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和我说这么多。想您每篇文字那么简约,都是背后诸多心智浓缩来的哎!见了您对读者的敬重,更见修心自醒的意识!老师,恩和敬重这个呢。
故而您说的、问的,恩和就以实对实的说我自己的一点认知,不管会否见笑于方家。O(∩_∩)O哈哈~依然是,有不妥或不清的,您讲给我。
柯英老师说恩和留言,涉形而上、佛家内观,很深奥;您又问及【全体】和【共在】。
我有被吓到哦。
O(∩_∩)O哈哈~
但我知道两位老师和我一样,当必须借助语言表达某些抽象尤其是超越语言的东西,就无法不借助现成概念。初读时没立即说话,也就为此。怕陷入言诠呗。我更知道作家尤其散文作家,大都担心感性被哲学和宗教冲撞,大多有意远离它们的嘛。如您说自己“不太敢涉猎那些”。
老师,看样子不能说文字了,那就只说到目前为止我的一些认知和相信吧。这样可能更集约更容易相互交流呢。您懂的。
1】每个人都有世界观吧。确定与否、清晰与否的差别而已。如若它们是人类应有的;如若定义这也是形而上,那么,人的形而上部分就是必在和必须的!
2】但是呢,真正形而上的问题也许只有一个。她可以被解决,不可以被回答。我这么认为的。
3】诸如形上、形下、自我、本我、真我等等,是哲学为认识存在所设的概念群。就像佛学为描述般若世界,也借助特定语词。对哲学和宗教词语,必须用到时,了解一下;如不是必须,大可忽视。语言是知识的,最经常站在体验和存在中间。很大程度上,所知障是也。
4】哲学从宗教中分离,设立概念,襄助了科学,但渐渐到了顶,进了纯概念解释的世界。解释只是解释,不是存在本身。工具罢了。有用,但最高级的工具,也只是工具。
5】宗教,包括佛教在内所有被命名为宗教的,同样是为认知存在而生的。方法论上来说,也有工具性。
6】但宗教性不是!宗教性是一种存在。神性,佛性,不是创造和生成的。像无缘慈、同体悲、无别爱才是那个叫爱的东西一样。人的创造不可能大于人。
7】我觉得所有的宗教文献都是一种寓言。是对本质上不可表达事物的一种表达。它们用不同的寓言所传达的,其实是宗教性。即寓言所象征的东西。
8】宗教有格局和框子,宗教性没有。就如上帝和极乐没有框架,真善美和静心,是瞥见祂们的窗子。
9】佛家用佛性、真如、本心等描述的,那个每个人都有的一模一样的地方,那里没有宗教,只有宗教性。佛法是走回去的方法。法门种种。
而所以需要方法,主要是人忘了自己是什么。
10】人是佛。不如说人是意识好接受吧。意识是浩瀚的海洋,人却囿于一个小小的身体器官里。这就是佛想指给人看的事:回去一滴水,让海洋消失在这滴水里。没有界限的意思。无彼无此的意思。
11】思想在大脑里,隶属意识的一层,不属心;大脑是时间的仓库,知识和思想在那里,终极智慧不在那里。知识和思想都是欲望的副产品。有实用性,没终极性。
12】如若一个人通过头脑接近神或佛,神佛就会被染上颜色。但宗教性没有颜色。这和她有一切颜色是一个意思。
13】人如今是一层一层的外在的累积。时间的、欲望的、知识的。认同这些累积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欲是自己,认为这就是“我”、真有叫“我”的人,就是我执。
14】哲学根于二元对立意识。即所谓分别心。如无对立意识,人和存在即是一不是二。全体、共在、原乡、宇宙意识,都是语言对存在本身的描述。
15】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思想靠不近。修行呢,不管用什么形式,都为了觉知。佛只是觉者哎。
16】觉知一定是无选择的。毫无概念,一无差别,才有真正的看见。心静如镜,来者出真容。穿梭的念头,任它来去;看着它,不认同,也不剔除;不对立,就安静。内在一安静,终有一天一切外在会全面失势。大脑的杂乱喧嚣停止的一刻,由真正的自由中,会第一次碰到真正的辽阔和安宁。
空的意味如此。对立消失的地方;不能被创造,只能被达到。
最后:
真理或终极智慧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体验才能得知。比如佛陀所说的都是体验,无法透过文字和思想去到。除非体验有达到那里,否则知道最多只能算是看见了道路而已。
我如是。尚如是哦。绝大绝大绝大程度上的、仍如是!
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