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肩挑似水流年 [打印本页]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9 23:40
标题: 肩挑似水流年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5 14:17 编辑

                                                      

                     肩挑似水流年(散文)



                                                      M L M C 米粒满仓



                                                                    一



         到敞口井挑水,是农家的老皇历了。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自此,也许还可以上溯至很久远。那时候,全村近千人的吃水用水,全靠分布在村边的四口井。
         乡村的水井,井腔一般是圆筒形,可能出于稳定性考虑吧,少有方形的;井壁多用石头盘成;井口却多为四方的、而且几乎都是正方形;一般用石板、石条砌成。井台被鞋子、脚板磨得溜光水滑;井壁石缝和井台局部,经常长些绿噔噔的青苔,井台石缝有时还长出野菜小草,不少蚂蚁虫类居住其间,抑或“组团”来此观光旅游玩耍,不知道属于自驾游、自助游、还是穷游、免费游;再有鸡鸭鹅猪狗路过井的全世界,然后留下粪便、脚印,作为到此一游、或检查工作、或饭后百步走的题词、书法或签名。
        记得,1972年我受命开始挑水,13虚岁的年龄其实还小。当时,姐姐在生产队劳动、收工后需要休息,哥哥在观水公社驻地牟平七中寄宿读高中,妹妹尚少。挑水的重担便自然而然历史地落到我肩上。上学之余,早晨、傍晚就成了我挑水、推泥、攒粪、烧火、拔草、搂草、喂兔子、喂猪鸭、浇菜园、种自留地、侍弄自留园时间。
        记得当时,我最早的时髦凉鞋,是一双“五趾露”。这是那个夏天,我的最爱!那时候农村还看不到这种凉鞋,农家也买不起。当时塑料凉鞋都是黑色,造不出后来那些五花六绿漂漂亮亮的彩色。我和妈妈“谈判”的条件是,给我买一双塑料凉鞋,我才挑水。这当然是小孩子把戏,真真假假的夹带着“耍赖”成分。结果如愿以偿,母亲竟然答应了。我并没说后半句:若不买我就不挑水。其实即使不买,我也是照样挑水,只是心境情绪不同而已。我穿着新蹭蹭的塑料凉鞋,心情好极了。挑起水来别提有多带劲!由于心理作用,凉鞋消除了我很大一部分疲劳。

         说到鞋子,记得那个年代,乡亲们很多人成年不穿鞋和袜子,在山里、街上都赤着大脚丫大摇大摆走来走去;不是不爱穿,是没有、捞不着穿,亦或不舍得买、或买不起鞋和袜子。冬天呢?那些买不起鞋子、袜子的,就用稻草或者自家养猪的皮毛,土法做成一双草鞋、或“猪皮绑”(猪皮折叠围拢包着脚),套到脚上自然还裸露部分脚趾头和脚背;脚是黑黑的、皮肤四分五裂、结着乌龟壳似的老茧、还有冻疮,有的血口子且淌着血水。这就是咱们苦难、可怜的乡亲!

         同理,乡下常见的一个现象、画面是,农民兄弟姐妹上山和收工时,扛着铁锨镢头,毛巾和旧衣服搭在肩头或锨柄上,手里还提着一双破布鞋、或草绿色破球鞋(当时口头叫解放鞋,因为类似解放军的军用鞋);零零散散走在乡间小路上。什么意思?唉,不舍得穿鞋呗!

          这时,圆圆的大红太阳,坐在西山上,烧着脸膛、红着双眼,默默、挺无语地看着这一切。


                                                                     二

        挑水要先学拔水。用扁担钩挂上铁桶顺井而下,水桶触及水面后将扁担前后来回摆几次,向下一松,桶口斜着朝水面扣下去,水便灌进大半桶,再顺势手抓扁担钩上下嗵嗵地蹾几下,桶就满了。再费事巴力地双手抓住扁担倒替着拔上来。
         拔水说起来容易,起初学习拔水摆水时操控能力差,一摆水,桶就撞到井壁,铁桶在井下东一头西一头乱撞胡闹、不听使唤自由主义,有时撞得轰轰直响头破血流、满身麻子。若不小心,水桶还会脱钩沉入井底。打捞就费事了。用几丈长的麻绳或木杆子,下端系上铁锚(铁钩子)沉到井底划拉,有时在井边蹲着捞一两天,也不见个桶影……
         为此,我们土法制作保险套钩,用铁丝一端连着担杖铁链,另一头拧个小环扣,临时套至担杖钩上,便不再掉水桶了。
         有时,摆水第一次摆得不好,仅灌进半桶水,这时候要想摆满就特别困难了:桶口始终向上,摆不倒它,桶怎么也不低头、摆不进水。便只好把半桶或小半桶水费力拔上来倒掉,再次把空桶放下去重新拜水。
         拔水提水都很累。一担水七八十斤,一缸盛六七担水。到村里几个井挑水,大约有一里地,一担水来回趟就是二里。开始,我只能勉强挑动半桶、挑上半担水。个头矮,便把担杖两端的钩链儿在担杖上挽一圈,这样上塂下坡或过高高的木头门槛,才不至于触碰桶底。但掌握不好时,前后水桶不均衡,仍然会桶撞门槛或坡塂,不是前桶触坡,就是后桶撞塂。水桶底箍铁板,经常碰撞歪倒成皱褶,再用铁锤正形、转着圈叮叮当当一点一点砸回来。
         13岁身板还不成棒,每次挑水,都是憋足劲才能颤巍巍地挑起担子、挺直腰板,走起来跌跌撞撞东倒西歪。肩膀压得生疼,巴不得一步跨到家、好放下扁担歇歇。为了缩短时间,想跑却跑不起来,站还站不稳呢。于是就一路碎步小跑,就踉踉跄跄上气不接下气。双手还使劲托着扁担、向上擎着,来为疼痛的肩膀分担一些重量和苦痛,咬着牙一再坚持。这时候,你若站在侧面看,很像个“特大号”的婴儿在蹒跚学步。
         趔趔趄趄一路艰辛。终于冲进街门,在院子里,就救火似地大喊快快快、快倒场儿!家人便逃命似地躲闪让路、避到角落墙边。我迫不及待地撂担子。有时放急了,桶底轰一声蹾到地上、溅出一滩水。妈便斥责,边叨叨边拿眼“挖”(瞅)我。以为是我干活累了耍态度、闹情绪。哈哈,我那模样可真是滑稽。挑到最后缸满时,放下水桶累得晕晕乎乎满脸红紫,放下担杖手扶门框,擦满脸汗水,站着呼呼大喘半天才歇息过来。

          这时候,无论谁和我说话、说什么话,我都一概不理。头不抬眼不睁的。像所有人都欠我似的!其实呢,只是太累所致。

                                                                    三

         挑水的“走法”也挺讲究。步幅要匀,身体还不可左右乱晃;步频不紧不慢,要迎和着扁担上下颤悠的节奏,颤一下迈一步,才能轻快不压人。看上去也舒服,觉得从容自如、和谐优美。开始挑水时我可是“不会走”,或不合拍,人与水发生共振,水总是哗哗直往外往上窜,仿佛水桶里面藏着一条蛟龙在戏水抓狂;只得停下,以便歇歇,等水不激动、心情平静了再继续前行。有时,挑到家也就剩下小半桶,都咣当了了。并且还要挽起裤角,否则水湿了、溅一裤腿儿泥水。村里有些成年人,扁担薄薄的,挑起水来颤颤悠悠,很有韵律感和美感,真羡慕人。那轻松劲儿,让人觉得像在“表演”什么,而不是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
        开始挑水不适应,肩膀特别受不了。便用毛巾折叠几层垫在肩上。挑一担水,要歇息好几次才到家,不小心还摔跤。脚步本来就东摇西晃,村街又上塂下坡、坑坑洼洼,还有石头瓦块当道,经常绊得一跟头一跟头;有时,把脚趾碰碎流血、趾甲也裂开了。特别是冬天冰雪路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踏钢丝;暖和天,还有几次不小心,人与桶一起摔倒在地,村街的尘土泼上水,我正好躺上去用身体和稀泥!便很不情愿地歪打正着,被抓壮丁似地客串一回“泥浆搅拌机”!身上鞋子双手都是泥巴和水。有几次膝盖、裤子都磕破了,水桶摔瘪了。爬起来,拾掇横躺的水桶,重新折回去挑水,还得先把沾着灰土的水桶洗刷干净。
         拔水蹾桶,小时候是负担;长大以后、浑身的劲儿用不完了,竟然成了我的玩耍道具:有时来了兴致,水桶满了也故意继续反复上下蹾水桶,复仇似地捉住水桶不撒手——你敢不敢了?你上来、抬头看看我现在长多高了!还敢那么重、压坏我肩膀么!看着下面没见天儿的“小”井水竟也倒海翻江兴风作浪、水中上蹿下跳“疯玩”的铁桶、听着轰轰的水响声,站在井口边蹾边自得其乐、以胜利者凯旋的姿态独自陶醉。
         成年了,还会轮换左右肩膀,不仅右肩能挑、左肩膀也会了。双肩交替挑一担水,累得轻一些。到家也不用撂下担子倒水,挑着担子双手分别抓住两只水桶提手,靠近缸沿,把水桶往缸口拉压、再狠狠地摁倒在缸沿上,即可把水直接倒进缸内。哼,低头忏悔认罪吧你,水桶!
         挑水,最危险的是寒冬腊月。井台结满一层厚厚溜滑的冰层。稍有闪失一不留神,就会滑倒、甚至掉进井里。想起爷爷当年挑水,曾经在大冬天滑进井中,差一点丢了性命,幸亏被人发现搭救及时。我便格外害怕和小心。眼睛惊嘘嘘地瞪着井口周围的冰层,像鬼子进村一样,谨小慎微往前一寸寸摸进;逼近井口,胆战心惊地望着黝黑阴森的井下;有时,犹豫再三也不敢靠近井口,就站在井边左等右看,期待有人来挑水或路过,心想万 一“失足”马上大喊救命,哪怕至少坠井时大叫一声,也能有人相救。
         挑水记忆难以忘怀、刻骨铭心。40多年来,我无数次梦见挑水,梦中总是战战兢兢地,恐惧地看着黑洞洞的井水;至今,有时梦中还站在井口摆水、拔水,一样的忐忑不安,惊醒后心还怦怦直跳,出一身冷汗。
         最有意思的是春节挑水。按乡民的老讲究,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出门挑水。年三十前,得把水缸挑得满满的。往往还格外多挑一担放在水缸旁边预备现用,以防过年不够。年三十这一整天,街上人来人往、挑水的特多,大家相见时也都很快活地打招呼,不约而同地把春节的喜悦提前带到街上;将整条大街渲染得喜气洋洋。井边,往往要排队等候,挑得多水位太低时,担杖够不到水面,就蹲下来一手使劲扶着井台,一手往下伸进井口里面去摆。而各路“挑夫”滴洒的“水线”,从井台向四面八方散射伸展开去……
        有时,干旱少雨的年份,井下水位低。用担杖拔水蹲下也够不到,就得用大长缆绳挂上水桶到井下去摆水。缆绳摆水的技术技巧,与担杖比较又是另一番景致。


                                                                      四

         挑水,不仅是吃用洗刷;还有菜园、庄稼。
         农村过日子,用水的地方多着呢!比如,为了攒猪粪,或者夏天给猪洗澡,也要往猪圈里面倒水;鸡鸭鹅兔的“早点”“晚餐”,也是从我的水桶里领份子;还有,房前屋后的瓜果蔬菜、院里的许多花盆花草,总也起哄似地张着大嘴巴要吃要喝儿!这都得我一担担从井里挑,养着它们大家伙儿。谁叫俺们是一家呢?!
         傍黑放学后,或者星期天经常浇园。夏日挑水浇菜园最累,天又热;不幸的是,天气越是炎热越需要常浇多浇,地下水都叫老天的高热“发烧”给收去了。浇一次需要几十担水,经常光着上身大干、挥汗如雨。用毛巾或衣服折叠后垫着肩膀。有时放学后浇不完,摸黑一直浇到夜里八九点钟。摆水拔水自然也是摸黑干,全凭着手感,犹如瞎子摸象。累得浑身无力、腰酸腿疼,肩膀早就压肿了,担杖一触上去就疼得不得了。

          有时太累,我在菜园边石头上坐下来喘口气,看着满园的大白菜、花心菜、西红柿、辣椒茄子、大葱大蒜、韭菜黄瓜、芸豆菜豆;已经浇完哪些,还剩几样菜、多少垄,盘算再得多少担,边算边叹气;挑水过程中也是,心里一担一担默念着,快了快了,还有20担、15担、6担,一个一个数字往下倒计数,巴不得一下子数到零,好坐下来或躺下歇歇。终于浇完了,才疲惫不堪地回家吃夜饭。这时只觉得,双腿连走路都迈不动了。
         现在,挑水在许多村庄已经成为历史。上世纪大约75年代起,大家都开始在自家院里打机井,吃用水既方便又省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广大农民走上了富裕小康之路。现在,村里开通了自来水。世世代代土里刨食的父老乡亲,吃水终于享受到了城市人才有的待遇。
         这四口井,和粮食蔬菜一起,养育我们一村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又吃又喝洗洗刷刷。近几年,每次回村重游、看望家乡时,我都随便寻找旧水井。北井太远,没去,不知还有没有;其余三个全不见了,不知道是填埋了,还是我没找对地方。想找个人问问,老半天也没见到村人;这都是村外村边、人烟稀少。而有时见到乡亲,说说笑笑的却又忘了问此事。我还会继续找下去;或者打听一下乡亲们,明年。
        我想看看这些——亲爱的老水井。不,敬爱的,老爷爷老奶奶似的老井。
        我想找找,彼时,我落在井台上的脚印还能不能看清?井边,还能否听到我当年的话音?我的体味和体温不知道是否还在那里?唉,光阴;岁月;时代;人生……
         我多次在心里说:若能见到老井,一定要好好地端量一番,那些石块、杂草、苔藓,还有可爱的甲壳虫、幼小可怜的小蚂蚁;说不定以后再没机会相见了。我想她们、一直忘不了;连做梦也有水井的份儿。
         虽然,现在家家都有机井,有自来水;她们没用了,退休了,甚至过世了?






【3887字。1999.05灵感。2017.05.02初稿-2017.05.09—23:28定稿使用版】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9 23:49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1:05 编辑

【VVV选用01】DSC竖版!-01【正选01-麦收场面-摄影-尹宪辉】_【好。可选!】0130.JPG (4.5 MB, 下载次数: 478)

摄影:MLMC米粒满仓

摄影:MLMC米粒满仓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9 23:51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5-10 07:56
满仓老师的心酸挑水史,有着久远时代的况味,勾起了遥远的记忆……也有过那样的经历,挑水,走很远的路。最怕的就是一不留神一头栽进水里小命不保,好在那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印证了一个人该着河里死一定不会井里死的老话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5-10 08:03
发现满仓老师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写散文的大家啊。层次清楚,本以为三段就结束了,结果还有第四段等着呢,提升了全文。结尾饱含深情,引人共鸣。满仓老师行文老道,叙述详实细腻,观察入微,语言还不失活泼,俏丽,时尚,真是令人钦敬到五体投地
作者: 美丽的十月    时间: 2017-5-10 09:07
满仓老师不但写作高手,摄影水平也很高哦
作者: 美丽的十月    时间: 2017-5-10 09:09
回来再细细品读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5-10 09:27
挑水是上世纪每个农村孩子都有过的经历,记忆犹新。
记录这个艰难岁月,非常有意义。
文字写得扎实,注重细节,描摹细腻,行文流畅。
题目一般化了,改为“最忆是乡井”如何?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0:55
说明——
下面这一张,是无法删除。横版不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07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5-10 07:56
满仓老师的心酸挑水史,有着久远时代的况味,勾起了遥远的记忆……也有过那样的经历,挑水,走很远的路。最 ...


欢迎光临!

是啊!类似的经历,类似的体验。

问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46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1:58 编辑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5-10 08:03
发现满仓老师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写散文的大家啊。层次清楚,本以为三段就结束了,结果还有第四段等着呢,提 ...


哪里啊!

显萍老师过奖啊!衷心谢谢!


显萍老师,说这么多。怪累的。——

您不如,编一本——形容词赞美大辞典,给我就行了。

代替您的,每次点评即可。


你说,——本篇,请看第17页,全部形容词!哈哈。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49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1:59 编辑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5-10 08:03
发现满仓老师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写散文的大家啊。层次清楚,本以为三段就结束了,结果还有第四段等着呢,提 ...


问好显萍。

其实,我一直在学习各位老师——

比如,显萍老师,云馨老师,立红老师。。。。。。(等等)

我还需要,向各位老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祝各位好!:handshake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50
美丽的十月 发表于 2017-5-10 09:07
满仓老师不但写作高手,摄影水平也很高哦



十月好!

欢迎十月老师光临!

谢谢夸奖。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51
美丽的十月 发表于 2017-5-10 09:09
回来再细细品读



以后,欢迎十月老师多多到访、指导!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5-10 11:51
    欣赏文友厚重质朴,生动细腻,画面感强烈的文字……
    切身感触,亲力亲为的感知,读来令人感叹时代的巨大变迁,抬水挑水吃的一页早已翻过,但没走那一步,或未曾经历那么贫困的岁月,就无法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而这样的岁月与记忆,将其一一呈现留存下来,过多少年以后,让后人明白我们的先人,曾经是如何一步步跨入新时代的……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52
柯英 发表于 2017-5-10 09:27
挑水是上世纪每个农村孩子都有过的经历,记忆犹新。
记录这个艰难岁月,非常有意义。
文字写得扎实,注重 ...



热烈欢迎柯英老师。

谢谢点评,好评。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1:55
柯英 发表于 2017-5-10 09:27
挑水是上世纪每个农村孩子都有过的经历,记忆犹新。
记录这个艰难岁月,非常有意义。
文字写得扎实,注重 ...


题目一般化了,改为“最忆是乡井”如何?


是啊!谢谢老师用心修改,帮助!

只是,正好,您的标题,作为我的下一篇——

还有一篇水井,在写。

我的原题为——乡下的水井。

这样,就改为、借用您的标题了。

再次感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20
MLMC 发表于 2017-5-9 23:49



衷心感谢您!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27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5-10 11:51
欣赏文友厚重质朴,生动细腻,画面感强烈的文字……
    切身感触,亲力亲为的感知,读来令人感叹时代 ...


欢迎文华版主!

老师的认真阅读、点评,实在用心。谢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28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5-10 11:51
欣赏文友厚重质朴,生动细腻,画面感强烈的文字……
    切身感触,亲力亲为的感知,读来令人感叹时代 ...



文华老师所言极是。

我们确实应该记录下来过去。


衷心感谢,老师的认可,好评。

问候!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29
先点个座,待我慢慢品读满仓老师佳作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32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会同哥哥一起去挑水,刚开始是水井,后来就是用水票到自来水公司统一挑水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33
拔水提水都很累。一担水七八十斤,一缸盛六七担水。到村里几个井挑水,大约有一里地,一担水来回趟就是二里。

这样的挑水任务对于一个刚刚13岁的孩子来说,真是劳累了啊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37
最有意思的是春节挑水。按乡民的老讲究,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出门挑水。年三十前,得把水缸挑得满满的。往往还格外多挑一担放在水缸旁边预备现用,以防过年不够。

这样的习俗到是第一次听说啊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49
担杖---那东西不是叫扁担吗?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56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49
担杖---那东西不是叫扁担吗?


他俩,是一个人。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56
我多次在心里说:若能见到老井,一定要好好地端量一番,那些石块、杂草、苔藓,还有可爱的甲壳虫、幼小可怜的小蚂蚁;说不定以后再没机会相见了。我想她们、一直忘不了;连做梦也有水井的份儿。

满仓老师以朴实厚重的文字录了幼年时的挑水记忆,为读者异示了那个挑水时代的巨大变迁。有故事,有情节,记录详细,读来令人回味,赞同一个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56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29
先点个座,待我慢慢品读满仓老师佳作


欢迎云馨!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57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32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会同哥哥一起去挑水,刚开始是水井,后来就是用水票到自来水公司统一挑水


你们是城市人。我们是乡巴佬。没享受到自来水。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2:58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33
拔水提水都很累。一担水七八十斤,一缸盛六七担水。到村里几个井挑水,大约有一里地,一担水来回趟就是二里 ...


当时,我实际上才11周岁。夏天。

我年底的生日。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2:58
拜读学习满仓老师佳作,问候!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3:03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37
最有意思的是春节挑水。按乡民的老讲究,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出门挑水。年三十前,得把水缸挑得满满的。往往 ...


对呀。还有,最好,整个正月,都不挑水,更好!

还有,整个正月,什么活不干,最好!

老讲究。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3:06
MLMC 发表于 2017-5-10 12:57
你们是城市人。我们是乡巴佬。没享受到自来水。

你们是城市人。我们是乡巴佬。----这句话要对满仓老师进行严肃的批评,怎么可以这样说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3:06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56
我多次在心里说:若能见到老井,一定要好好地端量一番,那些石块、杂草、苔藓,还有可爱的甲壳虫、幼小可 ...



衷心感谢您,云馨。过奖啊!

向云馨学习!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3:08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3:11 编辑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29
先点个座,待我慢慢品读满仓老师佳作

先点个座,待我慢慢品读满仓老师佳作


——是——先点个赞???

——还是——先占个座???


关键词呢!

很重要,值得计较一下。


一个是表扬。一个不算表扬。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3:12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2:58
拜读学习满仓老师佳作,问候!


过奖啊!谢谢云馨!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3:15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3:06
你们是城市人。我们是乡巴佬。----这句话要对满仓老师进行严肃的批评,怎么可以这样说呢

哈哈。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0 13:25
MLMC 发表于 2017-5-10 13:08
先点个座,待我慢慢品读满仓老师佳作

赞已经送了,十个中财币,座位也占了,之后就慢慢读了啊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3:30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3:25
赞已经送了,十个中财币,座位也占了,之后就慢慢读了啊


谢谢,谢谢好评,特别是——谢谢银两。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4:01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4:03 编辑

——修改一下——

记得当时,我最早的时髦凉鞋,是一双“五趾露”。这是那个夏天,我的最爱!


这是——文华老师的创意。衷心感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4:02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8:46 编辑

——修改一下——


这是,新增加的  ——内容——




         那个年代,乡亲们很多人成天不穿鞋子,在山里、街上都赤着大脚丫大摇大摆走来走去;不是不爱穿,是没有、捞不着穿,亦或不舍得买、或买不起。冬天呢?那些买不起鞋子的,就用稻草或者自家养猪的皮毛,土法做成一双草鞋、或“猪皮绑”(猪皮折叠围拢包着脚),套到脚上自然还裸露部分脚趾头和脚背;脚是黑黑的、皮肤四分五裂、结着乌龟壳似的老茧、还有冻疮,有的血口子且淌着血水。这就是咱们苦难、可怜的的乡亲!

         同理,乡下常见的一个现象、画面是,农民兄弟姐妹上山和收工时,扛着铁锨镢头,毛巾和旧衣服搭在肩头或锨柄上,手里还提着一双破布鞋、或草绿色破球鞋(当时口头叫解放鞋,因为类似军用鞋);零零散散走在乡间小路上。什么意思?唉,不舍得穿鞋呗!

       这时,圆圆的大红太阳,坐在西山上,烧着脸膛、红着双眼,默默、无语地看着这一切。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5-10 15:28
MLMC 发表于 2017-5-10 11:55
题目一般化了,改为“最忆是乡井”如何?

文章题目可以平实一些,但这是文章的眼睛,美化一下更好。
“记忆”一类的词汇很泛滥,用作标题时一定要当心流俗化。
担水是担着岁月、担着生活而过来的,不如改成“肩担似水流年”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5-10 15:32
细读此文,才明白挑水有这许多的艰难。文章写得十分细致,把一个孩童的心理写得很传神。欣赏!问好!
水井,还是有的,只是没有过去多了。我们这里有个县城,名为建水,水井就是其一大看点。至今著名的水井都一直在用。舌尖上的味道中的西门豆腐,就源于那里的西门井,也叫大板井,那个水,真的很好喝。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10 18:13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7-5-10 18:14 编辑

昨晚至今,网络都不好。断线,死机。所以现在只好在外蹭网。来晚啦!下次发文尽量在每周二9点之前吧
作者: 素离歌    时间: 2017-5-10 18:55
挑水记忆,在那一颤一颤的水中,荡漾着的是岁月沉香,是大时代下的生活,是作者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代人对农村生活的回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8:57




       农村过日子,用水的地方多着呢!比如,为了攒猪粪,或者夏天给猪洗澡,也要往猪圈里面倒水;鸡鸭鹅兔的“早点”“晚餐”,也是从我的水桶里领份子;还有,房前屋后的瓜果蔬菜、院里的许多花盆花草,总也起哄似地张着大嘴巴要吃要喝儿!这都得我一担担从井里挑,养着它们大家伙儿。谁叫俺们是一家呢?!


这一段,也有较大修改!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04
柯英 发表于 2017-5-10 15:28
文章题目可以平实一些,但这是文章的眼睛,美化一下更好。
“记忆”一类的词汇很泛滥,用作标题时一定要 ...


哈哈,柯英老师用心了!衷心感谢!

是啊!——我就荣幸地采用老师的标题。

很好的标题。

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07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10 15:32
细读此文,才明白挑水有这许多的艰难。文章写得十分细致,把一个孩童的心理写得很传神。欣赏!问好!
水井 ...


欢迎昙花版主!

是啊!云南可能保护得好!原生态元素多一些。

看来,西门豆腐很有名气啊!

发达地区,很新,旧的东西不多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09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10 15:32
细读此文,才明白挑水有这许多的艰难。文章写得十分细致,把一个孩童的心理写得很传神。欣赏!问好!
水井 ...


感谢昙花版主的认真、细致评论。

感谢版主的认可、好评!

问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11
夜莺 发表于 2017-5-10 18:13
昨晚至今,网络都不好。断线,死机。所以现在只好在外蹭网。来晚啦!下次发文尽量在每周二9点之前吧



欢迎夜莺!

不晚!看来,是我投稿晚了。

-------------------我至今不能准确掌控投稿时间:

请夜莺说明一下——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20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9:36 编辑
夜莺 发表于 2017-5-10 18:13
昨晚至今,网络都不好。断线,死机。所以现在只好在外蹭网。来晚啦!下次发文尽量在每周二9点之前吧



1——投稿——首发,和非首发,时间区间一样吗?【请填空:是?    否?   】


2——两周的周期,投稿,究竟应该何时投稿——不过早?【第一周的周几?    】

         何时投稿——不晚?【第几周?第一周?第二周的——周几?   】



------------------------------------

夜莺版主,不要把上面的文字,重新写一遍。——

——全部复制一遍,您在括号内——填空即可。

不要浪费时间。

在您方便时,有电脑时再回答。不急。


谢谢!祝好!

------------------------------------------------------

本期的——非首发文章——炎炎夏日麦收忙,

就是投稿早了。5月2日上期截稿。

我以为5月1日开始了新周期,投稿了。投早了。——结果,精品,因此取消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24

谢谢,美丽的十月。银子收到!谢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26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19:29 编辑
柯英 发表于 2017-5-10 15:28
文章题目可以平实一些,但这是文章的眼睛,美化一下更好。
“记忆”一类的词汇很泛滥,用作标题时一定要 ...


柯英老师,我想,稍微调整一下,

肩挑似水流年。——您看如何?

我喜欢“挑”字。

谢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19:33
素离歌 发表于 2017-5-10 18:55
挑水记忆,在那一颤一颤的水中,荡漾着的是岁月沉香,是大时代下的生活,是作者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代人对农 ...


欢迎新朋友!

素离歌的点评,真美。

谢谢。祝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5-10 20:25
米粒老师用深情的笔回忆了过去的挑水经历,使读者身临其境,尤其是细节描写非常成功,既写出了对那段时光的深厚情感,也侧面写出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和苦中作乐的情怀。苦日子现在回忆起来,也是甜的,因为那时有父母在,有亲情悠悠,更有无法回去的童年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5-10 20:27
喜欢读这样的回忆文章,虽然没挑过水,但父母挑水,常常干一天活后,还要挑水,常常累得不想吃饭。
若干年后,这种场景就没人知道了,这种回忆就是给后人的记忆,就是一种传承,意义深厚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10 21:20
从本周星期三到下周星期二为一周!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21:36
夜莺 发表于 2017-5-10 21:20
从本周星期三到下周星期二为一周!


谢谢!

这是指,第一周吗?


【仅仅是,第一周内,才可以投稿吗?

第二周,即半个月的后半,不能投稿吗?

谢谢。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21:39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5-10 20:25
米粒老师用深情的笔回忆了过去的挑水经历,使读者身临其境,尤其是细节描写非常成功,既写出了对那段时光的 ...


立红好!

感谢立红老师的细致阅读、评论。

老师过奖啊!

向您学习!:handshake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10 21:41
MLMC 发表于 2017-5-10 21:36
谢谢!

这是指,第一周吗?

我晕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21:41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5-10 20:27
喜欢读这样的回忆文章,虽然没挑过水,但父母挑水,常常干一天活后,还要挑水,常常累得不想吃饭。
若干年 ...


是啊!立红的理解,很有深度。谢谢!——共鸣!

我那时候,麦假,秋假,真是累死累活的干活——

义务劳动,生产队集体的。

确实是,累得饭都不愿意吃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0 21:44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10 21:45 编辑
夜莺 发表于 2017-5-10 21:41
我晕了



简言之——一句话,

请告诉我——

两周里,第几周?周几到周几,允许投稿?

哈哈。很简单吗。;P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2 21:02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右派后,母亲的工作被停了,她被发配到加工厂去喂猪,每天都要挑很多的粉水去喂那些宝贝,我与弟弟放学后会跟着二哥去给母亲帮忙的。那个时候我与弟弟还小,挑不动,就用棍子抬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2 21:08
云馨 发表于 2017-5-12 21:02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右派后,母亲的工作被停了,她被发配到加工厂去喂猪,每天都要挑很多的粉水 ...

你把这些事情,都写出来,

具体写到文章里面。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2 21:09
MLMC 发表于 2017-5-12 21:08
你把这些事情,都写出来,

具体写到文章里面。

好,我再加一些吧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2 21:17
云馨 发表于 2017-5-12 21:09
好,我再加一些吧

多写一些,母亲,干什么,具体的事情,累成什么样等等。

具体的。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2 21:22
MLMC 发表于 2017-5-10 21:44
简言之——一句话,

请告诉我——

满仓老师可以看看计酬版每次公布的那个计酬时间啊,就能掌握了。

这一次应该是5月3号开始到5月17号吧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2 21:28
云馨 发表于 2017-5-12 21:22
满仓老师可以看看计酬版每次公布的那个计酬时间啊,就能掌握了。

这一次应该是5月3号开始到5月17 ...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2 21:29
云馨 发表于 2017-5-12 21:22
满仓老师可以看看计酬版每次公布的那个计酬时间啊,就能掌握了。

这一次应该是5月3号开始到5月17 ...

但是。他没有回答——

投稿时间区间,

是几号——到几号?允许?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2 21:29
云馨 发表于 2017-5-12 21:22
满仓老师可以看看计酬版每次公布的那个计酬时间啊,就能掌握了。

这一次应该是5月3号开始到5月17 ...


是不是,第一周可以投稿。

第二周,不允许投稿?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2 22:28
         说到鞋子,记得那个年代,乡亲们很多人成年不穿鞋和袜子,在山里、街上都赤着大脚丫大摇大摆走来走去;不是不爱穿,是没有、捞不着穿,亦或不舍得买、或买不起鞋和袜子。冬天呢?那些买不起鞋子、袜子的,就用稻草或者自家养猪的皮毛,土法做成一双草鞋、或“猪皮绑”(猪皮折叠围拢包着脚),套到脚上自然还裸露部分脚趾头和脚背;脚是黑黑的、皮肤四分五裂、结着乌龟壳似的老茧、还有冻疮,有的血口子且淌着血水。这就是咱们苦难、可怜的乡亲!

         同理,乡下常见的一个现象、画面是,农民兄弟姐妹上山和收工时,扛着铁锨镢头,毛巾和旧衣服搭在肩头或锨柄上,手里还提着一双破布鞋、或草绿色破球鞋(当时口头叫解放鞋,因为类似解放军的军用鞋);零零散散走在乡间小路上。什么意思?唉,不舍得穿鞋呗!

          这时,圆圆的大红太阳,坐在西山上,烧着脸膛、红着双眼,默默、挺无语地看着这一切。



这些,又有微调、小改!:handshake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4 22:12
农民兄弟姐妹上山和收工时,扛着铁锨镢头,毛巾和旧衣服搭在肩头或锨柄上,手里还提着一双破布鞋、或草绿色破球鞋(当时口头叫解放鞋,因为类似解放军的军用鞋);零零散散走在乡间小路上。什么意思?唉,不舍得穿鞋呗!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4 22:17
放下水桶累得晕晕乎乎满脸红紫,【创】下担杖手扶门框,擦满脸汗水,站着呼呼大喘半天才歇息过来。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4 22:18
满仓的散文道出了当年的苦难和艰辛!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4 23:01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4 22:12
农民兄弟姐妹上山和收工时,扛着铁锨镢头,毛巾和旧衣服搭在肩头或锨柄上,手里还提着一双破布鞋、或草绿色 ...


欢迎光临!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4 23:02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4 22:18
满仓的散文道出了当年的苦难和艰辛!


谢谢,童心是老师!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4 23:03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4 22:17
放下水桶累得晕晕乎乎满脸红紫,【创】下担杖手扶门框,擦满脸汗水,站着呼呼大喘半天才歇息过来。


这个——创——字,我想半天,也不能确定对不对。
至今也想不出来。

谢谢光临!问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4 23:10
MLMC 发表于 2017-5-14 23:03
这个——创——字,我想半天,也不能确定对不对。
至今也想不出来。

放下担杖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4 23:15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4 23:10
放下担杖


对,也好。

只好如此了。我原想多一点“泥土味”、乡道味。哈哈。

谢谢,童心老师!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5 13:46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4 22:18
满仓的散文道出了当年的苦难和艰辛!


感谢,童心老师的加分!

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5 14:19
           有时放学后浇不完,摸黑一直浇到夜里八九点钟。摆水拔水自然也是摸黑干,全凭着手感,犹如瞎子摸象。累得浑身无力、腰酸腿疼,肩膀早就压肿了,担杖一触上去就疼得不得了。

          有时太累,我在菜园边石头上坐下来喘口气,看着满园的大白菜、花心菜、西红柿、辣椒茄子、大葱大蒜、韭菜黄瓜、芸豆菜豆;已经浇完哪些,还剩几样菜、多少垄,盘算再得多少担,边算边叹气;挑水过程中也是,心里一担一担默念着,快了快了,还有20担、15担、6担,一个一个数字往下倒计数,巴不得一下子数到零,好坐下来或躺下歇歇。终于浇完了,才疲惫不堪地回家吃夜饭。这时只觉得,双腿连走路都迈不动了。



有一些补充,调整。


请欣赏!:handshake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5 15:49
MLMC 发表于 2017-5-14 23:03
这个——创——字,我想半天,也不能确定对不对。
至今也想不出来。

搁下担杖手扶门框,擦满脸汗水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5 18:58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5 15:49
搁下担杖手扶门框,擦满脸汗水


哈哈,童心老师,又有了新方案。

谢谢!挺好。


童心老师——费心了!

问好!:handshake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16 20:52
再来赏读满仓老师佳作,问候!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6 20:54
云馨 发表于 2017-5-16 20:52
再来赏读满仓老师佳作,问候!


欢迎云馨到访,请多指导。

问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7 23:09
本帖最后由 童心是 于 2017-5-17 23:12 编辑

那时候农村艰苦的生活,现在改善了。水井退役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8 10:57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7 23:09
那时候农村艰苦的生活,现在改善了。水井退役了!

是啊!问候!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5-18 10:59
再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18 11:00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5-18 10:59
再赏


谢谢光临!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28 19:37
欢迎光临!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