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5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巴结领导者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1 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巴结领导者说

沈茂昀

  我是个不巴结领导的人。在单位,我老实、正派,不钻营,踏实干事,勤恳做事,不看领导眼色行事,能够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我这种人的存在价值,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我总指望着哪一天,能够得到社会的公认,让我等也流行开来。那天,从电视里听了中组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讲的话,我兴奋得一宿没睡觉。李部长指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这话呀,如久旱的甘霖,滴到我干涸的心坎上了,能不让人兴奋吗?这些天来,网络上对李部长的这句话热评如潮,足见这句话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是的,不巴结领导的人是该有个出头之日了。长久以来,我很矛盾,我知道按今天的行情,不巴结领导,就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自然提升啊、评先啊、陪领导吃喝玩乐啊等等好处,就落不到你的头上。看着那些巴结者春风得意、拽模拽样的,甚至飞黄腾达的时候,我心中那个急啊,也不止一次地让我想在屋檐下低头,屈从于傲慢的权势,也过点滋润的日子。但我又总觉得拿不下面子,怕被人耻笑,怕别人指责我下贱。这种尴尬心理,总时时折磨着我,让我从来没有轻松过。如今李部长的一句话,确实顺了我心头之气,我甚至想对那些巴结者炫耀:等着瞧吧,我等也有风光的时候哟!

  我在机关熬了二十年多了,回想起来,不巴结领导的屈辱确实是受够了。一直以来,我自恃有能力,恃才自傲,认为可以把工作干好,干好工作就行,所以总与领导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亲密、不亲近,若即若离。我总专注于干事,不善于拉拉扯扯,不肯迎合领导,不爱往领导跟前凑,从不往领导家里跑,不喜欢在群众、同事面前自我表现,拉不下情面宣传和吹嘘自己,甚至有时悄悄替别人干了事、顶了雷,也羞于启齿。我傻呆呆地,总相信领导常说的那句话:急什么嘛,你干的事,领导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的。结果呢?我才知道最终是吃亏了,好事没有你,提拔没有你,在领导的眼中,你就是个死板、机械、僵化的人,甚至是木瓜、傻蛋,你只能干点事,甚至领导不高兴了,事都可以不让你干,你就闲着吧。这就是不巴结领导的后果,悲剧的制造者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我好后悔哟,后悔自己死守教条、固执己见,后悔自己不灵活、不圆滑,不学会巴结领导。要不是李部长那句话,这后悔,恐怕要随我一起进棺材了。

  我见惯了那些巴结领导的人。他们整天围着领导转,得势得利,耀武扬威,而领导只觉得他们好,陶醉在被人捧、被人抬的氛围中,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好像压根儿就没有正眼看过我们这类人。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在机关,那些巴结领导者,大概也可以分成这样几类:一是有事没事围着领导转的人。这种人不以工作为中心,而以领导为中心,有事没事就在领导身边转悠、磨蹭,作些可有可无的汇报,请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主要心思在千方百计跟领导套近乎;二是唯唯诺诺、惟领导是从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领导说是他不敢说非,领导的看法就是他的看法,领导的观点就是他的观点,领导讲的任何话都是圣旨,领导放个屁也是香的,简直就是领导面前的一只哈巴狗、一条应声虫;三是把领导个人爱好发挥到极致的人。领导好酒,他就想尽办法搞公款吃喝,多陪多敬。领导好唱好舞,他就想方设法把领导弄到不该去的地方去。领导喜欢排场,他就大搞花样翻新。领导喜欢美女,他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美女投怀送抱。这些巴结领导的做派,明眼人一看便知,目的无非就是尽己之媚态、讨领导之欢心,背靠大树好乘凉,得到实惠,或者期盼哪一天领导高兴了,赏自己个一官半职。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道还是巴结者混得开。这是今天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就说选拔任用干部吧,就得由领导先提名对不对?你不往领导那儿凑,或者千方百计打通关节,哪个领导记得起你?退一万步说,即使有领导疯了去抓阄,抓到你的几率又有多大?李部长那话说过后,我见到一些议论,说把这句话落实下去的关键在组织部长,有人建议组织部长应变“提名”为“找人”,要求组织部长到基层、到群众中去找那些老实、正派、不巴结领导的人。我的天!这样的要求,不是天方夜谭,就是痴人说梦,组织部长是多大的官,他能把所有人都认全了?他不可能在马路边随便拉一个人,就封他个甲长、里长吧?再说了,就是让组织部长下去“找”人,围着他转的,还是一门心思想巴结领导、得到提拔重用的人,汇报的、推荐的,也肯定是一路货色,这样一来,组织部长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呢?看来,我们的选官用官制度不改,想让不巴结领导的人得到重视,其实还很难。说到这里,我很赞同有些网友的观点,就是只有处理了巴结的,才能解决好不巴结的,我以为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组织部门作为“选官”的“把门人”,以前放了那么多巴结者进去,今天,要用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就必须管好不老实人、不正派人、巴结领导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个悖论又出现了:有那么多巴结者在位,坐得稳稳当当,谁又能撼动他们呢?看来,落实李部长的话,还有很多问题急需廓清,否则就可能落空。

  有时我自己也反思,不巴结领导,你是不是过分了呢?领导都喜欢听话的、顺从己意的、能为自己勤跑腿的,你总是一本正经,一是一、二是二的,动辄原则,开口规章、闭口规定的,不跟领导思维同步,不和领导套近乎,又有哪个领导会喜欢你呢?因为官为悦己者喜,大多数领导都喜欢听他话的、给他戴高帽子的、巴结他的人,尤其是那些喜欢个人专断,搞家长制、一言堂的领导,更好这一套。你不巴结领导,不投其所好,怎么在领导那儿“挂号”呢?你没有给人家好处,人家凭什么关心你?“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就是我们很多地方干部任用工作的常态,非一地一人所为,大环境呀,你不巴结,你就等到老死吧。我知道,溜须拍马者并不都是低能的,因为在官场,早就形成这种风气,没有能耐的,靠巴结领导得到认可;有能耐的,你不巴结领导,也得不到承认。所以,笼统说那些溜须拍马者都不行,也有失片面,对“巴结”一词也要做些具体分析。如今,如何讨好、巴结领导,早已经成了一门“艺术”,在官场很流行。如果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被逼上路,还是情有可原的,不能一概否定。所以,我也常常在琢磨,能不能做到既不失自己的正统、正派,也不让同事们看出来你已“巴心”萌动,更能让领导感觉得出你是准备巴结他了,或者正在巴结他了。但这是两难选择呀,很难取其中的,况且,我又总觉得这样做,就像在偷人似的,面子上很过不去。于是,我长久困惑、焦虑、失眠,总为我的处境担忧、害怕,以致神经过敏、神神叨叨起来,要不是李部长的那句话让我眼前一亮,说不定哪一天,我真会发疯的。

  现在好了,因为李部长的那句话,不巴结领导的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这些天,我逢人就讲李部长在那个组织部长培训班上如何说,到处宣传李部长的那句话,期望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但好像收效不大,人们并不感多少兴趣,更有人反讥我天真迂腐、不识时务,让我好不扫兴。我再细细观察领导的表情,还是遇到巴结者灿烂,碰到我等人肃然,我好生纳闷:难道领导们就没有看电视新闻吗?就没有听到李部长的那句话吗?再看看身边周围,那些巴结者依然阳光,围着领导转,做给领导看,巴结得热热乎乎。想来想去,我终于弄明白了:噢,不就是一句话吗?说了也就说了,不听的也就不听,没有制度保证,不从体制机制上落实,靠什么来把它变为实际行动呢?就是能够贯彻落实下来,按中国的国情,也尚待时日啊。看来,我真是傻到家了,白高兴了一场呀。巴结的还是巴结的,不巴结的还是不巴结的,这世道啊,本来就这样嘛,唉,耻辱呀!



[ 本帖最后由 shen1029 于 2009-11-21 12: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1-21 12:2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感受性十分之强。
中国的人际关系复杂,源于体制的诸多弊端。人治的气候不扫除,奴隶性将会永不消失。
3#
发表于 2009-11-21 14:57 | 只看该作者
仔细拜读,有所共鸣!用心而为,现实力作。推上去交流。
4#
发表于 2009-11-21 20:34 | 只看该作者
文不喜平,沈老师此文是极尽曲折的精品了!
……即使真到了落实那一天,巴结不审要巴结的,不过不要那么明显,要寄巴结于不巴结之中,这才是高人啊!领导的话……就如孔乙己的窃书……算不得偷……算不得数的。
5#
发表于 2009-11-22 13:4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理想和现实看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有些东西是无法彻底杜绝的,比如巴结领导。
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23: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11-21 14:57 发表
仔细拜读,有所共鸣!用心而为,现实力作。推上去交流。

力作谈不上,长期呆在机关,感受多一些。谢谢鼓励!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2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11-21 20:34 发表
文不喜平,沈老师此文是极尽曲折的精品了!
……即使真到了落实那一天,巴结不审要巴结的,不过不要那么明显,要寄巴结于不巴结之中,这才是高人啊!领导的话……就如孔乙己的窃书……算不得偷……算不得数的。

如空老师过奖了,有感而发吧。不过,发也就发了,如今这类领导讲话太多了,就是鲜见有落实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2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11-22 13:41 发表
呵呵,理想和现实看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有些东西是无法彻底杜绝的,比如巴结领导。
问好!

主仆关系是我们几千年的国粹,由此养成的国民的奴性,是很难从根本上消除的。
9#
发表于 2009-11-23 11:47 | 只看该作者

先转帖一篇文章。

不巴结领导,有活路吗?


                                     张鸣


中组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话说的真好,说到人民群众心窝子里去了。但是,操作起来,恐怕有难度。当今之时,漫说官场,就是那些类官场的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银行,还有国有大型企业,如果你还想在里面混得好一点——不说升官发财,只求平安无事,能混下去,不比别的人差得太远。如果不巴结领导,起码,要对领导有敬畏之心,在任何场合,表现出足够的尊敬。那么,一般都不大可能。除非你的来头比较大,有个有权势的爹妈或者亲戚。


这些年,官场或者类官场风气的败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人们对于一个单位头头的不经意的吹捧,在我看来,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文革期间对最高领袖赞誉的程度,只差没喊万岁了——且慢,有的地方,在酒桌上,还真有这样喊的。可以说,这几十年,肉麻话语在两个地方登峰造极,一个是歌词里,男欢女爱,该唱不该唱的全唱出来了。碰上真情男女,若要真的海誓山盟,还真就没词了。另一个地方,就是官场。下级对上级,巴结起来,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所有的好词,大词,马屁词,一扫而空,而且还不断有创新。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巴结风盛,主要是因为在上面的人喜欢这口。我有一个学生下到基层挂职锻炼,亲耳听一个县委书记说过,现在提拔干部,要三分之一能干的,三分之一听话的,三分之一拍马屁的。否则,咱们当干部,图什么?这真是大实话。听话的,其实也未必就不拍马屁,只是没有那些专门拍马的人拍的好,技术含量高而已。所以,提拔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要巴结自己的。至于为什么还得提三分之一能干的,那是因为还得有政绩考核。地方干部,为政一方,麻烦事断不了,还要有GDP指标,光养一帮吃饭喝酒拍马屁的,到时候事干不出来,也是麻烦。但是,据我所知,那些所谓能干的人,看在干事的面上,马屁功夫可以差点,但如果“居功自傲”,或者恃才傲物,那么,或早或晚,官都干不长。想升上去,除非有特别的机遇,基本上都不大可能。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有事的时候,想起干活的来了,事干完了,就丢在一边。就像民国初年,川军熊克武的部队,刘伯承是最能打仗的人,但从来得不到提升,一打仗就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打完仗,就搁一边。


如果连能干的老实人,命运尚且如此,那么那些能干而且喜欢提意见的人,活的就更难了。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古来就被证实为真理的话,大概领导们早就忘在爪哇国里了。无论天塌地陷,就是不能逆耳,谁要是敢逆他之耳,不说让你没耳,也差不多。这些年,即使喜欢皇帝,领导们也喜欢清朝的皇帝,威风大,派头足,关键是,下面绝对没有像海瑞那样抬着棺材犯颜上奏的臣子。以人为镜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就被清朝的康熙乾隆取而代之,今天的千古一帝,不是三皇五帝,也不是从来公认的贤君汉文帝和唐太宗,而是康熙乾隆。于是乎,这些年,官威官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境界。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已经不能容忍手下有人对他没有敬畏之心,他必须是绝对的权威,连副手,都得对他毕恭毕敬。否则,日子就不好过。


自古以来,凡是上面所好的事情,别的渠道,是改不了的。更何况,眼下风气已成,领导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套。组织部长在老百姓眼里,是吏部天官,管官的大官,但真的要想扭转这个风气,单靠讲几次话,恐怕也不行。
10#
发表于 2009-11-23 11:5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尊敬兄的为人正气。现社会做一个不巴结领导的人很难得,而且会经常被冷落、忽略。

国情现状,人的天性是喜爱任人唯亲,没有民选约束,不巴结领导的人会过得很难受。
11#
发表于 2009-11-23 14:18 | 只看该作者
口号我们听听就算了。巴结领导的好处明显,不巴结领导呢,也消停。想在仕途上进步不巴结领导还真不行。不想进步呢,也乐得自在。
12#
发表于 2009-11-27 10:16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文章析理透彻,见解深刻,很有启迪意义。
13#
发表于 2009-11-30 10:11 | 只看该作者
吼,加精--国虽不国,人还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6:03 , Processed in 0.05995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