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书 呆 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2 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有一书生,父母凋零,又鲜兄弟,平日不事生产,唯知摇头晃脑地“子曰、诗云”。祖上虽留有薄产,自己不善经营,只好租与他人耕种。仅收取些许租米裹腹,尽管不能味甘肴丰,却也衣食无忧,不料乡人愚顽,不知敬重斯文。见他一领青衫,两卷诗书,念念有词,赋闲终日,认定是一书虫傻蛋。渐起欺诈劫掠之念,他也不知争竞,不数年,田亩尽叛,屋宇易帜,他才急得七窍生烟,却又一筹莫展,只好负起一囊穷愁,去村头一废弃小庙栖身。

   从此,那日子便过得捉襟见肘,少不得常赴“首阳山”中与“伯齐、叔夷”二兄小聚。久之,双颊塌陷,满脸菜色,已是有气无力了。族人怜其凄苦,每思一箪食,一壶浆地接济他。有长者见其鹄面鹑衣,心怀恻隐。劝其弃书弄点生计,不料他牛劲上来,忿然作色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乎?岂不闻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长者见其已不可救药,只好摇头叹息而去。说来有趣,他冻饿已久,居然总结出一二应对饥寒之门道,首先他日夜苦吟,创出一种“十七字”格的小诗来,觉得有趣,逢人便炫,令人不胜其烦,每每口出讥讽,他也不以为忤。每当饥饿来袭,他就高吟这“三句半”疗饥。看来此法甚灵,很是有效,吟兴一起,饥饿全忘,他名之为“食文”。再者,每当他寒冷难禁时,便披一破絮,绕室彷徨,因体虚易汗,顿觉身上暖和起来,他又美其名曰“暖足”。

   自从他发明了这两种去寒除饥的不二法门后,自觉得意,更加用起功来。在一冬夜,北风怒啸,他腹无粒米,禁不着又饥又冷,屡用上述二法居然失效,头脑昏昏沉沉。惶急之下,“觉得天地不佑其年,莫非难以捱过今夜么?”胡思乱想一番后,不觉心中恻然,“想昔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何等的惬意,遽料今日落魄至此,濒临绝境”。一时悲从中来,放喉大嚎,须臾,已是气虚声噎,上气不接下气。几欲昏厥,无奈渐渐止住哭声,在一灯昏黄中张目四望,见家徒四壁,已无长物,唯有“三句半”诗对自己最为忠贞,临死之前,再吟哦一回也罢。“昔日玉堂子,今夕饥馁郎,前后两对照——凄凉”。

   也是他命运该转,恰有一员外策马门前,忽听这沉沉寒夜,几声苍凉的吟诗声,从破庙中飘出,想必是腹藏诗书的饱学之士数奇遭难,滞困在此。正好犬子今年已到启蒙之令,尚未聘师。何不进去与其攀谈几句,若果为硕儒,就此请去教子,也免了不少的周折,旋念至此,翻身下马,排闼而入,在一灯摇曳中,见一蓬头垢面人蜷缩在床角,正如打摆子似的——瑟瑟发抖哩。想必这就是吟诗之人了,急步上前,一拱后问道:“想必刚才吟诵之人就是先生了?”书生正在绝望中,万念俱灰,唯等一死。忽闻人语,生的欲望倏地闪现,急忙强打精神,长身一揖道:“正是在下”。“大才呀、大才!”员外心中狂喜、曰:“老朽看先生乃饱学之士,腹藏诗书,必有不朽之学问,现今命运不济,困于场屋,不能平步青云,实在惜之,以我观之,先生非池中物,绝非久居人下,不久将来,必定飞腾有日”。书生云:“诚如斯言,诚如斯言”。员外又云:“我有一子,犹在髫龄,尚未入学,如蒙先生不弃,但请移驾舍下教导犬子,老朽也可旦夕叨教,不知意下如何?”书生闻言,大喜过望,犹如在大海中溺水待毙的人,突然看见了救生船,登时精神大振,一跃而起,忙不迭地说“学生愿往,学生愿往”。当下略一收拾,便随员外设帐授徒去了。

   一日课余之暇,闷极思动,便手棒诗卷,施施然地踱到村外溪边,临水思古,想诗祖屈原和诗仙李白,皆赴水而逝。不觉感喟,诗兴遂起:“灵均投江死,太白捉月亡,骚客皆爱水——清爽”。说来也巧,这天县令心血来潮,微服散心,顺便采采风,青衣小帽,轻车简从至此。忽听林荫下有人吟诗。这县令也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主,觉得此人出口成章,自成一格,必定学富五车,非凡人也。急忙向前,一番唔对后,如饮醍醐,大快朵颐。心中暗忖,“这下子遇到知音了”。便恳恳切切邀其去县衙供职,也好经常聆教。书生一见这泼天般富贵竟不期而至,哪有不去之理?回去说明原因,遂即辞别员外,也顾不得那老者与其‘犬子’的泪眼婆娑了。便随着县令的肥马、摇摇摆摆,绝尘而去。

   途中,至一村庄,偏遇一巧事,两家邻居,一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想必在娶媳,一家白幡高张,垂头丧气,不待智者便知是丧事,县官觉其事甚奇巧,便有意再考考此人腹笥,马鞭一指曰:“先生可否以此为题,再吟一首‘十七字’诗乎?”这书生正想在县令面前炫耀,苦无题目,见状暗喜,摇头晃脑几回后,诗句便脱口而出“东邻花烛夜,西邻赴阴曹,各自热闹处——哭笑”。县令大喜,夸道:“先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非百里才也,为国求才,正是吾辈之责任,先生日后发达,且莫忘今日之‘二邻’诗也”。书生打拱如仪,连声“不敢、不敢”,心中却喜滋滋地,身子也飘飘然起来,好像已是宰辅之尊了。

   说话间,又行至一溪边,见两个村姑在河边浣衣,县令又想起西施浣纱故事,又命题索诗,书生略一沉吟,又扬声诵之“前侍越王寝、后卧吴王榻,俩人皆色鬼——傻瓜,县令闻此,越发佩服,意为此诗大有新意,臧否古人,另辟蹊径,言他人所未言,真大才也”。心中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说话不及,回至县衙,命衙役在签押房一侧,辟间精舍,供其啸傲,县令早晚问候,风雨无误。书生在饥馁之间,突有此遇合,自是心花怒放。每日搜索枯肠,胡乱凑点句子,哄县令高兴。好酒好肉自此不断。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弹指间,南雁北返,早过了清明天气。此间二人少不得携手陌上,与民同乐。终日,诗酒征逐,吟风弄月。说来也怪,自打除夕后,此地再无滴雨落地,直到是年榴月也不曾下过一场雨。县令得此英才后,每日兴奋异常,不曾想老天作弄,灾情报告如风片般刮来,使他那一腔兴奋顿时化作乌有。眼见着百姓焦渴,田地龟裂,禾苗干枯,村庄断炊,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有少数不逞之徒,酝酿闹事。县令情急之下,决定效效先贤故事,率众去龙王庙,祈祷求雨。当下吩咐一干人等沐浴三日后,去至龙王庙前,望神而拜,三跪九叩,祷告天地。又捧读求雨文告,文辞哀切,凄楚动人,教人听得热泪盈眶。满县百姓一时感动非常,争颂县令乃“大青天”也,真个口碑甚好。不料,天不遂人愿,求雨当夜,仍皓月在天,正临着东坡先生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之境界。也是造化弄人,合该这书生福享到尽头了,是晚他午夜梦回,膺记着县令的“丰功伟绩”。起身推窗,见一轮满月,万把清辉,把个宇宙光耀得如同白昼,失望之余,不觉技痒,临窗一讴“县令去求雨,百姓皆喜悦,今夜推窗看——满月”。谁承想,夜静声远,被正在后花园踱步忧思的县令听得一清二楚,大为光火。本来为求雨不灵而懊恼,又闻听讥嘲而愤怒,当即喝令衙役“把这不识抬举的东西押至南牢去喂蚊虫,看他还吟诗不吟诗”。

   第二天,平旦气通后,县令觉得夜间有点过份,颇生悔意,一升堂,第一件事就是提问书生。本想开释他,孰料这读书人的驴脾气又上来了,他不但没有悔意,还弄出一幅傲脸朝天的模样,立在当堂,不言不语。县令见他如此,也不好多说。便给他想出一个台阶,缓缓地说“你好吟三句半,今天再给你个机会,就以我名号‘西坡’为题吟一首诗,吟得好就放你走”。谁知这呆子脖子一拧,乜斜着县令高声朗诵起来“古贤号东坡,今愚名西坡,两坡较相比——差多”。县令一听,差点晕了过去,大叫衙役,这小子喜吟‘十七字’诗,我今天偏打他十八大板,非比他多出个数不可”。衙役们本来对县令另眼看他就怀恨在心,“今天有此机会,何不出出鸟气”。兽性一发,力道也就有了十分,木板与皮肉的碰撞绝非丝竹妙乐可比,可怜书生自打娘胎中出来何曾受过这般委屈,倾刻间,两股之间已是血肉模糊。呻吟之声,由高至低,由急入缓,不绝于耳。县令至此,捻着颔下几根鼠须狞笑道“今天滋味如何?是你的十七字诗风雅,还是我这十八大板赋兴?”只见书生强忍疼痛昂首高诵“吟诗一十七,重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县令闻听,几欲背过气去,“这小子真是茅坑石头——又臭又硬”。只见他把惊堂木狠狠一摔、喝道:“板声惊大堂,难服呆书郎,由他胡诌去——退堂。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九峰 于 2009-12-22 10:4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2-22 11: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文字功底很硬,内容很有趣味。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09-12-22 11:27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文笔让人眼睛一亮,只是觉得故事情节不很吸引人。
4#
发表于 2009-12-22 1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12-22 11:27 发表
传统的文笔让人眼睛一亮,只是觉得故事情节不很吸引人。

赞同老师的意见,再提炼一下也许好些,问好各见!
5#
发表于 2009-12-22 13:3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像故事了!
6#
发表于 2009-12-22 20:1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精炼,语言老道。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9-12-22 20: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小说。
8#
发表于 2009-12-23 07:48 | 只看该作者
再读。问好作者,多来关注。
9#
发表于 2009-12-23 0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12-22 11:27 发表
传统的文笔让人眼睛一亮,只是觉得故事情节不很吸引人。

赞同杨版观点!
问好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2-23 15:1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绝妙!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09-12-23 15:1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加为精华之作。
12#
发表于 2009-12-23 15:1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加为精华之作。
13#
发表于 2009-12-23 15: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8: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老师的切要之评,一定会努力的.
15#
发表于 2009-12-24 10:3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抓心不够。
建议,打磨一下。
已经很不错了,可按版主的建议再修改一下.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7 07:23 , Processed in 0.0510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