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21|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黑芝麻 白芝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5 2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芝麻 白芝麻


  春节之后,文友德州相聚。我给远道而来的方涵宇、刘本科精心准备了宁津特产:沈氏扒鸡、宁津老酒。德州扒鸡驰名中外,沈氏扒鸡也是有口皆碑。宁津老酒,属芝麻香型,酒汁兼浓香、清香、酱香三大香型特色,又独具焙炒芝麻的香气。入口品尝,酽酽蕉香,微微酱香,淡淡清香,悠悠麻香,沁人心脾,回味绵长,说到芝麻香,故乡田野上的黑芝麻、白芝麻,疏叶繁花,烂漫妩媚,似在眼前摇曳。


  小时候,生产队为让社员逢年过节吃上香油,每年都种几亩芝麻。换茬播种芝麻的地块,须精耕细耙,不允许有土坷垃。因为芝麻粒儿小,有土坷垃压着小苗难保出齐。家乡的土地属红粘土,下点雨就湿滑的粘人鞋,耕地晾晒数日,地中必生坷垃,因而家家备有砸坷垃的木榔头。木榔头,一般用枣木、杜梨木来做成,软木的就易损。我参加过队里砸坷垃这活儿,十几人田中一字摆开,随着众人手中木榔头此起彼伏,土地便平整了。红粘土坷垃,如砖坯般硬。选较小的坷垃互相投掷,是伙伴间的一种游戏。远远的瞧准坷垃投掷线路,一般都能躲闪得开。不过也有失手的时候,那次伙伴恰巧被我投出的坷垃砸中了头,顿时血流如注,几个玩伴见事不妙,一哄而散。伙伴的母亲找上家门告状,我被母亲揪着耳朵赔不是,屁股上还挨了几巴掌,火辣辣的痛,定准烙上了许多红指印。


  出土后的芝麻苗,绿茸茸直杆儿长,长到尺把高的时候,生在叶腋间的小喇叭朵,就繁繁密密地开了,一层追着一层。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一点也不夸张。芝麻的花朵,唇形,筒状,如生地的花朵一般形状,只不过生地的花朵是紫色的罢了。芝麻花,是治疗扁平疣的好偏方。早年我脸上星星点点的扁平疣,就是擦了鲜芝麻花,才渐渐消失的。芝麻花开,芬芬芳芳,引得蜜蜂满地飞。听放蜂人讲,鲁北的枣花、槐花、芝麻花,都是上好的蜜源。蜜蜂采蜜,顺便也给花儿授了粉,各得其所。看来,芝麻一直与蜜蜂默契地遵守着互惠双赢的信约呢。芝麻花儿脱落,结一种带棱的蒴果,有四棱、六棱、八棱不等,家乡人管它叫芝麻蒴蒴,扁圆而小的黑芝麻粒、白芝麻粒,就藏在里面。因其籽粒之小,民间才称县官为七品芝麻官,才称小事为陈芝麻烂谷子事的罢。芝麻蒴老熟,它的嘴就自动张开,极易将芝麻撒在地里,所以鲁北劝人的话说:心眼小,别种芝麻。如果谁家因了小事,误了大事,鲁北人也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满地里拾芝麻家缸里翻了油来形容。芝麻叶儿,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儿,农人下地干活,手头没了碎烟叶的,就寻老芝麻叶当烟抽,抽得有滋有味。


  秋地里大豆摇铃的时候,就该拔芝麻了。拔芝麻不能等到十分熟,那样容易炸果,会撒掉许多芝麻。拔下的芝麻,立着打捆,运到场里,也是头朝上互相倚着风干。芝麻蒴蒴干开了口,就可以铺张苇席,用木棍敲打着收芝麻了。民谚说:打不尽的芝麻,摘不尽的棉花。芝麻杆一般至少打三遍,才算收尽了芝麻。先收打的芝麻粒饱满,出油率也高,后收打的芝麻,是芝麻梢头上的干瘪粒,出油率自然也低。芝麻杆,下圆上方,虽说是草本植物,却如棉花杆一般的半木质,不但易燃,而且火硬。母亲素日里舍不得烧它,须留待过春节用它烧来煮饺子,免得饺子煮破了皮。春节民俗中,有人将芝麻杆,插上房屋檐头,寓意日子如芝麻开花;有人将芝麻杆儿撒在院中,言称“撒碎”,初一拜年人踩踏碎裂,寓意着岁岁平安。


  从生产队分得了芝麻,母亲如宝贝似的待它,晒干后,特意放到那对陪嫁的青花瓶中储藏。逢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换香油,才舍得炒熟了给我们在面板上压芝麻盐吃。宁津县的大柳面,金丝缠碗,国内知名,用来拌面的佐料有十几种,其中必有芝麻盐、麻汁酱和香油蒜泥。生产队种的芝麻,黑白混杂,社员习以为常。古来中医认为,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补益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主治伤中虚弱,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因此,古代医药家陶弘景,给了芝麻很高的评价,言称:八谷之中,唯此为良。芝麻香油,芬芳扑鼻,泌人肺腑,殊列众油之首。因此,人们常用吃香的喝辣的来形容生活好;用脚底下抹香油蔫溜了,来形容见机行事;用一香遮百丑,来形容用长处掩盖短处;用芝麻香一时香,人心香千里香,来褒奖人格之高尚。


  民间传说,汉朝时张褰从西域取回了芝麻种子,所以古时候人称芝麻为胡麻。因此,在双子叶植物纲中,至今依然把芝麻列为胡麻科。多亏考古工作者,先在浙江湖州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古芝麻种子,又在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了古芝麻种子,证实中国原本也是芝麻的故乡,原产地在中国云贵高原地区。或许,芝麻的别称:巨胜、方茎、方金、脂麻、乌麻、狗虱、交麻,就是远古先民对中国芝麻的原始称谓。


  小时候,乡村中缺医少药,每有头痛脑热,母亲就拿个铜老钱,蘸着香油给我刮前胸,刮后背,刮关节,直刮到紫红血润,捂上床棉被,出身热汗,病症果然就见轻了。现在想来,被刮后那种火辣辣的痛,依然真切。难怪母亲刮我们兄弟中的谁,谁就杀猪般的哭嚎。由于芝麻产量低,近年来鲁北种芝麻的越来越少了。但我相信扎根在生活中的黑芝麻,白芝麻,因了它特殊的芳香,因了它特别的滋润,必然会相伴人们,继续走长长久久的岁月。风雨兼程。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3-26 11:0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25 21:48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欣赏迎春先生散发缕缕芝麻香味的醇厚美文。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10-3-25 22:20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扎根在生活中的黑芝麻,白芝麻,因了它特殊的芳香,因了它特别的滋润,必然会相伴人们,继续走长长久久的岁月。风雨兼程。

在特有的时代背景中,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芝麻的生长和收获,乡间俚语和民间俗语的恰当插入,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的贯穿,使文章具有了时代特色,描写有了宽度和厚重感,语言驾轻就熟别具特色,匣子学习了,问好老师。
4#
发表于 2010-3-25 22:33 | 只看该作者
读着,品味着,淳厚朴实,高老师的文字功底扎实,学习美文!问好!
5#
发表于 2010-3-25 22:43 | 只看该作者
高班以精练的文笔,神形兼备的语言特点,由日常生活话的细节叙述引出所要叙述的主题《黑芝麻 白芝麻》,然后多种视角来描述关注呈现芝麻的形态、生长、作用,穿插进来的生活场景、相关知识介绍以及民间传说,极其丰满了所要表达主题的内涵。也使得作品有鉴赏性的同时具有丰富的知识阅读导引。
6#
发表于 2010-3-25 22:55 | 只看该作者
      感性、知性的文字,加深了我对芝麻的认识。读到黑芝麻,白芝麻,因了它特殊的芳香,因了它特别的滋润,必然会相伴人们,继续走长长久久的岁月。风雨兼程。读到这里,心里感念着芝麻给人们的滋润。
7#
发表于 2010-3-26 06:30 | 只看该作者
读高版这篇文章,口舌生香,芝麻乃农作物中较长见的物种,在高版笔下写得捭合纵横,摇曳生姿,足见知识面和生活底蕴的厚实!拜读问好!
8#
发表于 2010-3-26 07:03 | 只看该作者
先备个份,稍后细读。
9#
发表于 2010-3-26 07:41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10#
发表于 2010-3-26 08:02 | 只看该作者
带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的叙述,以感性并理性,伴以高度的智慧,洋洒贯穿,一气呵成。作物的表、里质本,都俱细、俱密融入地渗入文章,散发知性的光芒。也是恰巧,这些天暖肚子饿了,就倒出一小掌心黑芝麻舔着,品味,有时加点盐,有时不加。我曾问家里人:“黑芝麻香还是白芝麻香?”他答:“都香。”只是我每次尝过了就记不住味道了,待以后换成白芝麻再比较,不知是否还能记起。收藏这篇精彩文章,积蓄知识和生活经验。
11#
发表于 2010-3-26 08:11 | 只看该作者
醇厚之香,清灵之美,自然之中,显现芝麻的本真特性.有亲情\有药用知识\有芝麻的考古资料.长了见识.
12#
发表于 2010-3-26 08:19 | 只看该作者
宁津老酒,属芝麻香型,酒汁兼浓香、清香、酱香三大香型特色,又独具焙炒芝麻的香气。看来有机会去你处,一定喝这种老酒。关于芝麻,我也是极为喜欢的。母亲每年在旱地上是需要种植一些的,就是留着自家吃,换油是一方面,把芝麻炒熟再磨碎,拌点白糖,那才叫喷香呢。这两年,因为头发稀少,母亲还特意用白芝麻换了一些黑芝麻,说是可以长头发,不知道是不是,但吃的多了也感觉头发渐长呢。文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氤氲着的清香亦如倾倒的香油瓶子。读了文章才对芝麻的由来及有关滋补营养效果有了了解。支持精华!
13#
发表于 2010-3-26 10:59 | 只看该作者
芝麻香一时香,人心香千里香

融生活、哲理、人情于一炉,文化气息浓郁的美文,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10-3-26 11:1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芝麻,我再熟悉不过了,只是,我竟没写只言片语……
15#
发表于 2010-3-26 14: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高老师的文章,与秋受益不浅!
谢谢先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7:14 , Processed in 0.1611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