚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你现在却说老百姓不好,不是在挑战我们的执政理念吗?这个帽子不小的!一般城府较深的官场人生即便心里也常有“刁民”这样的定性,但嘴上还是像抹了一层蜜蜂的。陈书记不然,不藏着不掖着,剑指这些落后的贫困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言辞呼之欲出!
另一个方面,做县委书记的说起来官也不算小了,真要是遇到问题,大可以把手下人训斥个三条五点,事情也就结束了,犯不着还要到深夜都睡不着觉,体谅基层的辛苦与不易。如果不是在作秀的话,这个书记还真是条汉子,至少血性尚存。
我还真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我常年就在下面晃荡,接触的全部都是小干部和更小的干部,我对于他们没有一丝羡慕。长期的基层经历已经把很多人刻成了模具,千篇一律的姿态和腔调,模棱两可的表达,犹犹豫豫的决断,你别指望他们说几句真话,你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可能说真话,至于他们的心态,我的总结他们是在坐跷跷板,什么时高什么时候底,取决于他们面对的是领导还是部下。
这个书记性格不改,初心尚在,实属难得。
然而,他说的这个事情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不妨掰扯一二。
首先看看书记写文章的背景。因为要脱贫,所以各项政策对于贫困户使劲倾斜,贫困户的界定也是合乎程序,确定下来之后就开始扶贫了。手段无非是提供启动资金,翻盖破旧的房舍,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那么结果自然是房舍俨然,一团和气,彻底扔掉贫困县的帽子转而奔小康了。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儿饼,现在居然就掉下来了,当然不是天上掉的,而是我们的执政党,那么对于见到馅儿饼的人自然应该千恩万谢。落到这个情境当中,接到馅儿饼的就是贫困户,按照正常的逻辑,他们应该感恩,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乘势发展,摆脱困境,最后圆满地脱贫致富。
事实上呢?按照文章的说法,没有受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人感恩,相反还会“得寸进尺”,乃至于“胡搅蛮缠”。文章当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此,某一户因为自身操作的原因平整地基不够用迁怒于政府以及官员,索要赔偿款;还有些贫困户对于好政策好福利反应冷淡,情感麻木,反倒让官员们着急被动,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脱贫表还要等着老百姓签字呢!
按照书记的讲法,这就叫烂泥巴扶不上墙,书记以及一众官员的失落可想而知。
是这么回事吗?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在老屋住着,还就不想挪窝,也不觉得贫困户是什么可怜见的事情,犬儒一生挺好的,有错吗?比如什么嵇康人家就半个月不洗澡,陶渊明还就喜欢在后山种地自家酿酒,即便像咱这号的,还真就不大喜欢和一堆人挤在一起,真有个合适的偏僻的农村,房子旧点只要能遮风挡雨没什么不合适的,不可以吗?也不要以为咱们读过点书喜欢矫情,那些人没这个境界,一样的!世上的人太多了,想法当然不会完全统一。你偏要让人家整齐划一,人家不愿意有什么错的,人家再不领你情就离经叛道不成?
核心价值观的很清楚地写着:自由!什么叫自由?调过来讲就是“由自”——由着自己的喜好,这也是全人类的普世标准。如果对方不乐意,你即便施以恩惠,人家不买你的帐并且还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内,就应该尊重,反过来,人家不乐意的事情,你就是给人家好处,人家依然能不领你的情。
施以恩惠不求回报才是施恩的动人之处。“墙上的咖啡”感动过数以万计的人,原因就在于喝到咖啡的人不必知道赐予咖啡的人是谁,人格上不受损,内心没有亏欠。咱们作为执政党原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不至于在还没服务之前就指望着回报吧!一旦没有得到预期的“感恩”还有回报就坐不住了,就大谈老百姓的素质问题,我们的立足点是不是出了问题。
老百姓的素质可能是事实,可这完全是他们的问题吗?他们曾经受到的是什么教育,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们自己不知道吗?全世界都一大二公了,还要当官的干什么?我们既然走上了执政为民这条路,就应该知道这条路的艰难曲折,三五天改不掉的,得慢慢来,而不是怨天尤人。
我们很多官员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公仆,说老百姓是衣食父母。都是很动人的词语,我也相信绝大多数干部是以此为准则的,但是也不否认“官本位”乃至于“官老爷”的概念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干部头脑里,平时就该高高在上,出门就得前呼后拥,听不见不同的声音,受不得一点委屈。这种习惯熏陶得很深,以至于近乎下意识地反应:我是官哎,他们怎么能这样呢?
可老百姓呢?老百姓的苦日子过得少吗?委屈跟谁说呢?跟谁说过?从来都是卑微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的,从来都是撑起国家的强大运转机器,却从来都很少有不同的声音。
我相信书记的那个地方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心存感激的,只不过没有送匾没有放鞭炮而已,有那么三五个不同的声音就坐不住了,看到的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是官员没有把自己真正地放到老百姓平等的位置。
其实,老百姓不需要别人称自己为衣食父母,官员也大可不必自认为是仆人,咱们都是地球上的生物,咱们平等好吗?什么叫平等,就是你可以指我鼻子,我可以说你眼睛。参议院可以在议会里直接对肯尼迪说,在美国,林肯总统说得全是真话,罗斯福说得全是假话,而你肯尼迪连真话和假话都说不清。肯尼迪足够优秀了,他的优秀多少还体现在他很自然地接受这种指责。
如果我们真正地把老百姓放在和自己一样的位置上,我们因为他们的指责而耿耿于怀吗?
政府的官员使用的全部是政府的公权力,不是你个人当真有多大能量,一个事情你不做,也有别人做,你做得看起来不错不代表如果机会赐予别人的话,一定比你差。
比如,你们所认定为素质低劣的老百姓。
老百姓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看起来多少有些令人不爽,但是我们得调整心态。日子好了,敢说话了,想追求自己的东西了,也学着维护自己的权力了,如果我们真是为他们服务的,看到他们这种进步,应该感到欣慰,这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我们致力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之后带来的思想上的进步,是素质的提高,而非阿Q的重现,哪怕偶尔他们做得可能有点过。
反过来需要考验的倒是我们的部分官员的固有认识。就扶贫来说吧!什么时候才需要扶,就是他自己想走却又不太方便的时候,你才可以扶一把。人家不想走,你连拉带拽不起作用的,就不要强行为之了。当然不是不管不顾,你们应该做的是社会保障机制,是救助机制,你可以不按队伍走,但是我得保障你饿了有饭吃病了有医生看。
房子也没必要整齐划一,毕竟看着是舒服,但作用不大,因为房子盖过了怎么办?谁去管他?有那个钱还不如多救助一些真正没钱看病没钱上学的家庭,我们类似的报道不少了。
可干部也难,因为有个量化考核,达不到那个标准就视为失职。这个谁都兜不起,所以就急躁了,就“如鲠在喉”了。与其说是对于贫困户的失望还不如说是对于工作的不能完成而焦虑。
扶贫是当前的一件大事,听说所有的干部都得结对扶贫,结果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听他们聊天的结果无非就是再掏点钱而已。
陈书记他们看来在真干,这点就不错,在网上一搜,原来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一百个优秀县委书记之一,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当然不仅仅是职务上的。 [copyright]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