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为什么总被忽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4 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为什么总被忽悠?

             纪慎言

  一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还了一辈子债,却住了一辈子好房子;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刚买了房子却没有怎么享受就过世了。于是,人们说外国的老太太聪明,而咱们中国的老太太愚钝。又于是,中国的老太太和她的子孙们都长了心眼儿,都死心塌地地向外国老太太看齐,争先恐后地贷款买起房来。

  这是个老故事了。之所以又想起来说它,是因为前几天读了《XX广播电视报》“百姓沙龙”里的文章《是谁忽悠了我们》,近日又读了《XX晚报》“话题”版的《谁忽悠了年轻的“房奴”》之后感触颇深。于是,就想到了“我们为什么总被忽悠”这个问题。

  在下以为,我们被忽悠固然不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自己缺乏弥足珍贵的自信。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信不过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连自己也信不过;这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信任危机”。于是,在某些媒体和思潮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了“唯外是信,唯洋是举”的畸形局面;所以,一个没有自信和自己连准主意都没有的人被洋人或者伪洋人们忽悠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为了发展自己、立足世界,我们在某些领域里号召和促进“与国际接轨”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切都是外国的好,一切就应该拿外国人来说事,也更不是包括咱们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就全应该被淘汰。也许正是在这种观念上我们自己先没了准主意,没了自信,因此才导致了不仅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且连外国的老太太也比中国的老太太聪明。于是才有了许多的中国老太太和她的儿女们都一起“与国际接轨”,贷款买房、负债度日,超前消费、甘做房奴,享受苦累了。

  窃以为,那位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本没有错;我们那位攒钱买房的中国老太太也没有错。因为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各人有各人的行为准则,相同是偶然,不同则是必然。错了的是有人硬拿一个外国的老太太来和一个中国老太太相比,而褒彼贬此,且把我们中国的老太太给比输了;错的是有人硬让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来“接轨”,来说事儿。

  说自信弥足珍贵,一是说自信来之不易,这里既包括有人提到的多“了解信息的来源”,更包括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那些文人墨客们别为了挣几个小钱就总在报纸上把外国人说得多么神奇、多么睿智。二是说自信用之不易,我们的自信往往与我们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气质有关,于是在许多时候我们的自信难以坚持到底,最终还是被人给忽悠了。

  (山东德州五中宿舍楼3-4-1东户  邮编253006)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7-4 17:02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生活理念不同
3#
发表于 2008-7-4 17:39 | 只看该作者
老太太的故事当故事来读是可以的,但把它当作生活的信条来实践、来坚持就未必合适了。

问好纪慎言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生活理念不同

谢谢关注!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3: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老太太的故事当故事来读是可以的,但把它当作生活的信条来实践、来坚持就未必合适了。

问好纪慎言

谢谢!
6#
发表于 2008-7-5 17:2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被忽悠,就得加强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问候纪老师。
7#
发表于 2008-7-5 20:12 | 只看该作者
  对,两个老太太都没有错,各有各的活法。
  学外国没错,有些人不学外国也没错,因为都有各自的观点。可总的来说,思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处世哲学不同,再说相隔离的这么长的时间,互相了解一下也是好的。了解并不一定是学习了。
  问候纪先生好!
8#
发表于 2008-7-6 14:45 | 只看该作者
果然如此!
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忽悠我们,还没什么,就怕政府忽悠我们。那么,后果就严重了。
9#
发表于 2008-7-6 15:13 | 只看该作者
窃以为,那位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本没有错;我们那位攒钱买房的中国老太太也没有错。因为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各人有各人的行为准则,相同是偶然,不同则是必然。错了的是有人硬拿一个外国的老太太来和一个中国老太太相比,而褒彼贬此,且把我们中国的老太太给比输了;错的是有人硬让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来“接轨”,来说事儿。

赞同老师兼老乡的观点。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56 , Processed in 0.0544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