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北 郊
[打印本页]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3-15 15:55
标题:
北 郊
木祥
其实,一个城市的风景,应该包含郊外的。聪明的旅行者,到了一个城市以后,忘不了去它的郊区。所以,丽江便有许多的游客,骑自行车游览郊外。他们成群结队愉快地穿梭在丽江的田野和村庄,丽江的几个菜市场,每天都可以看到几个老外走在拥挤的人群里拍照或摄像。
居住到丽江以后,我经常带家人去北郊看草地和沙滩。北郊是玉龙雪山的延伸线,除了白沙、束河这样的古村落以外,还有茂盛的刺玫瑰,野蒿,野菊,荆棘果,核桃树,苹果林
… …
这些,让人产生诗情画意的同时,也会勾起一些美好的回忆。
那年冬天,我在丽江参加一个培训斑,住在北郊亲戚家。喜欢清早起床,步行到培训班上课。要经过一片麦田,一片玉米地,路上有水库池塘,大大小小好几条水溪。天气凉了,低矮的麦苗上着一层薄霜。玉米地旁,有几棵柏树,一些枯黄的玉米杆,几座旧坟,几只麻雀
… …
远处的雪山,象是水墨画。走在北郊的泥土路上,听低矮的门楼里传出的狗吠和溪水清澈的声音,看水溪上乳色的雾气,感觉非常好。走在路上,左顾右盼,低头抬头间,有时会趔趄一下
… …
心里很宁静,有种与世无争的感觉。于是,学习期间写下了一些从容的文字。我回忆起自己当年在北郊读书的一些细节,写道:
1978
年,我在丽江农校读书。丽江农校在北郊,校园里全是矮瓦房,整个校区都是起伏的山岭。学校的大院里有高大的松树,松树下落满了金黄色的松针。有线条逶迤的矮柳,记忆中,清晨的矮柳下常常会坐着一个手捧书本的女孩。阳光勾勒出女孩清晰的曲线
… …
学校里还有许多菜地,我们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最当阳的菜地种菜,浇水,施肥,看着新鲜的植物一天天成长。班上有个年龄最小的纳西姑娘,
17
岁的年龄吧,不喜欢劳动,可能是在家里娇气惯了。班里的同学却喜欢她的娇惯,喜欢看她闻到粪臭便用一条干净的手帕蒙上鼻子的样子
… …
参加培训班期间,在北郊,我还写了《四方街小记》,《端茶》,《遥远的水磨房》等等散文,都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上了。
是啊,回忆其实是对细节的留恋。后来,我家的住房也买在北郊的一个小区。然而,为了方便,开车的时间多,走路的时间少,上班上街,经常驾车穿梭在通往北郊的路上。通往北郊的大道是宽敞的,路上车水马龙,驾驶需要谨慎,很难顾及沿途的风景。时间长了,感觉自己好象生活在了空中楼阁,世界变得比从前空洞的和虚无,我觉得自己也缺乏了创作的灵感。后来读到一篇文章,说一个礼拜坐一次公交,骑一次自行车,走一次路的人,会变得聪明一些。于是,有意识地走路上街。走路的人不多,人行道特别干净和清静。路边上,梧桐树,锦竹,枇杷,垂柳,樱花和玫瑰
… …
点缀着这座城市的郊区。路边的一个站台上,一个女孩等待公共汽车的,她的头发随风飘散,她的红裙子,她听
MP3
的样子,象征着一种意志和朝气。
生活原来应该是这样的。
好些想像都由北郊的细节引起,细心观察,北郊逐渐地在细节上发生着变化。绿化、亮化、人性化
… …
这座旅游城市的郊区,慢慢显示出她独特的魅力。然而,在通往北郊的道路上,我也常看到行驶的车里扔出烟蒂,塑料瓶,纸巾
… …
也会看到超速行驶的汽车。在北郊的路上,让我不断地想起“城市的细节”这个词。想起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郊外,我看到一个中年妇女,一个人等红灯。这个红灯口在郊外,那时没有一辆车经过,但她依然等。在法国卢浮宫,我们因等失踪的张乃光先生,便坐在广场的一个角落里等待。没想到保安把我们叫了起来,示意我们在公众场合要站立,那样会影响卢浮宫的形象
... …
我明白了,在巴黎,为什么会看不到有人在街上蹲坐、打哈欠、伸懒腰
… …
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休息站,驾驶员喝茶、喝咖啡也是站立的。休息站为驾驶员设立的,往往是坐位少,站台多。我想,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向人们表达一种意志和品格
… …
我是不是扯远了。不过,文章扯得再远,我依然会回到我的北郊。我打算着,在今年的某一天,我依然会出现在北郊的草原上,沙滩上。从北郊回家的时候,我会捡回一些食品袋,水瓶和一些情绪。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09-3-16 09:08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3-15 16:34
先记号。晚上来欣赏。问好!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9-3-16 07:09
充实而有多样的北郊生活,学习欣赏着。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09-3-16 07:39
木老师的文字,短,精.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3-16 08:48
游记与随笔交融妥帖,具象之中不乏浓郁的抒情与感悟的色彩,情愫真挚,充满了对淳朴自然的向往与回归之情感,有大向度的特色,精华支持!
作者:
杨宝琼
时间:
2009-3-16 09:33
标题:
问好
很沉静的文字,好文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3-16 09:39
读了文章,我能为自己每周都能回到老家去感受田野风光,而感到欣慰。“一个礼拜坐一次公交,骑一次自行车,走一次路的人,会变得聪明一些。”作者所表达的也是这样的心境或心情。由此,而想到了巴黎街头的场景,由此,而延伸出的思想情愫,这也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生活的真实。支持精华!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3-16 10:15
郊外有郊外的风景,与城市不同,与乡村不同,其独特正是其魅力所在。抒情而自然的文章。欣赏了,问好!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3-16 1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3-16 22:36
谢谢大家阅读点评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3-16 23:57
提读下。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3-17 11:35
祝贺精华!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9-3-17 11:43
“远处的雪山,象是水墨画。走在北郊的泥土路上,听低矮的门楼里传出的狗吠和溪水清澈的声音,看水溪上乳色的雾气,感觉非常好。”无限向往,等俺去了一定去老弟说得地方看看,太美了。
“是啊,回忆其实是对细节的留恋。”总结的好,最近我也是不断回忆一些往事,回忆就是对当时情景的留恋。
老弟的文字依然这麽耐读,这麽亲切自然。:)
作者:
南子
时间:
2009-3-17 14:21
对某地的牵挂往往由于那里的一些回忆,就像这北郊,都是记忆呢。欣赏!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3-18 16:00
标题:
回复 13# 海怡 的帖子
朵喜欢你的文字,期待在丽江见到你.
作者:
杨宝琼
时间:
2009-3-18 16:39
美丽的北郊,美丽的文字.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9-3-18 16:59
问好老哥!
在沉静,萧逸中体悟。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