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0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倾听心灵的低语——赏析《老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0 2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倾听心灵的低语

                             ——赏析刘学刚老师的《老锅》

    有一种声音,一直低吟浅唱,在山野,在草垛,在厂房……

  好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不复听到,是声音远了,还是我们的听力差了?

  像孩子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母亲,我捧着这篇厚重的《老锅》,一次又一次走进童年的梦,心底缭绕着故乡久违的炊烟。

  “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它依然黑亮如初。”文章开头,就像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穿透我的心。老锅的底是黑的,一直藏于故乡的背影里,老锅的胸是亮的,温情呵护着故乡的生灵。有了他,生命倍觉温暖,生活更有滋味,生机才好升腾。首起这个句子,诗意,深邃,像一口古井,清亮幽深。像这样富有隽永哲思的句子,文中比比皆是。比如:“老锅的肚量很大,锅是见过大世面的。”这里的世面,指的是老锅经历的沧桑岁月。再如:“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和从此敦实沉稳。”念着这样的句子,眼前不觉浮现出与老锅朝夕相伴的平实日子。

  “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燥烟相纠缠,甘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井里新汲的水,无色也无味,倒在锅里一烧,就有了一丝丝甘甜。”这样的情景,对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真是太熟悉不过了。犹如听一位长者静静诉说老锅家乡的故事,我们的心灵在文字中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周遭的一切纷扰喧嚣早已不复存在。多么美好的老锅,多么美好的村庄啊。

  不管是哲理诗思,还是平静诉说,《老锅》的语言就像这口老锅一样,厚实质感。譬如:“有口锅往灶上一放,生活就开始了。”读着这样的句子,非常舒服温暖。语言点到为止,只做轻轻碰触,所有的情感便随了话语直通到心底。我想,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魅力。他具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庸常为非凡的力量。

  透过语言,整体观看《老锅》,我们循着作者的文脉,依稀找到作者构思的特色。从总起“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出发,到具体描述老锅的故事——老锅的沧桑,忙碌的老锅,老锅的作用,以及老锅带来的快乐——最后在感叹怀念老锅中,提升老锅的价值—— 一口老锅,早晨煮热一轮太阳,晚上烧开一瓢月光——熬冬为夏,蒸春维秋,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这样,整篇文思沿一条线而下,平见巧,自然而不雕琢。我想,构思之精巧自然成了《老锅》吸引人的又一大魅力。

  有人说:“三分语言,三分构思,四分立意。”可见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深入作者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念乡、念人,以老锅为依托寄托自己对生命之根的深切怀念,是《老锅》留给我们的绵长遐思。生活如锅,人亦如锅;人离不开锅,锅离不开人。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该找寻一种依靠和寄托,从而使生命永远青葱。


               2009/04/10 于“乡下人家”

-----------------------------------------------------
附原作:
                               老  锅(2006-02-24 20:10:15)


                                                 文/刘学刚分类:故乡的消息

   
  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它依然黑亮如初。
   
  父亲常常说,一口锅,一只脚踏进去,拿东西敲打锅沿,那脚底麻麻的,便是好锅。现在想来,老锅莫非是故乡的根?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而从此敦实沉稳。   

  锅的肚量很大,锅是见过大世面的。在锅眼里,你不过是一粒谷子。传说锅早年热血沸腾气可吞天,就在他飘飘欲仙之时,突然被抛进一个冰冷的模具里,极像一脸喜气的乡亲,准备迎娶小麦做新娘时,却迎来了一场连阴雨。大喜大悲过,大热大冷着,一口老锅的经历,肯定会让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吃惊。所以,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在岁月中游走的一口锅,看起来更像一个月下荷锄归的庄稼汉,脸色黝黑黝黑的,宽阔的肩膀能扛起一座大山。   

  我们是一些空空的粗瓷碗,除了一次次让锅底朝天,我们不知道还干了些啥事。我们用胃消化掉青青的菜白白的馍,却用心理解不了一口老锅。如同吵着闹着上山看桃花的孩子,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谁会驻足过冬的铁褐色枝条?然而,锅并不在乎这些。即使遭遇冷落,只要锅底一把火,锅上一块肥肉片,便褪尽铁锈焕发了青春。说来就这么简单,锅最怕清闲,烟熏火燎着,最持久耐用。“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年事已高极少稼穑的父亲昨天还这样说过。   

  一处宅子,可以没有五禽六畜,可以没有五颜六色,但不能没有一口锅。有口锅往灶上一放,生活就开始了。锅底的灰烬越积越厚,屋顶的炊烟越飘越高。在灰烬和炊烟之间,一口锅用它的博大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毁掉宅子的办法只有一个,当掀去老锅的时候,灶台像深深塌陷下去的眼窝,没了精气神的宅子一夜变老,说不定哪一阵风就能把它带走。在故乡,浓烟,不叫做烟,而叫温暖;热气,便也不是气体,是魂魄。   

  我偏执地断定,无上美味在民间。故乡的黄昏是静谧的,一声悠长的牛哞,使时光变得更加飘忽而缓慢。锅如佛,端坐在火的莲花之上,灶里飞出几颗火星,溅成西天的霞光。院里的鸡们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刨食,石磨下敞着的巢口,是深情的眼睛。站在屋檐下的镰刀,手搭凉棚,眺望田野,镰把平滑细致,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那种形状叫完美。乡村此时独有的气息,任谁闻过一回也忘不了。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灶烟相纠缠,干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井里新汲的水,无色也无味,倒在锅里一烧,就有了一丝丝甘甜。这种气息不可言传,它是酵母,揉和着每一个贫瘠的日子,放在锅里一蒸,便是饱满灿烂的白面馍馍。这白馍,嚼在口里,全身没有一处毛孔不熨帖;咽到肚里,就是无边无际的舒坦。   

  然而,老锅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家园,被种上了茂密的钢筋水泥。柴火垛越来越少,煤气灶越来越多。高压锅电饭煲们很是矫情,它们志得意满的神态,让我们一天天失去味觉,我们早年骨子里沉淀的铁质,说不定哪天就和臭汗一起挥发得一干二净。   

  一口老锅,早晨煮热一轮太阳,晚上烧开一瓢瓢月光。熬冬为夏,蒸春为秋,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

[ 本帖最后由 木桂子 于 2009-4-11 01:0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4-11 00:27 | 只看该作者
读你的文评,才来欣赏刘学刚的《老锅》可谓相得益彰。文评写的很深入,也确实理清了《老锅》的文脉、显证了《老锅》的主旨、抓住了《老锅》的精髓。同样是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魅力,使我贯注。
小建议:“首发”就是第一时间发到论坛。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0: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杜老师!

小建议:“首发”就是第一时间发到论坛。问好!
-————  自然。这个我懂。是首发。 问好!
     
4#
发表于 2009-4-11 00:53 | 只看该作者
倾听心灵的低语——赏析《老锅》(2009-04-10 23:41:23)
标签:李平老锅 句子 灶台 散文 刘学刚 文化  

你是先发到博客 上的哦。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1 00:27 发表
读你的文评,才来欣赏刘学刚的《老锅》可谓相得益彰。文评写的很深入,也确实理清了《老锅》的文脉、显证了《老锅》的主旨、抓住了《老锅》的精髓。同样是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魅力,使我贯注。
小建议:“首发”就是 ...


小建议:“首发”就是第一时间发到论坛。问好!

说明下。这个文评,今晚草成,大概与此地早十几分钟的时间在博试发,后看着有些粗糙随即做了修改,也就是说在博客停留的时间前后不过两三分钟。删除后,就没重新发博,博客中除本人外无他人阅读回帖。修改后就直接发中财来了,不知这是否算首发。

如不是,我当去掉首发字样便是。问好:)
6#
发表于 2009-4-11 0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桂子 于 2009-4-11 00:58 发表


小建议:“首发”就是第一时间发到论坛。问好!

说明下。这个文评,今晚草成,大概与此地早十几分钟的时间在博试发,后看着有些粗糙随即做了修改,也就是说在博客停留的时间前后不过两三分钟。删除后,就没重 ...


哦。你的认真使我感动。先这样吧。下次注意吧。另外,就是在中财首发了,也要等等再发到博客上。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1 00:53 发表
倾听心灵的低语——赏析《老锅》(2009-04-10 23:41:23)
标签:李平老锅 句子 灶台 散文 刘学刚 文化  

你是先发到博客 上的哦。问好!


早你些回你话了。只是输入慢些。知你所说。;)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1 01:01 发表


哦。你的认真使我感动。先这样吧。下次注意吧。另外,就是在中财首发了,也要等等再发到博客上。问好!


没事。我删除首发字样便是。 自然,现在我博客里也没有这篇文章。

其实于我来说,发此的文章基本不是首发。大概一年前,不知这儿的规定,以为发博客跟首发不矛盾。也因此我的一篇文字,引起斑竹和稿酬编辑的一些误会。所以后来来得少了。

但现在,即便不是首发,我还是愿意发此,而且散文诗居多,尽管我知道这里没有开设专门的散文诗版块。但相信旁观者清,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这是我文章发此的主要目的,当然免不了向各位师友学习。
感谢你!

[ 本帖最后由 木桂子 于 2009-4-11 01:10 编辑 ]
9#
发表于 2009-4-11 0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桂子 于 2009-4-11 01:08 发表


没事。我删除首发字样便是。 自然,现在我博客里也没有这篇文章。

其实于我来说,发此的文章基本不是首发。大概一年前,不知这儿的规定,以为发博客跟首发不矛盾。也因此我的一篇文字,引起斑竹和稿酬编辑的 ...


这里也有很多的散文诗呢。譬如“五月草原”的散文诗就非常好。也希望拜读到你的散文诗。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1 01:14 发表


这里也有很多的散文诗呢。譬如“五月草原”的散文诗就非常好。也希望拜读到你的散文诗。问好!


知道。五月草原,胡华强,都是老朋友了。我最初来此,也是胡老师引见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0:26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多唠叨了几句,在此向杜老师说声抱歉。
现在我可以把此文发博了。特告知。

祝周末愉快!
12#
发表于 2009-4-11 1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桂子 于 2009-4-11 10:26 发表
昨晚多唠叨了几句,在此向杜老师说声抱歉。
现在我可以把此文发博了。特告知。
祝周末愉快!

首发就是要求除了在中财论坛先发出来以前,不要在其它论坛(包括博客)发表,删除后从百度等搜索也可以看到曾经发过的影子。杜老师提醒得很对。另外刘学刚老师的作品集已经出版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4-11 10:30 发表

首发就是要求除了在中财论坛先发出来以前,不要在其它论坛(包括博客)发表,删除后从百度等搜索也可以看到曾经发过的影子。杜老师提醒得很对。另外刘学刚老师的作品集已经出版了。


感谢你回帖。昨晚知情后就已删除首发字样。杜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所敬重的。
另外,刘学刚老师的作品集已经出版了。——知道,所以学习。

另,如果我这个帖子引起大家的不快,请版主可将帖子删除。问好各位:)
i
14#
发表于 2009-4-11 11:32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三分语言,三分构思,四分立意。”可见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深入作者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念乡、念人,以老锅为依托寄托自己对生命之根的深切怀念,是《老锅》留给我们的绵长遐思。生活如锅,人亦如锅;人离不开锅,锅离不开人。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该找寻一种依靠和寄托,从而使生命永远青葱。
15#
发表于 2009-4-12 10:1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解读入理入情,审美取向与认识均表述明晰,有借鉴价值。散文版一直推崇和欢迎这类品评鉴赏和交流的文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0:07 , Processed in 0.05763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