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49|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积绿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3 0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
积 绿 肥


             季大相

  大集体年月,化学肥料稀缺金贵,种田全靠有机肥当家。于是,积造绿肥就成了农民的主要农活之一。

  我家猪圈旁有个长方形的土坑。每年夏秋季节,父母割青草、铲草皮,一古脑儿投进坑塘里,注满水沤制发酵,待到塘内冒水泡,用木棍一搅,发出刺鼻的腐臭味,绿肥便可以下地了。一次,生产队搞积肥竞赛,既比数量又赛肥力。记得父母割来青草投进坑塘,又发动全家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捞河泥作沤制原料。“我下去捞,你们往塘里倒。”我自告奋勇的从母亲手里抢过脸盆,一个猛子扎入水底,将盆往淤泥里一插,双手迅速扒拢,接着端平盆浮出水面,满满一盆黑坳坳的塘泥。站在塘边的父亲从我手中接过盆,又传递给岸上的母亲,母亲端着盆飞奔到坑塘边,双手一掀,“叭”一盆泥劈头倾泻于青草上,河泥拌青草,沤出的绝对是上等肥料。

  “塘要满了,再捞2盆行了。”母亲站在岸边招呼道。这句话,对于钻下浮上的忙碌了大半天,已感疲惫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帖轻松的兴奋剂。我抹了抹前额的头发,甩掉手上的水珠,憋足一口气,手拿脸盆又沉入水底,将盆口立起来向前推。因捞取半天的缘故,塘泥已渐呈稀薄。我在水底摸索了好长时间,才端着盛满塘泥的脸盆浮出水面。

  “哎呀!把我们吓死了。”母亲如释重负的叫唤一声,人已瘫坐在地。

  见状,我甚感莫名其妙,放目顾盼,只见父亲弓腰曲背的站在塘里,双腿轮流的左右拨拉着前行,仿佛在捞取什么贵重的物品,脸庞上挂满焦虑。原来,我在水底憋了1分多钟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长,以致父母误认为我已溺水。我却依旧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嘴里嘀咕道:“有什么好怕的,我不是好好的吗!”头一抬,瞥见他们噙含的满目泪花,舌头一伸,扮个鬼脸,学着《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模样,晃几晃,尖着嗓子喊道:“看俺老孙神通广大吧。海陆空任由来去自如。”一番做作,活跃了气氛,逗引得父母勉力挤出丝苦涩的笑容。

  那年秋播季节,我家青草拌河泥注入猪粪水沤制的农家肥,满池呈墨绿色,铁叉头翻挖,黑坳坳的,冒出一股一股的臭气,熏鼻难闻,却赢得一片赞叹声:“这塘泥肥呢。都能赶上猪脚泥了。”结果,生产队集体研究,我家绿肥以1.5倍计算工分,在积肥竞赛中夺冠。

  除沤制绿肥外,生产队还将土地轮流腾茬种绿肥。绿肥是黄花草、苕子2个主打品种。秋播季节撒种下去,经历寒冬腊月的煎熬,待到开春,黄花草、苕子便一个劲的疯长,远望去,满目青翠。这时,看青的人会没日没夜的转悠着,不容人畜靠近田块。那年月,物质条件十分匮乏,大多数人家是吃完上顿愁下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于是,大人、小孩的目光就会不时的觊觎着绿油油、嫩汪汪的黄花草、苕子,尤其是孩子们,一手拎着篮子,一手拿着铲锹,在田埂上挑富秧、大足腿等猪草,挑了一会儿,就开始到圩坡边玩耍,捉迷藏、搬家家……殊不料,醉翁之意不在酒,趁看青人不注意,“哧”溜到地里扯几把黄花草或苕子,塞盖进猪草下面,哼着小调拎回家,洗净切碎,下锅炒熟后,鲜嫩香脆,尚未入口,早已满嘴生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放入一小勺荤油,那可算是天下最可口的美食,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一次,我和阿锁、小军等几个伙伴在苕子田埂上挑猪草,慢腾腾的磨蹭着,心里却打着伺机扯几把苕子回家解解馋的如意算盘。看青的高大爷瞧出端倪,双眼牢牢的锁定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不松懈,我们亦不放弃,双方对峙,不经意间打起了持久战。

  “你们谁要敢拽苕子,当心我找上门算帐。”终于,高大爷找个树丛钻进去,大概是内急憋不住了。

  “哗”,良机难觅,我们几个人猫腰跃进地里,双手快速的拽扯着苕子头。

  “快走吧!高大爷发现就麻烦了。”不知谁的一声招呼,惊吓得大家拎着篮子撒腿飞奔离去。

  事后,我们几个人路过高大爷蹲过的树丛边时,特意停下脚步张望,却没有发现便溺的痕迹。于是,七嘴八舌的臆测着缘由。最后,归纳出一条最符合逻辑的结论:高大爷见我们几个人耗得可怜,故意避开让我们得手的。青被“偷”了,看青人是要被扣工分的,高大爷自然也不例外。不久,从大人们的闲谈中得知,高大爷因故意放任“偷”青,被队长撤换了看青的差事。私下里,我们几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表露了内疚的心迹。

  待季节轮转到夏插前夕,队长组织机手轮流驾驶着生产队唯一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歇人不歇机,日夜翻耕绿肥田。隆隆的轰鸣声里,铁犁划过土地,黄花草、苕子乖乖的隐身土底,而那翻了身的土块,则服服帖帖的趴卧着,仿佛大海里翻卷出一波波浊浪,颇为壮观夺目。成片绿肥田翻耕完,再放水浸泡2—3天后,便开始耙田栽秧。绿肥和猪脚泥当家产出的粮食,用时下的话说,乃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开饭时,锅盖一揭,满屋溢香,像久藏地窖的酒醇释放着甘汁。不过,产量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单拿水稻来说,每亩收成300—400公斤就是高产了。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经济条件逐步好转,化肥、尿素、复合肥等化学肥料,在岁月的轮回更迭中完成了与有机肥的角色换位。君不见,农村已无人家腾茬播种黄花草、苕子等绿肥了。一句话,化学肥料在庄稼地里当家。如此一来,粮食倒是丰产了,但其味失去了天然的质感。如今,农村有人家小面积种植出的无公害农产品,特别俏销市场,1公斤大米能卖出3公斤普通米的价格,并且是有市无货。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时沿消费。咀嚼积绿肥的岁月,虽苦亦回味无穷。其实,我们不必再经受那年月的苦难日子的折磨,倒是有机肥种植庄稼的模式颇值得总结推广,乃不失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版权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7-13 0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沙发,舒服!一段往事,一缕回忆。没有编辑好。

3#
发表于 2009-7-13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这样精致的绿肥几乎再也看不见了。
好细致的描述!学习!

4#
发表于 2009-7-13 0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我在五月份就写了类似的一篇文章,一直没发上来。等下周发上来。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年代里的农村使用(积囤)绿肥的情况,相对来讲,这样的过程在当时就是普遍现象。尽管当时的粮食产量并不是特别好,但因了绿肥土壤得到了有效改良。如今呢,几乎都是化学肥料,土壤明显的板结,所产的粮食产量大增,但质地明显下降。文章里鲜活的场景再现,朴素的文字,读来意趣盎然,也追思缅想。文章最后的声情和向往是那样的清冽和张扬。当我们剥离一些东西,一些新的渴望正在走来,这让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状态----咀嚼积绿肥的岁月,虽苦亦回味无穷。好文。精华鼓励!

5#
发表于 2009-7-13 1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文章的记述具有很强的动感特征,原生态的味道浓郁,文字质朴,欣赏并支持精华!文章里有几处的版没有编辑好,请再编辑一下。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沙发,舒服!一段往事,一缕回忆。没有编辑好。 [/quote]感谢沙洲第一时间关注.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这样精致的绿肥几乎再也看不见了。
好细致的描述!学习! [/quote]感谢飞花朋友的光临和点评.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我在五月份就写了类似的一篇文章,一直没发上来。等下周发上来。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年代里的农村使用(积囤)绿肥的情况,相对来讲,这样的过程在当时就是普遍现象。尽管当时的粮食产量并不是特别好,但因了绿肥土壤得 ... [/quote]感谢杜版的精心点评和鼓励.握手!

9#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文章的记述具有很强的动感特征,原生态的味道浓郁,文字质朴,欣赏并支持精华!文章里有几处的版没有编辑好,请再编辑一下。问好! [/quote]我重新编辑了,只编辑好一处.其他没有办法编,问了别人,说有逗号就会出现这种分离字的情况.十分抱歉.十分感谢敬版的精到点评和鼓励.问好敬版,远握!

10#
发表于 2009-7-13 10:38 | 只看该作者

亲切而温暖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娓娓的传述中,足见先生运笔之功力。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09-7-13 1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6 编辑 <br /><br />鲜活实在的童年记忆,我也曾经这样干过农活。学习,欣赏,问好大相文友!

12#
发表于 2009-7-13 12:5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真是容易让人怀旧啊。这些事情,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亲历过,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岁月沧桑,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我们那儿积绿肥,除了青草野菜,还到山林里打一些树木的嫩叶做绿肥呢,我们叫“打秧青”。这种肥料虽没有化肥的肥效速度快,但耐肥,对土质也很好,有松土的作用。
13#
发表于 2009-7-13 13:12 | 只看该作者
质朴自然,用笔更近炉火纯青了。支持精华。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御风而行 于 2009-7-13 10:38 发表
娓娓的传述中,足见先生运笔之功力。学习问好
感谢朋友的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7-13 11:14 发表
鲜活实在的童年记忆,我也曾经这样干过农活。学习,欣赏,问好大相文友!
感谢文华朋友的光临和指导!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03:43 , Processed in 0.0527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