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2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0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生的两个孩子,女孩阿宝,穿着湛蓝的小旗袍笑意吟吟;男孩瞻瞻,光着和尚头,穿红色线衣也低头微笑,他们一起爬在开启的百叶窗前,安静快乐的观察挂在窗户旁的小小雀巢,巢里有两只嗷嗷待食的小雏鸟,不远处鸟妈妈轻盈的飞舞在绿草盆花前。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是丰子恺先生画的“雀巢可俯而窥”,一旁赋诗“人不害物,物不惊扰,犹如明月,众星围绕”。

   有人说不久前曾在上海老街一处丰子恺印刷画页签名销售的商店,见到过阿宝。一眼便认出握笔仔细给购画者留言签名的丰一吟,她似乎还是丰子恺先生画中的小阿宝,当然岁月会改变人的体态,以及面容,但却不能将透出人精神之光的眼神消磨去。那样七八十年的岁月,还能从一幅画里,从一个老妪的眼神,认得画中小姑娘的眼神,这该是丰子恺先生作画的传神处吧,他能把人和物最特别的东西抓住画出来,保留下来。而大师简单、明了、传神传意的笔法,却不是他的画要突出表达的东西。丰子恺先生的画,最让人忘不了还是他那些画的寓意。

  “作为一位画家,他笔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饱含着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这是前不久看到的一段对丰子恺先生画风的评价。我常常随身带着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的彩页的《护生书画集》,走到哪里,坐下来等候或休闲片刻,总要拿出随手翻一翻,或者就推荐给见面的朋友,借给他们一两个星期,请他们也来翻阅。

  见过丰子恺先生画的人都知道,他的画是黑白明了的简简单单,而《护生书画集》,则是画中剪发头的小阿宝,长成年后的丰一吟女士,从六册《护生画集》共450幅画中挑选了一百幅,临摹敷彩后,请一心法师书法而作的彩页画集,这是阿宝纪念和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

  丰子恺先生一生最宏伟的绘画作品便是六册《护生画集》,那是为他的恩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整寿辰而作。弘一法师五十岁,丰子恺先生画五十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他,六十岁画六十幅,一直到一九八零年,弘一法师诞辰一百岁完毕。弘一法师曾为两册画本写过字,在有生之年,也只见到过两册画集。而自弘一法师六十二岁圆寂后,到一九八零年诞辰一百年时,护生画集依旧出版发行。而1980年,丰子恺先生也已去世五年,“护生画集”五六册,竟然是丰子恺先生在1965年和1973年提前完成。这样一份厚重的寿礼,让读者感动一位学生与恩师友情之真挚,和情深意切特别的表达方式,而更为感动的是那些画的内容,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又蕴含对人、对自然、对一花一草,对一事一物博大宽厚的仁爱。

  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的画,是一幅叫作“投井”的简单黑白写意。画上有一根墨线一样长长的丝,丝上倒挂着一只黑色蜘蛛,蜘蛛下方是一只敞开口的墨水瓶,墨水瓶旁边是一张纸,一只笔。很奇妙,那张纸只有横长竖短的两笔却那么形象,而仅仅这么简单的几笔,便勾勒出生活中偶然出现的现象,或者也是触动过人们心中某一根心弦的场景,而那个场景仅仅是一只蜘蛛经历过的吗?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很多时候,那投井的何尝是一只蜘蛛,或者那蜘蛛就是生活中的我们,掉进一个圈套,一个自己为自己布置的陷阱,或者无可奈何的挣扎在生与死边缘。

  还有一幅画,大火上沸腾的汤水里,煎熬着一锅鳝鱼,蛇一样的鳝鱼挣扎着,头烧焦了,尾烧烂了,肚子却形成一个弓形,高高的鼓起,它们为什么要弓起肚子呢?原来,肚子里还有无数个小生命,鳝鱼们宁可让自己最有感知的大脑、掌握生之平衡的尾巴,先烧烂死掉,也要让肚子里的小生命尚存一息。看到这幅画,会被自然界母爱的伟大而感动,又会有很多无奈的伤感。画旁的题字云:“学士周豫常烹膳,有弯曲向上者,剖之腹中皆有子。乃知曲身殉汤者护子故也。自后遂不复食鳝。”

  与“烹鳝”图一样寓意的还有“蚂蚁搬家”。是阿宝的弟弟瞻瞻,在院子里摆了一长串小板凳,护住一支正在往窝里搬食物的蚂蚁队伍,让“大队廊下过,不怕飞来殃”。另有“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也是一幅传递人道,护养生生的图画。

  我最喜欢翻看的一幅是“燕子飞来枕上”。画着年轻的后生,躺在柳树下的竹榻上,细细品味手里的书页,却有一两只小燕子,轻轻落在枕边,嬉戏中没有畏惧,人与自然和谐相近的意趣那么美妙、浪漫,万物有情、惜物护生便自然的留存在心里。

  学术界称丰子恺先生是生活上的居士,艺术上的斗士,他作为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的名声很大,但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先生,通过画笔留在人们心中的影响似乎更深刻。丰子恺先生受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影响,用自己轻盈的笔墨,简单的勾勒人们向往的和谐生活,及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中和平、善良、纯真和美好。但作为斗士,他也批判着人们因执着、贪欲、妄想而带来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他的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种精神,透视着一种生活意境中常见却又被人们忽视的东西。丰子恺先生的智慧,通过画中的事物,和画所反映的本质精神,告诉人们作为与不作为的方式。他用画里的简单的寓意告诉我们,一个人提高自身的修养,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和心境,想要让身边生活中的小环境乃至大环境舒适、美好、和谐,需要更多的平凡、平常人,点点滴滴的去作为,用智慧和博爱与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和谐相处。于是丰子恺先生的画里,更多的是保护弱小、责任与爱的延伸。在这样一幅幅图画的意境里,了悟和觉醒最终会启迪人们内心最柔软、最美好的善良、智慧和爱。

  再读《护生画集》中“蝴蝶飞来”-----“蝴蝶儿约伴近处飞,不为瓶中有花蜜,只为听读护生诗,欲去又迟迟飞”。那画里人心、人性、人道、人情像碧波的水纹光亮琉璃,一阵阵荡漾在心里。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09-12-9 01: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2-9 07:10 | 只看该作者
小作品,大画家。
3#
发表于 2009-12-9 09:0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也曾写过有关的文章,贴来凑趣。问好楼主。

沏一杯茶,让茶气在屋子里袅袅散去,然后展开一本书,是丰子恺的《护生画集》。

茶杯口白气袅袅,携着淡淡的沁人的香气溢满寂静的屋子。

杯内嫩芽半浮半沉,那一杯碧澈的茶会让自己的心变得沉静起来。喝茶须得有静气平常心,有淡然从容之态方才能品出味来。不然,怕是只有解渴的功效了。

“昼梦回窗下,秋声碾树边”,不知怎么的,突然就想起了从别处看来的这诗句。一杯香茶,十年尘梦,往事一下子都浸在其中了。

其实,你并非是完全喜欢品茶,不过是借着品茶的理由,让自己沉浸在内心的回忆中,梳理往事的絮片,捡拾岁月跌落的碎珠。

想象这水是从山间而来。

山风若有似无,野草的香气直抵肺腑。沿着起伏的山势,那泓清亮的水,携着野草的香气在山岩间淙淙流淌,一路跳跃着,唱着笑着而来。这山间之水若是集在一个小潭里,其中便会生出水草,水草拖着长长的辫子迎风摇动,小鱼小虾摇尾抖须,嬉戏而游,这水潭凭空多了几份生命的热闹。若是顺路而下,便让取水的人带到烟火之处来泡茶。   

读书时品茶,茶香与书香浸入心间,书中人物的气节和品性也一同融化进心里,心怀于是解开,茶与书的韵味就把自己醉了。那醉意淡淡的,有些朦胧,有些虚幻,而书中的人就在其间复活了。

 一朵微笑,盛开,逝去,仿佛波心的水纹,由密而简,一圈圈荡开去总是那么沉静,仿佛换一种表情都嫌累。虽是独处,却并不空虚。能领略寂寞的美,也算是修来的佛心禅意。

读丰子恺的画,读画上余叔同及朱幼兰居士的字,仿佛轻烟飘散,骨清神俊。若天空的极蓝处,有云片如絮,不染俗尘,柔美雅致。

人若无欲无念,一切随缘,莫非字也干净了许多?疏朗简约的字散发着一个人的精气神,灵魂在其间游走,那字仿佛一个人的背影,含蓄内敛,而又耐人寻味。于是就想还原字的主人的样子。

于是,你倾听大师的心语,观看大师的运笔走势,与大师神通意会,锦绣的诗意酝酿而成。若是阴郁的天气如此品茶,只怕情绪也会渐渐明亮起来。无论何种事物落入眼中,你都自有一番独特的理解之情怀。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集45年的心血完成的,共有6册,除了采用古诗词及弘一大师所撰的诗文之外,其余都是丰子恺所写。其中第一二集的书法题字是弘一法师,第三集是香港的叶公绰先生,后面的书法笔迹是朱幼兰居士所书。书中诗也好,文也好,大都是劝人向善的。那一个个小故事讲到最后,其实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个道理。生灵也通人性,而人性最终归于慈悲二字。爱也好,恨也好,怨也好,最后的化解只剩下宽恕。

你也稍稍明白了,情到最深处,寂寞也好,热闹也罢,心中只有慈悲。一颗慈悲的心会安定下来,面向众生,不惧不怨,感念生活。

洗净心尘,河水清得碧澈,天空蓝得透明,身在闹市而心静如水。

这茶于是越喝越有味道了。
4#
发表于 2009-12-9 15:40 | 只看该作者
画集看过,丰子恺先生的那种时代能有如今进步环保意识,即便在今天看来,思想仍然是不落时代的。

文章评得好,也切合当今“丹麦环保大会话题”。
5#
发表于 2009-12-9 19:38 | 只看该作者
学术界称丰子恺先生是生活上的居士,艺术上的斗士,他作为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的名声很大,但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先生,通过画笔留在人们心中的影响似乎更深刻。——这个定位很朴素。喜欢丰老的漫画和随笔,记住了阿宝和瞻瞻。
6#
发表于 2009-12-9 19:4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7#
发表于 2009-12-10 09:1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丰子恺先生的画集。
文章写得很优美耐读,有着散文的特点,并体现出一种对和谐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8#
发表于 2009-12-10 21:08 | 只看该作者
丰先生的画简约却意味深长.
9#
发表于 2009-12-11 09:08 | 只看该作者
真是画如其人,读文,更加敬佩丰子恺老先生。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3 11:18 , Processed in 0.0537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