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情怀伴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8 1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城市里,按过去说,一直都在吃商品粮。七二年进城,在现在的这个城市几十年了,由懵懂的少年到现在的老去,可是,自己一直对乡下的生活有着莫名的感情。
  
  我在上小学时,由于保定地区文革的动乱,举家暂住在了我的姥姥家,是华北平原上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就是这几年对自己的这一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刻在了自己的灵魂上了,有时我也在叩问自己,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七八十年的光景,仅仅几年的农村生活何以对自己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反之,几十年的城市生活也没有潜移默化掉儿时的印记。
  
  在乡下的那几年很艰苦,这种艰苦,不仅仅我一家独有,因为全村子的百姓都是一样的,简单说,那时的小麦产量很低,加上运动,派性猖獗,人心不在生产上面,那时,记忆中大人们开会很多,白天晚上常常有会议要参加;麦收后分的麦子不多,大部分都交了公粮,因此百姓们成年累月地吃粗粮,而且粗粮也不能吃饱,家乡一带吃最多的是高粱面子,现代的人不可能体会不到了吃高粱面子是什么样的感觉了,高粱面子口感太差,咽下难,下边出来时也费劲,百姓们只有把高粱面子尽量磨的细一些,烙成秫面饼,很薄,比牛皮纸厚些,家庭主妇以烙就是几十张,费时费事,由于那时没有多少油水,个个都是大肚汉,而且大都是体力活,劳累,没有一件机械,完全靠人力,饭量大得惊人,一顿饭能吃好些张秫面饼,抹大酱,裹大葱;为了让秫面有劲,就在里面掺上榆皮面子,做面条。
  
  我小时候也是吃这长大的,现在想起来倒还有一种馋的感觉,想吃,但是没有了,城里没有了那种烙饼的大铁锅了,现在超市里倒有卖秫面的,不知什么原因,早已没了那时的味道了,也就是不太纯正了;那时还有饼子,这也是在大锅里贴的饼子,玉米面的,这就是那时乡下的主食,我们那里叫饽饽。
  
  不过,在我的记忆里这些都没有忘记,也忘记不掉,留在记忆里更多的是对乡村精神层面上的。
  
  进城后,毕业以后,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了农村上山下乡三年,这一辈子和农村的直接接触还不到十年,就是这看似短暂的经历,在自己的内心始终倾向于乡下,回想起来充满了温馨和向往,总感觉自己在城市里格格不入,城市冷冰要多于亲近,这大半辈子,可以说是大都在被城市之风所吹拂,按说应有很深的融入感,然而,内心总是对农村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走进任何一个村庄都有这样的感觉。
  
  每每见到一个纯正的乡下人,那脸上氤氲出来的质朴,话语中传递出来的憨厚以及他们身上那泥土,自己总会感到踏实、舒服。
  
  由于自己平时爱好码字,对城市和乡村里女人、男人的观察和描写要多一些,这是必须的过程,自己写的小说大部分为乡下的故事,这都是血液中的东西,这是一种内在、自然的驱使,总会把自己的思绪驶向乡间小路,而且在这小路生才能畅快地飞奔,虽然颠簸,但颠得过瘾、舒坦,在这样的小路上自己可以自由地想象,就像是飞机的跑道,可以起飞和降落……
  
  说实话,自己在内心里对乡下女人有着一种天然的喜欢和敬畏,城市的女人和乡下女人相较的话,自己的天平会倾斜去一边,这就是乡下,向着土地倾斜。
  
  城市的女人尤其少女,智慧也好,内敛也罢,就其外在来说,她们打扮的时髦,很会化妆(现在的差别不大了)或长裙曳地,或是短裙优雅抑或是口红诱人,谈吐动听或者是嗲声嗲气,总是挡不住自己对村姑的偏爱,她们的质朴,欲羞还臊的样子,眼睛里透着的清纯,让人感到真实,也许乡下女人撒娇不多,比不得的城市女人的情怀奕奕,但我总感觉乡下女人始终流露着泥土般的踏实,在质朴的莞尔中闪烁着纯正的女人情怀,乡风、乡土、乡俗抚慰出来的情怀,醇香的能沁入每个喜欢他们的男人心中。
  
  因此,我塑造她们时总是情怀满溢,充满了自己的偏爱和固执。
  
  现在的时代进步很快,乡下和城市在快速地融合,城乡的差别(外在的)在快速地消失,城乡二元结构在逐步消失,乡下人开始进城打工,慢慢地经受城市的同化,大街上行走的人们已经有不少是在城市里扎了根的乡下人,他们成家立业,但从外在已经分不出彼此了,但由于受的教育水平或者说风俗熏陶的不同,我们还可以看出乡下人那种骨子里透出的清纯和浓浓的乡音。
  
  我们喜欢一类人,这是无可厚非的,据说上海人天生有着都市人的冷傲,自认为除了上海以外都是乡下,这未免有些目中无人,但是,乡下人有着乡下人可以自傲的东西。
  
  我喜爱乡下,更喜欢乡下人,这是奔流在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声音时常拍岸而起,堆起层层的浪花,激荡在自己思绪中。
  
  也许自己这辈子不能改变了,这就是宿命。
  
  改变了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只有听从心灵的召唤,活着才会踏实。




2#
发表于 2017-8-28 14:1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这是一个乡下人的偏爱,故乡是一个游子的脐带,只要你牵动了,就有阵痛,这是奔流在自己内心的感觉。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14:57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8-28 14:16
文章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这是一个乡下人的偏爱,故乡是一个游子的脐带,只要你牵动了,就有阵痛,这是 ...

谢谢!谨记于心!
4#
发表于 2017-8-28 18:31 | 只看该作者
乡村记忆,是源于血脉的认知。
有生活,有积淀,在对比抒写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只是有点平铺直叙了。文章立起了骨架,还需血肉去丰满。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19:40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8-28 18:31
乡村记忆,是源于血脉的认知。
有生活,有积淀,在对比抒写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只是有点平铺直叙了。文章 ...

谢谢版主的点评!谨记于心!
6#
发表于 2017-8-28 22:02 | 只看该作者
充满对乡村的眷恋与回忆
7#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2:04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8-28 22:02
充满对乡村的眷恋与回忆

谢谢谢谢!
8#
发表于 2017-8-28 22:09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文字,接地气的写作很抓人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俗世里的人,就像一个自然中的树,有着无法割舍的根系,那就是我们的故乡。即使离开多年,我们的心却无法脱离那一块熟悉的土地。文章写得质朴、耐读。
欣赏,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7:18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7-8-28 22:09
质朴的文字,接地气的写作很抓人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俗世里的人,就像一个自然中的树,有着无法割舍的根系, ...

谢谢点评!是的,人的心灵归宿就是自己的故乡。问好于您!
10#
发表于 2017-8-31 08:4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写得实在,平平实实地记录自己难忘的琐事,读来很有味道。欣赏!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08:57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8-31 08:49
文字写得实在,平平实实地记录自己难忘的琐事,读来很有味道。欣赏!问好!

谢谢!感动!手法老套了。
12#
发表于 2017-8-31 09:24 | 只看该作者
很朴实的情怀,行文比较稳,独特性稍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0:21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7-8-31 09:24
很朴实的情怀,行文比较稳,独特性稍逊。

写法比较传统,老套了,不像年轻人的写法。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0:21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7-8-31 09:24
很朴实的情怀,行文比较稳,独特性稍逊。

写法比较传统,老套了,不像年轻人的写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0:30 , Processed in 0.1530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