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5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马霁鸿散文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7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祥


  丽江作家当中,马霁鸿的散文数量多,在全国影响大。中财的朋友,大多知道这位作家。我曾把马霁鸿的名字打进搜索栏目里,他在中财上的精华文章,让我吃惊。他写作20多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散文上百万字,一些精品被《读者》、《新华文摘》等等刊物选登。最近,马霁鸿出版的五卷文集中,散文占了四卷。由于朋友关系,我协助他的文集第一较,系统地读了他的文章。感慨较多,想写点读后感言。

  马霁鸿的散文,首先是立意高。所谓的立意,我想指的是文章的主题和反映主题的方法。散文要不要主题,怎样表现主题,历史上曾有过多次争论。然而,散文的个人性特征,决定了它是承载个人人生经验的载体。散文总是以“我”为审视和表现对象,作者的经历、审美情趣和对世界的认识才是散文开拓的领域。所以,散文创作,第一要义是表达自我,表达个人思想,或大或小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虽然表达情绪、体验等等的文本最多,但更深层次上解析,散文却是涉及哲学、理性。历史上,我国被称为“散文”的文章,皆提倡秉承“载道”的文统,文笔起时,锋芒已锲入时代思潮的中心。这种倡导,虽多次引起争议,说这种“载道”,不利于散文的“空灵”,题材的自由,厄杀作家的想像云云。但我个人认为,那种无主题,无思想,无意义“自由主义”,脱离社会,游离世界的文章,实际上并不多见,并且存在的空间不大。

  传承了我国散文的文化理念,马霁鸿的散文,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最真诚的个人情愫,他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展示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我们读他的散文不难看出,每一篇文章,总是调动主客观因素,利用个人的生活体验及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表现当代,歌颂真善美,激励人们的意志。翻开他的散文篇章,《儒雅春秋文墨香》、《祖母给了我君子风貌》、《吃药成趣》、《扎一溜鲜花做篱笆》、《人生需从容》、《给生命一些留白 》、《九泉因你绕芬芳》等等散文,其主题都是鲜明的,立场很明显地表达在文章之中,没有含糊其词。就连非常个人化的文章,也是情绪向上的,能够给人予精神力量。请看《吃药成趣》中的片断:

  得了一场病,吃了很多药。流经肚腹的药汁,要是攒起来,得动用好几口大缸装盛呢。也就品出了许多药趣,供人悠悠品味,人生竟还有这么一番境界哩。去时就揣了一本书,边挪身子边给一页页书分发时光。渐渐地,不用任何工具也能守住了候诊的心绪。
   

  得病去看病,却也要守候出一片高雅的情绪来,我想,这就是主题与立意的不同了。

  马霁鸿的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抒情笔调优美。我们常说起文章的笔调。文章的笔调,它受内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调,不只是文章中表现为内容部分,同样表现在形式当中。在各种文本中,强烈的抒情性,是散文笔调的灵魂。由于散文抒情目的和对象不同,派生出散文笔调有着它自生的特点。散文的抒情,我们的笔触往往较为简略,我们只留意于人、事、景、物的某一侧面和一片断,遣词造句,我们刻意追求的,是以这些描写和叙述为手段而实现的抒情效果。马霁鸿总是在简约的描述中,用最精当的语言,衍生出浓重的抒情色彩,对客观外界的描述尽可能鲜明地打上主体感情的印记。最为难得的是,马霁鸿的散文里,主观抒情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主观抒情,要求作者把客观事物在脑海里发酵、过滤,然后抒发出强烈的感情浪花。所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较之客观抒情,更具感情色彩,更能显示作者的想像能力,显示作者的文学修养,驾驭调动语言的能力。

  我们来读欣赏《点燃明灯照路人》片断:
  
  灯火悠悠摇曳,青烟缓缓婆娑,淡黄的灯光在堂屋里回环几圈,将墙角门边映亮之后,几个纵步跳到廊檐上,停一停,稳稳神,然后一闪一闪扩散开去,照射得街心一溜整齐的青石板闪闪发亮,照射得走过青石板的牛蹄子、马蹄子闪闪发亮,照射得跑来跑去的小伙伴们的脸蛋闪闪发亮……

  这样的精美文章还有许多,马霁鸿的散文,排比,拟人、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比喻方法都尽可能的发挥其作用,让文章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他的散文里,我们看到比喻的力量。
  
  值得一说的,是马霁鸿的散文里,有不少矮小的抒情文章。他的这些短散文中,有许多“精微”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中,他调动了诗一样的语言,使所描写的事物,达到了“精微”之美。然而,马霁鸿散文里的这种“精微,与一般人散文里的精微有别。这是因为,他的精微,主要是用于对他描写的主体的感情观照。在马霁鸿的散文里,大多是用于描摹外物,但他知道散文的任务不是创造典型人物、事件与环境,而是取人的一颦一笑,事物的一枝一叶,取事物的一两个典型特征,进行渲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马霁鸿的散文,我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是那样近,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创作主体的心灵深处。在马霁鸿的这引起精短散文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个诗人饱含抒情汁液的诗情画意。他的《杏 雨》就是例子:


     
只有路边深深浅浅的草芽,噙住了雨儿晶亮晶亮的足音。
  只有枝头酣梦乍醒的花瓣,毛茸茸地粘住了粉红粉白的三月。
  半截弯崖处,一团白云闪出来,窈窈窕窕飘过来,飘过来。近了,更近了,原来是一袭素裙在悠然摇曳。
  素裙摇曳。无雨的雨路上,斜斜飘移着一只玉色蝴蝶。蝴蝶渐入杏林,飘飘又停停。东边伸过来一枝花瓣,就牵住了,贴贴东边的一枝莹润。西边吊下来一嘟噜花蕊,就凑拢了,嗅嗅西边的一嘟噜芳菲。
  一不小心踩虚了路边草丛,腰就柳柳地一闪。低头瞧去,裙边早已湿漉漉地洇开了水渍。方才想起抬头望天。天正憋灰了脸,偷偷地笑,笑出星星点点泪滴。
……
  旋落伞上的花瓣。摇落裙上的花瓣。却掸不去路上的花瓣。花雨点点的泥径,自杏林中蜿蜒出一路幽香。
  慌慌张张的素裙,喘吁吁逃出了杏林。被惊动了的花蝶,却不依不饶,裙边一翅翅紫色的舞蹈黄色的翩跹,一直追过山岗。



  马霁鸿的另一类散文便是“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马霁鸿的杂文,不像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说理的同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几年来,《给山水放个长假》、《汲纳几丝文气》、《莫让人生作弊》、《留下一点遗憾》、《生当做人杰》、《饭桌文学与文件口舌》、《执著的灿烂》深受好评,《时常把一把斋》,被《读者》选载。

  说到底,写杂文是需要有一种责任心的。马霁鸿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些微的观察,大至宇宙,小到微粒,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轶事,街谈巷议,评人、议事、说理,把杂文写得生动别致,自成一家。

  虽然,马霁鸿的杂文还不似鲁迅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东西,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马霁鸿这样的好杂文出现。
  
  以上种种,真有言不尽意的感慨,同时,肯定会有值得争议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散文在一片繁荣的同时也悄声发生变化,出现新的追求形式。马霁鸿坚持主题的鲜明,而散文界却出现了另外的声音:非主题,无主题,天马行空,信马由缰,追求片断,多元,空灵的写作思想。马霁鸿坚持想像,抒情、比喻,情调,而散文界却出现了“在场说”,倡导叙事直白、无比喻,无抒情。对于散文可能出现的新流派,新主张,我还不知道马霁鸿有何见解,然而,我最为景仰的,是他的坚守,坚守传统,坚守古典,坚守那片平静的天空。

  不管世界如何变幻,我们期望马霁鸿有更多的好散文问世。




(马霁鸿作品选二,见后面回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09-10-20 10:0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0-17 18:0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先生好评。这种有评者的理论素养呈现的文章评论,于读者很受益。
3#
发表于 2009-10-17 18:24 | 只看该作者
马先生的散文不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语言十分讲究——这是散文创作的最关键之处。
木祥先生的文章,评得很中肯,有水平!
“历史上,我国被称为“散文”的文章,皆秉承“载道”的文统,文笔起时,锋芒已锲入时代思潮的中心。那种无主题,无思想,无意义“自由主义”文章,空间并不大。”
载道之作,其实是应该批判的。不展开说了。
4#
发表于 2009-10-17 18:33 | 只看该作者
马霁鸿老师的作品,拜读过。问好木祥老师,问好马霁鸿老师!
5#
发表于 2009-10-17 18:55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
6#
发表于 2009-10-17 19:21 | 只看该作者
没读过此人的作品,听先生如此介绍,他日必要找来细读一番,问好木祥老师.
7#
发表于 2009-10-17 21:1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回味。
8#
发表于 2009-10-17 22:44 | 只看该作者
赏析的文章很少读,因为看不到原文,即便是片段,也无法让读者圆满其构思。建议贴上一二篇作者原文,共赏!祝福版主!
9#
发表于 2009-10-18 08:12 | 只看该作者
我读过马霁鸿的散文,也比较熟悉他的写作风格,因此十分认同木祥朋友的认识观。本文解读个性,论据充分,客观真实,有感有悟,确实具有借鉴学习的价值。散文版历来支持和鼓励会员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活动,有鉴于此,当以精华支持!
10#
发表于 2009-10-18 09:21 | 只看该作者
专业的赏析文字,非常喜欢。问候木祥,向你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09-10-18 09:29 | 只看该作者
熟悉马老师的名子,却没有看到他的文章,木祥老师的评析,很引人,闲时会找来欣赏.
问好老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10-17 18:24 发表
马先生的散文不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语言十分讲究——这是散文创作的最关键之处。
木祥先生的文章,评得很中肯,有水平!
“历史上,我国被称为“散文”的文章,皆秉承“载道”的文统,文笔起时,锋芒已锲入时代 ...


关于载道之说,评论家一直争论,由于篇幅,我也说不到位。先生提之,我作了点调整,可能也难说清这个问题。谢谢点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11: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10-17 16:59 发表

木祥


  丽江作家当中,马霁鸿的散文数量多,在全国影响大。中财的朋友,大多知道这位作家。我曾把马霁鸿的名字打进搜索栏目里,他在中财上的精华文章,让我吃惊。他写作20多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散文上百万 ...



留几颗残牙咀嚼日子
  
马霁鸿

  我这一口牙齿儿,放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置于眼下的流行语境中,真的有那么几分搞笑的价值,或者资本。前些年,我就作了一篇叫做《定头牙》的文章,将它笑搞过一回了。那次搞出的旨趣乃是:

  左上颌最边上那颗牙,不起作用,专闹毛病。它虽然出得最晚,却占据了最悠闲的位置。它虽然只有一只脚(别的大牙都有两只脚,有的甚至长了三只脚——关于这点,我有发言权,我曾将自己掉落的每颗门牙、臼齿细细观摩,反复把玩,甚至,我至今还将它们的佼佼者保存在书柜里边),却能耐非凡,将旁边的牙齿挤得趔趔趄趄,歪朝一旁,自己则稳稳地占据一个位置。之后,它便闲闲站立一旁,看着弟兄们啃嚼艰辛,自己则端立着一副岸然神色,优哉游哉享受美味。

  这倒罢了。令人不爽的是,它实在挑剔得很,腻歪得很,稍不高兴就闹腾一番,少则叫你难受两天三天,多则让你痛苦十天半月。这也不太难商量,吃点药,或者忍一忍,就妥协过去了。最叫人耿耿于怀的是,它竟然闹到让我患上牙髓炎(左脸部多间隙感染),受够人间苦痛,最终上省城将左上牙床全部割除。

  之后,我在每天早上安装假牙时,都要无意识地幽上一默:嘿,那颗定头牙!不作贡献,享尽清福,还老爱撒娇……

  若干年以后,年届半百的我,原谅了那颗定头牙。此时,我过半牙齿已经脱落,连松软的大米饭都已经难以咀嚼,吃一颗花生米,竟然要用去别人享用一碗饭的工夫。虽然,有人说都是那颗定头牙惹的祸,是它的胡作非为,使我的全口牙齿迅速崩溃。我有时也这么附和,甚至就这么认为。但大多时候,或者说从根本上,我的认识则还有点唯物主义,有点唯物辩证法呢。毕竟,我一直都不信鬼神,不信命运呵。

  我这口牙齿,原本是让族人骄傲的——我小时候,由于祖母的精心呵护,它们一直正常生长。我至今记得,七八岁时,哪颗牙齿摇动了,祖母就将衣线拴在这颗牙齿的中腰,叫我时常拉住绳头扯一扯。而在我每天放学以后,祖母都要将我的牙齿检查一番,哪颗牙齿该拔了,祖母会毫不“怜悯”地掰开我的嘴,将那颗牙齿细细地反复摇上一阵,然后身体一抽搐一用力,将它拔了下来。而在我捂着腮帮咝咝吸气之时(从小失去母亲的我,从小惯于吃苦的我,当然不会流泪,更不会嚎叫,顶多沁出两汪液体,聚在眼角边滚一滚),祖母麻利地起身走到灶台边,生火,下水,敲鸡蛋……在我全部牙齿换掉以后,一张口,就是整整齐齐的两路雪白的“贝壳”,既没有前突后陷的丑模样,也没有前后相叠的龅牙齿。这让一街人都羡慕不已,更让我们家族倍感骄傲:马家人也有啃嚼坚硬日头的好牙齿啊。

  我年轻时的好牙齿,也让朋友们叹赏不已。一桌朋友坐下来,喜欢白酒也好,爱好啤酒也好,只管叫那酒瓶的数量,根本不用麻烦主人家(日下叫作老板了)找那开瓶的玩艺。我抄过酒瓶来,瓶盖往嘴里一塞,腮帮一昂撬一个,几秒钟,半把瓶盖就被我把玩在手心之中了。为着校验牙力,我还与人一起掰过牙劲——一人咬住棍子的一头,你往左,我往右,使劲,直到将棍子扭得嘎嘎作响,也没能分出个胜负。

  我的牙齿还好到过可以再生。记得那是在1975年年末,我在修理汽车时,不小心让榔头磕摇了一颗门牙。第二年春上,我参军入伍。医生没能验出个什么。这一年也就这么过去了。待到1978年,偶尔的一个咬嚼“硬骨头”的机会,这颗门牙掉落了。当时,我已当兵两年,牙齿即便坚硬如钢,或者软如豆腐,都可以正常退伍了。但,首长不让走,部队不准走,说是部队建设需要我的肚子里的墨汁。牙齿嘛,不影响部队形象的,你又不是歌唱家。而且,万一你吃不动硬东西,可以叫炊事班以“病号饭”的名义给你做软食物呀。更何况,炊事班的班长,就是你们老乡,你去说得了,要吃什么,叫他安排,没有的东西,叫他遣人去街上买——就说是教导员说的。后来,我到团部工作以后,这番话变成了政委的指示。正是这样的首长爱才惜才(这是官话,我可不是什么“才”),正是这样的特殊安排,我就在部队一再逗留了下来,一直当了七年义务兵(我当兵的愿景只为着锻炼自己一番,完善人生的生活境界,并不想升官发财。故而若干次提拔我的机会,我都对之轻轻莞尔,挥手“作别康桥”了)。

  手头当然捏着一大把困难。年龄大了,部队既不准我考大学,又不能退伍(复原)回乡当我的汽车修理工,津贴又作了封顶——每月24元(士兵服役5年以后津贴费不再增加,我想增加一点收入,就只得起早贪黑多写稿子,以赚取稿费)。

  还好,八十年代初我在山西省临汾地区霍县(就是当下热说砖窑的洪洞县旁边那个县)时,当地物价甚低——一只鸡只需要3元来往——也就是八角钱一斤左右吧,而在那里,野兔只需一元钱就可买到一只了。我请一大帮老乡和朋友吃饭,不出十元钱就可将原料、酒水搞定(正宗的散装汾酒,只需2元钱1斤。东西买回来以后,就交给团部炊事班去做,其班长是我们云南临沧永德县的享受干部待遇的志愿兵老乡。如果这时老乡正忙,我们就自己打理,老乡会为我们派出助手)。

  而如果时间来不及,要到食馆里去,也不过几百字的一篇文章就把事情完美解决了。尽管如此,我要为退伍以后的诸多事情积攒一点钱财啊,我退伍的要求申请了三年以后,还不见批准我退伍的动静。

  虽然,部队给我的荣誉,已经足够补偿我“一弦一柱忆华年”了——军功章在我的胸前时时有声无声地荡出响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分子等等称号也时不时在衣袋里嘭嘭跳一跳,但我还是以我的这一口牙齿向部队首长进行了“要挟”:部队的东西我实在吃不下去了,求求政委,求求团长,求求主任,还求求我们宣传股的股长——放我回家乡去闯荡去熬点稀饭吃吃吧。回去以后,我也一定还关心部队建设的,多写我们部队建设的文章……

  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部队批准了我退伍。我在“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险,撒下一串驼铃声……”的歌声中,在战友们(或可称为小兄弟们)的泪光中,登上了山西省霍县驶往南方的列车。

  说来也怪,退伍之后,二三年间,我曾经豁了几载的那颗门牙的位置上,竟然有物件蠢蠢欲动,往上翻拱。最终,有硬硬的物件顶破了牙床。那时,工作紧,多少日子也看不了牙齿一番,偶尔瞧瞧牙齿的情形,看到牙缝旁边有一点白色颗粒,就认定了那是一颗米饭粒子呢。但不久,那颗“米饭粒子”越长越大,使我常常不适。拨不开,挑不掉,这是咋个了——到医生那里一瞧,医生笑笑地骂我道:“你真是个怪骨头!半世年纪了,还兴着长‘倒生牙’!”

  好景不长。那“倒生牙”长了没几年,我的全口牙齿便如1947年的蒋家王朝,全面腐朽,全面溃退,无可抵挡那“兵败如山倒”的阵式了。

  小伙子时一口“好牙”的灵光一现,大约也就相当于人生长河履历中回光返照之时的“长河落日圆”罢。

  最初的状况,前文已经描述过,就不赘述。这里只将有趣的情形筛选出二三,悦之友朋。

  两年前,几户相好甚笃的朋友家庭在我家小聚。讲过,说过,笑过,大多数人饭饱之后,到客厅里闲坐,闲话,余下我们几个酒客,余欢里款款把盏。我兴高采烈讲说某一件事,忽觉口内多了一样物件,转过背去悄悄打理,却从口中摸出了一颗牙齿!谈兴正浓,也不那么在意,将那物件揣进口袋,回过身来,依然侃侃而谈。一不留神,嘴里又有了异样的感觉,这回,容不得我转身“风度”一下,“讴”一声,又“讴”一声,口中的物件便如一颗走火的导弹,从我口中喷射而出,我慌忙伸出双手去接。哪里接得住!但见它从我嘴里“发射”以后,越过碗筷,越过酒杯,铛一声击中桌子中央的汤钵。在那里,它并不立即滑出,跌落地面,而是像陀螺一般,飞快旋转,旋转……引得同桌的幽默大师哈哈出一串大笑:“老马啥时练出了这般高强的武艺!这番功夫只怕该命名为马氏口弹!”

  其二的作为,虽没有太大的可笑性,却也好玩。那一日,我在单位。几位同事没事凑拢,海天笑谈。我们主任一个笑话,真有可笑之处,我一笑就笑忘了所以,眼泪、鼻涕与唾沫,连连向着垃圾桶里喷射。半晌,回过神来,舌头一搅,回味一番刚才的“笑韵”,怎么口里空了一个地方!摸摸牙床,糟!一颗犬齿没了去向!赶紧到垃圾桶里寻觅。幸好拾荒人手脚慢了一拍,尚未光临这块宝地!如老板抄捞绝世钻石一般,不管不顾猛扑鼻腔的恶臭,一头钻入垃圾桶中,小小心心将那颗厚重的牙齿翻检出来,伸出舌头用劲舔一舔,用一张名牌纸巾包妥了,然后掖紧在臀部上的屁包里头。拍拍屁包,就想笑:成语一句叫做“笑掉大牙”,我这回笑掉的犬齿,离那大牙可是不设墙壁的邻居呢。

  第三则牙趣可就有点黑色幽默的韵味了。昨天早上起床,照样觉着口腔麻涩,搅一搅舌头,竟然搅着了异样的感觉,我右下牙床的那颗小大牙哪儿去了呢!再搅搅舌头,仍然没有感觉。就去照照镜子。哎呀,这个小弟兄怎么这样歪歪睡下,一睡睡歪了身姿,竟然将体子睡侧了一百八十度,将丽江的牙面歪到内蒙古去啦!也罢,你腻歪了这儿澎湃的大江旋律,想体验一番草原的腥膻风味,当然应当加以鼓励。不过这儿也有新鲜的南国蘑菇呢。你就不可以尝尝其鲜吗?

  如此这般,这颗牙儿被我拧住了疯野,再扭转过来,使劲往下按一按,嘿,它被我镇住了,居然留了下来(目下,它还老老实实为旁边更大的大牙辅助作业)。旁边它的兄弟们也照顾它的情绪,一时相安毋躁。

  接下来,我就又牛牛地面向世界了。
  
  牛劲一发,光芒四射。想想,还有说头。先说个在丽江做客,再说个保持原生态。

  在外做客,谈笑风生。丽江民间的筵席,一般来说15分钟就结束了。或问,怎么这样简约?答:丽江人爱玩,放鹰撵狐,趣在四方,怎好将旨趣囿于这筵席方寸之间。来这里一坐,也就是“重视”一番罢咧。而我在某一席一坐,必要尽兴。而我一讲点什么,就会有人听的,比他上山似乎趣味不减。于是就听下去。待到后来,夕阳斜斜西下,或者残月歪歪而出,我以残酒哄饱了肚子,俩人相视一笑之时,彼此都笑出了一个诡诡的心灵的小康之状:他那里已将怀中狐狸的腿脚隐匿了万水千山,我这里则将眼中老鹰的翅膀编排了千难万险。啃不动的那一份顽硬呢,有办法哪,吞下去就是呐。

  是的,我的肠胃状况甚佳(这或许应了我以往的推测,人身虚弱的某方面的本应具备的强盛功能,极有可能转移到另一个功能中去,正如眼瞎者耳朵极灵,脚跛者其手指不可思议地好使),多少生硬僵固的物件,只要吞下去,没有不被消化为、消解为袅袅生活之趣的。

  日子就这么慢慢过着。就这么慢慢嚼着。

  许多时日以后,友人按捺不住了,多次劝我,目前身体强壮,趁早哪!将满口牙齿拔光,然后安上全口假牙,成全上那个“两全其美”的成语,既减少常常牙痛的煎熬,又能时时品尝到生活的美味。

  更有幽默的朋友搬动出激将法:老马你不把这副牙齿大修一次,不仅羞了社会,丑了市容,误了丽江好风光,也将我们这些艺术家弄得没头没脸了呵!

  我笑笑。

  笑着,默着(思考着),我就想到时下唱歌比赛所崇尚的“原生态”状况上去了。

  我虽弱才弱艺,对艺术的境界则是心向往之。

  我对亲友们说,眼下,原生态的东西已经很难寻觅了,我就将自己的牙齿作为渐次逝去的时光的一种原生态的挽留。留一颗算一颗,剩下的最后一颗,不论怎样丑陋,也还算是人生一场最后的原生态景观呢。这样的原生态景观,我怎能不珍惜了再珍惜呢!

  在心头,我则有另一番谋篇布局。多一颗牙齿在疼痛着,我就多有一份人间苦难的意识(或者可称之为忧患意识);多有一颗牙齿存留在口腔,我就能够多嚼碎一些生活中的烦难。

  将来一颗牙齿不剩了,凭着几十年来粉碎艰难困苦的经历,我也能够将未来的种种“硬骨头”辗它个粉碎——纵然不能够啃,不能够撕,不能够扯皮与嚼筋……我却完全可以将这些供职于人间的美物噙于口腔之中,反复把玩于舌尖之上,然后细细品咂出条分缕析的别样况味——这儿软一点,这儿硬一点,这儿盐巴少一点,这儿醋酸多一点……不过,任它是软软硬硬,任它是咸咸淡淡,我都咯噔一下吞到了肚里。

  吞到肚子里的物件,在消化过程中颇感难受之时,当然会有意无意地反馈一番,胃疼啦,肚翻啦,或者搅肠啦……我都全不在意:你这番折腾,比俺“牺牲”生命快乐更重要吗!

  留住残牙,哪怕一颗两颗。

  命运中的坚硬之物,最怕残牙。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09-10-18 11:27 编辑 ]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11:31 | 只看该作者
薄 雾 摘 桑
  马霁鸿
  

  竹屋后的田埂路被你走得弯弯。田埂上的草叶被你拂得弯弯。一坡散散漫漫的薄雾,也被你袅娜得弯去弯来,俨然一匹偌大的素绸在柔曼作舞了。
  
  一顶雪白雪白的草帽,斜在颈项上,摇摇晃晃。太阳还没升起,你那草帽遮个什么呢?
  
  太阳升起来了,展开的释放的也该是一怀温润,亲昵还来不及呢,干嘛要遮住它。就算太阳火辣得了,那草帽不在头顶,怎么戴在颈后去了呀?是怕揉乱了一头秀发吗?
  
  一只蝴蝶自草帽边飞起,盘旋一圈,委委屈屈又歇回到帽顶上。哦,你的草帽是用了遮挡蝶儿们的追踪呢。
  
  草帽如帆,雪白雪白地,荡进了青青桑园。
  
  一片片桑叶,远远听到你的足音,紧忙儿抄着晨光洗净了脸。一张张鲜嫩的脸,此刻就朝你亮开了一副副纯真,争着吸引你走拢跟前,悄悄问你,它们的缤纷憧憬,能否被编织得早霞一样鲜艳。
  
  鲜艳不鲜艳,看蚕子咋个消化你们,看机器咋个漂染你们。不过嘛,可以先瞧瞧这副脸蛋,这副没有涂抹过的脸蛋!
  
  抿紧的嘴角噗嗤就笑开了,咔嚓咔嚓摘着桑叶的手倏然就酸软得举不动了。你想到了自己原来是一只大蚕,满园的桑叶,先得让你消化一回,给它们濡染上晶晶亮亮的祝福,铺展开风风光光的前程呢。
  
  脸上却一下又罩满雾了。那街上的歌儿,哪能那样O K !不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呵!丝吐尽了,蚕儿却不会安安乐乐地死去哪。它歇够了气儿,养足了神儿,做够了梦儿,就要化成蛾子哩,就要长出翅膀哩,就要啄破茧壳哩,就要生蛋儿出崽儿延续自己的血脉传递自己的勤劳哩。这样,蚕丝才会一股一股地吐下去,蚕子才会一拨一拨地结起来,本蚕女才会一天一天地到这桑园里来“o k”哩。
  
  一气想了这么多,差点想出山羊胡须变成哲人喽。脸儿憋胀得更粉更红,额上也津津然渗出了汗意。掏出手帕,一揩揩去汗意,再揩揩净薄雾。掂掂背篓,背篓已将腰儿坠得弯酸弯酸。太阳就水汪汪地上来了。雪白雪白的草帽,这会已洇了一圈一圈红晕,高高地戴在细腰背篓上。望去,便似摘桑女背着自己的影子,在弯弯的田埂路上忽闪忽闪。

                      崖 畔 摘 花

  你听妈说,你是山茶花开得正火爆的时候生下地的。
  
  山茶花是山坡的灵气儿,你是山村的灵气儿。两股灵气儿,源自一道脉系呢,只是在出世时,分了流儿,发了岔儿,开放成了不同韵味的神态与娇妍。
  
  根儿细细汲取的,仍然是同一脉气息。要不然,为什么山茶花含苞时,你的脸色就特别红润,山茶花绽开时,你的眼神就分外生动,山茶花迎风而舞时,你的百褶裙就在山路上婆娑得水水灵灵?
  
  你也晓得这个小秘密哩。却只在梦中对山茶花悄悄说过。
  
  你对山茶花说,你特别红润特别生动特别水灵时,心头就憋闷得慌,就月亮不是月亮日头不是日头。山茶花告诉你,那是灵气儿在胸中鼓胀呢,鼓胀的灵气要到街上去放掉,去撒掉,去熏染去打扮街上人家的堂屋和书房呢!
  
  站在街心去给人瞧,多难为情哟。
  
  你可以让我去呀。我俩本是一脉所出的灵气,一枝一枝折下我,一篮子拎到街上去,我不是就把我的灵气你的灵气都散到家家户户去了吗?唉,你呀,真是个磨盘大的菌子——憨菇(姑)!
  
  你的脸颊就更嫩了,眼睛就更亮了。绕过老爹的咳嗽吆牛声,绕过阿妈的砂罐沏茶声,拎着昨夜的梦儿,一飘一飘去了崖畔。
  
  这么好的物件儿,咋舍得折呢?想起梦中的约定,山茶花不会气恼的。你就一伸一缩地,将手够了出去,够了出去。嚓一声,终于折下了一枝红灼。抖抖筛筛举着这枝红灼,你还想对它说点什么,双眼却已被它灼得通红。侧过头去看看,幸好太阳还在那里蛮有兴致地哼哼哈哈吐着早霞,没有来得及翻过山来。别让这小子瞧见了当笑神!揉揉眼睛,抿紧嘴唇,嚓,嚓,嚓,一树一树红云,一枝一枝灵气,一会儿便被你鼻中呼出的娇喘声,撅折进了腰子篮。
  
  哈一口长气。气儿就在一篮子山茶花上雾雾地悠开,悠开,随之又凝成了一漂儿细细密密的露珠。
  
  扒开屋后的芭茅草丛,藏紧花篮,藏紧心跳。抖一抖百褶裙,翘一翘羊角辫,“猫”到灶房门边,嗲嗲地一声喊:“妈哎——,今天我要赶街去,给你扯回三尺花头巾!”
15#
发表于 2009-10-18 11:49 | 只看该作者
马老师的文字学习了不少,最近少见他来了。学习木老师的赏析文字,更进一步学习。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05:51 , Processed in 0.0923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