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四间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1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3-3 19:52 编辑

  父亲用柴灰在院子里打了两只囤。父亲打囤的时候,院子很安静,天微微亮,启明星正一下一下眨着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大事小情,包括二月二打囤。
  
  二月二打囤是北方农村习俗。人们用这种仪式祈祷一年庄稼丰收,谷物满仓。它和其他节庆仪式一起,构成了最为朴素的乡土文化,辅以最为常见的田园粥饭,给每一个在那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以丰厚滋养,并打上深深烙印。
  
  小时候我见过祖母和母亲打囤。在打囤之前,院内院外都要仔细清扫干净。她们用簸箕端着柴灰,在院子空地上洒出一个个圆圈,圆圈边上还有代表梯子的格子。那些囤直径大小不一,比真正盛放粮食的囤要大出许多。每家院子都布满了囤,成了乡村庭院的一道风景。
  
  胡同里传来脚步声,后院虎哥家的狗汪汪直叫,被虎嫂呵斥。看来是虎哥出去散步了。
  
  我取出手机,对着地上的囤拍了几张照片。闪光灯下,图像有些模糊。
  
  说起来,那两只囤其实是用柴灰画的两个圆圈,直径大约在三四米左右。其中一只斜对着东屋门,东侧躺着两根塑料水管,接到水龙头上,延伸到北边和灰和泥的池子边上。池子里漫出来的泥水印记一直延伸到囤边,院子里到处摆放着建房用的工具、机械和材料,乱糟糟的。这让那两只囤的处境显得有点尴尬。
  
  父亲打完囤,放了一挂鞭炮,然后去新房里忙活。那些鞭炮碎屑落在囤里,让原本空荡荡的圆圈有了现实填充物。远近四周鞭炮声不断,空气中飘散着火药味儿。作为仪式的一部分,它们向天空大地或是某个执掌稼穑的神灵传递农人的虔诚。作为农家后代,我在朦胧中端详着这种仪式,听闻这些简单的声音和味道,希望能从中受到某种最为原始的启示,借此将体内还未觉醒的部分趁机唤醒。
  
  父亲放鞭炮的时候,母亲正在做饭。她在煤球炉上炖上锅,熬上玉米粥,热上馒头,然后在等饭的间隙里料理家务。
  
  盖房子的工人早晨七点到。在这之前,父亲母亲得提前起来吃完饭,做些简单准备。
  
  头天晚上临睡前,父亲封上煤球炉子,缓缓起身,对母亲说,明儿就是二月二了……第二个“二”字的声音被拉长了,像一根无形的抛物线,最后落到短而轻的“了”字上,像是父亲在说话的时候,脑子里正想着一些事。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在他的脑子里起起落落,与二月二纠缠在一起,迟滞了他的语调和语速。
  
  我不知道父亲想了什么,只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动作,那些影像构成了我对父亲进行解析的基本材料。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发现父亲穿裤子下地的动作慢得有点怪异,一经询问,果然是腿疼毛病又犯了。
  
  父亲的腿疼病有好些年了,有时候疼得起不了床。带他找医生看过,医生给开了药,建议他禁烟酒。听母亲说,刚开始,父亲烟酒也戒过一段时间,后来伴随腿疼见轻,加上外出打工活儿累,又全捡起来,只是用得比以前少了。为了治腿疼病,父亲三伏天光着膀子在太阳底下晒,晒出一身汗再进屋。据说管用。
  
  我本以为父亲的腿疼病差不多全好了,没想到又犯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还是想当然地认为父亲身体依然很棒,结果却不是。
  
  这次回来,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短短几天时间,感觉父亲像是忽然间苍老了许多。我从他的声音和动作中看到了祖父老年的样子。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些慌乱,有些悲哀。然后我劝解自己,或许父亲只是这几天太过劳累的缘故吧。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原来极力反对父亲吸烟喝酒的母亲,近几天在态度上明显有所松动,少了一些唠叨。
  
  母亲问我这次回去要不要带点熬粥用的玉米渣。我说不用了,上次带去的还没喝完。母亲从冰箱里拿出两袋熟肉,要我给儿子带上,说是侄女从天津带回来的。父亲从门外进来,把煤球炉的阀门关小,洗了把手,合上电机闸抽水。电机发出嗡嗡的声音,屋子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北屋旧房子拆掉之后,父亲母亲临时住在东屋。东屋共三间,冲门是灶台,左侧里间盘有一个火炕,右侧里间隔作操作间。
  
  看到那个火炕,我不由想起祖母。祖母七年前去世,她在火炕上度过离世前的最后一段时间。祖母离世前一直是父亲夜间陪护。她像是怕黑,总喜欢开灯,扰得父亲苦不堪言。她总说热,大冬天的把腿一次次伸出来,气得父亲总嚷她。
  
  这次回老家,我在祖母睡过的炕上睡了两夜,伸不开腿,很累。父亲扬言,可在这王八地方住够了,以后死也不在这里住了。或许他说的只是笑话,可是我知道,作为其中一个缘由,陪护祖母的那段经历于他而言有着无尽的苦楚。
  
  旧房子拆掉之后,父亲原来屋里的家当分散安放,其中一部分放在盘有火炕的里间屋里,电视机、床头柜、电冰箱,还有一张长条桌,屋里摆得满满当当。晚上一家人吃饭,得把桌子摆在中间,借着炕才能坐开。
  
  母亲把炕上的被子叠起来,然后扫地。地上满上烟蒂。头天晚上,一家人在这里吃饭。父亲、哥哥和后院的虎哥都吸烟。大家谈论的多是与盖房子有关的事。
  
  在盖房子这件事上,父亲以前不只一次和我提起。有人给他出主意,让我帮着托关系,按旧房改造盖。父亲询问了村里和镇上的干部,据说不太符合条件。退一步说,即使符合条件,父亲也不愿意。虽说旧房改造上面补助一万五千块钱,但只能盖三间,还得按照规定的图纸盖,不得擅自改建,并且,房子产权不是自己的,等等。父亲一听烦了,去他娘的,不弄这些浪闲了,自己盖!
  
  还没出正月,父亲就把原来住的五间旧房子拆了四间,留下西头一间,然后在原地基上翻盖四间。
  
  父亲以前在包房组干过活,当过小工,也当过大工,对盖房子的各个环节都很清楚。早在头年秋天,他就开始备料。为了降低成本,他一次次去附近的几个建材市场,精挑细选建房用的砖瓦木料和其他辅助材料,总算把东西备齐了。然后找了施工队,选好日子开工。
  
  第一天铺线,第二天上梁,第三天就挂上了瓦。大活儿基本完工。看着新房子的样子,一家人感到很是欣慰。虽说建筑材料用的大多是旧的,但是由于地基和房脊都相应抬高,墙也全部是二四砖墙,这使新房比原来的旧房显得高大宽敞许多。
  
  挂瓦那天下午,村支书闻讯赶来,让父亲站在房前,用手机拍了张照片,说是办房产证用。父亲站在和泥的池子旁边,脚下是散乱的麦秸,身后是还没有安门的门口。在高大的房子面前,父亲的身形显得矮小苍老,身上还粘着一块块泥污。他乐呵呵地配合完照相,回转身子,对掌线的说,这回,下再大的雨老子也不怕了!
  
  天亮了,工人们陆续赶来,从父亲打的囤间经过,灰印被踩得杂乱。掌线的吆三喝四开始派活,这个和灰,那个抹墙,另外几个上架子,都麻利点儿,说今天早晚把大活儿干完,明儿留下俩人扫尾,剩下的全去下个工地。搅拌机发出轰鸣声,院子里恢复了白天的忙碌。
  
  西边天上的启明星早隐了身子,准备下一次的注视。院墙外的另外一棵杨树上又搭起了一只鸟窝,和旁边苦楝树上的鸟窝俩俩相望,互相守护。

  


2#
发表于 2017-3-1 21:4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笔,喜欢!
3#
发表于 2017-3-1 22:01 | 只看该作者
二月二打囤是北方农村习俗---第一次听说。

自然生动的记录北方农村一日的劳作场面,朴实自然,读来很是生动。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7-3-1 22:46 | 只看该作者
散淡地写了家里家常的那些事,落脚点总是一个字:房。
生活是最好的文章,但要在笔端再现,却是难点。因为太琐碎、太平常。此文却写得清淡、有味,把寻常日子中那些寻常的事,通过精当剪裁、组合,把它的自然与自然之下的余味都表现了出来,有日子的难,也有日子的温馨。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0:16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3-1 21:46
拜读,好文笔,喜欢!

问好默然老师。春安。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0:16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3-1 22:01
二月二打囤是北方农村习俗---第一次听说。

自然生动的记录北方农村一日的劳作场面,朴实自然,读来很是 ...

嗯,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
问好云馨老师。请多指点。春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0:17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3-1 22:46
散淡地写了家里家常的那些事,落脚点总是一个字:房。
生活是最好的文章,但要在笔端再现,却是难点。因为 ...

问好昙花版主。谢谢精心读评鼓励。请多指点。春安。
8#
发表于 2017-3-2 11:03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的生活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9#
发表于 2017-3-2 11: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老师功夫了得,娓娓道来,虽平铺直叙却又蛮有味道,令人百读不厌……
10#
发表于 2017-3-2 1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梦嫣然 于 2017-3-2 11:53 编辑

朴质的文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娓娓道来一户农家小院里的平常生活。在那些字里行间,尽显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其中有他的苦与乐,他的为人之子的孝道。
文字似一条不急不缓的小河流,流淌着平常人家的五味杂陈的生活频率。
欣赏学习了!
问候青衫子老师!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0:34 | 只看该作者
烟波钓徒zzc 发表于 2017-3-2 11:03
小时候的生活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问好烟波老师。谢谢读评鼓励。春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0:34 | 只看该作者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3-2 11:08
学习了。老师功夫了得,娓娓道来,虽平铺直叙却又蛮有味道,令人百读不厌……

问好显萍老师。谢谢读评鼓励,请多提意见 。春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0:35 | 只看该作者
秋梦嫣然 发表于 2017-3-2 11:46
朴质的文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娓娓道来一户农家小院里的平常生活。在那些字里行间,尽显父亲这个人 ...

问好秋梦老师。谢谢精心读评鼓励,还请多提意见。春安。
14#
发表于 2017-3-3 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3-3 19:42 编辑

打囤,我看过遂溪乡下的打囤,和您写的稍有不同,但同样隆重的。广东那里的打囤,好像清扫的意味更重些,当然也在地上画图,放五谷或钱币、红纸什么的。非常郑重的仪式。
好羡慕您能亲自参与哦。真的。到此一游和祖辈于居,哪里只是时间和地域之隔。您知道的!祝福您。
15#
发表于 2017-3-3 19:0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打囤,还是建新房,企望幸福和平安的心意就像这些细节生活一样,沉实而满溢。
然后,读者最终也就感受到了这些叙述所传达出的企望和安和的信息。
看您写细节,我总有您是在给自己留记忆的感觉,仿佛您不是为写文章,没有起意给别人看似的。
自然。自然其实是很多层级的。行文的自然是初级的,到看不到为文而文自在,是颇难的。
拜读学习了。老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01:20 , Processed in 0.0555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