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81|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冬瓜翠皮覆银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7 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瓜翠皮覆银霜





    宁津县饮食一条街上,有家餐馆会做享誉南北的名菜“冬瓜盅”,引得众食客纷纷前去品尝,我也是食客之一。笼屉内蒸熟的冬瓜,端上餐桌,打开瓜盖,呈锯齿状,清香即刻四溢。原来挖除瓜瓤的冬瓜腹内,是炖好的香菇、竹笋、山药、莲子、粟子、虾仁汤。此菜集冬瓜、山珍、海味为一馔,口感独特,滋味鲜美。没想到翠皮覆银霜的冬瓜,竟能做出这般佳肴来。


  冬瓜原生我国南方,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因其表面有层白粉似霜雪,又可贮藏至冬食用,因之得名冬瓜。其实,它还有白瓜、东瓜、枕瓜、水芝、地芝、白冬瓜、濮瓜等别称,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瓜果之一。诗经中的《生民》篇,用“瓜瓞唪唪”来赞美瓜类植物的茂盛,我想其中就有冬瓜吧?汉代的张楫在《广雅·释草》中最早记录了冬瓜,不过书中用得是冬瓜的别称:地芝。唐代杜甫在《孟冬》中,有一句“破甘露落瓜”,从其描绘特征来看,最可能是冬瓜。明确无误当属宋代的郑清之,他作诗的标题就是《冬瓜》:“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冬瓜品种按成熟季节,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从诗中描写来看,定是晚熟品种了,冬瓜最大能长到30公斤以上,国人因此寓意生来笼统的冬瓜为“傻瓜”。


  小时候,老家陈姓人家院内,设有风向标.每天的风向,他比广播电台预报得还准。于是,人们见面问他风向,就成了口头禅,而他总幽默以冬瓜,南瓜,北瓜,西瓜作答。如果回答冬瓜,人就知是刮西风了。是日在地里干活,漫洼里刮过来个黄土飞扬的旋风。有个社员故意难为他,指着旋风问这是个什么瓜?没成想他回说明摆着是个绞瓜,还用问嘛,人们不由都被他的机智回答逗笑了。后来,人们都拿着冬瓜,西瓜,南瓜,北瓜,绞瓜当笑话说,愈传愈远了呢。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冬瓜的记录可谓详细: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叶团而有尖,茎叶皆有刺毛,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大者径尺余,长三四尺,其瓤谓之瓜练,白虚如絮,可以浣洗衣服,其子谓之瓜犀,在瓤中成列,霜后取之,其肉可煮为茹,可蜜可果,其子仁可食,盖兼蔬果之用。诗经中《硕人》篇中,形容硕人齿如瓠犀,最早用白瓜籽来比喻人的牙齿了。不知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瓜犀一词没有注释。冬瓜是鲁北人喜欢食用的蔬菜,买回来除了包冬瓜饺子、包子,还可以做冬瓜排骨汤、冬瓜丸子汤、冬瓜海鲜卷、干贝煨冬瓜、蒸冬瓜肉饼等。我曾从超市购买过冬瓜果脯,柔软甘甜,食之难忘。


  民间传说神农氏爱民如子,精心栽培了东瓜、南瓜、西瓜、北瓜,合称“四方瓜”。命它们各就各位,各司蔬果之职,造福于黎民百姓。惟独东瓜不肯听从神农氏之命,说我是冬瓜,不是东瓜,愿以四海为我家。神农氏说冬天无瓜,何称冬瓜?东瓜说我身披霜雪,就是冬瓜。神农氏没想到东瓜这么有个性,只好默认了冬瓜这名称。于是冬瓜就成了“四方瓜”中惟一不以方位命名的瓜了。我想,世间总是先有了物象,尔后才被文人演绎出这般传说来的吧?比如先有了瓜字,才被人破拆为二八,谓其年在二八十六岁。唐代诗人李群玉,在《醉后赠冯姬》中云:“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从此以后,人们就以瓜字初分来特指十六岁的女子了。再如瓜与葛都为蔓生植物,能够缠绕或攀附在别的物体上,因之意味有了牵连。后来人们才以瓜葛一词来比喻辗转相连的事物或社会关系。


  我国先民在食用冬瓜的过程中,很早便发现冬瓜肉、仁、皮、瓤、蔓、根具可入药,并记入药典中。《神农本草经》言它: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名医别录》言它: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日华本草》言它:除烦,治胸隔热,消热毒痛肿,退痒子。《本草备要》言它: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本草再新》言它: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食疗本草》言它: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勿长食之。《本草纲目》言它:瓜炼洗面澡身,去皮肤黑斑,润肌肤。数典记言,可知冬瓜的药用功能是被逐渐发现利用的。如果说冬瓜浑身是宝,如果说冬瓜是棵神草,一点也不夸张吧?


  在宁津县城有了自家小院后,曾沿两间南屋檐下种冬瓜、南瓜,待瓜蔓伸展后,引领至小屋顶上让其自由攀爬,沿藤隆起的枕状物,就是它们结下的果实了。收获之多,让人不由感慨它们的勤奋。后来,瓜叶上招惹来一种叫白粉丝的小飞虫,密密麻麻的多,于是才罢消了年年种冬瓜、南瓜的念头。家中多宝格中,我收藏了一只蓝花冬瓜罐,憨头憨脑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冬瓜的神韵。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庭生活普遍提高,街上的胖墩随之增多,许多减肥中心也应运而生。这让我不由想到翠皮覆银霜的冬瓜,想到冬瓜的减肥功能。人们与其发福后再吃减肥药,何不素日里多食些冬瓜呢?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8-12-7 17:2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2-7 17:19 | 只看该作者
冬瓜是一道好菜,可炒,可炖,可包饺子等,读高老师的文章,既能品美文,又可品美食,还能长知识,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呢!问好高老师!
3#
发表于 2008-12-7 17:35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上来学习!
4#
发表于 2008-12-7 18:05 | 只看该作者
哈,先前看到了韩老师写的几篇吃的文章后,今天又看到高斑也开使写吃的了,记得前段韩老师的花系列写出后,紧接中财鲜花遍地开。看来美食盛宴也要开始了啊。不错,大家都来比武,那中财就会越来越红火了啊
5#
发表于 2008-12-7 18:30 | 只看该作者
短句,雅,耐读。我很喜欢风向标那里,本色。就像翠皮覆银霜的冬瓜,既能上得了大台面,又能入寻常百姓家。欣赏。
6#
发表于 2008-12-7 18:36 | 只看该作者
冬瓜,其实是一道非常素朴的蔬菜。在乡下,种植这种蔬菜的人家非常多。这当然也是农家菜园子里必不可少的重要蔬菜之一。冬瓜可以放置(保藏)很久。我就很喜欢这种蔬菜。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在夏天里的“辣椒炒冬瓜皮”,甭看有些粗糙的感觉,实际上吃起来香脆的很啦。如果在饭店,这冬瓜还可以做成瓜条,还有许多的做法。冬瓜有减肥功能,这倒听说很少,不过,它确实是一道大众喜爱的蔬菜。文章叙述交织而成的一道温暖的气脉,在阅读中氤氲而生。这也彰显了一定的深度,一定的实质。好文,精华支持并高亮显示。
7#
发表于 2008-12-7 19:1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似乎都愿意用冬瓜做汤,炒海米,哈哈,原来还能减肥呀,看来我应该试试。
哈哈,瓜葛居然也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呀。
学习新知识了。
问好。
8#
发表于 2008-12-7 1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8-12-7 17:19 发表
冬瓜是一道好菜,可炒,可炖,可包饺子等,读高老师的文章,既能品美文,又可品美食,还能长知识,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呢!问好高老师!


非常赞同。我突然有买冬瓜的冲动了。
9#
发表于 2008-12-7 19:22 | 只看该作者
唐代诗人李群玉,在《醉后赠冯姬》中云:“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从此以后,人们就以瓜字初分来特指十六岁的女子了。再如瓜与葛都为蔓生植物,能够缠绕或攀附在别的物体上,因之意味有了牵连。后来人们才以瓜葛一词来比喻辗转相连的事物或社会关系。
《神农本草经》言它: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名医别录》言它: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日华本草》言它:除烦,治胸隔热,消热毒痛肿,退痒子。《本草备要》言它: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本草再新》言它: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食疗本草》言它: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勿长食之。《本草纲目》言它:瓜炼洗面澡身,去皮肤黑斑,润肌肤。

长见识了。
10#
发表于 2008-12-7 19:3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光知道冬瓜能熬汤喝,想不到不起眼的冬瓜竟也是浑身是宝。学习高版散文,增长多方面知识。
11#
发表于 2008-12-7 20:07 | 只看该作者
每次读高版主的文章都可以长不少见识,对这些灵性的万物竟是如此的细微观察,让生活充满情趣。
12#
发表于 2008-12-7 21:45 | 只看该作者
食之为佳肴美味,令人向往,一转笔又引出药用之妙。引经据典,巧妙的把文学和科普穿连起来。读后使人既增加知识,又能感受浓浓的文学味。
问好高版
13#
发表于 2008-12-7 21:4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了一下高版写七字植物的结构共性特点。
  既总写又分说,从各个角度描述对象,融入自己的亲身联系及其感情,写得有分有合,有远有近,有大有小,写出历史文化,也写出实用价值。
  该文重写了冬瓜的趣事、典籍记载、民间传说、药用价值,增添了文章的厚重。趣味性强,实用性强。
  学习这种植物文章范本。
14#
发表于 2008-12-7 22: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2-7 21:48 发表
  注意了一下高版写七字植物的结构共性特点。
  既总写又分说,从各个角度描述对象,融入自己的亲身联系及其感情,写得有分有合,有远有近,有大有小,写出历史文化,也写出实用价值。
  该文重写了冬瓜的趣 ...


学习植物文章范本!!评价之高,而当之无愧!!学习高版佳作。
15#
发表于 2008-12-8 09:3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的文字真可谓是色香味美啊~~。继续欣赏高版融情愫、知识、趣味和感触于一体的植物系列文章,支持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3:12 , Processed in 0.2171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