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71|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六十三:五谷杂粮最养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4 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怀旧系列之六十三:五谷杂粮最养人
   
   
                    □文/于文华

   眼看着母亲坐上轿车,踏上回老家的征程,我的心里颇不宁静。回家见餐桌上有一个布袋子,里面分门别类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杂粮,有细细黄黄的玉米面,有粒粒饱满的黄豆,有摘尽了小石子簸箕簸干净的扁豆,还有一些磨好的榛子。记忆之键似乎被谁猛然按了一下,往事如烟如雾,好像不约而同地一齐涌上心头,遮没了我的双眼,让我思索,让人联想。

  女儿高考前夕,母亲从乡下特意赶来,带着她和父亲的关切,带着精心蒸好的两个玉米面月饼,也带来了散发着家乡气息,一棵一棵挑摘干净且洗的清清爽爽的野菜,连让平日爱对我父母挑三拣四的妻子也颇受感动。

  家里住房窄小,按照以往母亲的惯例,最起码要住上一两个晚上。果不然,一问,母亲说家里都安顿妥当,兴冲冲想住一晚上,成为同村人津津乐道的议论点,也成为她值得骄傲与自豪的话题。但那些天正碰上女儿的三模考试,可谓冲刺的关键时期,让母亲住在女儿房间,势必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无奈之下,妻便动员母亲吃过午饭,休息一下即回家。这边是生我养我疼我爱我的母亲,那边是我疼我爱我期望成功渴盼发挥正常的女儿,真让人忧心为难。为了女儿的高考,我只得在下午四点多“启发”有些不情愿的母亲打道回府。

  人流如织的街上,有一处用电动小机器推炒面的,吸引的人们纷纷驻足观望。我吩咐正在手忙脚乱用大铁锅炒大豆的师傅,给我磨两斤。母亲一再说家里有豆子与杂粮,那天方便了再弄。但我清楚地知道,原先用来磨面的石磨,在乡村已荡然无存,影踪全无,母亲只是不想不愿让我花钱。炒面成分很多,有麦子、豆子、麻子、黄豆、豌豆、山楂等十五种之多,那师傅也边磨边说:我这炒面杂粮齐全,营养丰富,保管谁都爱吃。

  送母亲刚刚上车,妻子急匆匆打来电话,询问老爹的电话。我急问干啥。一向吝啬的妻子,竟然为弥补心中的愧疚,慷慨大方地许愿:等分数公布,录取通知书下来,让我以送女儿为由,领含辛茹苦、劳累辛苦了大半辈子、从未出过远门的我的父母,也时髦一把、旅游旅游。

  小时候,我最怕吃杂粮。清汤寡肚、少盐无肉的肚皮,最渴望最需要肉的抚慰与关照。但贫穷的乡村,苦难的生活,连白面馒头、白面面条都不能可劲地吃,一日三餐甚至一个月哪有肉可言?好在会过日子的乡亲们,善于巧妙吃食各式杂粮,让人们的肠胃不致于净吃麦面而单调贫乏,像隔三差五的小米饭,像隔空改善伙食的玉米面饼,像不时来一顿的榛子稠饭,像每天百吃不厌的土豆等,使正在发育的儿女营养均衡,长的筋骨皮实。取金黄瓦亮的小米熬上半天,凉的冰冰的,在夏日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的割麦时节,喝一口小米汤,绝对是最佳饮料,且半天不会感觉口渴。撇完米汤的米粒,剩余在铁锅里,下午摸着星星回家,抱柴点火,切几个土豆,拌几把面,一顿稠稠的像模像样的小米稠饭会快快端上来,给饥肠辘辘的肚皮以实在妥帖的慰问。这样的饭食实在而过瘾。把大麦炒的焦黄焦黄的,熬制成为泛黄发红的大麦茶,灌上20斤重的塑料桶,也是抢收时节最能解渴的饮料。后来我品尝咖啡,感觉和家乡的大麦茶似乎一个味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即能够使几乎要冒烟的喉咙迅急感到湿润,又能提神,振奋精神,多割几个麦捆子。

  麦子还未割完,天气却阴沉了起来。阴着阴着,竟然下起雨来。起初人们毫不在意,该干嘛干嘛,割的割,捆的捆,拾田的拾田。但雨渐渐大了起来,下湿了衣服鞋袜,人们只得急匆匆跑回家。既然无法挥镰割麦,家庭主妇只好变换花样,改善改善生活。或是用开水烫一脸盆的玉米面,团成圆圆的玉米疙瘩,下的稠稠的,吃的肚皮发胀,抑或烙成金黄的玉米面饼子;或是取上半碗荞麦榛子,擀成薄薄的面张子,切的细细的,做出香喷喷、滑玉玉的榛子面条;或是焖一顿黄米饭——缺水少雨的河西不出产大米,但心灵手巧的乡村主妇,会淘尽黄米里面的稀小石粒,像焖大米饭一样焖出一锅黄米干饭,炒半锅土豆丝,放几个菜园里自产的绿辣椒,一家人有的坐在门槛上,有的站在院子里,都吃的津津有味。

  柔滑、随和、朴实、自然,一直住在乡间的五谷杂粮,充实着乡村生活,均衡着乡村儿女的营养结构。吃粗茶淡饭者,只要心无杂念,心态平和,照样唇齿留香,一生感到温暖与幸福。而食大鱼大肉者,整日想着功名利禄,被尘世的声色犬马所利诱,自然无法体味到生活的甘甜与美好。我的父老乡亲们小心翼翼而充满希望地走在熟悉的乡土上,五谷庄稼与各色杂粮一如他们的胡须和头发,一茬一茬生长,一茬一茬刈割,生生世世生于斯、长于斯,养育着儿女出息成人,呵护着家园葱茏繁衍。

  荞麦开花红艳艳。产量较低的荞麦却是不折不扣养家活命的作物。油菜黄了,沉甸甸的油菜籽或是用手使劲拔了或是拿镰刀割了,犁头犁尽,播下荞麦种子。等麦子收割、打碾完毕,荞麦刚好上场。有时候,天太干旱时节,麦子长势稀稀拉拉,而六七月里雨水却多了起来,农人会毫不犹豫,犁掉“不成器”的麦苗,抢种上一茬荞麦,照样在八九月有收获的。

  炒面是乡村孩子的“方便面”。肚子饿极了,抓一把炒面,扔在嘴里,自会感到充实。炒面有多种多样:有麦面的、豆面的,也有土豆、沙枣面的。麦面是将麦子、麻子用铁锅炒熟,放到石磨上磨出来,不用萝,扫堆,拦到磨盘上,一直磨到摸起来面面的,炒面就好了。吃时,取少半碗炒面,倒入少许水,拿中指和食指搅拌成为团,抓在手上,就可以食用。要是磨时加点蒸好,且自然晾干的糖萝卜,效果更佳,有种比糖还甜的味道。天祝藏民的酥油糌粑,就是先喝酥油茶,但不能喝完,碗底流一些,好客的藏民端来青稞炒面,像吃炒面一样搅拌一番,自可以大吃特吃了。豆面炒面也是如法炮制,只不过“角色”换成了青豆子与白豆子,也适当加些麻子,特香!土豆炒面是煮熟的土豆一时吃不完,人们废物利用,晾晒干了,加工成炒面。至于沙枣炒面完全不用石磨推,将捋来的沙枣,一颗颗搓下来,搓成面状,摘干净沙枣核,感觉也特好吃!

  黄豆、豌豆、扁豆是种植在地头田埂的作物,像小家碧玉、碎眉碎眼的乡间女子,但她们照样活得坦荡而自在,秋收时节拔下来,捶下来,一年四季的饭食里就有了不同的花样。谷子是水田,打下来,磨成小巧玲珑、金黄喷香的小米。糜子是旱田,磨成如玉般好看的黄米。西北沙漠里有一种沙糜,抽空用连加打来,推出细细的沙糜面,加些黑面,擀成干拌,或者蒸成沙糜面卷卷,掺些胡麻,也很好吃。

  土地孕育了五谷。五谷杂粮养活了乡村。如今,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城市人,又返璞归真,寻根求源,竞相吃起原先我们不大喜欢的杂粮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日三餐,常食精米细面、鸡鸭鱼肉,结果使得许多“富贵病”,莫名其妙查不出的疾病乘虚而入。于是,五谷杂粮又再次成为“新宠”。其实,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里就提出健康饮食的合理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人们利用豆浆机的先进功能,将黄豆、小米、黑米、麦仁与白糖掺杂在一起,会磨出香喷喷、热腾腾,营养科学,搭配均匀的各类豆浆。一些农家乐几次推出的黄米稠饭、玉米饼子、榛子面条,竟成为招牌菜。有人甚至推陈出新,创新花样,使昔日的杂粮更能为城里人接受与喜欢。我吃过一道名为“五谷丰登”的菜,大盘里有烧烤好的土豆片、蒸好的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子与红艳艳的胡萝卜,望见就让人胃口大开,成为宴席上最引人注目、抢先举筷且吃的精光的食物。的确,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可避免饮食调配不当造成的营养不良和由此产生的各种营养性疾病。有资料显示:玉米所含的丰富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缩短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和致癌物质对结肠的刺激,因而可减少结肠癌的发生。而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小米有养肾气、除胃热、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的疗效。夏天喝小米粥,消暑解渴的效果极佳。高粱米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高粱米制成的各式食品,均以软滑香糯的特色而备受青睐。据《本草纲目》记载,高粱米性味平微寒,具有凉血、解毒之功。 常喝高粱米粥,可治积食等消化不良症。美国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粗粮),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现在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终日吃白米细面,尤其是连着吃几天大鱼大肉,味蕾就会变得麻木不仁,无论吃啥,即使再精美的大餐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再吃几天家常便饭,渐渐自会恢复味觉中所有的记忆。就想:以前感到有些厌恶的杂粮,为何现在让人重新认识与定位,重新青睐与喜欢。而以前向往品尝的鱼虾鸡羊,反而吃的多了,肠胃不舒服。质朴纯净的杂粮,以特有的风范,温和的质地,让昔日不成日子的日子成为日子,现在又让现代都市人感到稀奇而珍贵。这是因为中国人向来强调五谷为养,健康饮食的金字塔,基础就是五谷杂粮,称之为主食,如果有一顿饭没有麦香扑鼻的馒头,也没有清香扑面的米饭,我晚上睡觉会感觉不舒服。

  五谷杂粮,是我们从出生就赖以维持生存的食物。在人的一天、一月、一年、甚至一生中,饮食决定了体质,体质决定了生活。五谷杂粮让乡村活得自在而充实,那些生机勃勃的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黄豆、扁豆、豌豆以及土豆,一直面容蒙尘,但心灵清洁,与情同手足的农人相濡以沫,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和所有的农民一样,具有谦逊、朴实的本质,汗水浸泡的籽粒,让乡村的一日三餐吃的心安理得而舒坦。

  我来自乡间。我的许许多多的同龄人和我一样,也来自乡村。五谷杂粮的哺育与滋润,使我的骨骼、血肉、灵魂,打上了永久的乡村烙印,甚至我所具备的一切淳朴、善良、厚道、宽容、仁义以及吃苦耐劳、与人为善的长处,都有一种浓浓的乡土特征,且再也无法割裂与抹除!


                    
(全文3826字)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9-6-14 09:42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09: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下周的作业,离我的目标66篇越来越近了,这样就可以整理文稿,争取早日出书了——真诚欢迎和渴待尊敬的版主和亲爱的文友批评、指导!
    向各位问一声:周末快乐,幸福吉祥!
3#
发表于 2009-6-14 10:01 | 只看该作者
人情味浓郁的情节点缀,让这篇以五谷杂粮为具象点的文章,增添了情愫和滋润的色彩,散发出了原生态的质朴气息。确实不错,精华支持!
本文作为出书的文稿之一,文华朋友在将来的整理中,要注意与你所有的文稿在行文走势上保持整体性的连贯。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0:1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6-14 10:01 发表
人情味浓郁的情节点缀,让这篇以五谷杂粮为具象点的文章,增添了情愫和滋润的色彩,散发出了原生态的质朴气息。确实不错,精华支持!
本文作为出书的文稿之一,文华朋友在将来的整理中,要注意与你所有的文稿在行文 ... [/quote
]

   有个词语叫做喜出望外,看到先生在第一时间评阅、第一时间给我加精,真有些喜出望外的感觉。同时,先生嘱咐的保持文稿的一贯性与整体性,我会注意的。
    衷心感谢先生一直以来强有力的支持与厚爱。我会再接再厉,不辜负期望,争取在7月底整理完毕书稿,发给先生。祝愿先生万事如意!

荷花1.jpg (368.92 KB, 下载次数: 929)

荷花1.jpg
5#
发表于 2009-6-14 10:15 | 只看该作者
请告诉我你的详细通讯地址,以便我们给你寄来出书合同,供你斟酌准备。
6#
发表于 2009-6-14 10:22 | 只看该作者
五谷杂粮更接近本质,喜欢.
7#
发表于 2009-6-14 10:4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问好你!
8#
发表于 2009-6-14 11:23 | 只看该作者
文华这个系列,篇篇写得好,很厚实,这都是生活的赐与啊!快出本书吧!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1:28 | 只看该作者
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6-14 10:15 发表
请告诉我你的详细通讯地址,以便我们给你寄来出书合同,供你斟酌准备。


   再次感谢先生器重。我已经通过短信发往,请注意查收!谢谢了,问好!

青稞.jpg (661.38 KB, 下载次数: 887)

青稞.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3: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6-14 10:22 发表
五谷杂粮更接近本质,喜欢.


   谢谢文友的喜欢与赏识,问好,祝周末愉快!

粉红色的花朵.jpg (396.51 KB, 下载次数: 950)

粉红色的花朵.jpg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3:1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09-6-14 10:47 发表
写得好,问好你! [/quote]

    谢谢文友的赏识与问候,祝周末快乐!

麦田.jpg (1.73 MB, 下载次数: 826)

麦田.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3: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田瞳 于 2009-6-14 11:23 发表
文华这个系列,篇篇写得好,很厚实,这都是生活的赐与啊!快出本书吧! [/quote]

   谢谢田主席的夸赞。出书一事正由一兵先生全力支持。由他请了阿来先生与一兵先生共同作序,作家出版社出版。谢谢支持,问好,祝周末愉快!

繁花似锦.jpg (1.27 MB, 下载次数: 841)

繁花似锦.jpg
13#
发表于 2009-6-14 13:20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一个系列,确实不容易,我也盼文华出书,继续努力,目标已很近了。
14#
发表于 2009-6-14 14:0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质朴厚重的好文,问好!
15#
发表于 2009-6-14 14:2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于老师又有美文上榜,出书了一定要送我们一本呀。于老师写的可都是老家的事儿呀,读起来就亲切着,好着!问好于老师祝你早日出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2 08:00 , Processed in 0.06046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