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76|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五十五:大爹家的草房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9 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怀旧系列之五十五:大爹家的草房子      
        

     

               ■ 文/于文华


  大爹家正房边上,有一间独立的草房子,储存着收割来的青草。但房子的主要功能并不在此,而是盛放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农具。小到赶车吓唬牲畜的牛皮鞭子、捶土块用的榔头、套牲口用的楸爪子围脖子木头鞍子肚带绳索,大到犁地播种用的犁头、筑坝抬的大夯、耙地用的木耙……。可以说大凡农田使用的基本农具是应有尽有,样样俱全。草房子就像一个小型的农具展览馆,秉承着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与期盼。

  大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农具有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与矢志不渝的炽热情感。闲暇时节,他拿着锯子推刨子与凿子,总爱鼓捣收拾他心爱的“宝贝”,这里修修那里补补,使用起来才得心应手,如虎添翼。农民的一生,就是和农具打交道的一生;就是和那些情同手足、朝夕相处的农具一块播种收割庄稼,养育儿女,疼爱亲情,善待邻里,感恩大地的一生。

  大爹门前精心栽植的十几墩芨芨草,到深秋一棵棵仔细拔下来。选择粗壮、耐用的,栽成扫院子的扫帚。农民清早从炕上爬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庭除,《朱子家训》里的话语被牢记心间,且身体力行地践行着,院子里里外外清扫的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灰尘和垃圾,一天生活才感觉敞亮而清爽。这扫帚必须要经久耐用,经历日月的打磨。细长的岌岌也栽一把“掠扫”,一般轻易不大使用,一年只仅仅用两三次,待扬麦子时才拿出来,清扫麦堆上的残渣。其余的芨芨也一根不剩全部拔出来,找一个短柄的木榔头,轻轻敲打扁,用来编背篼。编一个特大号的,是大爹自己用来背东西,再编一个中等的,叫大妈背,编一个小的,孩子们铲草拾粪用。最后再编一个小小的筐。河滩边,找一根弯弯曲曲的红柳木棍,烤热,弄成弓形了,绑扎在筐上,手提起来方便,使起来顺手,看起来结实。砸扁的岌岌还有一个用途:搓绳索。先将砸扁的岌岌放在布鞋底下上劲,搓成单股的一根根绳子。再将架子车放到,三股一头绑在轱辘上,另一头拿在手中,转动车轮,三股一齐合成一股绳子。绳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视不同的用途而定。这种绳子虽则看起来毛糙,使起来扎手,但经久耐用,刹车上的麦捆子与麦草、绑扎东西,很是方便。

  草房子的农具大多是木制的,一样样整整齐齐按照季节与使用频率摆放。即使天黑大爹也能顺手摸到。像割田用的镰刀,用完就插在一人高的墙缝里,让小孩无法轻易碰到。木锨、木叉这些扬场用的器械则放置在屋梁上。大爹认为:做一个农民,就要置办下该用的农具,生活才会有滋有味。他一再批评我父亲不像个农民,要种田了才想起借犁头和骡子,扬场没有木锨和掠扫,套牲口时才发觉丢失了楸爪子。(架子车檐条上的木桩,无他牲畜无法用力)。而要想种好田,日子过的红火,就要样样俱全,才不会走东家串西家张口去借。

  犁头是木头与铁的完美组合。从春秋末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铁农具,铁就一直伴随着农民的生活。犁地的犁铧是单片,宽厚而锋利,而播种用的则需三片尖尖的犁铧,随着手的自然摇动,从上面的漏斗里均匀地流进三个小孔里,渗漏到三个犁铧里,一次就能够播种三行。记得大爹家有个独轮木头车,小巧玲珑,但其他人不大会使,只有大爹才会“驾驶”,常常推着将院子里的肥料运到门外,后来却不知踪影。

  大爹家还有一种罕见的木制农具,连枷,一长一短。一根长柄,便于农人手握和运劲,长柄的顶端连着另外一根短些的,中间靠一根木轴牵联。劳作时,上下挥动长柄,而短柄则闪转腾挪地拍打身下的农作物。沙漠里拔下沙糜,就近找块平地,铺块床单,靠连枷一下下捶打下来,省时省力。背回家里,再用簸箕簸的干干净净,推成面,和麦面掺合着蒸成馍,特香!使用连枷并不仅仅靠气力,不会使巧劲的人,觉得别别扭扭,你要往东它却往西,非但捶不到庄稼上,还会伤着自己。连枷古来有之,田园诗人范成大曾经写道:“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七月麦子黄,连枷响起来。生产队里,遇到牲口打不及场时,队长也发动人们使用连枷捶打麦子。每当夜晚来临,妇女们几十人排成两队,面对面地挥动连枷,在月光下打麦子,还一边劳作,一边唱歌。连枷声声,清脆悦耳,歌声阵阵,宛转悠扬,与纯洁优美的月色融为一体,使人感觉如诗如画般的美妙。农民们在劳动中获得收获,在收获中获得欢乐,残留在我的记忆中有多少感人之深、令人陶醉的劳动场景啊!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时,农民家里没有余粮,而麦场又小,排队又来不及。总不能麦子成熟了,人却饿着肚子干活。人们将麦子背到家里,晒的干喷喷的,使用连枷捶打麦子。 “噼啪”、“噼啪”的连枷声,听起来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么富有节奏感。捶上一斗麦子,簸箕簸干净了,连夜小石磨上磨下来,第二天就可以吃到新鲜带着麦香的新面粉。

  耙也是木制的。犁好的土地,有些不匀称,有些土块,使用耙多耙几次就平展了。麦苗出来后,下了雨夹雪板结了,怎么办?就需要耙来松开。我们家没有耙,父亲让我去找大爹借。我费劲巴力地背回家,父亲却轻轻松松扛在肩膀上,要我拿根绳子帮忙。到了地头,父亲找了块大石头,放在耙上,两边拴了绳子,我们两个一人一头,却不料压的东西太轻,耙胡乱跑来跑去。没办法,父亲让我蹲坐在耙上,双手紧紧抓住绳子,父亲来回很卖力地,就像梳头一样,一圈圈耙完了麦苗。过了几天,麦子就完全显山露水,显得美丽翠绿,楚楚动人,格外鲜美和活泼。

  一般来说,在乡村,有些农具是专门配备的。妇女有妇女的农具,男人有男人的农具。即使一个家庭里,也是谁有谁使顺手的农具。一件农具使唤习惯了,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干起农活来轻快无比。像薅草用的小铁铲,捶土块的榔头就是妇女的专用。北方四五月绿油油的麦地里,可以看见顶着或天蓝色或粉红色或土黄色头巾的妇女,那是她们专心致志地使用铁铲薅草。那些犁铧无法压碎的土块,还有一些炕面(烟熏火燎的炕面时间长了,把它扯了用水浸泡一番,就变成很好的肥料。)拿起长把榔头一下下敲打的碎碎的。庄稼浇水后,取一些捂得面面的肥料,撒在油油的麦田、土豆和玉米根上,不几日庄稼就会发疯似的往上蹿,变得油绿、茁壮、挺拔。这种榔头是长杆的,按着两米多长木制的杆,顶部凿圆洞,安上几十公分同样木制的圆木。而抬大夯则是男人的活计。筑坝、修渠(后来的修水库)、砌院墙等农活,就需要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同时高高抬起、放下,重重地砸在大地上、砸在人心里。“樋、樋、樋”的响声会传的很远很远,震得地皮发颤。西北乡村的大夯重达几百斤,不像电影电视里面看到,人们轻飘飘地用绳子举起又落下的那种。而是一根完整的圆圆木头,人的腰部以上插着四个木头抓手,显得笨重而拙朴。为了给单调、乏味的劳动增加乐趣,也为了步调一致、一齐用力,有人带头唱起了“打夯歌”。抬夯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高声迎合着:“打地基呀(合:)那么咿呀咿子哟;  要打夯啊(合:)那么哎咳哎哟;打夯时哟(合:)那么个——呼——嘿;齐努力哟(合:)那么个——呼——嘿;举起夯啊(合:)那么个哎咳哎咳哟;夯下去呀(合:)那么个——呼——嘿;一夯压一夯哟——(合:)那么哎咳哎咳哟;越夯越平展哟——(合:)那么哎咳哎咳哟;把夯再呀再那么抬起来哟(合:)哎咳哎咳哟;继续用力不松劲啊(合:)那么个——呼——嘿……”这样的劳动场面很乐观也很带劲,悠扬而好听的夯歌声惊天动地,鸣过故乡的田野,飞扬在劳动者的心里。俯身。仰面。整齐。有力。脚印重叠着脚印。夯声紧跟着夯声。时高时低,时疏时密,时快时慢,时强时弱。成为一幅永久的画面,钻进我的记忆深处。鲁迅先生考证中国最早的诗歌也许就发源于伐木、打夯时的“吭育吭育”声。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而然地发出了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无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就形成了所谓的节奏。《淮南子.道应训》里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里的“歌”一唱一和,借以调整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劳动效率,整齐而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当属于最早的口头文学。我们最早的文学,像《诗经》里的《国风》,汉乐府诗歌,莫不来源于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实践。

  铁质的农具一般放置在草房子外面,像除草用的锄头、楼草用的铁耙子,尤其铁锹,每天都离不开它。明眼人瞅一眼人家铁锹的外表,就能够判定出主人是怎样的人:勤勉而务实的人,铁锹铮亮而簇新,使用起来就像武侠电影里的兵器,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灵巧自如,游刃有余,而懒惰务虚的人,铁锹经常锈迹斑斑。锄头也一样,每天的汗水打磨,每天的务心擦拭,才会好使而轻巧。

  农民的智慧在一件件实用的农具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与张扬,并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更贴近土地更方便使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大爹的逝去,许多昔日大显身手的农具变得面目全非,有些在翻修房屋时被当做柴火烧了,有些不知去向。人们开着拖拉机和小四轮,使用播种机、旋耕机和各种现代农业器械,为新农村建设而出力流汗——有人虽则不置办现代农具,播种犁地旋耕时雇人,打碾干脆用方便快捷的大型收割机“康拜因”,节省时间好出外打工赚钱;有人搞规模养殖,利用乡村充足的阳光和宽阔的地皮,饲养奶牛、瘦肉型猪和多胎羊,发家致富;有人利用日光温棚种植蔬菜,一筐筐绿色环保蔬菜,走向城市,换取不菲的钞票;有人出外经商,也像城里人一样不种田,照样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但只要人类存在,就有农具存在的可能。虽然有些农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和正常现象,有些新型农具应运而生,但一些基本的农具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和方便着人们。

  默默无闻而勤勤恳恳的农具,早出晚归而心明眼亮的农具,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成为农业的骨头。如果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那么农具则是农业的支撑和帮手,从刀耕火种一路艰辛走来,不知疲倦地深入季节深处,以谦逊,质朴,纯真,实在的心胸,一直行走在庄稼环绕的家园。

  虽粗糙但结实耐用的农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手握锄头和铁锹,农民躬耕田野,守护庄稼,书写着乡村的历史,改变着家园及自身的命运。纯粹。干净。磊落。坦荡的农具,最需要汗水的抚摸,最渴盼得心应手的使用,最拒绝虚情假意的做作。


                                       ( 全文4036字)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9-4-21 16:37 编辑 ]

打夯图片.jpg (182.87 KB, 下载次数: 680)

打夯图片.jpg
2#
发表于 2009-4-19 20:07 | 只看该作者
先沙发,慢慢品。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0:08 | 只看该作者
    荣河好快手,我还在编辑帖子,先生就匆忙占了沙发。。。呵呵,谢谢了,周末快乐呀!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0:1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4-19 20:07 发表
先沙发,慢慢品。 [/quote]

   谢谢文友的捧场,问好朋友!请多多提些宝贵意见呀……

丽影缤纷迎暖日(海怡摄).jpg (143.32 KB, 下载次数: 612)

丽影缤纷迎暖日(海怡摄).jpg
5#
发表于 2009-4-19 20:11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继续保持着一贯的质朴的文风。本文中很多场景——如打夯、农具介绍等细腻而又传神。于老师这个系列能够写到这个份儿,的确不简单。祝贺。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0:1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下周的作业,也是奉永红文友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的可能不尽永红老师的心意,但这是我眼里的“一孔之见”,敬请尊敬的版主及友好的文友批评、指导,好让我改进。。。。。
    我重点写了几样已经不大看见的北方农具,像连枷可能使用的少之又少了,再不如打夯。(我搜索了一幅图片,但这是电影电视中常见的)我们北方的夯笨重,需要力气大的人才能抬起来。
    向各位真诚问一声:周末愉快,开心!

朋友是一道风景.jpg (148.47 KB, 下载次数: 589)

朋友是一道风景.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0: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4-19 20:11 发表
于老师继续保持着一贯的质朴的文风。本文中很多场景——如打夯、农具介绍等细腻而又传神。于老师这个系列能够写到这个份儿,的确不简单。祝贺。 [/quote]

    再次感谢荣河文友的提读与详尽的评阅意见。。。。呵呵,你也写的细腻传神,让我敬佩而羡慕!问好朋友!

我把真诚的祝愿送给你!.jpg (102.28 KB, 下载次数: 648)

我把真诚的祝愿送给你!.jpg
8#
发表于 2009-4-19 20:22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东西往往最牵心。劳动工具的淘汰,虽为提高生产力,但任何一种旧物的消失,总有些许遗憾,如果旧物承载着文化,更是如此。
没有在农村久住过,文中情景很亲切。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09-4-19 20:22 发表
质朴的东西往往最牵心。劳动工具的淘汰,虽为提高生产力,但任何一种旧物的消失,总有些许遗憾,如果旧物承载着文化,更是如此。
没有在农村久住过,文中情景很亲切。


   正如文友所言,旧物随着历史的行程而淘汰但它们曾经的光芒曾经承载过的文化却不容忽视。。。。
    谢谢西北文友的提读与欣赏,感觉很亲切就好!祝周末开心!

远方的认识真好.gif (332.81 KB, 下载次数: 621)

远方的认识真好.gif
10#
发表于 2009-4-19 20:35 | 只看该作者
默默无闻而勤勤恳恳的农具,早出晚归而心明眼亮的农具,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成为农业的骨头。如果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那么农具则是农业的支撑和帮手,从刀耕火种一路艰辛走来,不知疲倦地深入季节深处,以谦逊,质朴,纯真,实在的心胸,一直行走在庄稼环绕的家园。

很有深度的文章!“连枷”我见过,还试过几下,老是胡转,差点打着人呢,哈哈,想想都好笑。经常看这种怀旧的文章,真的不错。问好于老师!
11#
发表于 2009-4-19 20:59 | 只看该作者
虽粗糙但结实耐用的农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手握锄头和铁锹,农民躬耕田野,守护庄稼,书写着乡村的历史,改变着家园及自身的命运。纯粹。干净。磊落。坦荡的农具,最需要汗水的抚摸,最渴盼得心应手的使用,最拒绝虚情假意的做作。
由草房到草房下的格式农具,无不显示出农村的质朴,农具的简易,仿佛让人又回到过去的时光。精华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1: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19 20:35 发表
默默无闻而勤勤恳恳的农具,早出晚归而心明眼亮的农具,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成为农业的骨头。如果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那么农具则是农业的支撑和帮手,从刀耕火种一路艰辛走来,不知疲倦地深入季节深处,以谦逊,质朴, ...



    感谢若谷文友的提读与欣赏。至于连枷类似于三节棍,不过它是一头长一头短些,中间有关节连接着,需要连续反复击打,才能够捶下来东西,所以很费时费力的。。。。。。问好朋友,祝周末快乐!

周末愉快.jpg (85.95 KB, 下载次数: 575)

周末愉快.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1: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19 20:59 发表
虽粗糙但结实耐用的农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手握锄头和铁锹,农民躬耕田野,守护庄稼,书写着乡村的历史,改变着家园及自身的命运。纯粹。干净。磊落。坦荡的农具,最需要汗水的抚摸,最渴盼得心应手的使 ...


   衷心感谢迎春先生的精华奖励与厚爱。谢谢一直以来的关爱与器重。祝福快乐安康!

祝愿1.jpg (145.91 KB, 下载次数: 642)

祝愿1.jpg

祝愿幸福快乐.jpg (107.16 KB, 下载次数: 629)

祝愿幸福快乐.jpg
14#
发表于 2009-4-19 21:57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的文字朴实亲切,样样农具透着一股温馨。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你所描述的这些农具我几乎都用过,但却没有像于老师这样用情感文字来怀念这些曾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朋友”。特别是现在久居城市,更是忽略了农具的存在。问候于老师,让我重新回味了一下过去的田园生活。
15#
发表于 2009-4-20 01:45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感觉很困倦了。白天再来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4:37 , Processed in 0.05823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