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70|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山 魂(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9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
                           
                            (下)

  那天通化商会的人带来的消息和其他一些事,搅乱了关照天的心。这也是前所未有。

  盘子,从来都是他主持,几天几夜,一锤定音。

  商会的人一走,关照天突然袭击一般发的那股子邪火,吓得大家不再敢胡说八道。看来,大当家的心事重重,关注的并非此事,也不好再胡乱参言。就一哄声地点头,说,好,好,好好好。就连来了火气搂不住,一条响枪打四方的丁占武,也蔫了灯。都知道关照天的脾气,虽然是关照天的四梁八柱,大当家的向来拿这几个人为重,极少跟他们耍脾气,可偶耍一把,地动山摇,谁也不想再惹出那股无名火。

  关照天回他搪桥(睡觉)的小屋躺下了。

  屋里很暗,没点马灯。

  这才想起小宝。半天没听这孩子呼嚎叫唤了,出去看看,小宝夹在崽子的被窝里睡着了,关照天把他抱回来,放在热炕头,顺到自己的被窝里。这时候,张副会长吃了饭,又叫崽子来问,给“江防部队”回话的事,回去怎么说。说事情等不得,连夜就得往回赶,战会长那头急着呢。

  “你就说,请王将军看在关照天的面子上,暂缓此事。”

  张景贤眨眼听着,没听明白。

  王凤阁的队伍他也没亲眼见过,但听说跟眼前的胡子堆是两码事,捐资要物,一向和气着来,从不动硬,即使不给,也秋毫无犯,这叫人服气。可钱财毕竟是钱财,不给哪一个,难说日子就好过?他不知这从不低头的硬汉子,这含混不清的话,是否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想要个准话儿,心里才落底,回去好交待。

  大眼瞪小眼看着。

  关照天叫他瞅乐了,乐得勉强,苦涩,目光一凛,说:

  “就这么说。”

  “大当家的?”

  “走吧!”

  这一夜,雕窝砬子寂静。两个护送张副会长出山的崽子到头道卡子后又送出了好几里地,回来已经小半夜了。老规矩,回山头几天,崽子们除了换班瞭水放哨,白天娱乐,晚上睡觉,等着大当家的、四梁八柱们定好了盘子,重返马背,大开杀戒。“水香”李永福把卡子放出去十里地,确保安全。

  关照天却睡不着。

  事搅心。

  起了几次夜,回来给义子小宝蹬天上去的腿收回来,捋顺了,放回被窝里,躺下两眼望房笆(洞顶)。“江防部队”,他也是头一次听说,当时还以为张副会长说的日本警备队。可这个王凤阁,却是早就传到他耳朵里的人物,起局前,不是自己的家仇缠身,说不定他也投奔这个人去了。可是,他猜想,举旗抗日的大队伍,不会专为他一个人报仇雪恨,所以,后来他走上了另一条道。

  家仇报了,砸窑、绑票忙昏了头,偶尔仍然能听到这三个字。

  还有,抗日救国。

  抗日,他不反对,可救国,不大关注。南京的委员长手里头掐着几百万军队都没辙的事,还有奉天张学良的东北军,你东边道拉一个小队伍就能管事,就能把天给重新翻过来,悬,叫他觉着迷糊。那时候,关照天的两只脚,一脚虽踩在兵荒马乱、刀枪拚命的山林里,但对抱团抗日的认识,却是模糊不清的。“义气”就是狭义打尽天下不平的同义词。另一只脚,仍停在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封建残余陋巷里,认为行的正,走得端,硬不怕,软不欺,对得起良心,将永远是做人的主流。至于抗不抗日,救不救国,他管不了啦,乐享其成。他自己也杀过人,砸了无数“响窑”、“红窑”,却并没有真正呼吸到新时代的新气息,追求过胡子以外的新知。因此,他还止步于老祖宗善恶遗训和旧礼教的境界里,冲不出去,甚至从未尝试。

  不是“江防部队”来找上他,他也不会想到王凤阁。

  更不会搪不成桥,睡不好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乱。

  这难怪。人的一生中,许多事你不关心,却常常听到。“杨靖宇”、“王凤阁”两个响亮名字,那时候关东山各处都在明里暗里传说,甚至有很详尽描述。关于他们的队伍,他们个人的家事,这些年,作为一刻不停、同样率领“正月好”绺子千里奔袭的关照天,怎么会没听说呢。

  连妓院只关心嫖客钞票的妓女,都知道有两支人马到处打日本人。

  闹得鸡犬不宁,心惊胆战。

  杨靖宇,他是无缘一见,听说是个血性汉子。可王凤阁的情况,关照天常去通化会自己的相好,听到耳朵里的更多,就当时情况看,归拢起来,大致如下:

  王凤阁,也是条血性汉子。少年时代就关心国家复兴大事,通化师范毕业后,用当年许多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钢,有条,走路有风,搭眼一看就知道是天生领兵打仗的人,熟悉国家、特别是关东山的情况。曾在东北军汤玉麟部打过仗,学习炮兵,因反对内战,辞职还乡,在家依然故我,注意时局发展、学习军事书籍,习武练身。

  那时候,伪满洲国背后在新京主事的武藤大将刚死,菱刈隆大将继任第三任关东军司令官没几天。

  关东山形势愈甚逼人。

  这个菱刈隆,可不是一般的日本人,武士道,而是大正年代战功赫赫的军事将领,堪称军中之魁。日本有名,嘴唇一撮黑黑的小仁丹胡子,目光亮得刺眼,是策动侵华的行家里手,他一到任就把军刀在关东山心脏狠狠地划下一道大血口子,叫人刻骨铭心。对于这个人,现在活着的一些老关东人仍记忆犹新,几十年不忘,影音报刊却鲜有披露。

  菱刈隆素以其在日本陆军部严肃果敢而著称。

  将伪满初时的“执政”改为“帝制”,“大同元年”改为“康德元年”,溥仪从“元首”改做了“皇帝”,就是在他手上。

  关东山更苦了。

  怎么苦?日本关东军对伪满洲国的统治进一步强化,一切事务改为第四课办理,调整伪省区、军管区、警察队,且进行收买北满铁路等重要步骤,不遗余力地改造伪满洲国“国家”命脉,镇压民众,力图使以天皇圣意为已意的关东山更加巩固。

  杨靖宇、王凤阁能服吗?

  肯定不服。

  不光他们不服,关东山人都跟着不服。

  大到国家,小到个体,不管是哪朝哪代,一个男人,为官为匪,为兵为民,不管你为啥,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多大个事?身上没点血气,没点钢条,腰杆子怎么能硬,叫人瞧得起?王凤阁,不服,就得号召民众起来干仗,这叫明大义。

  关东山人传说:王凤阁,目光中凝聚着一股有主见、爱国且不畏强暴的神采,四方大脸,身强体壮,说话算数,有感染力、号召力,属于那种登高一呼,四方纷纷响应的硬汉子。

  他家是通化坐地户,一间小草房,就在城北的天主教堂道南,紧挨着山根。那时候,其父王林是教书先生,人称“王四先生”,而管他母亲王毕氏都叫“王四奶奶”,快人快语,满面春风,为人处事和气公道,遇到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乐意帮忙,不辞劳苦,会应酬,有人缘,很受街坊欢迎。如果要说过个平常日子,吃穿不用愁。

  可“九.一八”事变暴发,东北沦陷,他急了。

  不能当亡国奴!

  老母亲深明大义,和弟弟(王凤阁的舅舅毕相臣)一起变卖家产,甚至将房木、骡子、苞米仓子也扒掉,都卖了,几个儿媳妇结婚时娘家陪送的金戒子、耳环、手镯子也卖了,资助儿子(外甥)举旗抗日,好比当年岳母“精忠报国”之刺字,嘱咐勿以家庭为虑。有国则有家,国亡家何在!

  作为土生土长,一点不掺假的东边道汉子,王凤阁到各处呼号宣传抗日救国,数日即得到数百爱国志士支持。不日揭竿起义于红土崖。

  起来了!一个是日本典型的老牌铁血军官,矢志为天皇尽忠,不惜马革裹尸,疆场捐躯,一个是数洞悉中国情况,为绝后顾,誓死抗日的爱国将领,一个在新京挥师围剿,一个在通化举旗抗日,针尖对麦芒,有得看了。

  那时候,牛刀小试,出手不凡,通化城内城外一时之间杀声震天,声威大震,打了个日伪军措手不及。后迅速撤离跟日本关东军、警备队、警察队、伪军周旋于崇山峻岭之中,保甲、军警带枪投奔的很多,地方爱国青年志愿抗日者甚众,王凤阁率军向柳河挺进,沿途各军警多数投降,遇有抗拒者便解决之,阵容日渐壮大。

  王凤阁不是鲁莽人,受过专门训练,自有一套自己的打法。著名一战是打柳河县城。队伍开到柳河县大荒沟以北孤山子一带,遇于芷山(旧军伐,时任东边道保安总司令、后升任伪军政部大臣)部之田团相阻,算是遇到了第一个劲敌。

  后来那一仗打的,嗨,别提了,可称一绝,旗开得胜。敌人枪炮齐备,他们枪少,只能智取,强攻不得——后以兵书上虚张声势之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人海战术、波浪似滚动、大刀、红缨枪冲杀攻击,吼声震天,烟尘弥漫,漫山遍野的人蜂拥向前,敌人虽有大炮机枪优势,但一家伙就让王凤阁摆出的这从未见过的大阵势造懵灯了!不等开炮还击,先头部队已插入敌核心的炮兵阵地,快枪、土枪、老套筒、洋炮(东北俗称的一种猎枪)响在最前面,其后闪亮大刀晃动于敌人面前,砍脑袋瓜子的砍脑袋瓜子,削脖子的削脖子,红缨枪刺入敌人的心口,好比小米加步枪的一群杀红了眼的人闯入了可以毁灭地球的原子弹天井,天井盖还没来得及打开呢,不等死往哪跑?这叫战略战术,迫使敌人的重武器瞬间失去威力,终将敌炮兵全部打散了花,缴械了事,且用缴获的迫击炮再向占据制高点继续顽抗之敌射击,炸点落处,尸飞遍野,鬼哭狼嚎,最终目的达成,力克强敌,军心大振。

  王凤阁指挥大军乘胜追击,败敌十余里。

  此役,声名远播。

  奉天、北平报纸均有报道,缴获迫击炮五门、重机枪四挺、步枪四百多支、大车十多辆、马百余匹、弹药无计,粮饷众多。

  经过这次大胜,关东山人看到了抗日救国之希望,激发了热情勇气和信心,充实了实力,各处成群结队带枪、马来投奔者更多,略经整编又进攻柳河县城。现在都知道了,要打胜仗,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事前大造舆论宣传,告诉城里的老百姓怎么怎么回事,不要害怕,团结一致,安定人心,再告诉伪军打的主要是日本人,就象几十年后布什叫特种部队先潜进伊拉克一样,仗还没打,老萨里头的军心就散盘子了,这城还怎么守。事前,派人潜入城内,散发传单,贴标语,发表告伪军警书,劝其开城门投降,共同抗日。敌不从,翌日,大军由柳河四面包围县城,迫使日伪军退缩城内,闭门固守,激战一昼夜,仍未奏效。王凤阁将炮集中,亲自指挥轰击目标,发炮三百余响,城内数处起火,人心惶惶,大乱,守敌的人马车辆集中于西大街内外,已露撤退迹象,王凤阁遂令两翼猛攻,骑兵大队从中路向城下冲锋。再现了两天前打孤山子田团那种不可阻挡、气势磅礴、大海波涛般摄人心魄的场面。

  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一片,象潮水般向城下涌来。

  日军见势不妙,开了东门逃跑。

  王凤阁指挥队伍乘胜追击,败敌二十多里。

  当时,柳河县城内有一电台,幸事前有工作人员保护,未遭敌破坏。王凤阁即利用这部电台向全国发出通电,申明组织抗日军之大义,名义是“东北义勇联军”,意义是不分国籍,不分党派,不分民族,凡是抗日救国者即是一家人。

  这个通电由中央社代转政府,并得到中央日报社的复电。

  之后,战斗愈烈。

  人马最多时,达两万之众。

  由于军队初建,武器低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又无阵地经验,虽靠智慧和勇敢打了几次胜仗,但不能守城。尽管如此,各地保甲、警察、伪军、自卫队还是闻声起义来投,时值国联调查团到东北调查,王凤阁为揭穿日本对东北之阴谋和使国际上明瞭东北人民抗日的真实情况,遂率军北上,切断吉海铁路,分数路大军正面与日军、于芷山伪军驻吉海铁路沿线之敌展开了较量,以马鞍山、钓鱼台、凉水河子等战斗最为惨烈,令敌人胆寒,终将强敌打败,队伍先后占领金川、辉南整个县城,并柳河、磐石等县之重镇的广大地区。

  这些消息,通过新闻界的广为传播,轰动一时。

  最感难堪的,自然是日本关东军。

  杨靖宇、王凤阁的声望,在人心目中达到顶峰。柳河大捷,功成名就,攻城夺镇,稳步推进。关东人拿起武器抗日救国,比起大日本帝国的强盗逻辑,就现实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日本关东军全境压来,战斗兵种不只坦克、重炮和飞机,还有工兵、辎重、飞行队、汽车联队、山炮联队等,打破了《满洲国陆军指导纲要》要求的框框,大量日本军人被派入伪军,充当各级指挥官,这是非常惊人的。几十年后,“落后挨打,弱国无外交”之言,道尽那时候中华儿女、民族英雄自强不息的不变原则。说什么“满日亲善,共存共荣”,不过是自欺和欺人之谈。

  关东山的抗日救国,即循着以上的轨迹在发展着。

  反反复复,后来斗争越来越艰苦。

  人数最少时,队伍只剩下了几百人。

  惨烈可见一斑。

  王凤阁这杆大旗始终不倒!

  ……

  那时候,关照天还不知道共产党后来能坐江山,不存在惧怕“秋后算账”心理,只凭个人好恶,义气为先,想一些身边事情。除了思谋绺子的盘子,关照天从来没有象今晚这样欲罢不能,有意识地把王凤阁的各种传闻兜底在脑子里过了一回,这事往深里想一下。话,是让张副会长带回通化去了,可是,王凤阁答不答应,他也悬着。要是人家同意了,他只会认为是尊重,不会想到人家怕他,要是不同意呢?他想到更多的是这方面,不利的方面。

  也许正是王凤阁义正、人正,管也亮,关东山的铜嘴大烟袋,才叫这个从不知睡不着觉啥滋味儿的大当家的翻来覆去在那盘小火炕上一袋接一袋,磕了装,装了磕,抽了一地烟灰。炕也热,身子更热。

  心呢?

  小宝的腿又蹬了,又给盖回去。天,就蒙蒙亮了。

  疲乏了。

  瞌睡间,也没想透到底咋办是好。思谋跟王凤阁“江防部队”日后关系的事,很不轻松。依他的心思,商会这块肉虽肥,又一直吞在自己的绺子嘴里,数年间别的绺子也给足面子,从未有过争持。可如今王凤阁想要——也许他不知前因,只为急于筹措军费,即或知道,他要,为的也是国家,而非个人,他能不给么。当时感到左右为难,一夜又如此在心里反复折腾,难在这话如何跟兄弟们说。

  作为“正月好”绺子的灵魂,在王凤阁面前,他的地位还不及一个连长,在雕窝砬子却是一山之主,关照天可以忍痛放弃绺子的一块利益,却不能不考虑跟四梁八柱、崽子们的关系。没有他们,他给谁当大当家的去?

  四梁八柱们是不会同意的。

  钢洋!

  他知道。

  什么都可以撒手,就是钢洋不行。关照天对抗日认识模糊不清,手下的人又能好多少呢?他们啸聚于他的名下,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各自利益,回到那时候的政治大环境,可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

  抗日的烈火,在关东山几起几落,杨靖宇、王凤阁虽南北夹击,闪烁了一下,攻城夺地,一胜再胜,人心披靡。可惜,瞬时即黯淡无光,抗日救国的果实,来得快,去得也快,杨靖宇取得了“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头衔、王凤阁将军成为其友军,万众拥护,但没有取得政权,因缺少枪杆子的保护,被迫游击于深山老林,却让人更加敬重。

  他敬重,四梁八柱却当笑谈。

  胡子们多有不屑。

  绺子众多,力量杂阵,四分五裂,各取所需。回想起来,王凤阁攻柳河、打金川、进辉南那些日子,长白山里的数百股大、小胡子仍然按各自计划在忙活砸窑,砸响了,打进去了,留下的是一片狂乱和狼藉。没砸响的,留下众多尸首逃之夭夭,个别被大粮户发现报告官兵打散的、遭到追杀的,也有几天几夜饿着肚子,拉林子跑回老窝的。

  当时,关照天的“正月好”绺子正在黑龙江,与“天照应”绺子联合砸响了鹿道的一个“红窑”。此前一个月,对方主动跟雕窝砬子的人马联系,说利用当地熟脉子(同伙)“踩盘子”,摸清了那户人家的底细和地枪(防胡子的武器)布防点,人手不够,希望联合,利益均沾。砸窑的当天,两个绺子“翻垛先生”看好黄道吉日,然后出击。一夜打马奔驰,为防跑风,提前封锁了屯子。天亮,行动开始了,“天照应”绺子从西往东打,“正月好”绺子从南往北打,炮声(老土炮)一响,弟兄们嗷嗷叫着,在大当家的关照天、“炮头”丁占武的带领下,捅了马蜂窝的大虫一样,几个时辰就砸“响”了那个坐拥良田千顷、钢洋无数、曾经跟当地大绺子叫号,谁也没有想到能砸响的大粮户。

  那次,小宝也给带去了,关照天叫自己的小马拉子看住他。带孩子去,主要是让他经见一番,开开眼,练练胆,日后会有印象和长进。

  现在看来,在蒲承真、关照天那个特定时代生活的影响下,小宝早年的教育,除了在塾馆四书五经堆里打滚外,不可能接受当时欧风西渐现代教育的陶冶,可能其父想过,不知为什么没有坚持,几十后回想起来,其实是些不堪回首的殘梦。

  进院后,酒天海地,让老头、孩子给遛马,女人给做饭。

  杀猪宰羊,要吃啥自己点。

  小宝跟在干爹关照天屁股后面,提着摔手子(鞭子)乐颠颠地跑马观花,被砸得发毛的大院里,老东家、少东家、孙男弟女、男女老少一片惊慌,地上、墙角、炮台、上下屋、苞米仓、数十间土房子内外,胡子一派胜利者的快乐面孔。

  吃完饭,关照天马上下令码人,滑(走)了。

  就此跟对方分手。

  这一步,是关照天高人一筹之处。虽说双方的卡子、瞭水的放出去十几里,然而,地形复杂,形势瞬息万变,加上人生地不熟,谁也不敢保不漏水(有人报匪),更不知道水子(日本关东军、警备队)、狗子(警察)、跳子(伪官兵)何时何地会从哪里压上来。酒足饭饱,关照天坐地跟“天照应”绺子大当家的拉篇子(分赃)后,一分钟都不想多留,除了应得的金银财宝、钢洋、飞虎子(满洲国票)、片儿(各地钱钞)和海草(鸦片)外,连分给他的“肉票”(人质)都不要,迅速扯出来(拉出来),当天夜里就拉林子回千里之外的雕窝砬子了。

  回到老窝,就传来王凤阁队伍攻进柳河、打击日本人胜利的消息。

  崽子们深感震动。

  两种枪声,意义不同。

  然而,崽子们很快便沉浸于自己“果实”的快乐中。

  四梁八柱并不真正关心绺子之外的事情。不久后,有消息从黑龙江方面传来,“天照应”绺子饭后并未及时邮(逃离),结果,得意忘形,糟蹋那家大粮户姑娘、媳妇、老妈子的崽子,当夜起跳子了(兵警来抓人了),都不察觉,卡子等同虚设,光屁股的、提着裤子的、吓毛了到处乱窜的纷纷掉脚子(被兵警抓住)了,运气不比砸窑,“天照应”绺子损失惨重,老天爷这次没有照应他们,包括“天照应”自己——都叫日本警备队弄到炮局子里,不问青红皂白,一顿胖揍,皮鞭子沾凉水、老虎凳、大头朝下吊起来,不到一周,一律“背毛”(勒死),插(枪崩)了。

  四梁八柱一个也没剩。

  震惊山林内外。

  柳河、通化那边,王凤阁后来也遭到日本关东军、警备队的围剿。

  崽子们偶听传闻,议论多有不恭。

  并无同情。

  王凤阁胜了,他们欢呼。王凤阁败了,他们叫骂。除了砸窑、绑票,是这些人命定关注的事,好象他们早已忘记被日本人蹂躏的是什么。

  所以,一向说话算数且爽快之人,当着张副会长的面语焉不详,吞吞吐吐,其实,就难的是这。他知道抗日队伍遇到难处了,不然的话,大冬天的他们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碍于微妙处境,不便当着来人明说而已,回话有搪塞之意,有回避之嫌,更有无奈之苦衷。这些事闹腾了他一夜,左右为难。外面,天色慢慢放亮了,张副会长那边还等着回话,他一咬牙,也下了决心,宁肯得罪自己的弟兄,这个面子也得给抗日的好汉们。就这么定了!

  关照天把四梁八柱们召集到一起,宣布了这一决定,一时半会竟无一人吱声。

  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意改变。

  “有话说,有屁放,这是干什么?”

  关照天此话一出,众人才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早饭后,派小崽子把张副会长叫来,关照天将一封信交给他说:

  “这是给战会长的信,请交给他。”

  张副会长昨夜也一宿没睡好,心里七上八下,商会既得罪不起关照天这样的大绺子,也得罪不起抗日的队伍,眼下一见大当家的气色,再看他手里的信,明白了,难怪传说中都称关照天是重义之人,一举一动,还真是大义凛然,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关照天哈哈大笑说,“见到王将军,请转告我的话,日后有用得到我关某的地方,尽管说话,大家虽说走的道不同,但都是绕着山转的热血朋友,他打日本,我们敬佩!”拱拱手又说,“有机会我们也打他个王八操的!”

  一笔款子,就这样转给了抗日队伍。


                      09-2-21于歌谣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霍名夏 于 2009-4-9 11: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4-9 11:36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巧了,抢了沙发。坐下慢慢细看
3#
发表于 2009-4-9 11:50 | 只看该作者
情节设置丝丝入扣,场面开阔宏大,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引人入胜!读来煞是痛快!
精华支持!问好名夏!
4#
发表于 2009-4-9 13:16 | 只看该作者
震撼之中!
5#
发表于 2009-4-9 15: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4-9 11:50 发表
情节设置丝丝入扣,场面开阔宏大,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引人入胜!读来煞是痛快!
精华支持!问好名夏!


好小说,认真学习。问好霍老师。
6#
发表于 2009-4-9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霍名夏 的帖子

先顶一下,作品较长,容慢慢拜读。问好霍师!
7#
发表于 2009-4-9 17:03 | 只看该作者
霍老的土匪话说得不错 好演员!
象看电影,一幕幕地在眼前过,激烈,吸引眼球。

学习!问好霍老!
8#
发表于 2009-4-9 20:43 | 只看该作者
  山魂,显而易见,是一种正义之魂!小说着重刻画了关照天这个大当家对抗日救国认识的不断提升,通过心理刻画,和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分析,交代出了两位抗日联军首领的英勇事迹,层层跟进,丝丝入扣,使关照天一步步从对抗日救国的模糊认识逐步到觉悟,最后“一笔款子,就这样转给了抗日队伍。”点名了主题,使《山魂》真正承载了那一段激情澎湃的历史。

  对于小说语言特色,是霍兄独有的风格,精辟、透骨、感染力强!
9#
发表于 2009-4-10 17:30 | 只看该作者
提读,问好!
10#
发表于 2009-4-10 21:3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11#
发表于 2009-4-10 2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4-9 17:03 发表
霍老的土匪话说得不错 好演员!
象看电影,一幕幕地在眼前过,激烈,吸引眼球。

学习!问好霍老!

有同感。笑。
读霍老师的小说,的确过瘾。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2: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石丁香 于 2009-4-9 11:36 发表
嘿嘿!巧了,抢了沙发。坐下慢慢细看


  问好丁香。
13#
发表于 2009-4-11 13:48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提读!
14#
发表于 2009-4-11 21:49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欣赏学习,问好霍老师!
15#
发表于 2009-4-12 14:38 | 只看该作者
个性化的语言对白,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地印在读者的脑海,正如丝丝所言,看得时候,如同在欣赏一部气势恢弘的电影。
问好霍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5:51 , Processed in 0.0578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