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诸葛亮的迷信观和曹操的反迷信观 [打印本页]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0 09:45
标题: 诸葛亮的迷信观和曹操的反迷信观
 

              --读《三国演义》札记

                  lqm407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诸葛亮和曹操是两个塑造得很为出色的人物。诸葛亮的智慧与曹操的奸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看小说,原来我是很喜欢诸葛亮,很讨厌曹操的,但随着认识的深入与阅历的丰富,我开始修正起自己的观念来了。

  比如说,我现在开始质疑起诸葛亮的迷信观,佩服起曹操的反迷信观来了。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那是离不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这个认识或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或是分不清正确和不正确的。但不管怎样,迷信观总是唯心的,落后的,不是正确的反映论;而以反迷信的唯物观态度看待自然与人生,处理身边大小事情,这总是正确的,进步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古人中不讲迷信,有着唯物科学理念的人很多。能在迷信盛行的年代反对迷信,那是值得我们佩服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极力美化诸葛亮。美化诸葛亮,对他的迷信活动也写得很精彩,很动人。诸葛亮说他曾遇异人,传授给他奇门遁甲天书,使他能驱六丁六甲之神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小说中的诸葛亮经常盘算八卦、诀念咒,羽扇一挥回风反火。他祭东风、摆八阵图、祈天出泉、泸水祭猖神、陇上装神、五丈原禳星乞寿……这全是装神弄鬼踏罡拜斗的道土行为。

  他经常给大家说:亮夜观星象,主星如何如何,客星如何如何,要出什么什么事情了……说得大家莫测深浅,一头雾水,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

  就是在生命垂危之际,诸葛亮还对着众人故论玄虚。你看这样的描写:“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望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当然,如果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诸葛亮以迷信活动来掩人耳目还情有可原,可是他有些迷信行为却铸成了军国大错。比如说,赤壁大战后,刘备调兵遣将截击曹操,曹操为瓮中之鳖,诸葛亮却说:“亮夜观乾象,曹贼未合身死。留这人情,叫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知道关羽看重情义,会网开一面,故意让曹操脱逃。
  
  诸葛亮的迷信观念还害苦了一代名将魏延。魏延是个挺不错的将军,他为了寻找“明主”刘备,历尽千辛万苦进门却险些被诸葛亮杀掉了。诸葛亮说魏延的脑袋后面有什么“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趁早除掉,以免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能看出脑后“反骨”的人,普天之下,古今中外,恐怕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吧。真是比莫须有还莫须有。在刘备的保护下,魏延虽然保住了一条性命,但他以后的日子很不好过,诸葛亮处处给他小鞋穿,艰苦、危险、拼命的事情派遣他去干,想假敌之手来害死他,甚至在他英勇杀敌之时断绝归路。还有一次,魏延无意中破坏了诸葛亮的禳星乞寿的迷信活动,险些又遭杀身之祸。魏延虽然躲过了许多次明枪暗箭,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诸葛亮临终前周密策划,遗留计策让别人杀害了魏延及其家人。

  诸葛亮大搞迷信活动,上行下效,整个蜀国也迷信成风。诸葛亮的同僚、光禄大夫谯周也动不动就“夜观天象”,以虚无缥缈的天象奏谏皇帝,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敌军兵临成都,城中还有数万人马之时,谯周等人就以天象劝说后主刘禅投降为好。刘禅也不问苍生问鬼神,让一个巫婆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国家大事。当然,在衰败与迷信中,无可奈何花落去,蜀国最终灭亡了……

  在极力美化诸葛亮的同时,《三国演义》也极力丑化曹操。丑化曹操,连曹操不信天命不信鬼神破除迷信的思想观念也变成坏事、丑事了。曹操这个人倒有点唯物主义的味道。据史书记载,他年轻时初任济南相时发现当地百姓大修庙宇,仅景王庙就修了600多座。百姓主要精力用于敬神祭鬼的迷信活动致使田地荒芜经济凋敝,也使得官吏乘机敛财,腐败成风。曹操一到任,就毅然采取强制措施将所有庙宇统统拆毁并下令禁止官吏和百姓祭祀鬼神,将迷信活动彻底禁绝。   

  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写了一首诗慷慨激昂的《短歌行》诗来舒发自己的思想抱负与思贤若渴的心情,可有个将军却以迷信的观念说有些句子晦气、不吉利,惹得曹操生了气,打杀了这个人。

  有个瞎一目跛一足名叫左慈的术士跑来给大家表演特异功能和魔术,什么搬运术,什么换物术,什么蔽眼法,弄来弄去,弄得众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可曹操认为那是幻术,是骗人的,并怀疑左慈是敌方的奸细,下令捉拿吓得左慈逃跑了。

  有一次,搞建筑需要砍伐一棵大树,有人说树上住有“神人”,大家就不敢去砍,曹操却不信邪,亲自去砍,树身流血他也毫不惧怕。

  与诸葛亮的禳星乞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曹操临终前也重病缠身,别人要他设醮修禳,他说:“孤在戎马之中,三十余年,未尝信怪异之事。”“孤天命已尽,安可救乎?”遂不设醮。并嘱咐死后薄葬,葬于战国时期著名反迷信者西门豹祠堂附近

  小说中的曹操是这样,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是这样。你看他《龟虽寿》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观昂扬,积极向上,充满着唯物观念。

  虽然《三国演义》极力美化诸葛亮,极力丑化曹操,但人为的美化与丑化都是有副作用的。根据描写,读者看到迷信色彩浓重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不信鬼神,不信天命,不怕邪魔的曹操则豁达率真,形象生动。诸葛亮观念的落后性和曹操观念的先进性显而易见。所以我很赞成鲁迅对《三国演义》的评论: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而结果倒像狡猾。”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08-11-10 09:46 编辑 ]
作者: 舄兢    时间: 2008-11-10 10:00
别样的视角....我真没想到过这个问题,佩服 :victory: :victory:

这就是沉进去和跳出来,一直没有理智地看待过迷信的诸葛亮.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1-10 10:12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塑造成了神,而曹操则是“人”。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0 11:56
原帖由 舄兢 于 2008-11-10 10:00 发表
别样的视角....我真没想到过这个问题,佩服 :victory: :victory:

这就是沉进去和跳出来,一直没有理智地看待过迷信的诸葛亮.


谢谢阅读。
希望多加批评。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0 11:56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1-10 10:12 发表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塑造成了神,而曹操则是“人”。



是的,应该将诸葛亮请下神坛。
谢谢阅读。
作者: 李凤宝    时间: 2008-11-10 15:55
   《出师表》的奴性供驱,《龟虽寿》的知命自主,足以表明哪个可亲可近。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8-11-10 21:34
果然如此。
曹操现在是越来越被人看好,被人喜爱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真实。真实是永远的,真善美,真是排在第一位的。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8-11-10 22:00
论古人,4版总是不拘一格,令读者耳目一新。相对这两个历史人物,我还是比较承认诸葛亮的“智慧”的。《三国》里无论发生在谁身上的之于“迷信”的描写,或多或少的都沾有一些上古之“易”的成分。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11-11 10:23
四版对三国很有研究,视角独特。
昨天看凤凰卫视,有人提议取消《隆中对》,认为对学生误导太大,将诸葛亮神话,误导学生愚忠。


确实如此,《三国演义》以谋略、社会、军事取胜,文学性不大,尤其对诸葛亮德神话对中国人价值观有害,诸葛亮心中只有刘备和汉正统,他心中德忠诚只有刘备,而没有百姓。

他几次征讨对百姓百害而无一利。

尽管说历史人物必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但是糟粕重复千万遍后就成了精华。

因此传统以来一直贬低曹操,抬高孔明。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1-11 10: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1 11:07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8-11-10 15:55 发表
   《出师表》的奴性供驱,《龟虽寿》的知命自主,足以表明哪个可亲可近。


不过,出师表表现了对主子的忠心,挺感人的。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1 11:09
原帖由 李明 于 2008-11-10 18:31 发表
三国演义是官员们喜欢的小说,诸葛亮的美化近似于妖,曹操的丑化近似于魔,小说嘛可以理解,不过,四先生可要小心啊。官员们找上你门要痛责你,小说给官员们找了好多事干,全国到处在找诸葛亮什么什么处,如“诸葛亮 ...


  是的,这里已经有好多诸葛亮的纪念地了。那时诸葛亮连年征战,让这里民不聊生,但这里的人民却对他感恩戴德,真是奇怪……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1 11:11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8-11-10 21:34 发表
果然如此。
曹操现在是越来越被人看好,被人喜爱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真实。真实是永远的,真善美,真是排在第一位的。


是的,真实的东西是永远的。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1 11:12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8-11-10 22:00 发表
论古人,4版总是不拘一格,令读者耳目一新。相对这两个历史人物,我还是比较承认诸葛亮的“智慧”的。《三国》里无论发生在谁身上的之于“迷信”的描写,或多或少的都沾有一些上古之“易”的成分。


谢谢一水点评。
其实,我的文章并不新鲜,因为里面的事实都明摆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只是人们熟视无睹罢了。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1 11:14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8-11-11 10:23 发表
四版对三国很有研究,视角独特。
昨天看凤凰卫视,有人提议取消《隆中对》,认为对学生误导太大,将诸葛亮神话,误导学生愚忠。


确实如此,《三国演义》以谋略、社会、军事取胜,文学性不大,尤其对诸葛亮德神 ...


谢谢好评。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三国》的。只是,我对其中的人物有着自己的看法。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11-11 11:15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1-11 10:54 发表
  许多历史人物会在学术面前慢慢得到修正。正如当代中国史。


说得很对。我们不是已经修正了好多历史人物的“形象”了吗?
作者: 海凹    时间: 2008-11-11 12:05
学习兄长的好文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