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明朝是历史风景旅游中的必到之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0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朝是历史风景旅游中的必到之处

李华新
   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看过之后,感到对于这位给明朝带来一番新气象的宰相还是很敬佩的,除了它的励志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之外,也不得不佩服它心机和成就大事的镇定自若的手段。因此,对于明朝的历史风景中,对于张居正的认识是有一种的从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感触中找到的。而现在这本写《去明朝看风景》的书,会感到以旅游的方式来看明朝的,那就是不是一种纯粹的消遣感觉,而说因为零钞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都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因此,对于一个对明朝有兴趣的作家如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明朝可以供人回味的东西也不少。

也许是这样的一句话,先感动了我,那就是--如果以为每个朝代的精英人物,都只能在悲剧中让后人怀怨。则这个朝代满布黑暗,它所有的人文风景,亦只能在血腥与残暴中展现。的确如此,我们越是对那个朝代的精英人物充满了敬意,约会发现这样的一些人物,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命运,是命运的不公,还是历史根本无法收留这些精英人物,还是这些人物生来注定是要没有多舛的呢?

明朝的风景并非仅是和张居正有关的风景,因为明朝的风景是由能干,却缺少想象力的皇帝,昏聩的或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共同组成的。而明朝的风景之所以引人入胜,不是因为明朝有多么的辉煌,而是因为明朝的事情,年代既不是特别的久远,也不是特别的靠近当代,而是因为明代的历史,给人的感觉是我们可遇一位能臣--张居正;却无法遇到一位像刘皇叔、唐高宗、宋神宗这样的励精图治,积极进行改革的皇帝,因此就不可能出现诸葛亮、魏征、王安石这样的改革家。因此张居正的出现,即是明朝中兴之幸,也是张居正自己一生的幸运,当然了因为如果是自己做和刘皇叔和唐高宗搭档,那么他的辉煌必定无疑是辉煌的。但是,张居正没有这样的机遇,尽管他是穆宗、神宗的老师,但是他的学生是帝王,尽管他是一位史上最合格的老师,是为一个朝代塑造帝王的帝师,但是总是有不争气的皇帝的。而且尽管是张居正在培养皇帝上呕心沥血,但是学生如果是不争气的,总是不能担当救国救民中兴帝国的使命。因为对国家的治理很难而纵情姿色沉湎声色很容易。


明代的风景中张居正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章。这也是我们对于张居正的好感和他作为铁血宰相的敬佩之情。因为作为一个好人和好官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这也是因为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做过一段副手,也就明白了些做副手的不易。而因此使得自己最终无法寻则仕途的感触就是你只要为官,那么你就要失去你作为人自身的本性。更何况作为一个业务部门,这样的一些业务官,其实是很芝麻的。而在早年前自己仔细看帝王学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自己不是一个经纬之才,而只是一位写手,可是自己依然无法消减对明朝风景的兴趣。而现在恰好有一位同样是诗人的作家在撰写《张居正》的时候,对张居正表达了应有的敬意,以及张居正为官之道的沉稳以及处理问题的果断和有效。

不过在你了解明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张居正时代,虽然张居正的一些做法,并不是皆朝都是在同意赞赏,有些人甚至是张居正的政敌,或是张居正自己也亲手对其讨伐的人。在张居正身后遭到诋毁时,有些人却能以国事为重,以朝代的兴盛为重,来具体的评价张居正。究其这一点来说是相当不易的。

有人说,张居正的改革成功是利用了女人的,那就是与李皇后的关系,而且也是因为李皇后对其言听计从,或是皇后一切唯这位首辅大臣的话是从,有什么男女之事的攻击。实际上这是很无聊的。因为以明朝严格的君臣关系而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对于他与太监冯保的关系也是时常诟病的话题,但是,作为沟通大臣与皇帝之间关系执礼太监的作用,以及作为一个非常必要的沟通渠道,如果没有了冯保的作用,那么张居正的任何的改革都会是一事无成的。虽然是在做为社稷民生的好事,但是还是需要动用这层关系的,而这也不是与冯保沆瀣一气的口实。因为张居正的精明和高深之处,就在于会使用者种种的关系为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因此因此而说张居正是权臣的说法,笔者是不赞成的。

那么我们看明朝的积极意义在何处呢?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草根来讲,这些帝王兴衰之事,这些宫廷内朝的纠葛以及朝廷与大臣的恩怨,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知道这些干什么呢?所以在的我们看明朝的风景时,能够感悟到明朝的事情,绝不是简单的来看看风景的话,那么历史感就出现了。因此能够为当下的历史提供一点见识和借鉴的目的就或许是达到了。因为我们不是作为后人,就可以对古人的功过进行任意的滥评,而是需要用人文的眼光来端详审视,是要用历史学者的目光对中国的文化现象和官场生态进行比较和审视,而这些对于在当下中国人文文化环境的建造是颇有裨益的。因为,在历史上我们进入过走过很多的误区,我们不能重蹈前人的旧辙,继续在虚妄的境界中自以为是或是无史可鉴可查,而是在具备民间阅读之时,至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文明的读本,可以供人们阅读和思考。



(济南 李华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09-8-2 16: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7-31 21:4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本版帖子以企业文化创新为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0:44 , Processed in 0.0602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