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0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打麦场》(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6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

    走进厂区附近的一个村镇,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场打麦子场景,让我心潮澎湃。
  

  那是烈日下打碾麦子的场面。我驻足麦场边缘,拖拉机“突突”作响,孩子们在场里欢快地奔跑、追逐嬉闹。拖拉机在场里不停地转圈,干燥的麦秆儿被轮子碾得“噼里啪啦”作响,破碎后飞扬起来,我的血管也好像要被炸裂开来。烈日炙烤着大地,麦场里还堆放着许多的麦捆儿。十多名头戴草帽的女人和皮肤黝黑的男人手里拿着杈,在忙碌地翻动着碾过的麦秆儿,嘴里不停地说笑着,脸上带着愉快的笑容,其中一位女人还在哼唱着“花儿”。我丝毫看不出他们劳作的疲惫和劳累,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愉快。
  

  看着这熟悉的打麦情景,我的思绪不仅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那时候的打麦场,是生产队很大的一个场。在打麦子的时候,男男女女有几百人在场里劳作。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在那里玩耍,所以很热闹。
  

  一大早,人们拿着工具、手里拉着孩子从村子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场里。爹那时候是生产队长,手里拿着一个木头“印板子”(木头刻制的,在打碾好的麦粒堆上盖上印,防止偷盗),很权威地给大家开会分工。开完会,大家就开始把那一捆捆的麦捆儿摊开在诺大的场上,铺的很均匀,然后手拉手踏上一遍,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就开始慢悠悠地转圈碾麦子。拖拉机的突突声响彻整个村子,爹娘和乡亲们就坐在场上喝茶、闲谝。我和很多的小孩子就跟在拖拉机后边跑,在松软热乎乎的散发着清香味儿的麦草堆里翻跟头,玩累了就躺在场边的打碾干净的麦草上睡觉,很软,很舒服,一大片的麦草里全是进入梦乡的孩子们。
  

  晚上,大人们在月光下扬场(用木锨把带皮的麦粒儿扬起来,让吹风机吹走麦粒皮和杂物)。父辈们那有力的身影在皎洁的月光下宛如一个个生动的剪影,随着他们的动作,一片片白花花的麦粒儿向空中飞起来,又“沙沙”地落下来。有时候,在父亲扬场的时候,当麦粒儿飞起来一瞬,我们一帮孩子会迅速地钻进去,麦粒儿就会劈里啪啦地撒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衣服里,很舒服很惬意,那场景美极了。以至于多少年来,每回回在梦中,我都会梦见那个扬场的场面。夜深了,父辈们还在扬场,静静的夜里,只听见“沙沙”的麦粒儿声和大人们谈论今年麦子收成的叽叽喳喳声。我和小伙伴们躺在温软的麦草堆里看浩瀚的夜空,看银河数星星。后来,渐渐地,父亲他们的说话声和扬场的“沙沙”声飘缈地远去了,我和小伙伴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后半夜,我们伏在爹娘们宽厚的脊背上,在梦乡中晃晃悠悠地拐过一个又一个山坡,回到了窑洞,回到了土炕上,在点燃的蒿草熟悉的味道中,继续着一个又一个甜美的梦。
  

  后来,生产队承包到户,我们家有了自己的打麦场,一个并不大的场。起初是爹赶着牛碾麦打场,娘和哥哥、伯父一起翻麦秆儿。我则是送开水、送饭的“后勤人员”。在那炎热的碾麦季节,太阳毒辣辣地晒的人心发慌,好像要燃烧一样。爹娘们在太阳下打碾麦子,我躺在树荫下逗那只姐姐用麦秆编成的笼子里的蛐蛐玩。
  

  再后来,每次碾麦子基本上不用“场”了,都是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现场打碾,快捷方便。理所当然,我长大成人了,成了收割麦子的劳作者。
  

  现代化的收割方式,使我失去了童年时打麦场的快乐。看着巨大的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忙碌,看着爹娘用袋子轻松地装麦子,我怅然若失,心头空落落的,鼻子酸酸的。时光如白马过溪,一去不复返,我们在长大、成熟的同时,收获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打麦场,它成为我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12-6 0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发帖时请注意段落间空一行。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09-12-6 1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欢迎朋友的到来,请按规范排版,另,每周最好只发一篇首发作品。

4#
发表于 2009-12-6 15: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烈日下打碾麦子的场面还是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尽管大多地方实行着机械化作业,但过高的费用还是让人觉得手工打场比较合适。如此,一些处于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场景的再现,不仅给我们的是惊喜,还有畴昔里的记忆也会在瞬间复活着。问好!

5#
发表于 2009-12-6 1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打场,我也曾经干过的农活。熟悉场景的再现,质朴文字。问好朋友

6#
发表于 2009-12-7 1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再次提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谢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朋友们有时间,可以来我的博客听该文的朗诵。

8#
发表于 2009-12-7 2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5 编辑 <br /><br />用木杈翻麦子、木锨扬麦子,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文笔不错。认识你很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12:28 , Processed in 0.0543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