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忏悔的路有多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1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忏悔的路有多长

                              
                                  ——电影《朗读者》观后

   在米夏父亲的书屋里,汉娜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齐着天花板的书架,就像在细细的翻阅着每一本新书一样。她的手指划过书脊,划过书柜,划过了整个房间。寂然的眼神,空空如水。或许,从心灵表露的意义看,这种对于书籍的近似神圣的崇拜也正是汉娜对于眼前世界最后的虔诚与向往。

   因为,她不识字。是个文盲。

   这是电影《朗读者》中一闪而过的一段镜头。清淳,不事张扬。但那惊鸿一瞥的瞬间,照亮的却是汉娜自卑而郁闷的内心。她明白,时间,那些已然逝去的过去,事实上将不再回来了。

   小说《朗读者》,我是一夜间读完的。在很多评论家看来,这是一本“不知不觉企盼已久”,且具有经典品质的扛鼎大作。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把凿破心中冰封海洋的斧子”。而电影《朗读者》我却花了两个下午才慢慢看完。这也是温斯莱特获本年度奥斯卡大奖的封后之作。感动,而令人震惊。

   《朗读者》文本的线索是单纯的,简单的。15岁的少年与36岁的成年女性之间看似没有复杂背景的身体和灵魂的欢愉。没有诱惑,没有邪恶,更绝少情色。两人在偶然的相遇相识后,又彼此相爱。但颇具抒情意味的是,他们的相聚相欢经常是以清水洗尘的方式开始,且始终都伴有朗读。

   这是贯穿整个电影的行为。独异,甚至有点浪漫。

   短暂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愉悦的欢情戛然而止。但令人沉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男主人公米夏在汉娜神秘走失后,成了一名具有反叛精神的法学院大学生。多年后,在一次庭审纳粹的旁听中,他又看到了昔日情人汉娜。而此时的汉娜已是集中营审判案中的一名被告。在一次转移途中,关押人犯的教堂被炸起火。为了阻止逃跑,作为看守的她们没有打开大门,而致使在押人员几近被大火烧光,唯有一对母女生还。这是她(们)的罪责。无法宽恕。在庭审过程中,她没有为自己辩白。她的申辩或回答也近乎苍白无力。最后,她被判决终身监禁。耐人寻味的是,在笔迹鉴定时,汉娜没有承认自己不识字。她担当了不该由她一人担当的罪责。而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米夏也选择了沉默,没有为汉娜获得自由说出真相。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作为文盲的汉娜的忏悔。她需要为自己的心灵进行洗礼。就像每一天都要彻底清洗一样。

   在人的生命里,最终会有一个瞬间降临,且照亮她的整个生活。汉娜的对于自己有罪的承担,以及希冀用全部的余生来进行自我忏悔,也正是战后德国一代人对纳粹罪责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反思与独白。

   奥斯维辛之后,整个世界暂时变得迷茫了起来。但来自电影的反思之声却从未停止。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比如《钢琴师》等。影片中也有一段镜头,即在庭审中,米夏实地探访了汉娜曾经工作过的集中营。那些空荡荡的牢房、床铺、营地,以及生锈了的铁丝网,就像一片片倒塌了的风景,虽然早已失去了它们应有的震撼力,虽然也使年轻的主人公感到窘惑与尴尬,但它们的表现力却也使得米夏懂得了一种对逝去的历史的接收极限与理解。

   还有贯穿始终且感情充沛的朗读,比如对充满了历史寓意的《奥德赛》的朗读。这在影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热恋时,服刑期。《奥德赛》并不是一个关于背井离乡的故事。在德国人看来,这个古希腊神话的要义,就在于对永远的人在旅途的阐释。或者是重新出发。从这个意义讲,米夏永不停歇的朴素的朗读,比那种思考式、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加值得,也更加人性化。同时,对于战后的德国也更具有警示和反思意义。

   这是一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

   不识字的汉娜在米夏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会了认字,写字,也学会了书面表达。但是,她却不想回归社会,不想回到从前的恋人身旁。18年后,也就在出狱的前一天,汉娜在牢房里自杀了。死亡的结局,让滞漠多年的米夏意识到,她俩之间无从断裂的关联。

   集中营的苦难与伤痕,就这样以朗读为介,不可救赎却又无法挽回地进入了另一个人的心灵。在两代人之间的爱与背叛中,汉娜赢得了什么?或者说如何影响了米夏对法律、历史的看法?没有,导演没有任何一点暗示。卑微的她只是用自己捐出的18年的微薄积蓄,走完了自己的忏悔之路。或许,她将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救赎,和自由。

   这并不具有劝世的意味,而仅仅是一种焦虑,关乎人性的道德的焦虑。忏悔的路,还很长,很长。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09-8-11 21:24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0:51 | 只看该作者
上周从网上看完,就有了写点什么的想法。请大家阅批!
3#
发表于 2009-8-11 10:52 | 只看该作者
流畅的叙述间,不时的恰到好处穿插进自己对影片的感悟与体会,同时,结尾意味深长的进行点题。好文。学习何也颇具特色的影评。
4#
发表于 2009-8-11 12:2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此篇影评文章,用质感、流畅的文字,对电影中的情节在进行疏密有序的解读的同时,抓住了电影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解读后的短句总结。如:“因为,她不识字。是个文盲。”、“这是贯穿整个电影的行为。独异,甚至有点浪漫。”、“这是一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这并不具有劝世的意味,而仅仅是一种焦虑,关乎人性的道德的焦虑。忏悔的路,还很长,很长。”等,使文章更突出了主题,而且彰显出作者对影片独特的感受。不错的影评文章!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8-11 12:33 编辑 ]
5#
发表于 2009-8-11 16:25 | 只看该作者
流畅的叙述间,不时的恰到好处穿插进自己对影片的感悟与体会,同时,结尾意味深长的进行点题。好文。学习何也颇具特色的影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8-11 10:52 发表
流畅的叙述间,不时的恰到好处穿插进自己对影片的感悟与体会,同时,结尾意味深长的进行点题。好文。学习何也颇具特色的影评。


谢过荣河的阅评!
问候你!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8-11 12:29 发表
作者的此篇影评文章,用质感、流畅的文字,对电影中的情节在进行疏密有序的解读的同时,抓住了电影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解读后的短句总结。如:“因为,她不识字。是个文盲。”、“这是贯穿整个电影的行为。独异,甚 ...


谢过娴情斑斑的精华支持啊!

如果有机会,能不能把这部电影影上到网上。
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好,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强多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8-11 16:25 发表
流畅的叙述间,不时的恰到好处穿插进自己对影片的感悟与体会,同时,结尾意味深长的进行点题。好文。学习何也颇具特色的影评。


谢过永红的阅评!

祝好!
9#
发表于 2009-8-12 07:3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这个电影和《情人》有一对比。欣赏如此自如和深入的文字。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8:2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万里兄的阅评!
我觉得比《情人》深刻些,更有看头。
11#
发表于 2009-8-12 0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8-11 12:29 发表
作者的此篇影评文章,用质感、流畅的文字,对电影中的情节在进行疏密有序的解读的同时,抓住了电影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解读后的短句总结。如:“因为,她不识字。是个文盲。”、“这是贯穿整个电影的行为。独异,甚 ...
赞同如是点评意见,支持精华并欢迎老朋友经常在这里发表文章!
12#
发表于 2009-8-12 15:4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09-8-12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也 于 2009-8-11 21:28 发表


谢过娴情斑斑的精华支持啊!

如果有机会,能不能把这部电影影上到网上。
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好,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强多了。



以前贴过这部电影,而且我也写过影评。不过没你写得好。

电影可以在置顶处电影欣赏频道里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0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8-12 09:57 发表
赞同如是点评意见,支持精华并欢迎老朋友经常在这里发表文章!


谢过敬斑斑的肯定!
有机会一定来的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09: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8-12 15:44 发表
写得好。学习。问好!


谢过星钧的阅评!
也问候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8 09:00 , Processed in 0.0839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