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3 编辑 <br /><br /> 昆明记忆
如果说对昆明的记忆什么最深刻,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关于吃的记忆。作为排在衣食住行第二位的吃,在我刚刚记事时构成了我对昆明的全部记忆。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我那亲戚太抠门了,进而片面地认为昆明人都小气,对昆明打心眼里没好感,而且从那次之后,我有很长时间没来昆明,自然也就无从知道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潜意识像一只蛰伏在体内的虫左右了我很多年,直到我再次进入昆明。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到年过而立的孩子父亲,我每次来昆明都会感知到昆明的可喜变化。
最记得小时候跟着妈妈来昆明,说起来很多人不信,那时我坐在篮子里。母亲当时在我们小县城贩卖水果,来昆下了车,自然就用篮子背着我到亲戚家,那时的昆明在我眼里简直像迷宫一样,街道曲曲折折,或许小的时候方向感差吧。当我跟着母亲到亲戚家时,正是准备煮饭的时间,最记得亲戚家挂在墙上的一块腊肉,小孩子嘴特别馋。我就眼巴巴的望着那块肉,但是自始至终那块肉一直挂在墙上,那顿饭,我们吃了一个清油炒茄子,另外一个是凉拌黄瓜。怕母亲骂我馋,我在亲戚家除了眼巴巴望望那块腊肉咽几下口水之外,心里生出的是无穷的遗憾。很多天后,母亲才告诉我,那肉是给贵客吃的,亲戚之所以舍不得割点来炒,是因为我们只是寻常的客人,因为吃我对昆明缺乏了起码的好感,一个孩子的心思就这么简单,因此我不留恋昆明。从此,我来昆明也不再去那个亲戚家,恍然间,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因为办事或者学习总会来昆明,那种刻骨的记忆却随着时光的冲刷彻底消失殆尽。
其实昆明我有很多亲戚。在后来的交往中,我才发现他们并不小气,记得每次去我的一个姑妈家,他们往往会提早准备一大桌子菜,端起酒杯来,看着满桌的大鱼大肉竟然无从下嘴,这时姑妈就不断地往我碗里夹菜,直到堆得冒尖。后来我干脆告诉姑妈不如煮点青菜萝卜,那样吃着清爽;或者煮点家乡的小菜,那样吃着亲切。姑妈就应了我的要求,每次去都能多吃上一碗饭。
因为平时应酬太多,在昆明这样一座吃的王国里,大块朵颐之余,更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寻常小菜,然而吃遍昆明的大街小巷,很难找到多少地道的家常菜馆,似乎小小的饭店也在追求都市化,在街边想找一家能做出家乡风味的小吃馆是艰难的。曾经为了吃一顿正宗的乡野菜,我和朋友开着车绕了大半个昆明。静下来想想,自己的胃真是难伺候,有海参鲍鱼吃着不觉得香,却老是想着去吃那些乡野里才能吃到的东西。有次,一位朋友想吃罗锅饭,也就是用柴火煮锅底有焦香的锅巴的那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找到了一家。拿上来才发现那锅巴糊了,就算糊了,我们仍然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那饭里有家乡的味道。
当然到了今天才明白,不是昆明人小气,不是亲戚舍不得给我们吃肉,而是那时亲戚家过节和招待客人也就那么一点肉。现如今,那位亲戚告诉我,家里火腿和腊肉一年四季多得不知放在何处,倒是担心这东西吃多了会上火,我一样怕上火。
当我再次捡拾记忆,吃在昆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眼巴巴看着腊肉淌口水到为追求吃得爽口生态,我们四处寻觅乡野风味,那时到现在,时光漫过昆明已经三十年了。共和国六十周年庆典的鼓声隐隐传来,昆明沐浴着党的光辉也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昆明也因吃而变得美好,说到昆明,外地游客无不感叹,那种感叹里有着无限的向往,所以,他们有机会来昆必然是要饕餮一番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