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和青年导演王冰聊电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5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青年导演王冰聊电影

            刀口漫步


  国庆长假,幸会王冰。王冰何许人也,滕州籍电影导演矣。一年前经影迷领导推荐,看过他的四部电影长、短片:《烛光》是中国第一部慈善电影,每年教师节的展映影片;《夏季无风》系反腐倡廉的另类之作,其中不乏朴素的政治隐喻;个人偏爱的两部短片《八月皱纹》和《玻璃》,都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作——不必受制于制片方的“格式要求”,前者是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作为他们2002届导演系较早出外揽活儿赚钱的人,他自掏腰包16万元玉成其事,而后者不仅表现题材短小精悍、批判现实力道威猛,更从拍摄载体上尝试了从胶片向数字的过渡,且把自己的私家车“慷慨”地开进片场,开进了摄影机的镜头……

  承蒙滕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苗勇大哥热情相邀,在京福高速路口附近的一家小餐馆落座,我们便在觥筹交错间开始了一场关于电影的“恳谈会”。“职业病”使然,我喜欢跟蔡明似地问上几句“这是为什么呢”,而王冰却在大肆挥霍他的“话语权”,是一桌人的强大“气场”,围绕“每秒二十四格的真理”,爆了自个儿和电影同行不少猛料。

  和一帮哥们儿在广西拍《烛光》时,当地村民一个个手持酒瓶,操着家伙,簇拥在片场附近,弄出种种名目要钱。他们要拍同期声,人家就帮忙制造“群杂”之声,吆五喝六的,又或者打狗,甚至打老婆,逼得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想干仗——事后想来,却仍觉后怕,毕竟“在我地盘儿这儿,你就得听我的儿……”;拍《夏季无风》炼狱般痛苦,是在用一种苦闷的手法,煎熬一个苦闷的故事。剧本够苦,摄制组拍得也苦,拍完后被“裁剪”,一个政府官员透过墨镜——有色眼镜——观望集市的片段,还被做了“冷处理”,后面删掉了三四分钟的敏感场景。而面对成品,王冰最大的痛苦却是,如此费尽心思拍出来的东西,却很难被人理解;《八月皱纹》里有不少他个人的生命体验,一个漂在上海的复读生的青春迷惘。片子带到上海戏剧学院放映,同学们群情激昂,一时竟引起轰动。他坦陈了当年那段落榜的经历,而他们却欢呼雀跃,说幸亏你没考上我们学院。而我第一次请一位导演“破题”的感觉很爽,王冰轻描淡写,娓娓道来:最初的片名叫《整个九月》,后来改成《整个八月》,而“皱纹”的意象,向来被用来表现了一个人的生理或者心理面貌的成长;看过《玻璃》的朋友,可能会联想到范冰冰出演的《苹果》,都表现了“蜘蛛人”——民工的代表——的底层生活,但前者更像一首“格律诗”,一个不到三十分钟的小品,却要映衬两个家庭的幸与不幸,其“人物微雕”的手艺可见一斑,和同属山东籍的青年导演李玉在艺术旨趣上的不谋而合,着实令人感到欣慰——请允许我再次提及“艺术良心”这个似乎有些煞有介事的词组……

  电影人和钱的关系是赤裸裸的,你再雅道也没必要跟钱玩捉迷藏。写文章是发表后再拿稿费,拍电影却要先拿到钱花着,一帮人跟着你吃不上饭,就别提什么艺术创作。只要你不是独立制作,就没有导演不看投资人的脸色行事。吴宇森现在拍宝马车的广告,广告费是一千万美元,可当年他在好莱坞拍《变脸》时,其中一个几分钟的枪战镜头,却是他自个儿掏三百万美元拍的,也就是尼古拉斯•凯奇面对破门而入的匪徒,给孩子戴上耳麦之后,所展开的那场酣畅淋漓的枪战,这一段在原来的剧本里是不存在的,因为有几个“炸点”,就要花多少钱,人家并不买账。好在吴宇森的破费坚持,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才由投资方垫付了那笔钱,否则你拍了也是白拍,还弄得个血本无归。后来吴宇森和徐克都从好莱坞回来了……

  曾经有媒体的朋友策划了一起炒作事件,请王冰炮轰国产大片和电影同行,但却被他婉拒了。他说,中国电影人其实很不容易,如果没有冯小刚的贺岁片和后来的国产大片,我们在电影院里根本就看不到中国电影了,至少现在我们老百姓还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想看点儿国人自己的玩意儿——尽管被我们的愤青影迷骂得一塌糊涂,但这种向好莱坞电影产业看齐的“大片模式”,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崛起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不能不重视技术的革新,比方说电影大师卓别林,他当年坚持无声电影的拍摄,甚至认为有声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侮辱,但到了后期,他也承认自己错了——伟大如卓别林都能“认栽”,我们又有什么不好担当的呢?幸亏《集结号》和《投名状》特别争气,稍稍逆转了一下国产大片过于形式化的颓势……

  我采访的瘾上来了,请他说说自己看好的中国导演。他欣赏愤怒的杨德昌,和冲淡的侯孝贤,李安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自不待言。“第五代”不用说了,他推崇“第六代”中的贾樟柯和章明,前者的“故乡三部曲”和后者的《巫山云雨》都很喜欢。我说起王小帅,他却认为很差,特别是后期的《青红》,这挺让我难以理解的,但我随后欣喜地听到了诗人朱文的名字,以及《海鲜》和《云的南方》,更有娄烨的《圆明园》被禁的缘故。

  在酒桌上话赶话,我们俩像对对联儿似的说导演道片名,不知怎么就扯到了《立春》和《墨攻》,说起片中部分细节的处理来,他说没想到顾长卫的《孔雀》和《立春》拍得都很漂亮。但是《立春》中的两段舞蹈,有表现手法单一的重复之嫌,也就是芭蕾舞老师为了证明自己很“男人”,当众把一名女学员拉到厕所里非礼,后来他对着练功房里的镜子跳了一段舞;而王彩玲去探监,他又在监狱里跳了一段舞。我说,我们在文艺作品中经常见到类似的重复啊,两段舞蹈所表现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嘛。他说,那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就有些放了,缺少节制,顾长卫太想让观众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难道没有更好的表现方式了吗?如果我来拍,可能会更生活化一些,比如他会坐下来静静地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此处意见相左,我保留自己的。他说对对对,大家就应该各有各的理解。而《墨攻》里有一场戏,当梁国被赵国攻打,派人赶到墨家求救的时候,墨家弟子革离挺身而出,说他救不了梁国,但还是要去“助拳”。张之亮对这一段着墨太少,如果由他来拍,他就要好好表现墨家弟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那种向世人宣告“墨家声音”存在的果敢,这样会大大提升整部电影的格调。但是看过《墨攻》之后,他还是很受启发,说如果有机会,真想拍拍墨子,倒不是因为自己是滕州人……

  我说自己多年前看李杨的《盲井》——“许三多”王宝强的电影处女作——的时候,确实为之一震,没想到我们能有这么好的国产电影,还有后来看到的《安阳婴儿》,以及陈冲的《天浴》,现在才切实体会到中国导演的苦衷,生活所迫吧,是一方面,可你更架不住意识形态的钳制啊,看来漂亮的国产片,都被囚禁在那些所谓的“禁片”集中营里。他说《盲井》好在剧本《神木》上,刘庆邦还获得了“老舍文学奖”,而李杨当年拍摄时都不敢下井,井下的部分都是和他一起合作《玻璃》的摄影师刘勇宏完成的,而刘勇宏是诗人、导演尹丽川的前男友——又开始爆猛料了,还是怪我这个执笔者“八卦”吧。

  我问他受到过哪些电影大师的影响,他说要分阶段来说,最初还是法国电影新浪潮时的“左岸派”,比如特吕弗和戈达尔。我说我只看过《四百下》和《精疲力竭》,感觉似乎和现代人的生活很“隔”,他说他现在也是更多地借鉴他们的技术。而现在他所激赏的电影导演,还是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和北野武,老黑牛啊,导演了30多部电影不说,还活了80多岁,曾经和朋友开玩笑,都说艺术家在透支生命,都活不长,而老黑却是个反证,他们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他不拍那么多电影,会活到一百岁,哈哈……我也适时地为自己为人所不齿的酒量辩护,说这就像“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不喝酒能写两百篇。

  等到王冰问我更欣赏日本导演还是韩国导演时,我如数家珍地道出几个韩国导演的名字:朴赞郁、康佑硕、姜帝圭、李沧东……他竟然不甚了然,而对于我心目中的“亚洲第一导演”金基德,更似乎是闻所未闻,这多少让俺讨回了点儿颜面,俺可是电影档案馆里的“江湖百晓生”啊!轮到我发言,俺说正是从《共同警备区》、《生死谍变》、《实尾岛》等等几部反映南北韩现代间谍战题材电影开始,对韩国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改往日对韩国片只是《我的野蛮女友》之类的瞎浪漫之作的偏见——而他也适时地提到了《密阳》,说李沧东确实不错,但还是把《绿鱼》的别名说成了《生死谍变》,其实是《生死边缘》,后者可是姜帝圭的作品。好像只有在此刻,我才感觉到,做一个文艺青年,有多么幸福。还是让真正志同道合的人们,相互指认出对方来吧。

  华山论剑完毕,俺堪堪不落下风,着实令人欣慰。不过随后的一段经验之谈,却把俺惊出一身冷汗,大有胜读十年书之感——这可完全不是客气——这或许也是很多追求两全其美要兼得鱼和熊掌的家伙随时面临的重大课题吧。

  我们聊到他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仍要坚持纯艺术创作的艰难,都半开玩笑地劝他“曲线救国”,先赚足了钱,再去搞艺术。他就举了下面这两个“上了贼船就再也下不来”的例子:

  尽管现在拍广告的同学都赚得钵满瓢溢,但他们还是羡慕像他一样在坚持拍电影的,他们原本也想拐个弯儿后再回来,结果几年下来,统统陷在程式化的套子里,早已磨灭掉了最初的灵性和干劲儿,当然“围城理论”也是客观存在的,王冰笑说自己也想去拍广告赚钱啊……

  另一个案是一桩“离婚大战”。一个生在农村的导演哥们儿,家人给他物色了对象,他也是应付公事,就在家里结了婚,寻思着反正出门在外,继续和城里的姑娘好就是,结果家人极力反对他随后的离婚,都在用传统观念来拷问他,你有什么理由跟人家离婚,她哪点儿对不住你了?结果就那样拖了几年,这哥们儿从此一蹶不振……

  作为资深光棍儿,我听得入心入肺;而作为业余写手,俺同样面临工作和写作的双重抉择,处理不好其间的关系,不能相互成全,还可能自相残杀。听了他的两段故事,我似乎也坚定了某种信念,就当一个电影般的悬念留在这里吧……

  幸会王冰,喜欢我们用“滕普”所进行的电影世界里的纸上谈兵;感谢苗勇,不断催促当天上午赶去济宁为中国电影票房做贡献的俺火速回滕——俩哥哥儿足够仗义,从今往后咱就是“瓷器”——希望俺不是自作多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0-5 07:55 | 只看该作者
读刀口漫步的杂文长知识,增见识。和青年导演王冰聊电影,让我更接近电影。问好。
3#
发表于 2008-10-5 13:56 | 只看该作者
好些年没有看电影了,就是电视剧也看得极少。
看来有些落伍了。
问好
4#
发表于 2008-10-5 15:54 | 只看该作者
聊得深刻,聊得广泛
5#
发表于 2008-10-5 18:42 | 只看该作者
  对电影界的事情不太懂。看了文章,知道了一些内情。
  文章厚实、耐读。
  
6#
发表于 2008-10-5 19:00 | 只看该作者
  自从出了动漫,我就在想是不是还要活人去演?要不是刀口漫步侃谈,真不知活人表演还有这么多麻烦。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0:5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有个偏见,动画片永远不会成为我心目中的电影作品。
8#
发表于 2008-10-10 15:55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的文字,厚实,耐读。细细读罢,才知做电作影人的不易。
问好刀口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13 , Processed in 0.05199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