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30|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秋 收 (系列散文 1· 秋熟了· 砍苞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1 22: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0-27 00:24 编辑

                 秋      收 系列散文·之一

                                       MLMC 米粒满仓


                                                      谨以此文,还有我的无限深情,
                                            敬奉金秋!题献给那个我,那个昨天,
                                            那个社会、那个年代!那节历史……
                                            那个乡村,那段生活、那些乡亲——
                                            我困难、苦难、艰难的父老乡亲……

                                                                             ——题  记


                           一、秋  熟  了


       秋天熟了。
       庄稼熟了。
       大自然整个熟透、出锅啦!
       极目远眺,蓝的天,白的云,黛的山,金的地;大地,以金黄色为主调;晚秋的田园,镀红烫金七彩缤纷。大地不断脱下绿装和华彩霓裳,农作物日渐变暗、枯萎、泛黄;金黄的玉米,金黄的大豆,金黄的稻谷,土豆地瓜花生,还有红红的苹果,黄绿色香梨,紫红的高粱……丰盛的金秋硕果累累、令人欢欣陶醉。恍然觉得像个绚烂广阔的大餐桌,伴随着山风中、漫山遍野各种庄稼秸叶汹涌澎湃的细碎波浪,正袅袅蒸腾着饭菜的香鲜。
       在原野惬意地走着、看着,仿佛瞬间穿越、时光倒流,蓦然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田园、岁月,突然遇见仍在彼时庄稼田间、隐现忙碌的少年——我!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我们中小学生,从夏季、麦收以后,种玉米、花生、豆子,栽地瓜,并为它们撒药、锄地、拔草、授粉、施肥、管理、灌溉、捉虫,直至秋假割地瓜蔓、砍玉米秸、刨地瓜、刨花生、装车、运送庄稼秸秆、剥苞米棒子、扒苞米叶、剥苞米粒、刨苞米根,以及刨地、初中高中时拉耧播种小麦……样样农活都要干。麦假时播下的种子,现在,至秋天已经成熟、开始收获。
       给苞米撒药,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给“麦茬苞米”或“套种苞米”撒药,是夏季麦假后半部干的农活。撒药很有意思。左手持着大半瓢“六六六”药沙(六六六药粉与河沙和一起),右手抓一小把药沙撒到苞米梢上。需要高举着手臂,沿苞米垄逐棵撒过去,闻着熏人的药味,风一刮,沙和药便扑到脸上、身上,所以风中经常迷了眼睛。苞米整个生长期里,需要撒几次药。
       好胜心切的小伙伴,为了争第一,愣是把步行慢速进行的活计,演绎成边撒边跑你追我赶、像娱乐游戏似的劳动样式,还一边快跑一边喊叫、叽喳笑闹。因此,这种“外露神”式的不务正业,有时人就被田里的凹凸沟坎轰隆一跤,有时甚至躺倒在地、一下子把几棵苞米压在身下。接着便是摔者和伙伴们一起沸腾哄堂大笑、阴阳怪气口哨不断。摔者一骨碌爬起来,随便怕打一下衣服,继续“参赛”冲刺。等到干完一个来回,个个呼呼大喘、上气不接下气,小脸儿累得通红甚至发紫。
       累也高兴。这样的“课外活动”,正好契合了孩子们的贪玩好奇心。大家边休息边争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嘻嘻哈哈。然后继续下一轮“比赛”。
       记得小时候,给中期的苞米撒药,还“够”不到较高的苞米梢儿,只能给矮苞米撒药。遇到太高的苞米,只好踮起脚尖,右手抓着半把药沙,使劲斜起身子抻着胳膊向上去“够”苞米梢,或者一次次蹦高儿去“够”。经常是药沙有一半哗啦哗啦流下来,流进袄袖筒,剩下的“舍不得”浪费,又接着流到满脸、头上和脖领里面。


                           二、砍  苞  米


       收获苞米、地瓜,是较典型的秋季农活。二者是当时农村的主食。
       片片苞米地、地瓜花生田,一眼望不到边。前期翠绿的苞米秸叶,此时色褪颜衰,耗尽血汗生命,喂养大粗壮丰硕的玉米棒子,在这收获季节,收获了人老珠黄。许多人可能没看见或者忽略了苞米年轻时也曾有过青春,城里人可能从来没有眼福见到年青的苞米。那青翠欲滴标致嫩绿的苞米棵上,玉米穗絮绒清亮鲜嫩珠光宝气,一束束如丝绸缎锦似仙女的玉发青丝,像一匝五彩缤纷的彩丝线,水灵灵地诠释代言了苞米全部的青春靓丽。
       走进茂密的苞米地,排排苞米的长条叶子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像无数软刀子,不断对我们身体下毒手,裸露的四肢划割出道道血印和口子。
       砍苞米,一手挥镰一手抓扶苞米秸,砍下几棵抓满手放下再砍;有时午间前后天气挺热,也为干得快,就豁上去只穿背心短裤、裸露四肢,转身后背对着苞米垄,砍一棵用胳肢窝夹一棵,苞米根触地拖着边砍边走,直到腋窝拢满粗粗一抱苞米秸才放下,重量足有几十斤。所以腋窝周围,全是划伤刺破的累累伤痕和血口子,我们觉不出疼痛,光去闷着头傻干活了。双手全磨出水泡、血泡、脱皮和老茧,浑身劳累、疼痛、火辣辣的,这一切是坐在地头休息时才能感觉到。秋天虽不像炎夏那般火热毒辣,也够人受的。浑身汗水直流,衣服像水里捞出的一般,汗透了紧贴在身上。西北风一吹,外冷内热浑身凉哇哇的直打冷颤。
       砍玉米秸本来要大力挥镰,我们男生又像愣头青干得威猛无比,自然经常有受伤的学生,镰刀砍到手臂、腿上。读书时代我一直是班干部,从小学到大学先后担任学习委员、副班长、宣传委员等。干部更得带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干苦干拼命干”,当时这些口号可不是空话,正是我们参加农忙劳动的真实写照。脏活累活苦差事必定抢在前。假后返校要郑重其事评先进,专开总结表彰大会。那时,谁不想当先进?个个血气方刚好胜心切,把荣誉看得像第二生命!一句空头口号和荣誉,把大家哄得能豁上命去。再苦再累毫无怨言,筋疲力尽仍然干得热火朝天。
       砍苞米比割小麦更累,劳动强度大很多,幸亏天气没有夏季那么热了。总的讲,秋收比麦收好受、轻松些。主要因为天气温度差异。干到上下午的后半段,早就累得砍不动了,镰刀磨钝了格外费力,所以是最累的时候。天天都是咬牙坚持。晚上收工时,所有人都像“土人”,满头满脸满身的灰土和草屑、庄稼叶子。
       有些年份,蚜虫泛滥,部分苞米秸上全是成片的灰黑蚜虫,往后退步砍伐时看不见,不小心就会满手、满身黏上一片片蚜虫灰黑的尸体肉酱。布鞋早被泥水糊住,成了“泥鞋”。双手灰黑、发绿,全是泥巴、杂物与植物体液的混合物。
       有个别男劳力,干脆脱光衣服,身上只穿一个三角内裤衩干活,一般还是鲜红色的!这万绿丛中一点红,往往成为工间休息时,大家当面善意调侃起哄、你一言我一语笑闹的把柄。一个个轮番出题目,大家伙捧场嬉笑、打闹。很是热闹,显出典型的乡下“泥土”气息。女劳力一般不好意思插话,只是低着头红着脸,跟大家伙一起嬉笑。






【字数——2087字,大约】
双手满是水泡血泡,磨脱皮,翘
脚筋疲力尽,葱绿,头脸周身都
是泥土灰尘,杂草屑苞米叶碎
屑,被汗水黏在身上脸上.
引子笑料,身上只剩


七彩的苞米絮丝。如绸缎
彩丝,鲜嫩欲滴  玉丝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0-21 23:18 | 只看该作者
晕啊,满仓老师又玩挖坑的游戏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23:2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不是,是有事情。

云馨注意,不能这么,一跑百米的速度!

这样 ,容易摔跤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23:3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10-21 23:18
晕啊,满仓老师又玩挖坑的游戏

这个游戏,是针对——飞毛腿,手脚快的!敬请以后多看看脚下!
5#
发表于 2017-10-22 07:31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千字吗?有的话可以参赛(金秋)
6#
发表于 2017-10-22 07:3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佳作!问好朋友!
7#
发表于 2017-10-22 07:32 | 只看该作者
大礼包支持一下子!满仓早晨好!
8#
发表于 2017-10-22 12:08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10-21 23:25
哈哈,不是,是有事情。

云馨注意,不能这么,一跑百米的速度!

强烈要求满仓老师以后不玩这游戏
9#
发表于 2017-10-22 12:09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10-21 23:35
这个游戏,是针对——飞毛腿,手脚快的!敬请以后多看看脚下!

以后俺就飘过,当没看见~~~~
10#
发表于 2017-10-22 12:10 | 只看该作者
满仓老师这秋收系列故事还很多啊,容我慢慢拜读欣赏了。
11#
发表于 2017-10-22 12:28 | 只看该作者
开篇很美。描写一如既往的老到,细腻。和记忆中的很多场景重合,接地气儿
12#
发表于 2017-10-22 12:2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干过收苞米的农活,只偷过苞米
13#
发表于 2017-10-22 12:3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叫砍苞米啊?我们都是叫割苞米的。而且干嘛要等割满怀再放下啊?我都是割一棵放倒一棵的

点评

两个省,词典,怎么会一样呢?嗯?嗯?嗯?  发表于 2017-10-22 12:58
14#
发表于 2017-10-22 12:31 | 只看该作者
满仓老师此秋收故事写得有情有景,生动形象,读来仿佛亲临一般,文字语言朴实还带有诙谐幽默气氛,倒是很吸引人了。赞一个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2:42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0-22 07:31
有一千字吗?有的话可以参赛(金秋)

2087字。但是,不敢参赛,水平有限。

我进去看了一次,见了童心是老师的大作,我就弯腰勾头,悄悄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 22:57 , Processed in 0.06117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